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我們能夠平靜地直面死亡

2020-10-17 唐拾玖

爸爸住院了,需要手術。

得知這個消息時,我正準備和同學出去,嚇得整個人都在哆嗦。

手術當天下午,我請了假,和我媽還有家裡人一齊等在手術室門外。手術前,醫生說大概需要兩個小時,實際情況卻是將近四個小時。從第二個小時開始,我媽就時不時起身看一下,嘴裡念叨著怎麼還不出來。即使我們都在安慰她,術前需要做造影花費時間呀、血管太細處理費勁呀、大夫有事兒就喊你了,我媽依然間隔幾分鐘就起身,走到手術室門前,想辦法向裡面望一眼,好像透過嚴絲合縫的門,能看見我爸在床上的狀態。

謝天謝地,四個小時後,醫生出來告訴我們,手術成功。

我很不喜歡醫院,我想,應該沒有多少人會真心喜歡這個地方。

進到醫院的一瞬間,就覺得很壓抑。白藍交織的色調,形色匆匆的病人家屬,空氣裡充斥著消毒水的味道,再仔細聞聞,依稀可以聞到血液的鐵鏽味兒。在這裡呆久了,好像連影子都變成了藍色。即使醫院外是豔陽高照的夏天,一邁進醫院的大門,就會感受到一股陰冷,不知道這算不算是疾病和死亡的氣息。

我們不喜歡醫院的冰冷,因為醫院往往意味著傷病,甚至死亡。當然,也有新生和痊癒,但是這些並不足以抵消離別和死亡帶來的恐懼。

我第一次經歷親人死亡,是年初的時候外婆過世。

我常常想親人之間可能真的有心靈感應,要不然為何會在凌晨時分驀然醒來,醒來後不久便聽見我爸呼喊我告訴我外婆走了,我便匆忙的穿衣出門。

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時候是沒什麼感覺的,並沒有像書裡或者電視中常出現的那樣,接到噩耗後便痛哭流涕。我更相信的是,人在經歷死亡時刻時,整個人是懵掉或者是空掉的。

到了外婆家,跪拜,磕頭,披麻戴孝。聽著農村辦白事兒時特有的嗩吶聲,有難過,也覺得詭異。白事兒的過程著實繁瑣,幾時幾刻磕頭,幾時幾刻燒紙,幾時幾刻出門呼喊亡人的名字,卻只覺得哭也不得痛快。好像儀式一過,辦儀式的人也會覺得多少有心安心。逝者安息,活著的人未嘗不想安心。

到了半夜需要守靈,我守著前半夜。坐在外婆身邊時,只覺得安心。棺木裡躺著的是疼愛我的人,我不知道要怕什麼。這一刻其實依然覺得不真實,即使坐在棺木旁邊,即使聞著香火的味道,即使嗩吶聲依然撕裂夜空。還是無法真實的感受到,外婆已離世。

坐在外婆身邊的時候我就在想,這就是死亡嗎?所有的一切都不復存在,如果真的有亡魂的話,外婆的靈魂會不會正在天空看著我。

自外婆家回來後,工作和生活逐漸將人淹沒。我倒是沒有再哭過,也很少想起以前的日子。唯獨有一次,整理手機相冊時,翻到一張舊時外婆家的合影,竟不敢多看幾眼,只怕再看下去,就會哭出來。甚至光是回憶一下照片的場景,也止不住的難過。

直到這時候我才意識到,親人離世這件事,即使提起來雲淡風輕,即使逐漸淡忘,傷痛卻始終存在。偏偏生老病死這事兒,躲不開,更躲不得。縱使五行八卦奇門遁甲告訴你你有天縱之才,也依然逃不脫這命運。

外婆去世後,我經常想,究竟是死者難過,還是生者更難過。仔細想來,還是生者吧,逝者已矣,活著的人還要繼續接下來的生活。縱使逝去的人有諸多不甘願或者諸多的掛念,其實也沒什麼用處,倒是活著的人,怨懟也好,情誼深厚也罷,除了一抔黃土,都不再有訴對象。不知道這算不算最殘忍的地方。

爸爸手術成功後,又逐漸恢復病前活蹦亂跳的狀態。媽媽這幾日提到他也不復心疼的狀態,埋倒是埋怨逐漸多了起來。我卻覺著這樣才更真實些。畢竟,至親之人纏綿病榻,是任誰都不想看到的場景。

如果說外婆的離世是讓人覺得整個人發空,爸爸這次的病一場才真的讓我體會到什麼是害怕。即使知道一萬遍,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但是在真的面對的時候,還是會希望,疾病和災禍距離自己遠一些再遠一些。

我們活這一世,經歷諸多欣喜和苦痛,是為了什麼呢,大概就是逐漸磨自己的內心,可以逐漸心平氣和地面對任何事情,

相關焦點

  • 希望有一天,我們能夠平靜地接受死亡
    即使我們都在安慰她,術前需要做造影花費時間呀、血管太細處理費勁呀、大夫有事兒就喊你了,我媽依然間隔幾分鐘就起身,走到手術室門前,想辦法向裡面望一眼,好像透過嚴絲合縫的門,能看見我爸在床上的樣子。謝天謝地,四個小時後,醫生出來告訴我們,手術成功。我很不喜歡醫院,我想,應該沒有多少人會真心喜歡這個地方。進到醫院的一瞬間,就覺得很壓抑。
  • 與《小王子》相媲美的小說,跨越悲傷,溫婉的教孩子直面「死亡」
    他們確實不懂死亡的傷悲,也很難理解生命的重量,有些小孩甚至會肆意虐待動物,問題可能就出在教育上,千百年的文化傳統,讓我們一直對「死」閉口不談。,而是父母逃避直面死亡。 這部與《小王子》相媲美的小說:《奧斯卡與玫瑰奶奶》,就引發了人們對死亡的思考,揭示了死亡教育的重要性,它是埃裡克·埃馬紐埃爾·施米特寫的,適合家長和孩子們一起讀。其中的玫瑰奶奶,是整篇小說的核心線索,也是今天我們談論的主人公,家長們可以學習她關於死亡教育的方法,相信一定會受益匪淺,接下來我們就詳細看看玫瑰奶奶是怎麼進行死亡教育的。
  • 《時時刻刻》:如果有一天愛成了枷鎖,她們該如何逃脫?
    如果有一天,愛變成了必須要回應的義務將人囚住,那麼她們將如何選擇或者掙脫?影片中的三位女性給了我們三種不同的答案。伍爾夫:死亡是為了突出活著的價值由妮可·基德曼飾演的20世紀意識流小說家維吉尼亞·伍爾夫正處於最壓抑的人生階段。
  • 《鼠疫》: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
    整個奧蘭都沸騰了,儘管此前的小城市,是如此的平靜乏味,無聊並且瑣碎。市民們歡欣鼓舞,互相舉杯,慶祝平靜的生活再一次到來。就在這個時候,一個人死了,他就是門房米歇爾。最開始,米歇爾只是有些發燒,但是熱度越來越不受控制,米歇爾的身上,開始長出腫塊,腫塊逐漸化膿,散發出腥臭的味道。劇烈的疼痛,讓米歇爾變得神志不清,不斷地說著胡話,他臨死時,說了一句,老鼠……老鼠來了。
  • 《阿甘正傳》:直面現實,方可一往無前
    看完整部片子,我不由想起華盛頓·歐文的一句名言:人世間的任何境遇都有其優點和樂趣,只要我們願意接受現實。當不幸發生時,我們惟有用前半句話來安慰自己,這樣我們才能鼓起勇氣接受現實。而只有直面現實,我們方可一往無前。影片中以下四個人的經歷很好地說明了這點。
  • 科比死了,高以翔死了,也許死亡才是我們最值得思考的問題
    當紅演員高以翔在某電視臺,凌晨錄製節目時,由於暈倒後搶救無效宣布死亡,而他只有35歲,死亡原因考慮心源性猝死。其實,有時候,想想人生苦短,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但我們每個人一生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會經歷大大小小的挫折,也會經歷親朋好友的生離死別。當我們面對這些困境時,該如何應對?
  • 《小小的願望》揭露死亡教育的缺失,這門必修課,家長別忽視
    大家有沒有看過標題上這部電影,男主角是一個剛要成年的男孩子,但是卻被醫生宣判了死亡,因為他得了不能治好的疾病,不能再活多久。而他最好的兩個朋友只想做一件事,那就是幫助男主角達成一個願望——死之前能夠談一次戀愛,這也是電影名字的由來。全片的主基調就是死亡,但卻夾雜著男主角的樂觀向上,兩個朋友的積極友善,讓影片整體在幽默的氛圍中又夾雜著眼淚。
  • 《烈日灼心》:然後用死亡救贖良知
    影片最後辛小豐、楊自道、陳比覺一致選擇了死亡。我不認為這樣的安排,是因為我國影片中如果罪惡得不到懲罰,審核就過不了。它不是一部極度商業化的電影,曹保平導演把主題的表達很清楚,就是通過讓雖然沒有實際參與殺人行為的三人,不斷的做出選擇,不斷的直面內心,實現良知的救贖。
  • 別怕,認識「死亡」是我們人生最重要的一課
    大悟從未想過,他拉大提琴的手,有一天會不斷地觸摸著遺體,感受著死亡的氣息。他手下的每一個動作,和拉琴一樣,和諧精準。 死亡是一場新的旅行,我們都要學習為此做好準備。社長第一次讓大悟感受死亡,是從做遺體模特開始。當冰涼的棉布擦拭著他的每一寸肌膚,大悟用自己的身體感受著這份恐懼和煎熬。社長不愧是社長。他知道如何打破大悟的心理障礙,只有自己的身體有了感覺,才能以同理心消除對死亡的恐懼,才能更好地從事這一份職業。對身體的敬畏,就是對生命的敬畏,也是對死亡的敬畏。
  • 《死亡的視線》:如果我們要不要持續受苦得由他人來決定
    是的,我們全家人都對他隱瞞了真實的病情。最後若不是我父親問了一句,有沒有人和二大伯說清了他的病情,大家甚至都想不起來,竟誰也不曾說過。即便二大伯一次一次地問,也沒有人明確回答。當時,我心中就划過一個念頭——二大伯不肯閉眼,是不是就等著大家給他一個交代。交代他這一個月所受的苦究竟是為什麼。
  • 《入殮師》:如何優雅地看待死亡?日本死亡美學告訴你
    《源氏物語》的作者本居宣長這樣闡述:「世上萬事萬物的千姿百態,我們看在眼裡,聽在耳裡,身體力行地體驗,把這萬事萬物都放到心中來品味,內心裡把這些事物的情致一一辨清,這就是懂得事物的情致,就是懂得物之哀。」
  • 當人類與機器人通婚被永久禁止,我的妻子平靜地提出了離婚
    光頭旁的年輕人給他搬了張椅子過來,讓他能夠和許安面對面坐下。「自我介紹一下,我叫彭坦,黑衣社的社長。」淪陷新世界彭坦笑了笑,他的聲音相當渾厚,如果許安見過他絕對不會忘記這樣有特色的聲音。「這是我的副手,李安琦。」
  • 《擺渡人》: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當我們直面生存,死亡與愛,哪一個會是最終的選擇?如果生命進入再次的輪迴,你又願意為此付出怎樣的代價?在去見父親的火車上發生的事故,車上幾乎所有的人都困在火車上,那種掙扎,痛苦和慘叫在她腦海晃蕩著,過了好一陣子,那種恐懼終於平靜下來了。她的靈魂也走出了車廂,接著遇見一個男孩-崔斯坦,那是她靈魂上的擺渡人。
  • 《預約死亡》:探索普通人之死,走近瀕死的癌症患者
    你可以拒絕一切,但不可以拒絕死亡。拒絕可以把世俗的一切圈在外面,好像一座荒涼的古堡。但死亡會大踏步地越過藩籬,鎮定地擋住你的去路。收到《徒步人海》這本書,我是拒絕看這篇小說的,因為我比較膽小,不願直面死亡和血腥事件。但好奇心又驅使我一探究竟,雖然堅持看完了,但一幕幕殘酷的場景讓我的心顫慄不止。寫這篇文章我的心情是壓抑的、慘痛的,深切同情癌症患者所遭受的一切苦難。詛咒癌症,這個病魔!給人類帶來的毀滅性的災難,也企盼科學的發達,能儘快研究出戰勝癌症的特效藥,拯救人類擺脫癌症病魔的殘害。
  • ​第一代90後,終於要直面父母的養老了
    這些年的慣例了,每次我們回老家或者他們進城,都會捎雞捎鴨捎蛋,怕我們不會弄,還特地淘洗乾淨,砍成小塊小塊。一進門還像往常一樣,不顧我的阻攔,開始忙東忙西,幫忙掃地拖地,幫忙晾曬衣服,又把外頭曬乾的衣服收回來,整整齊齊疊好。一頓忙活完,婆婆才坐到沙發上,問我吃不吃玉米,她記得我最愛吃的,特地從地裡掰的。又問我吃不吃聖女果,她從鄉下帶了一袋來。
  • 幾乎沒有人能平靜地合上這本圖像小說
    故事講述了在一個剛剛經歷過戰爭的邊陲小鎮上,「另外的人」突然造訪,卻在某一天離奇死亡。村長點名布羅岱克就此事撰寫報告,隨著報告的深入,村裡的往事、婦女的遭遇、戰爭的殘暴、人心的黑暗……全部浮出水面。為了更好地走進這個故事,我們編譯了部分拉瑟內的採訪,藉此讀懂那些線條背後的內心世界和對生活的妥協。漫畫家簡介拉瑟內生於1969年,1994年加入《寒流》雜誌,後在多家出版社出版短篇和系列漫畫近40部。
  • 《神秘島》即便沒有獲勝的希望,我也能夠堅忍不拔
    這項工作充滿樂觀,並相信人類的無限創造力和科學力量將使人類能夠建立理想的社會。他們多麼勇敢和機智!當種種困難伸向他們的魔爪時,他們平靜地回應,沒有驚慌。這難道不是我想向他們學習的內容嗎?他們是不同的。他們越努力,就越勇往直前,竭盡全力克服困難,永不退縮和放棄。我想應該像那些主角一樣,勇於克服困難,以勇氣和智慧逆流而上。
  • 續|《錦衣之下》大人,如果有一天卑職不在了,你會不會難過啊?
    死亡,是每個人都無法迴避的恐懼。它是名詞,是動詞;是狀態、是心緒;是痛苦的終結、是思念的開始......在這個層林盡染、與世隔絕的楓林坳裡,光輝燦爛活了18年的小捕快,遇到了人生的第一個絕望,無能為力地看著多次仗義相救的陸大人,命若懸絲。
  • 《憂鬱先生想過平靜生活》強推!
    注意:1.資源糖糖都整理好啦,拿資源的小可愛們私信回復「822」,即可領取小說資源~2.另外頭條新聞極速版沒有私信,如果私信不了看看是不是極速版。1.《憂鬱先生想過平靜生活》by青色羽翼鬱華攻,尤正平受,大佬攻X大佬受鬱華(攻)是最強的破壞者兼無限流世界勝利者,厭倦了不停戰鬥的生活,一心想做個普通人,和愛人過平平靜靜的日子,奈何太牛逼一句話簡介:大佬只想過平靜的生活作品簡評:
  • 《新邊城浪子》:如果能夠一生懲惡揚善無愧於心,多好
    我們現在的生活是怎麼樣的呢?很快,快得讓很多人跟不上腳步了。我們有時候會想要回到過去,不是回到小時候,而是回到那個有著江湖和武林的古代。很多小夥伴們都覺得古代真的很好玩,有大俠,有輕功,有一個個編制的夢想。可是我們也知道,那是只能活在夢中的地方,我們永遠都回不去的。但是還好可以通過小說和電視劇的方式,看到那些生活,這也讓我們的生活不至於那麼的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