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本人創作的小小說,日本人普遍有個通病,就是文學創作和電影拍攝虎頭蛇尾,結尾總給人與很倉促匆忙的樣子……
除過音樂以外,到是音樂把握的力度是一般人達不到的。恰如其分的好。
但凡是文學小說方面有時候該描寫的不會描寫,該敘述的不會敘述,這一點我覺得中國比日本要強得多!
……我有時候還想,難道是只有僅50個片假名的局限還是文化底蘊不夠,我想兩者皆有之吧。
首先我要說的是日本人選材比較好,他們選的材料可以一點帶面的盤活整個所謂的媒體也。
他們選了《一碗蕎麥麵》來展開故事情節的。
故事主人公是母子三人,因父親和丈夫車禍死後有外債,為了償還,娘仨艱苦磨難的這麼一個過程。
第一次過年夜飯,三個人居然可憐巴巴的只吃一碗蕎麥麵(我覺得作者寫的太過隨意了,再怎麼樣,大過年的都讓人吃不飽,我持懷疑態度,雖然可以虛構,但虛構的不真實),也許那時候可能日本人大都吃不飽飯吧,如果非也,我想,那就是作者太隨意了,對讀者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要麼就是一種統治者的宣傳工具而已罷了。
第一次,母親與兩個孩子來到北海亭麵館吃麵的時候,感覺小日本的確有禮貌,彬彬有禮,不像我們國人罵罵咧咧,搖頭擺尾……還吐沫花子亂濺,毫無文明也。
三人只要一碗麵,但是老闆卻給多下了一碗半的面。
反映了人間還是有愛心的。這一點到像是西方國家的基督教的影子在裡面,所以我要說日本文化通俗的說就是「雜交文化」也。無論從政治上,還是衣、食、住方面,都反映了這一點。
第三次去北海亭吃麵居然就可以要兩碗了。
我們真的搞不懂就差這一碗麵嗎?不明白……
最後還是老闆有愛心,慈悲大發,又多給了一碗的面。
有時候覺得不真實,日本人愛挖掘人性之美,他們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來深耕深挖之人性的光輝點。這點我們要學習,無論它的目的是什麼。
不過要說日本人的優點我就說兩點,其一,愛學習,只要你比我強我就向你學習。其二,工匠精神,把一個事物做到極致。
好了,說一碗蕎麥麵吧——
母子三人第四次去北海亭吃麵。作者有點囉嗦,不精煉,好多最後老闆娘給客人詳細講二號桌的來歷,太沒有水平了,一點就過,不要過多的描述來。
總之一句話,通篇寫的還可以——就是給顧客介紹二號桌的來歷刪掉就好了。
——不失為一篇優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