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分遺產的老太守(民間故事)

2020-09-20 泉湖二月八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8年7期

■汪志

明朝永樂年間,有一個叫倪守謙的人,此人曾任順天府太守多年,家累千金,良田美宅,吃喝不愁。倪老太守的妻子陳氏早年亡故,為了唯一的寶貝兒子倪善繼免遭繼母的虐待,倪守謙一直未娶。一天,60歲的倪老太守路過一集鎮時,看見一年輕女子跪倒在地,面前一白布上寫著:老父暴病而死,家裡沒錢安葬,現賣身葬父。倪守謙一看,隨手從口袋裡掏出一張銀票說:「姑娘,這張銀票可換100兩,拿去葬父後再嫁個好人家吧。」可那女子收了銀票後,死活央求要給倪守謙為奴3年,倪老太守只好收留了那女子。

這名叫梅花的女子,對救命恩人倪守謙照顧得無微不至。一年後,倪老太守娶梅花為妻,3年後,梅花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叫倪善述。這一下,兒子善繼兩口子很不高興。一天,倪老太守從外面一進門,只見妻子梅花嘴角流著血,原來是兒子善繼和兒媳找藉口打了她。倪老太守頓時用扁擔追打善繼,可一不小心卻絆倒中了風。不幾日,倪老太守自知病重,他叫來所有的親朋立了一張字據:家中所有的好良田、新房宅歸長子善繼所有,只給了梅花母子58畝劣次農田,破小屋一間,請眾人作證。眾親朋好友私下竊竊議論,說倪老太守財產分割不公。一個多月後,倪老太守去了另一個世界。臨死之前,倪老太守把梅花單獨叫到床前,流著淚道:「我對不起你們母子,我也是沒有辦法呀。」邊說邊將一幅行樂圖交給了梅花,讓其悄悄收藏,並一再叮囑梅花,一定要等到善述長到16歲後,逢賢明官員,拿此圖去訴訟,到時保你母子終身無虞。

一轉眼,小善述已長到16歲,這天,他對媽媽說:「我和哥哥同為父親所生,為啥分家貧富不勻,是不是這字據不是父親所寫,我到官府告哥哥去。」梅花抱住善述說:「確實是你父親親筆所寫,當時還有眾人在場作證,只是還有一幅行樂圖,是你父親臨死前親手交給我的。」梅花將倪老太守臨死前的話語說了一遍。隨即,梅花從衣櫃裡拿出了那幅用布包著好幾層、自己從未打開過的行樂圖,展開一看,畫的卻只是倪老太守的坐像,只見他懷抱嬰兒,手指地下。梅花母子不得其解,這時,善述說道:「媽,我聽說最近新來了個知縣,此人為官清廉,甚是英明。」母子兩人立即拿著那幅行樂圖來到縣衙擊鼓鳴冤。

知縣騰大尹大人是個清官,他聽了梅花母子的敘述後,叫梅花母子先回家,他好好琢磨一下,可幾日來,他都沒有找到答案。這天,騰知縣又在琢磨,丫鬟給他端茶時,不慎將茶水灑落在那幅行樂圖上,丫鬟嚇得連忙將那幅圖拿去外面晾曬。忽然,丫鬟喊道:「老爺,這圖上咋這麼多字?」這幅圖近幾日攪得騰縣令睡不著覺,丫鬟從騰縣令夫人口中得知了此事,今日忽然有字,丫鬟哪有不驚奇的。騰縣令立即跑了出來,只見那幅圖在陽光下露出了很多字,竟是倪老太守的遺書:「老夫官居五馬,壽近七旬;死在旦夕,亦無所恨。但孽子善述,方年周歲餘,急未成立。長子善繼素缺孝友,日後恐生歹念,新置房宅及一切田產授以繼。惟左偏舊破小屋,可分與述。此屋雖小,但室中左壁……」

騰縣令看完,當即通知在善繼家中斷案。到善繼家,他吩咐善繼叫來所有族輩及眾親朋好友。隨後一拍驚堂木道:「既然倪老太守親筆所寫,我深信不疑。今天本官來,主要是將倪老太守的那份字據重新審理一下,下面請善繼聽審,本官問你,倪老太守的這份字據中將破小屋分給你弟善述,你有意見嗎?」善繼一聽,心想,這縣令是不是有病,這麼破的小屋白送給都不要,還明知故問什麼,但他嘴上不敢說,忙答道:「回大人,一切遵父親親筆字據中所說,沒有意見。」騰縣令又問:「今天我遵照你父親遺願,將破小屋判給善述,也就是說,屋中所有東西都歸善述,你永不反悔嗎?假若這破小屋中有其他物品,你會怎樣?」善繼眨了一下眼睛,回過頭跟老婆耳語了幾句後,說:「決不反悔,那間破小屋就是有金銀財寶無數,我也無悔意,請大人和族輩、眾親朋作證。」

「那好,請你倆來籤字畫押。」騰縣令手拿善繼兩口子畫了押的那份法律文書後,捋著鬍鬚一拍驚堂木道:「來人哪,準備鐵鍬,挖開小屋左壁,有五壇紋銀五千兩。」眾人驚訝,不一會兒,果真挖出五壇五千兩紋銀。騰縣令又喊道:「右壁還有五壇,亦是五千兩,還有一壇金子。」待11壇金銀全部挖出後,不僅善繼兩口子目瞪口呆,而且在場眾人也是瞪大了眼睛。這時,騰縣令從懷中拿出了那幅行樂圖,展開說道:「這是倪老太守臨死前的遺書。」騰縣令邊說邊將倪老太守的兩份親筆遺書放在一起,其筆墨一模一樣,他又一拍驚堂木對眾人道:「先輩的遺願不可違,違者定不饒。」隨後,騰縣令當眾將那幅行樂圖朗讀了一遍:「……此屋雖小,室中左壁埋銀五千,作五壇;右壁埋銀五千,金一千,作六壇,可以準田園之額。後有賢明有司主斷者,述兒奉酬白金三百兩。」朗讀完後,騰縣令將那幅行樂圖交給了梅花母子,並說道:「倪老太守給我的白金三百兩我就不要了,但倪老太守的遺願你們一定要牢記,別忘記了他的苦心。」

在這幅行樂圖的背面,倪老太守這樣寫道:「述兒,只因善繼妒忌不良,如果此時你倆平分家財,恐善繼謀害你們母子……你兄善繼從小享樂其中,不盡孝道,父悔也。讓你16歲後再取這些金銀,是讓吾兒從小經受苦難,知其之珍貴……」

選自《幽默與笑話》2017.10上

相關焦點

  • 謎語故事1 之 巧分黃牛
    謎語是一種獨特的文學體裁和民間遊戲也叫「隱語」、「遁辭」,由於猜謎語像射老虎一樣難,所以被人稱為「射虎」。相傳,我國古時在正月十五元宵節時,把謎語寫在或掛在燈籠上供人猜射,因此又稱為「燈謎「。後來人們為了更增加一些知識性和趣味性,使得謎語更加豐富多彩,就在比較簡短的謎語基礎上,又加上了人物和故事情節,成為謎語故事。從今天起,我將每天為各位看官帶來一篇精彩的謎語小故事,希望能給各位在壓力頗大的生活中帶來一點點樂趣,還望大家能夠喜歡。
  •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黎青屏顏萍搜集整理王母娘娘派九女下凡,管理人間,交待:風颳到山裡,雨下到川裡。九女聽成了:風颳到川裡,雨下到山裡。王母娘娘親自下凡察看,風颳在川裡,雨下在山裡。擰住九女耳朵,一擰,用勁大了點。一隻耳朵擰掉了。
  • 馬馬虎虎的來歷(民間傳說)
    馬馬家搬到虎虎家住下,不分你我,合住在一起。人們都誇馬馬和虎虎,從此把相處不分你我的人都稱作馬馬虎虎。年遠了,馬馬虎虎成了處理問題不認真的意思。(黎青屏收集整理,溝南編輯)作者簡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三門峽市作家協會會員。
  • 榆次民間故事 5——巧嘴鄉約
    您的關注和點讚就是如蟻人生創作更新的動力民國年間的王家堡,出了個妙語連珠,語驚四座的辯才王鄉約(清代自然村的領導人),人們都叫他巧嘴鄉約。在那稅捐繁重,徭役頻多(應民夫)的年代,就單憑一張巧嘴王鄉約總能在關鍵時刻幫王家堡等村的老百姓,辦了不少實實在在的好事,就讓我們通過幾件事見識一下他的機敏與辯才吧。
  • 官爬的由來(民間傳說)
    想及此,他放下書,攬起一包金豆,一人分給一捧,哄16條漢子下了山。16條漢子走完,知府又拾起書接著往下讀。誰知金童玉女跳出磨道圈兒,拿吆金驢金騾金馬駒的鞭子打他,一直趕他出了石門。「呼嚕嚕」大石門關上了,還擠斷了知府一條腿。知府死死拿住書不撒手。颳起一陣大風,推著知府下了馬頭山,知府撲倒在石頭上,再也沒有起來。
  • 拍葫蘆(民間傳說)
    (黎青屏收集整理,溝南編輯)作者簡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三門峽市作家協會會員。汝州市馬家窯(藝佳坊)汝瓷廠研發生產的精緻工藝汝瓷汝陶、高質量的日用瓷、高科技含量的健康活態瓷,已形成160多個產品結構。
  • 陰陽墳(民間傳說故事)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三門峽市作家協會會員。汝州市馬家窯(藝佳坊)汝瓷廠研發生產的精緻工藝汝瓷汝陶、高質量的日用瓷、高科技含量的健康活態瓷,已形成160多個產品結構。汝瓷大師、廠長馬俊濤被授予汝瓷汝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多次在國家、省組織的業務大賽中爭金奪銀。被省,市評選為陶瓷行業先進個人。
  • 遺產傷人:房子最不好分
    朋友的故事。處理完後事,該執行遺產方案了。大女兒自有一種長姐如母的責任感,絲毫不覺得外公這樣分有什麼不妥,欣然接受。小女兒並沒有認識到自己得了最佳遺產,一句好聽的話都沒有。二女兒對外公這樣分配,表面上沒說什麼,心裡卻隱隱約約覺得哪不對勁。
  • 陳玉光(教授/作家):《一分錢的遺產》(小小說)
    一分錢的遺產(小小說)作者:陳玉光(教授/作家)48年前陰曆4月12日上午9點17分,你媽媽經過十幾個小時的生死掙扎生下了你,當護士滿臉歡喜地將你從產房裡抱出來給我看時,你被包在一個藍底紅花的小毛巾被中,露出半截胸部、膀子和還沒有睜開眼的可愛的小腦袋,臉紅撲撲的,像院子裡陽光下的櫻花一樣好看
  • 硤石金牛(民間傳說)
    (黎青屏收集整理,溝南編輯)作者簡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三門峽市作家協會會員。汝瓷大師、廠長韓紅被冠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藝術總監馮錚傑多次在國家、省組織的業務大賽中勇奪桂冠,2018年被省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章。通聯:韓紅135 9218 8821
  • 黑塔造醋(民間傳說故事)
    (黎青屏收集整理,溝南編輯)作者簡介:黎青屏,原名劉邦項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三門峽市作家協會會員。
  • 故事:民間故事之遺產案中案
    李七還遞過來一封被撕成兩截的信,說:「當時我女兒手裡緊緊攥著這封信,這就是讓我們來這裡分遺產的信。」 杜警官把信拼接好,看了看,信是一位田姓莊主寫給李七的。田莊主在信中說他身體不行了,讓李七帶著李香過來,他要將三分之一的財產分給自己的親生女兒——李香。 杜警官不解,就問李七:「李香不是你的女兒嗎?怎麼這田莊主又說是他的女兒?」
  • 樓上(民間傳說)
    講述 楊巷娃 男 52歲 農民 中學文化 瓦山溝村幹部(黎青屏1994年冬收錄於瓦山溝,溝南編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三門峽市作家協會會員。汝瓷大師、廠長韓紅被冠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藝術總監馮錚傑多次在國家、省組織的業務大賽中勇奪桂冠,2018年被省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章。通聯:韓紅135 9218 8821
  • 太上老君犁河(民間傳說)
    從城北往東犁開一條河床,一抬夯犁,泥坯翻到了北邊,人叫抬夯山(太行山)。犁到太陽上來,天氣熱起來,卸了犁,放天牛吃草。脫掉兩隻鞋,磕了磕鑽進鞋窠簍裡泥土,一隻一溜兒灑在地下,人叫長長山;一隻一堆兒倒在地下,人叫圓疙瘩。太上老君摸出火鐮火石打火做吃頭頓飯。人給這段時間叫早起,這個時候叫飯時。吃過頭頓飯,歇歇神兒,天牛吃飽了草。
  • 燻蚊子(民間傳說)
    (黎青屏搜集整理,溝南編輯)作者簡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三門峽市作家協會會員。汝瓷大師、廠長韓紅被冠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藝術總監馮錚傑多次在國家、省組織的業務大賽中勇奪桂冠,2018年被省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章。通聯:韓紅135 9218 8821
  • 懸空寺(民間傳說)
    講述人: 段北鬥 陝州區菜園鄉崔家村段家村民組農民秦結廟 陝州區菜園鄉崔家鄉段家村民組農民秦居升 陝州區菜園鄉崔家村段家村民組組長講述地點; 陝州區菜園鄉崔家村段家村民組講述時間; 2020年2月20日(黎青屏收集整理,溝南編輯)作者簡介:
  • 土地爺找天邊(民間傳說)
    (黎青屏收集整理,溝南編輯)作者簡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三門峽市作家協會會員。汝瓷大師、廠長韓紅被冠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藝術總監馮錚傑多次在國家、省組織的業務大賽中勇奪桂冠,2018年被省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章。通聯:韓紅135 9218 8821
  • 好嘴楊巴(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4期■馮驥才津門勝地,能人如林,此間出了兩位賣茶湯的高手,把這種稀鬆平常的街頭小吃,幹得遠近聞名。這二位,一位胖黑敦厚,名叫楊七;一位細白精明,人稱楊八。楊七楊八,好賽哥兒倆。其實卻無親無故,不過他倆的爹都姓楊罷了。
  • 趙匡胤賠雨(民間傳說)
    (黎青屏收集整理,溝南編輯)作者簡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三門峽市作家協會會員。
  • 勘界碑(民間傳說)
    (黎青屏收集整理,溝南編輯)作者簡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三門峽市作家協會會員。汝瓷大師、廠長韓紅被冠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藝術總監馮錚傑多次在國家、省組織的業務大賽中勇奪桂冠,2018年被省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