今天帶著兩個閨女去城裡玩,回來的時候坐的私家車,司機是一名五十多歲的大叔。
他看我領著兩個閨女,頓時羨慕不已。問我:「這兩個都是你的嗎?」我說是,他就說:「閨女好是好,但就是長大後嫁人就是別人家人了,不如養兒子。」
我笑了下,沒答話,想著也沒什麼可說的,既然他認為養兒子比養閨女好,而我又是兩個閨女,自然沒什麼共同語言。
他見我不說話,就接著說:「你趁年輕,還是再要個兒子吧,不然以後老了你想要都不能要,兩個閨女到時出門了,你們家可就太冷清了,還是抓緊時間要個兒子吧。」
再不說話倒顯得我小氣,我就問大叔:「能讓您這麼誇養兒子的好處,想必您兒子一定很爭氣吧?」
本以為他會誇他兒子如何如何好,可他卻說:「哎呀,你不知道,我兩個兒子學習都不怎麼樣,老師天天叫家長,我說他們他們也不聽,簡直氣死我了!要不是因為他們是兒子,我早沒那耐心天天侯著他們了。」
聽到大叔的這番話,當真讓我大吃一驚,自己生了兒子,天天煩惱一大堆,碰到陌生人沒有兒子,居然這樣極力勸說別人生兒子,這真是應了那句話:「旁觀者總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指手畫腳。」
大叔一邊勸我生兒子,認為兒子比閨女好,一邊又抱怨自己生了兒子後的苦惱,就這樣隨意對別人的生活指手畫腳。
就當我想要和大叔繼續探討時,又上來母女三人,司機一看也是一位母親帶著兩個女兒,頓時又來勁了,把剛才跟我說的話又說了一遍。
這位母親無奈地看了看我和我的兩個女兒,我們不約而同地選擇忽視司機,自行暢聊起來。
其實,像這樣的情況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明明不了解別人的情況,卻還要對別人的生活指指點點,並強加給別人自己的思想理念。這樣做,除了讓人感到厭煩以外,並不會讓人對其產生好感。
對於像大叔這樣的人,也許他該明白這兩點。
01 你的思想理念是你的,和別人無關
還記得前兩天上熱搜的在山東聊城出現的冒名頂替的事件嗎?
當被頂替者舉報頂替者時,頂替者的同事居然說:「舉報太絕了,應該提前協調,現在還不是兩敗俱傷。」
也許在頂替者的同事看來,被頂替者的行為太過偏激,不該直接舉報,讓事件升級擴大化,協調才是最好的選擇,認為她做的太絕了,一點後路都沒有。
可是,這也只不過是她自己的思想理念而已,和被頂替者無關。她不是被頂替者,她沒有感受過自己人生被人為毀掉的滋味,幾十年的人生軌跡被改變,不是一句簡單的協調就能彌補得回來的。
所以才有了那句話——對不起我很好,不需要你的指手畫腳。
02 沒經歷過別人的人生,就不要隨意評價別人的生活
被催婚也是一件讓人頭痛的事,尤其是經常被自己的左鄰右舍拿來當「談資」的催婚。
我的髮小和我同歲,她30多了還沒結婚,因為這事,她爸媽天天催她結婚。
其實她不是不想結婚,而是始終忘不了前男友。她和前男友是大學同學,畢業後又在一起了兩年,從大學到工作,他們談了5年的戀愛。
但可惜的是,這段愛情還是輸給了距離,因為長期異地,最終前男友提了分手。
分手後她便一直走不出去,就這樣一直單身了好幾年,直到前男友結婚的消息傳來,她才真正的放下。
可即便放下了,想要重新開始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她就這樣在相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每當她和對方說不合適,不想繼續下去,她就總能聽到一些街坊鄰居的閒言碎語,說她作,說她挑,真把自己當公主了等等。
有次,她去超市買東西,剛到門口就聽到超市裡的一些人說:「你說小娜(我發小)?哎呀,可別介紹了,她太作了,都介紹多少個了?沒一個成的,再不結婚,就成老姑娘,沒人要了!哈哈……」
朋友氣不過,衝進超市就對那些人說:「我的生活不用你們來指手畫腳,我哪怕一輩子不嫁,也用不著你們來操心!」
朋友說完就氣衝衝地走了,臨走時依稀可以聽到有人說:「切,脾氣倒不小,活該嫁不出去……」
朋友沒再和她們繼續口舌之爭,就像《莊子集釋》中一句話一樣:夏蟲不可語冰。
跟不在一個頻道上的人說話,浪費的是自己的時間,更沒必要去爭一時的口舌之快。
結語:
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同,生活理念也不一樣,可能你認為的最重要的東西,在別人眼裡,卻是最不值一提的東西,所以,我們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好,少一些對別人的指手畫腳,生活就多一些美好。
我是愛講故事的小影,關注我,聽好聽的故事,感謝您的關注。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侵權,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