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奇聞——奇異道士潘爛頭:神仙之間,自相殘殺,相煎何太急

2020-10-31 有智慧的故事

  京江有一個姓潘的道士,誰也不知道他的來歷,只知道他很有幾分神通,常常能拘神喚鬼,指令他們做這做那,讓人神奇不已。

  這天,潘道士上廁所,一時忘了帶紙。他也不向別人求助,而是畫了道符,念起幾句咒語,不一會兒,一個陰間的判官來到他面前,恭敬地問他有什麼事。潘道士半開玩笑地說道:「快去,幫我送點草紙來。」判官大怒:「我費了這麼大的勁,才從陰間趕過來,你竟然只是為了讓我給你取草紙?」一面說,一面提起判官筆點向潘道士的額頭。潘道士一時避讓不及,腳下一滑,跌入糞坑之中。潘道士從糞坑裡爬出來,身上已經沾了不少糞便,雖然一再清洗,但是那些地方卻從此潰爛生瘡,再也沒有辦法痊癒。

  潘道士卻一點兒也不在意身上這些爛瘡,還用它來給別人治病。凡是平常人,身上得了癰疽一類難以治療的皮膚病的,找到潘道士,潘道士從自己身上取點爛瘡上流的膿血,塗抹在那人的患處,用不了幾天,那人的皮膚病就會痊癒如初。因此,人們便給潘道士起了個外號叫作「潘爛頭」。

  潘道士住的道觀在京江城外,道觀外面有一道流水環繞,門前是一座石橋。站在橋上,舉目四望,風景幽美。常常有城裡城外的人來這裡休息觀賞景色,聚坐一起,很是熱鬧。潘道士也愛和這些遊人說說話,開開玩笑。

  這一天,江西張真人來到京江,要從道觀前經過,從這裡渡江上岸。京江百姓都想一睹張真人風採,紛紛來到江邊觀看。道觀門前的石橋上也站滿了人,潘道士也站在人群中。有人對著潘道士開玩笑說道:「你一向炫耀你法術高超,現在張天師來了,你敢不敢和他比試一下?」

  潘道士不以為然,微微一笑說道:「天師有什麼了不起的?我能讓他過了不江,看他能有什麼辦法?」別人不相信,覺得潘道士在說大話:「你不要拿大話欺人,你怎麼能讓他過不了江?」潘道士見他不信,說道:「我馬上試給你看。」

  潘道士從道觀中取出一個洗臉盆,在盆中注滿水。取過路邊的竹篾編了一隻小船,只有手掌一般大小,放在盆中的水面上,用一根細線拉著,一會兒向東,一會兒向西,來回拉著。周圍的人覺得好笑:「你這是在做什麼?這能讓天師過不了江?」潘道士哈哈一笑,指著江中:「你們看張天師的船。」

  這時,張天師乘坐的船已經高掛雲帆,從對面出發,乘風破浪向江岸馳來。快要到岸邊的時候,忽然遇到一股強大的逆風,將船吹了回去。第一次還以為是偶然,沒想到接連十多次都是這樣,眼看著船已經接近岸邊,即將靠岸,都被一股怪異的風吹回去。江邊迎接張天師的官員們等了許久,見張天師的船就是無法靠岸,都覺得很奇怪。

  有人悄悄告訴了京江太守,說張天師的船無法靠岸是潘道士搞的鬼,太守大為驚訝,親自來到道觀前,攔住了正在洗面盆邊作法的潘道士,張天師的船這才順利地靠了岸。

  張天師也覺得那股怪風來得很奇異,後來聽說原來是潘道士施展的法術,心中十分忌恨。張天師親自來見潘道士,想要給討個說法,不巧的是潘道士外出未歸,潘道士的徒弟接待了張天師。張天師在道觀中四處看了看,指著門前的石橋對潘道士的徒弟說:「這座橋實在是不利於風水,不如把它拆毀了。」潘道士的徒弟連忙說道:「沒有官府的命令,我可不敢擅自作主。」張天師說道:「沒什麼,我替你向官府說明,讓官府派工匠來拆。」

  張天師立刻命人找來工匠,將道觀門前的石橋給拆了。剛拆了一半,就見從橋下鑽出一隻白鶴,身上的羽毛還沒有長出來,見了這麼多人,驚嚇不已,引頸長鳴,就張開翅膀想飛走。可是由於羽翼未滿,飛了不到一丈多遠,就落入水中淹死了。

  張天師一見,得意地哈哈大笑,帶著人回去了。潘道士卻由此一病不起,沒過半個月就去世了。

  有人猜想,潘道士或許是一個修煉了一半的神仙,只因為太過炫耀,結果中途而亡,沒有修成正果。而張天師僅僅因為一點小小的過結,就下這樣的殺手,也不是真正的仙人所為。也有人認為,潘道士是咎由自取,因為太不尊重仙鬼,根本就成不了神仙,要不然張真人也不可能識破他的神機,壞了他的性命。可見世上那些有小聰明而又愛賣弄不知忌諱的人,都應該以潘道士為戒。

相關焦點

  • 《長安諾》: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茗玉到底對不起誰?
    詩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綰音與茗玉本是姐妹,卻因為一個男人變成仇人,綰音你何故如此,茗玉又有哪一點對不起你呢?恨從何起在綰音與茗玉還未出閣時,二人姐妹關係甚好,茗玉知姐姐溫柔,不多話,時常都是幫著姐姐!而二人則被稱為「雍臨雙珠」,姐妹二人各有各的特色!
  • 故事:痞道士「潘爛頭」戲弄張天師,最後卻被他暗算了
    新疆有個道士,人稱「潘爛頭」,不知何方人,他懂點兒法術,人們為什麼管他叫潘爛頭呢?據他自己說:年輕的時候。有一次上廁所,突然念起咒語,這時,陰間的一個官吏就上來了,陰官問他:「你找我來有什麼事兒?」他嬉皮笑臉地對陰官說:「我上廁所,忘記拿紙了,你快給我拿手紙來。」
  • 從天而降的一定就是神仙麼?(唐玄宗時期的一次奇異事件)
    老神仙唐玄宗時期,皇家尊崇道教,各地興建了許多道觀,民間也就多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事。二人一聽頓時又洩了氣,只好再一次拜倒在地,求老神仙搭救。 老道士面露難色,也不出聲,只是一個勁地掐指推算。兄弟兩人腦袋都磕出疙瘩來了,才見老道士臉上露出了一點喜色。「若想催開財運,看來只有用猛藥了!」 說罷,他讓兄弟二人帶領自己到了一處密室,確定二十丈之內沒有閒雜人等,這才說出了秘法。
  • 灌州故事:水災奇聞
    文/馬萬林凡大災大難來臨之前,自然界都會發生一些奇聞怪事,比如大地震發生之前,很多動物表現異常。狗兒貓兒煩躁不安,魚兒亂跳,蟒蛇出洞,老鼠過河首尾相連,唐山地震天上出現藍光閃過的奇觀。汶川 「5·12」地震時紫坪水庫的魚特別好釣。而民間又有能人方士預測兇吉,又怕洩漏天機遭天譴,因此,說話半遮半掩,災難來臨,都是過後方知。
  • 民間故事:道士降妖
    清朝鹹豐年間,黃河改道,一時之間天災降世民不聊生,再加上清政府當時奉行「暫行緩堵」的離譜政策。一時之間,水災所過之處可謂是」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大洪水之後,有無辜冤死之人怨念不散投入黃河之中。河流之地乃是陰氣匯聚之所,讓一些小小的冤魂抵擋這無盡陰氣的衝刷如同讓一個普通人在大瀑布底下站一個小時軍姿一樣困難。
  • 聊齋志異——單道士
    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有個姓單的道士,精通變戲法。韓公子很喜歡他的法術,把他待為座上賓。單道士跟人走路或坐在一起時,常常忽然不見了。韓公子想跟他學這種隱身法,道士不肯。公子再三懇求,單道士說:「我並不是吝嗇我的法術,是恐怕傳出去後壞了我的名聲。如果我教給的是君子倒還罷了,傳給小人就不行了,會有人藉此隱身法去行竊。
  • 《聊齋新編》之勞山道士
    杯酒之間,阿三說要給我講個故事,我後悔沒有制止他,聽完了他的故事,搞得我食慾全無。 阿三說,他有一個大姨,離異,帶個孩子,叫王七,三十多歲,畢業後一直在家裡啃老。王七好吃懶做,天天向家裡要錢,說要去上各種培訓學習班,其實是拿著錢去玩遊戲。有一天在網吧玩遊戲玩到深更半夜,忽然覺得餓了,才想起一整天沒吃飯。於是出門去找吃的,可是這個時間點,店鋪都關門了。
  • 電視劇《三國演義》:孫策為什麼一定要殺於神仙?於神仙確實該死
    這集出現一個氣死孫策的導火索於神仙。孫策受了箭傷,本來都要養好了。結果因為這個於神仙,氣的舊傷復發,英年早逝。引的百姓都回頭看了,而此時於神仙仍然無動於衷的坐著他的轎子裝神仙呢!說到底,你於神仙不過是一個江湖道士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什麼樣的女人才能長久的獲得丈夫的愛
    郭照出生的時候沒有和甄洛一樣有神仙羽衣的庇佑,她原是官宦人家的小姐,無奈家中道落,在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的時候失去了父兄,沒有了父兄的庇護,她流落到民間稱為官宦人家的婢女。郭照在曹操佔領洛陽之後被送到曹丕宮裡做宮人。郭照初入曹府,曹丕正愛著出身高貴氣質脫俗溫柔賢惠的正室夫人甄洛,我們剛才說了甄洛雖然才色俱佳,但是沒有謀略,而我們的主人公郭照有!
  • 故事:民間故事:道士對一俠士說,你三天內必死,結果三天後道士死了
    到了京城,見北城牆根下,有一個道士正在佔卜吉兇,就想佔卜一下,看憑自己的本事能不能考中武狀元,道士要了他的生辰八字,佔卜一番後說:「武狀元與你無緣,你三天內就會暴病而亡。」武學靈大吃一驚,驚疑不定了很長時間,過了一會兒,道士說:「也不是沒有破解之法,你如果願意出二十兩銀子,我可以施法為你消災解難。」武學靈認為錢太多,但是道士堅持一文錢也不能少。
  • 講講嶗山道士的故事,老道士講述真正的修行高人故事
    乾脆去青島吧,大海,啤酒,還有嶗山道士。結果在青島呆了一周,青島連下了一周的雨,雨天也懶得出門,乾脆窩在酒店裡看《嶗山道士》。《嶗山道士》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拍的木偶動畫片,很老的動畫片,1981年的,比我還大三歲,不過現在看看,還頗有趣味。
  • 故事:小夥路過河邊,發現會哭的「玉佩」,撿起後道士對他行跪禮
    走了幾步,他看到迎面而來了一個道士,就在他正準備上前詢問時,那道士看了看他手中的玉佩突然之間臉色大變立即跪了下來對他行禮。道士始終都是畢恭畢敬的樣子,說道:「您能拿得到手中的那塊玉佩,我便知道您的身份一定不一般啊!」男子十分驚訝的看了看手中的玉佩。趕忙向道士解釋道:「這玉佩並不是我的啊,是我剛剛在這河邊撿到的啊,我正在想著尋找失主呢。」道士搖了搖頭,說道:「您不必再找什麼失主了,您就是這玉佩的失主啊。」
  • 聊齋志異,將軍和道士的賭約
    這一日在行軍的路途中,來了一道士打算投軍,報效祖國,這道士神通廣大,精通障眼之法,剛剛來到軍中,就表演了幾個小法術,讓所有的士兵都瞠目結舌,以為是神仙下凡!當時正值酷暑,天氣炎熱異常,士兵們也是熱的不愛動彈,都是有一搭沒一搭幹著活,更多人都圍著聽道士談經論道。這時候,正好將軍徐山前來視察工作,看見士兵都不幹活,而是圍著道士談天說地,將軍徐山心中十分嫉妒,心說道:「我堂堂一個將軍,帶領將士們打了多少勝仗,還不及一個小道士胡說八道嗎?士兵現在竟然連我的話都不聽,反而去附和他。」
  • 故事:白話翻譯——聊齋志異·嶗山道士
    聽人說嶗山有很多道士和神仙,就帶上行李出發了。在當地人的指引下,他翻山越嶺,來到一處古樹參天、歷史悠久的道觀。看到一個白頭髮、白眉毛、白鬍鬚的老道士在蒲團上打坐。打眼一看,老道的歲數就不小,但精神狀態非常好,雙目炯炯有神、紅光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