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徐克《青蛇》的修行主題:人是否值得做?妖是否也有情?

2020-08-28 阿黛小姐的青蘋果

「我們都不懂愛情,有時,世人且以為這是一種風俗」


——李碧華《胭脂扣》

作者:阿黛

圖文:網絡


前言


香港才女李碧華在1986年出版了一部中篇小說《青蛇》,以舊瓶裝新酒的形式講述了全新的白蛇、青蛇和許仙、法海的故事。在小說中,作者以小青視角為中心,講述了青蛇和白蛇的愛情故事,為讀者呈現了人性在愛情面前的選擇和矛盾。

1993年,徐克在小說《青蛇》的基礎上改編為電影,為我們呈現了一場視覺和情感的盛宴。

電影《青蛇》在小說的基礎上進行了小範圍的改動,刻意弱化了時代背景,截取了幾個戲劇化的衝突,刻畫了白蛇、小青、法海和許仙四個人之間的愛恨糾葛。同時,以小青的視角為主線,為我們講述了四個人的修行主題。

在這場愛情的劫難中,每個人都在修行,但沒有誰是贏家。

在本文,我將從修行主題來探討:人是否值得做?妖是否不如人?佛是否不懂情呢?通過四段修行、四段愛情悲劇,解釋人性矛盾與複雜,看每個人的成長之路。



白蛇的修行:從學做人,到學一生做人


影片開頭,白蛇就覺得人間有情,並且覺得人是萬物之靈。至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徐克沒有交代。但後續,所有的行為選擇和命運走向都以此為原點展開:學做人,體會人間情愛。

如何體會人間情愛呢?白蛇很聰明,選擇了讀書人許仙來體驗一把人間情愛。為什麼會選擇許仙呢?因為許仙老實,容易相處。但看過小說或者電影,我們就都明白,白蛇喜歡許仙,不僅僅是因為他老實,也是因為許仙眉清目秀,顏值迷人。

我們再看許仙喜歡上白蛇,也是白蛇一步步以色相誘之。白蛇太懂得人類為美色而動的特點,於是在船上極盡媚態,讓許仙不能自已。所謂一見鍾情的戲碼,都是顏值在作怪,正如小青所說:

誰說,一見鍾情,無關乎色相?

之後,許仙成功地被白蛇的美貌所俘獲,在第一次進入白府之後,不可自拔。兩人,終結為夫婦。

讀書人許仙,自從結實青白蛇之後,便無心讀書 ,只醉心於男女情感。一邊享受妻子白蛇的美貌和溫柔,一邊覬覦青蛇的靈動與任性。

深諳人間規則的白蛇,又何嘗看不懂許仙的虛偽和好色呢?只是,她一心想要找個老實人過完一生,既然選擇了許仙,就要從一而終,這是人間的規則,也是白蛇想要成為人,想要體驗人間情感必須要遵守的原則。



於是,白蛇在錯綜的情感中,成長為一位用愛和智慧包容孟浪丈夫的傳統女性。因為白蛇懂得,愛情的最初可能源於美色,源於激情,但想要長久的愛情,卻需要經營。因此,她並不害怕小青勾引許仙,或許仙對小青心動神搖,因為她自信自己能夠把許仙掌控在手心。

所以,她才對小青說:

一個有本事的人,會把對方牢牢掌握在手心。

然而,隨著懷孕,白蛇才知道自己未必會把許仙掌控在手心,但這份人間之情卻讓白蛇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她更加確認:這一生,許仙就是唯一。

也是到此刻,白蛇的修行成功了一半,因為她基本上成為了一個有模有樣的「人」,她知道做人規矩多,沒有做自由自在的蛇好,但她心甘情願地做人了。

再之後,法海帶走許仙、青白蛇與法海鬥法、白蛇產子、臨死前讓小青救出法海、白蛇死去。這幾個激烈的戲劇衝突,深化了白蛇的做人選擇,並在產子和死去兩個瞬間,完成了這場修行。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知道,白蛇作為一個合格的妻子,容忍了許仙的花心本性,因為這是一個妻子的選擇。而影片結尾,白蛇放棄了與小青五百年的姐妹情誼,放棄了自己的生命,放棄了所有,唯獨不能放棄許仙。

小青問她,千年的修行只為了許仙,值得嗎?

白蛇說:「我不知道值不值得,我只知道怎麼去明白人情世故,依足所有的做人規矩,如果這樣才是錯,那我千年的道行就真不知所謂了。」

白蛇的死,使得這場修行圓滿結束,她從真正意義上成為了一個人:她學會了世俗的條條框框,明白了人間的所有情感,用人間的謊言維護了人間愛情的忠誠。



許仙的修行:誤了自己,誤了別人


小說《青蛇》裡的許仙,妥妥的就是一個現代意義上的渣男。但徐克電影裡的許仙,卻是極度貼合了人性。許仙,是整個影片中唯一的人,所以他成了承載複雜人性的載體,人性的幽微在他身上得以體現。

許仙的人設崩塌的很徹底,因為許仙一點都「仙」。

在沒有遇見白蛇和青蛇時,許仙是飽讀詩書的聖人君子;自從在西湖遇見白蛇之後,許仙就成了熱衷女色的凡夫俗子。面對愛情的誘惑,許仙毫無抵抗力,這與影片開頭的教書先生許仙截然相反。

許仙為什麼對塵世間的浮華和女色所誘惑?因為許仙沒有堅定之心。李碧華在小說裡明明白白地寫道:

一個如許仙,衣袂飄飄,善解風情,能說溫柔熨帖的情話,能在一旁靜觀你畫眉盤發,但當你走得更近才發現,他唯唯諾諾,沒得幾分堅定。

許仙為什麼沒有堅定之心呢?那是因為許仙作為人的本性:貪婪。



許仙是貪婪的,他想要的太多,想要白蛇的溫柔賢惠,想要青蛇的靈動魅惑,想要左擁右抱,想要金錢美人,想要清白名聲,更想要紅塵繁華。想要的越多,就越難選擇,於是才有了三個人的凌亂和纏繞。

許仙,充分地體現了本我與超我的矛盾對立。他是花心的,愛戀女色的,想要享受齊人之福的,這其實都屬於許仙的本我:充滿欲望。但他又是克制的,愛慕青蛇的魅惑,但又覺得違背讀書人的仁義,這便是來自超我的道德約束。因為這種矛盾的心理,才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唯唯諾諾、首鼠兩端的懦弱許仙。

無疑,這樣的許仙是醜陋的。但萬幸,許仙還有人的良知和底線——善良。在遇見法海之後,勸說白蛇和青蛇離開的那一幕,成了許仙的高光時刻。

如果說白蛇是從妖向人的修行,那許仙則是從本我向超我的修行。相比於白蛇以生子和死亡來完成修行而言,許仙的修行是失敗的。

從愛情角度而言,當許仙購買雄黃酒的時候,就宣告了愛情修行的失敗。

從事業角度而言,當許仙為了逃避白蛇而說要考取功名時,就宣告了事業修行的失敗。

從人生角度而言,當許仙為了法海和青白蛇不爭鬥而選擇出家時,他不僅背叛了愛情,也違背了我們所說的「看破紅塵而出家」的規則。

他的一生也在修行,但敗給了人性的貪婪,於是死在請愛之劫中。

老實人,一點都不老實。



法海的修行:對抗人的情慾,追求佛的無欲


如果說許仙修行失敗是因為太多情,那法海修行失敗則源於太絕情,更準確地說,應該是有情人追求無情。他們都深陷情慾,但一個選擇放縱,一個選擇抵抗,但殊途同歸。

法海始終覺得自己不是人,而是佛。在影片開頭,他居高臨下,姿態超然地俯視人世間:醜陋、欲望、混亂。於是,輕蔑地說道:人?進而,鏡頭轉換到青山綠水白須鶴髮的妖身上,這不可謂是一種對比和暗示。然而,即便是脫俗的妖,也被法海打回原形。

因為法海堅信:妖就是妖,神人鬼妖四界,等級有序,容不得破壞。萬事萬物,皆有規則,物歸其類。

在法海修行的過程中有兩座山,一個是條律,一個是情慾。

他認為自己代表的是正義和規則,是佛性,是無欲。可他忘記了,自己是一副肉身。既有肉身,便有情慾。於是,他拼命地想要壓抑內心的情慾,可事實是越是否認,越是存在,越是否定,越是抵抗。

於是,為了鍛鍊自己的定力,他讓小青助其修行。正是這次修行的失敗,讓法海在情慾有罪的意念下,惱羞成怒,抓走許仙,激鬥蛇妖。而這一切,他都理解為是妖在興風作浪,是人妖殊途,是妖在破壞規則。

人妖之別與情慾之罪,讓法海在無法做到心如止水之後,變得失去理智,造成先功後過的局面。

法海與小青的鬥法,宣告了法海的情慾修行的失敗。

法海與白蛇的鬥法,宣告了法海的條律修行的失敗。

原來,是人和世人皆有情慾;原來人妖無別,妖也有情。

影片最後,法海才終於醒悟:真正的佛,是懂情的。困住我們自己的,不是外物,而是心魔。



青蛇:人間有情,情為何物?


我覺得,小青比許仙更像人。

如果說許仙代表了人性幽微複雜的一面,那小青則代表了人性中富有光明和希望的一面。或者說,代表了更符合徐克理想的人性。

小青來到人間,是為了跟姐姐白蛇學習做人。她對人並不感興趣,但她對痴迷人類的白蛇感興趣。所以,人間伊始,小青一半保留了做蛇的妖性(本性),一半學習做人的人性。

小青好強愛贏,事事向白蛇學習,但事事都要證明自己:姐姐能讓許仙心動,我也能;姐姐不讓我接近竹林裡的和尚,我偏不信;姐姐說法海功力深厚,我就要讓他敗給我;姐姐會哭,我也要擠出幾滴眼淚。

可爭來爭去,只鬧得風風雨雨,不倫不類,不人不蛇,自己還是不懂人間有情,情為何物?正如白蛇所說:

當你覺得自己好多事情都贏定的時候,還怎會有眼淚,怎會哭得出?

小青嫉妒任性,前期她熱熱鬧鬧地看白蛇如何把許仙掌控手心,可當她知道白蛇愛上了許仙時,小青也去勾引許仙,一半是上文所說的為了證明自己,一半也是因為自己想要引起白蛇的注意,嫉妒許仙替代了自己的位置。

可無論她如何與白蛇廝鬧、賭氣,甚至鬥法,她內心始終堅信的一點就是:白蛇永遠都是她的姐姐。當她明白白蛇對許仙的愛之後,也依然是選擇成全、祝福和守護。無論是取靈芝草,還是合鬥法海,她從來都沒拋下過白蛇。

但自詡懂得人間規則,懂得情愛的白蛇,自從選擇了許仙后,卻兩次拋棄了小青。

看到這一幕時,我很難過。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為了愛情,而忘記了友情和親情呢?



與其說小青跟白蛇一樣是為了修行做人,不如說小青修行是為了懂情。她沒有像白蛇一樣一股腦地遵循做人的規則,但她卻比白蛇更懂得情為何物。

當她在眾多和尚中辨出許仙時,小青流淚了。很多人說,這滴淚是因為她跟白蛇一樣愛許仙。但我覺得這滴淚是傷心之淚,是看透人間的愛情之後的失望之淚:白蛇為了許仙捨命生子,許仙卻苟且而活,這就是愛情嗎?

所以,小青對許仙說:你出賣了我們。因為小青已經成為了一個懂得情愛意義的獨立的人,她所理解的愛情就是生死相依,容不得猶豫半分,容不得苟且偷生,容不得任何一方的中途放棄。所有不純粹的愛,都不可以稱之為愛。

白蛇認為的人間情愛是從一而終,小青認為的人間情愛是不離不棄,純粹唯一。

其實,影片中有很多關於世俗愛情的質疑,恰恰是白蛇口中不懂情不懂愛的小青提出來的。

除此之外,小青對情感的追問,讓我們跳出了愛情的樊籬:情有多種,任何一種情都是真摯而且真實的。

因此,小青在白蛇臨死前,傷心地質問:

有沒有想過姐妹兩人五百年相處都是情?你有沒有當我是人一樣想過我?

白蛇在忙著追求人間愛情,卻不曾想姐妹之情也是情,且不遜色於愛情。



影片結尾,小青對法海說:

我到人世來,被世人所誤,你們說人間有情,但情為何物,連你們人自己都不知道,等你們弄清楚,也許我會再回來。

情為何物?小青並非不懂情,恰恰相反,小青的存在正是代表了情感最本真的狀態,也是對人性的絕望透悟:愛就坦蕩直接,愛就唯一真誠。但很可惜,人類的情感並非如此。許仙無法拒絕誘惑而花心,法海不敢承認情慾而虛偽。

至此,小青修行為情,走向了明了。

結語


李碧華在《胭脂扣》中說:「我們都不懂愛情,有時,世人且以為這是一種風俗」

無論是人,是妖,是佛,都在情愛中修行成長。白蛇修行為人,小青修行為情,法海修行為對抗情慾,許仙修行渡紅塵情愛之劫。

徐克用兩個男人,兩個女人,道盡了人世間的男女情態和關係,展現了人性對情慾的選擇和矛盾。

那究竟情為何物呢?等你告訴我答案。


我是阿黛,生活中的詩人,文學中的小丑,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青蛇》:人有情,妖亦有情
    「我來世上,被世人所誤,你們說人間有情,但情為何物?真可笑,你們世人都不知道,讓你們弄清楚,也許我會再回來。」不同於趙雅芝飾演的電視劇版本《新白娘子傳奇》,徐克導演拍攝的《青蛇》是妖豔的,嫵媚的,具有情慾色彩的,整體畫面是昏暗、曖昧的色彩,整個主題圍繞著「情」是什麼?
  • 《青蛇》:問世間情是何物?至情之人竟然是妖
    從許仙到法海,從妖到人,從冷血到熾熱,緣生緣死,情起情滅,大劫歷過,最終留下的不過一滴划過臉頰的淚。》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上映於1993年,是很多影迷心中徐克導演的最佳作品,不論是美術、服化、配樂、布景都堪稱一絕,所以它當年的票房失利後來被人拿來跟《大話西遊》相提並論,認為兩部電影都是因為太超前才無法為當時的觀眾理解欣賞。
  • 人間情,即人生
    在人間,似乎出現於世上一切的妖不應該出現,區別便如黑白兩極,非白即黑。時光流逝中,故事開始也有了不同的聲音。比如《聊齋志異》,有那麼多妖、鬼的故事,於是便發現原來妖也是有情的。慢慢地,《白蛇傳》也就漸漸從志怪故事變成了愛情故事。故事中的白蛇千年修煉,為的只是想有如人一般的生活。
  • 為什麼《青蛇》26年經久不衰?厚的是欲望,薄的是人情
    》,有李碧華的小說《青蛇》,有徐克的電影《青蛇》,它們都顛覆了人們熟知的《白蛇傳》印象。李碧華的原著有的是一份犀利和敏銳,妖豔詭譎的文風,為徐克提供了「美學靈感」。徐克擅拍武俠,在這部《青蛇》裡依舊能看出他天馬行空的想像與設計,畫面裡多了一份,夢幻和縹緲。電影裡面既有江南煙雨人家的旖旎風光,也有男女間驚心動魄的情慾張力。只不過故事到頭來,「厚的是欲望,薄的是人情」,惹人無限喟嘆罷了。
  • 《青蛇》:幽暗迷離似真亦幻的色彩,是徐克對情與人生的思考
    她的文筆流連在陰間陽世、梨園酒肆、古往今來,說的都是情,但是所有的情都逃不出一份幽微的宿命——背叛、流離、猜疑、破碎,煎熬無奈的痴情。很多人說,雷楚雄做美術指導的《青蛇》色彩華麗、詩意。這無疑是片面淺薄的。影片裡的色彩自始至終都貫穿著李氏小說裡幽暗悲涼的意識。
  • 法海,你才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男同學——《青蛇》
    讀書時期重新看的時候,當時做事剛強性格急躁,覺得世界就是二元的,法海就是壞人,白娘子就是好人,非黑即白和法海早期的人就是人,妖就是妖如出一轍;妖就是妖(法海)抓蜘蛛精是我錯了嗎?2. 為人遮雨(第一次相遇)妖精也會做好事?3.蛇化人形4.寺中修煉(法海)邪門歪道壞我修行5.
  • 《青蛇》:堂堂一個人,還不如區區一隻妖
    峰迴路轉,李碧華的小說《青蛇》換了人間,重塑傳奇,青蛇登上歷史舞臺,以第一人稱講述千年前的風雲變幻。二十六年前,徐克把它變成了電影,張曼玉飾演的小青殺死了負心之人許仙,最後看著漫漫洪水,道出為妖為人的苦結:我到人世來,被世人所誤,都說人間有情,但是情為何物?真是可笑,連你們人都不知道,等你們弄明白了,也許我會再來。
  • 李碧華《青蛇》:徐克沒有拍進電影的真實結局,恰恰是原著的靈魂
    可白素貞卻告訴她:「那是教人軟弱無能,萬念俱灰的快樂……」青蛇不知世間情為何物,為了體驗姐姐所說的快樂,她開始模仿姐姐,對許仙做著姐姐做的事。就這樣,白蛇和青蛇相繼用色相引誘了許仙,她們各自以為許仙落入了自己的情網,殊不知,三個人裡頭,許仙才是最精明的那個。一方面,他貪戀素珍帶來的物慾滿足和精神安定,另一方面,他也沉溺於小青給他的情感刺激與新鮮體驗。他明知姐妹倆是妖,卻依然愛完一個又一個,姐妹倆給他帶來的好處已經遠勝他的恐懼。因此,法海度他出家,許仙不肯。
  • 二十多年才知道,小青和法海發生了什麼——《青蛇》
    徐克導演的這部作品《青蛇》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出身青城山下紫竹林的青蛇與白蛇,共同修煉五百年,二蛇徘徊人間為情所惑的故事。法海嘆息一聲,人......接著鏡頭一轉,法海靜靜的站在水面上,忽然發出一聲疑問,妖?!一個鶴髮童顏的老方丈正在晨運修行內丹,法海縱步一躍追趕上去,只憑20年的修為用大羅金缽收了這個修行200年化為人形的蜘蛛精。蜘蛛精連忙求饒說,他長年拜伏在靈臺寺大金佛腳下,吸收佛蔭,性情祥和。可法海認為,神人鬼妖四界,等級有序,依舊把他壓在亭臺下。
  • 電影《青蛇》除了情慾,還告訴這些世間修行的道理
    可是看了電影《青蛇》你就會知道,青白二蛇在人間紅塵歷練,修行感悟,提升最快的還是青蛇。這是我喜歡《青蛇》的原因,看似故事主線還是圍繞白素貞的人間情愛,但是精神修為的主線在小青身上。本文從劇情解析青白二蛇在人間的歷程,探討在紅塵中修行的意義。1.
  • 《青蛇》∣每個「小青」,最終都成了「白素貞」
    原本青蛇不過是故事的配角,但在眼光毒辣的李碧華和手法詭異的徐克看來,如果電影還以白蛇為題,還不如撞∣死算了。於是,丫鬟被扶正,小姐靠邊站,故事得從新開講。視角不同,同一件事情的發生經過結束,以電影的方式講述,就會有本質的區別。《青蛇》,徐克營造了一種無邊無際、無法複製的美。
  • 《青蛇》:讀懂了小青,就讀懂了什麼是愛,什麼是情
    「你們說人間有情,但情為何物,連你們人自己都不知道,等你們弄清楚,也許我會再回來。」--小青從渴望愛情到人間不值得白蛇傳這個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故事的故事大概起源於唐宋時期,到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故事定型,清中期,白蛇的形象才由迷惑害人的美女蛇變成有情有義的痴情女,故事主題也演化成了批判封建教條
  • 《青蛇》∣小時候看的是白娘子和許仙,長大了看的是小青與法海
    這聲「小青」蘊含了法海種種的情感,有對自己善惡不分的愧疚、有對自己先功後過的懺悔,或許,也有對小青的愛。到底情為何物?法海曾說,人妖殊途,私通感情是犯了天條,但當法海亦不懂情為何物時,又有何權利這樣拆散別人?小青說,人人都沒有定力,包括「姐姐的老實人」,也包括那個需要「敬而遠之的和尚」。
  • 支離破碎的人性:李碧華《青蛇》中塑造的混沌人物
    《青蛇》是一部讓人震撼的作品,李碧華在塑造人物上,下足功夫,在人性探討中,不遺餘力。文學作品常常會有正、反兩類人物,然而李碧華塑造的四個主要人物(許仙、白素貞、法海、小青)卻都有致命的人性劣習,次要人物則沒有過多的性格稜角,所以,小說的人性色調是偏暗的。李碧華藉助人、妖之事,說人性的弱點。
  • 解讀名著「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的悲劇是否該被同情
    安娜如此遭遇是否值得同情,我想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解讀。如果這部名著我是在十幾年前看到,我會同情安娜,因為那個年代我們思想單純,愛情至上,認為王子公主相愛就該不顧一切在一起,阻礙他們的人就是惡毒的巫婆。那時候的我們不懂得什麼叫世俗什麼叫社會和責任。認為相愛的人在一起就會有幸福的人生。
  • 東野圭吾《虛無的十字架》:是否應該廢除死刑引發的罪與罰的思考
    這本小說的主題有點像是議論文的論題,總結下來就是:「現代社會關於死刑是否應該被廢除?」。東野圭吾也是太有才,把個議論文寫成了小說。主要講述的是:男主人公中原的女兒被入室搶劫犯殺害,作為受害人家屬的他們向法院爭取判處殺手死刑,到前妻被殺害後探明真相的他引發的對「死刑太無力」的解讀和思考。這本書有點意思,為什麼說有意思呢?是因為日本本身可以說是沒有死刑的。
  • 讀李碧華筆下的《青蛇》,為什麼許仙這樣的男人不能嫁?
    白素貞是千年蛇妖,在西湖里和五百年道行的小青認作姐妹,相互修行。只因倍感寂寞,幻化成人形在人間遊走。和電視劇一樣,她們也在西湖和許仙相遇,只是李碧華筆下的白素貞最初不是來報恩的。她和小青是被呂洞賓放了吃下湯圓變作的七情六慾丹,心生男女之情。
  • 琉璃之羅睺計都:柏麟是否值得原諒?不是值不值得,而是情不情願
    讓人想不到的是,羅睺計都只要求他飲下當年那杯酒,就原諒了他,二人一起入度厄道,怨氣消散,只等來世再論因果。看到這樣的結局,很多人都覺得似乎羅睺計都千年的怨恨,消散地似乎太過容易,或許只有讓柏麟也親自嘗一下被挖心抽骨,讓他也受上千年苦楚,才能平心中怨憤。
  • 從敘事、鏡頭、視聽、主題4方面解讀電影《發條橙》獨特的魅力
    為了儘早出獄,Alex主動參與了政府的一項改造實驗計劃,被改造成了一個完全的「好人」,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故事。 在這部充斥著暴力和性的電影中,庫布裡克為我們提供一個關於自由意志的極端假設:一個墮落無恥、罪行累累的流氓混混,他是否就應該接受被改造,失去自由選擇的權利?
  • 從志怪小說到言情電影,探析《白娘子永鎮雷峰塔》與《青蛇》異同
    且李碧華寫就的《青蛇》還被徐克翻拍成了同名電影,深受觀眾的喜愛。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青蛇》作為衍生產物,如果沒有破而後立的觀點,自然不可能在後世流傳開來。李碧華作為言情小說大家,曾被稱為&34;。短短十六個字不僅勾勒出一個年輕精壯的男人形象,也為後來小青對他產生愛意做下鋪墊。其次是性格上,在《白娘子永鎮雷峰塔》中,法海鐵面無私、替天行道,容不得半點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