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銀元收藏故事(散文)

2020-09-05 新沂雷斌

銀圓上的戳記

小時候就知道父親收藏著不少銀幣,藏在箱子底,每年的春節都拿出來給我們欣賞,有龍洋、站人、袁大頭等,銀圓上的圖像和文字很清晰細膩,滾圓滾圓的,父親總是拿出一枚,用指甲夾著對嘴一吹,迅速放在我們姐弟的耳邊「吲……」清脆悅耳,我們都相視一笑,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神秘。

每一次取出欣賞,父親都說:「這是你爺爺傳下來的在咱家已經60多年了!等你們長大了我就傳給你們。」父親言辭間總是透出一股炫耀。

今年元旦是父親的80歲生日,我們姐弟四個都從四面八方舉家雲集老家,大姐從黑龍江給父親帶來了貂皮大衣,大哥從上海給母親送來健身器,二哥從家鄉捎來了綠色大米,我給父親準備了上等的生日大蛋糕。

快樂的生日在老家舉行,父親笑的合不上嘴,席間,父親又從箱底取出了那些銀圓,照例用嘴一吹,外甥、侄兒、女兒都把頭伸過去,聆聽那悅耳銀聲。我們姐弟,仿佛回到了童年,銀圓聲在耳邊「嗡嗡」作響。我們已很多年沒有聽到父親吹銀圓的聲音了,但是,沒逢過年,不論我們遠在天涯海角,這種聲音都迴蕩在我們的耳邊。

「孩子們呀!我和你媽如今都老了,在那最艱苦的年月裡,我和你媽都沒有動用你爺爺傳下來的12枚銀圓,你們小時侯我曾經說過,等你們長大了就傳給你們。」父親有些激動,他的手有些顫抖,他把十二枚銀圓分成了四份,每家一份。「好好珍藏!」

我緊緊的握著這三枚銀圓,幸福的淚水充滿了眼眶。

「爺爺!你快看呀,這兩枚銀圓上還有個小飛機和小圓圈吶。」好奇的侄子發現了銀圓上有異樣的戳記。父親笑著說:「好,發現的好。我告訴你們,這戳記叫「號戳」過去錢莊和銀號用這號戳作記號和辨認真假用的,每一錢莊和銀號都有自己設計的號戳有象形的、有字母的、數字的還有用姓氏的等等。」

「爺爺,過去也有假幣嗎?」侄子問。「有,從古至今都有假幣。我給你們講個假幣的故事吧。」父親意味深長地說。「我小時侯在舊社會的一家私人錢莊當小夥計,當時有一個中年人走進了我們的錢莊憑銀票取了五十枚銀圓,不一會又回來了,說用不著了再存上,掌柜的打開了這摑銀圓仔細的查看,發現有4枚銀圓是假的,不讓存,那人生氣的說,剛從你這取的,還沒出你家大門就假了,假也是你們的事。掌柜的非常鄭重地說,凡是我們錢莊的錢全打上了圈子戳,你看,就這四枚沒有,沒有也不是問題,可是你這四枚是假幣。那人恢恢溜溜的拿著錢走了。」原來這小小的戳記盡然起到防騙反假的作用。我們一家都沉浸在這快樂得生日和父親銀圓的故事中。

相關焦點

  • 揭秘「天價銀元」騙局(1)
    爺爺很堅強,鬥智鬥勇為家裡留下了唯一的財富~銀元,雖然不多,我估計在那個年代,最起碼也是萬元戶了。 一開始,我很好奇,打開那個古老的罐子,仔細端倪著每一塊銀元,有的已經上鏽,有的表面看不到字跡,我的保存的品相還比較不錯,於是就感覺,這可能是一筆財富。
  • 放山炮,讓大地主45年前的銀元現世
    「這是我的!這是我的喲!」硝煙還沒有完全散盡,一個爆破施工小組急急地就鑽進了山洞裡。田永澤走在最前面,當他看到放山炮炸過之後,一處小岔洞裡滾出兩個大竹筒,還有一些銀元散落出來時,幾個健步就飛奔了過去,趕緊就將竹筒緊緊箍在了懷裡。他神情萬分緊張,生怕別人會從他懷裡搶奪。這一幕發生在1994年炎熱的夏天裡。
  • 窮困一輩的老人,死後留下數千塊銀元——地主是怎樣練成的
    在舊社會,如何成為地主——關於我太姥爺的故事(一)2020年10月10日最近和朋友聊天,談到最近的一些事情,談到資本是如何把人變成工具的,即人的異化。關於人的異化,我講了一個「暴論」。我說,「在商言商」就是一種異化。為了拿出證據,我和朋友講了我太姥爺的故事。
  • 牛屋裡流傳的故事(原創散文)
    牛屋裡流傳的故事 (原創散文)也許是上了年紀,或許是善於懷舊的緣故吧,在城市喧囂的氛圍裡,最喜歡獨處一隅,泡一杯香茗,燃一支香菸,鋪幾葉稿紙,讓曾經的記憶化作點點滴滴,以此來填補那些即將逝去的往事。我知道那兩口石槽,是堂叔年輕體壯時,從嘉祥大山頭拉回來的,當時只花了30塊錢,四十幾年過去了,能賣2000塊錢,的確讓他興奮不少。說起石槽,今天又勾起我對集體牛屋的記憶來,不妨說幾件有關牛屋的故事。
  • 村裡唱戲(散文) 趙利民
    前幾天,有事回了趟老家,恰逢稷山縣蒲劇團在我們村裡唱戲,朋友們挽留我,看完戲再走,因還有別的事情,我婉言謝絕。但在回家的路上,勾起了我對小時候村裡唱戲的快樂嚮往和回憶……我們小時候,也就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村裡文化生活極其貧乏,公共文化娛樂活動,主要就是唱戲、盲人(說書)宣傳隊、放露天電影。盲人宣傳隊屬於縣上安排,一年一個村,屈指可數,少的時候,一年兩三回。
  • 125個銀元引發的風波
    張奶奶年輕時多富有我不知道,我只記得每年的暑假收割稻穀時,都會看見張奶奶背著個竹框子在別人割完的稻田裡撿穀子。一串一串的撿,一把一把將掉落在田裡的稻粒從土裡撿出來拿回家晾曬。因為她家養了十幾隻雞,張奶奶養雞主要是為了下蛋,自己肯定是吃不完的。不過村裡誰家媳婦生孩子或者誰家孩子不舒服時她都會送幾個雞蛋過去,所以村裡的後輩都很尊敬張奶奶。
  • 二德當(故事)
    有一天夜裡,他問媽媽:「媽,你說我八歲了,怎麼還不叫我讀書呀?」他媽說:「靖呀,你爸爸一生做官沒留下什麼財物,我們家很窮,能活下去就好了,我哪有錢送你讀書呀!」小郭靖很懂事,從此不敢在媽媽面前提起讀書的事。 日子一天天過去,小郭靖望著那些夥伴一個個上學讀書,他很羨慕。他希望能同夥伴們讀書,學些知識,懂點道理。
  • 鄉村人物素描,(原創散文)小腳二奶奶的故事
    這些天,每次寫鄉村人物或鄉村紀事時,總有一種不可名狀的情感縈繞在心頭,雖然已經過去幾十年,但在心海裡湧動的記憶,甚或懷念,讓我欲罷不能。也時刻想著用一種特殊的方式,為那些最底層的莊戶人留下些什麼。更重要的是,他們是活在我童年記憶中的鄉親父老,是我永遠割捨不斷的根之所系,那怕在行筆成文時有些苦澀,有些酸楚,但他們的音容笑貌卻依然是那麼的親切,生動而溫暖。
  • 王家龍先生的連環畫收藏(51) 第一位連友
    (韓志東做怪像)小韓,大名韓智東,他常以小韓自稱,我也就稱呼他小韓,20年不變。之所以寫小韓,在於他是我的第一位連友,自從他闖入我生活,我的連藏便走出象牙塔,結束了封閉狀態,開始同外界交往。因此我很感謝小韓,感謝這位連環畫收藏的後生好友。1986年8月《中國連環畫》雜誌披露了我收藏連環畫的簡況後,沒多久我便接到一封信。信是一位小夥子寄來的,他自稱也是連環畫愛好者,願意同我建立聯繫,彼此進行交流,署名韓智東。
  • 老宅裡挖出160塊銀元,三家爭搶,應該屬於誰?
    打開一看,我的天啊,不得了了,裡面竟然裝著半罐大頭銀元。倒出來一數,竟然有一百六十塊。眾目睽睽之下,那工人沒法據為己有,只好交給房主孟河處理。劉家老屋挖出銀元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自然也傳到了劉木的耳朵裡。劉木馬上找到孟河,說:「我是原屋主,地基下面的東西自然屬於我。」
  • 原創小說:《我的爺爺叫大漢》第二章 (第二部分)
    我也臆想著魯迅周樹人先生與故事中的朝震,寫故事的筆者,或者說還有已經逝去的我父大德,建堂,旺(父親在不同的家庭關係裡有著很多名字,也譬如故事裡的朝震有很多化名般)有某種感應產生了關聯,所以對於朝震的探訪,在周先生看來沒覺得有什麼突然。對於多年前遇到的故知小老弟,他的記憶是清晰的。
  • [營山微文學] 收藏故事二則//作者:熊德光
    收藏故事二則 (熊德光) 要不然你把幣賣給我,我給你兩百元。」我說,「不賣,我就差這個幣。」他說,「我每場(逢雙號趕場)要給攤位費,清潔費,這費那費的,你到好,毫不費力地撿了個漏。」他語氣不是特別兇狠,除了不滿,還十分無奈。他說,」這樣吧,我心也不兇,你給我五十元走路吧!」為了息事寧人,我馬上滿足了他的要求。 我如釋重負,輕快地回想這頗具戲劇性的幾分鐘,感嘆良多,機遇真是無處不在。
  • (散文、故事)歸家的樣子
    電動小三輪拉著一車水果,從我身邊駛過。車上裝滿了桃子、香蕉、蘋果等各式水果,小販穿得很厚,一隻手掌著方向,一隻手捏著顆煙。不遠處,他停了下來,將煙點著,望著疾馳的車輛,煙霧騰空而起。深夜裡,這些車輛該都是歸家的吧。
  • 長篇非虛構散文:己亥年大年初二(五)
    艾松歌(重慶)總的來說,我的一生對二哥負欠最多。面試時,因為他有經驗,給我作了不少指導,讓我減緩了許多緊張,加上面試的老師是一位慈祥的中年女子(她後來成為我的恩師之一,對我很好,其丈夫後來是一位大領導,只是由於我缺少情商,不願意去麻煩她,只是春節和教師節互發簡訊問候),讓我更加不緊張,微微口吃的小毛病竟然沒有被面試老師發現,非常順利地考進了石柱縣師範。
  • N 老 師 (紀實散文)
    N 老 師 【紀實散文】◎張天興那是個星期天的早晨,我出小區到高鐵引線大橋附近鍛鍊身體,遠遠看見一中年婦女推輪椅匆匆而來。那輪椅上坐一男者,神情呆滯,兩手扶椅肘,歪著脖頸,似中風偏癱患者。我心裡嘆息:年紀不大,咋會得這病?我又特意瞄上一眼。咦!坐在輪椅上的這人好面熟?我索性停下來看個究竟。那女的步子走得急,呼哧呼哧的,她臉上汗津津的。
  • 高考小說賞析:優優的眸子(杜衛東)
    回頭望去,見他站在那裡怔怔地望著我,大眼睛忽閃忽閃的,依然充滿好奇。只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黑葡萄一樣的雙眸上籠罩了一層令人心碎的陰霾。 (摘自《光明日報》,有刪改)4.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通過語言、神態、動作等描寫,為讀者展現了活潑可愛、純潔無瑕的孩子的形象。
  • 原創小說:《我的爺爺叫大漢》第四章 (第二部分)
    第四章 (第二部)站在古黃庵家院落門前,朝震看著幾近凋落門楣,斑駁的大門顯示這個家庭的寥落,朝震感到深深的自責。輕扣門環,門內聽到孩子們清響聲音,「誰啊「「我,大萍,二燕,我是佰佰」門,「嗚「的被拉開,兩個小妮子惶恐的看這眼前這個高大的男人。朝震連忙摘下帽子,「看看,我是哪個?」笑著問到。「佰佰,佰佰」,兩個小孩開心的叫到。朝震一左一右把兩個侄女掫(zhou)起,一邊一個,朝主屋上房走去。
  • 朝陽過山頭(一)
    分享一個我兄弟的故事 夜晚,「我是光棍市裡生人。」老頭蜷縮在牆角的火爐旁,望著跳動的火苗出神。「爺爺,什麼是光棍市?」在一旁逗貓的小孫子不解地問,小手划過貓頭,它的嗓子裡「呼嚕呼嚕」叫著。夏始春深,小山村早就開始了一年的耕種,像這樣勞累一天之後的爺孫對話,已經有十幾年了。
  • 人生奇遇:半夜來客(散文)
    半夜來客(散文)楊祥君我是懷著感傷的心情在寫這段文字。我收拾完又聽到了聲響,而且確定了就在一個底廚裡,裡面放滿了盆盆罐罐,我把東西一件件拿出來,果然在一摞子盆子後面看到了它。這也不能怨人家,開始門是開著的,是我把它關在了裡面,小傢伙兒看到我小眼睛透著驚慌和委屈。我想,家裡這麼多的房間,他哪都沒去,只來到了我在忙碌著的廚房,說明它並不是進來搗亂的,而是來找我這個恩人和夥伴的。
  • 寇五背鼓一一不沉(重)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口口相傳,故事主人翁「寇五」成了多少代百姓擬喻某些紈絝子弟的口頭語(或比照者)。據傳,寇五的祖上具有萬貫家產,父親功不可沒,而其父卻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對唯一的兒子,嬌生慣養。所謂「攥在手裡怕灑了,含在口裡怕化了」從小就要心不敢給肺,要星星不敢給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