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廟堂、宗教:《水滸傳》裡崩塌的三重世界

2020-11-02 脂肪故事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一部《水滸傳》,寫不盡的快意恩仇、嘯傲江湖,一部《三國演義》,道不盡的天下英雄、雄圖霸業,為什麼會有「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的說法呢?

在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中,我最先看完的是《西遊記》,一直在看的是《紅樓夢》。看完後還想再看一遍的卻是《水滸傳》和《三國演義》。

尤其是《水滸傳》,從上小學時開始讀這本書,一直看到現在,幾十年了,幾乎每年都要把它翻出來讀一遍。如果問我對這本書的感覺,我覺得最恰當的說法是:這是一部有「成長性」的書。

什麼是「成長性」?你十歲的時候讀,能看到替天行道,你十五歲的時候讀,能讀出叛逆灑脫,你二十歲的時候讀,能學到權謀智慧,你三十歲的時候讀,能知道進退利害。

這部書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會「成長」。它會隨著你的人生閱歷和年齡階段,帶給你完全不同的感受和思考,與其說是一部小說,不如說它是一部人生指南。《水滸傳》不會因為歲月而失色。

年少時候讀水滸,掩卷之餘,羨慕的是裡面武藝高強、直取仇人首級的武松,憎惡的是懦弱無能、屈就雌伏的林衝,痛恨的是禍亂朝綱高俅。

但是,當有了一定的閱歷和思考之後,看到的卻是一個崩塌的現實世界。

從《水滸傳》整部書來看,粗看甚是疏漏,尤其是其中的官職、情節等細節,很多與宋時的實際情況有著極大的差異,那麼,是不是施老先生生編硬造、憑空臆想,或者是筆力不夠,無法駕御這麼宏大的篇章呢?

當然不是!無論是此書的世界觀,還是文學價值,還是構架能力,包括章回設置,都是相當嚴謹而小心的。甚至我們可以說,施耐庵寫的「並不是歷史上宋朝」,而是構建一個「虛幻的現實世界」。

從創作的角度來講,構建一個世界,是為了投射現實,我在《水滸傳》裡看到的,是作者對現實深深的無奈與悲涼!而其中,廟堂、女性和信仰的墮落,是貫穿整部書的主線!

我爸是高俅:廟堂的墮落,誰是罪魁禍首

高俅是整部書的靈魂人物,梁山好漢聚義的開始,就是始自高俅。第一個深受其害的,是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

高俅與王進本身無怨無仇,他之所以要迫害王進,是十幾年的一場恩怨。那時候,高俅正「青春年少」「飛揚跳脫」,是個精力旺盛的「叛逆少年」,喜歡舞槍弄棒,也許是自我膨脹吧,他去撩撥時任八十萬禁軍都教頭的王升!

王進謝罪罷,起來抬頭看了,認得是高俅;出得衙門,嘆口氣道:「我的性命今番難保了!俺道是甚麼高殿帥,卻原來正是東京幫閒的圓社高二!比先時曾學使棒,被我父親一棒打翻,三四個月將息不起。有此之仇,他今日發跡,得做殿帥府太尉,正待要報仇。

高俅可能低估了王升!他沒有料到,大宋朝一個禁軍教頭居然有如此武功!只一棒,高俅被放翻。在床上躺了小半年!

高俅只是個破落戶,是如牛二這般的地痞流氓,專門欺負善良、挑唆事端、幫閒謀利。無論是武功,還是社會地位,他永遠惹不起王升這樣的強人,然而,命運給了他一個大驚喜!

高俅曾經把王員外的兒子帶到勾欄瓦舍裡去玩耍,被告到開封府驅逐出境,在外面廝混了幾年,居然碰到天下大赦,得以回到京城。

更在機緣巧合之下,攀附上了小王都太尉,因為一手蹴鞠絕技,被端王看中!數月後,皇帝駕崩,端王被擁立為皇帝。高二也就變成了高太尉!

宋朝的太尉,是武職的頂點,管天下所有的將官兵馬和武事。高太尉上任的第一天,就意外地碰到了王升的兒子王進。王升早已經逝世,高俅就將這筆帳父債子償,準備收拾王進,最終逼得王進遠走高飛,去了延安府。

第二個倒黴的,卻是王進的同事林衝。高俅與林衝沒有任何仇怨,可誰讓林衝有個漂亮老婆呢?高衙內在相國寺巧遇林娘子,拉開了讓林衝家破人亡的序幕。

當時林衝扳將過來,卻認得是本管高衙內,先自手軟了。高衙內說道:「林衝,幹你甚事,你來多管!」

林衝是何等人?八十萬禁軍教頭、江湖人稱「豹子頭」,一身武藝在江湖上罕逢敵手,哪怕是十個高衙內也抵不過他一根小手指。卻因為「我爸是高俅」,手先軟了

其後,林娘子被陸謙誆到家中,林衝得知真相後破門而入,那高衙內跳窗而逃,林衝如果此時追上去,以他的功夫難道還追不上一個被酒色淘空了身子的浪蕩貨?可林衝根本沒有追,他不敢!

最終的結局是:林衝被發配滄州,家破人亡,最後上了梁山。

以王進和林衝的武藝,是軍中難得的高手,如果用在疆場上,那就是一等一的鋒將,可因為高俅的一己之私,被逼出了體制!

整部書中,高俅就是一個陰險毒辣、胸襟狹窄的小人!而且,高俅不是一個人,整個朝堂上,都是如高俅這般蠅營狗苟、欺上瞞下、陷害良善的貨色。

《水滸傳》中的朝堂,就是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繡花枕頭!既無進取之心,又無生機與活力,把那忠臣良將逼得落草為寇,這樣的廟堂,哪裡還能為江山社稷傾其力?為黎民百姓謀其利?

大家都把矛頭指向了高俅。問題在於:一個無武藝、無見識、無胸懷的破落戶,能夠得居高位,不正因為他是皇帝的球友嗎?

那徽宗用人,向來不看才學高低,只看關係遠近,他一旦登基,哪怕是高俅這樣不學無術的,也能夠雞犬升天。高俅能夠飛黃騰達,正是因為他的任人唯親!他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

然而,以作者所處的那個年代,他能夠直接將這層意思寫出來嗎?如果寫出來,不僅書籍無法留存於世,只怕早已經被抄家滅族了!

再腐朽的封建王朝,也是上承天命的正統!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統治階級的利益都是一致的!正是因為看透了這點,施耐庵才以高俅為靶子,以曲筆描繪了這樣一個黑暗、腐朽、絕望的宋朝官場!

王婆:混跡在市井中的老鴇

對於西門慶來講,那是個愜意的暖冬,當他路過武大家樓下時,潘金蓮手裡的叉竿正好掉到了西門慶腦袋上!

又回過臉來看時,卻是一個妖嬈的婦人,先自酥了半邊,那怒氣直鑽過「爪哇國」去了,變作笑吟吟的臉兒。

西門慶是陽穀縣的破落戶財主,生平最是貪花好色!一見這潘金蓮,立刻就惦記上了!潘金蓮已經嫁人為婦,有著禮教大妨,西門慶想要接近潘金蓮卻是不容易。

這時候,王婆出現了!

王婆是武大的鄰居,日常多有交往,稱他為「王乾娘」,可見關係還挺親密。都說遠親不如近鄰,可這近鄰,卻轉眼把武大賣了!

王婆就是市井間常見的勢力小人,眼裡只有權勢富貴,更有一雙毒辣的眼睛,西門慶朝她屋裡一坐,一開口他就知道西門慶要的是什麼!

王婆哈哈笑道:「好教大官人得知了笑一聲。他的蓋老便是街上賣炊餅的武大郎。」西門慶跌腳笑道:「莫不是人叫他三寸丁谷樹皮的武大郎?」王婆道:「正是他。」西門慶聽了,叫起苦來,說道:「好塊羊肉,怎地落在狗口裡!」王婆道:「便是這般苦事!自古道:『駿馬卻馱痴漢走,巧婦常伴拙夫眠。』月下老偏生要是這般配合!」

「駿馬卻馱痴漢走,巧婦常伴拙夫眠」是民間俚語,通俗地講就是「好白菜讓豬拱了」。王婆這說句,充滿了市井間的智慧——進可攻,退可守!

這句話傳達的第一層意思就是:潘金蓮對婚姻不滿!閨中寂寞!第二層意思是:想要勾搭這個婦人,我有辦法。第三層意思就是:要好處!

王婆道:「若是大官人肯使錢時,老身有一條計,便教大官人和這雌兒會一面。只不知官人肯依我麼?」西門慶道:「不揀怎地,我都依你。乾娘有甚妙計?」王婆笑道:「今日晚了,且回去。過半年三個月卻來商量。」

西門慶對潘金蓮「一見鍾情」,正愁無法得手,王婆卻為他打開了一扇門,無非就是花點錢嘛!在王婆的謀劃下,西門慶得償所願,和潘金連勾搭成奸!

那麼,王婆為什麼這麼熱心地幫助西門慶呢?

首先,西門慶是陽穀縣的富戶,手裡有錢!這件事成了之後,王婆從中得了不少好處!這是為「利」。

其次,市井雖然不比廟堂,卻依然有階層的存在,有鄙視鏈的存在,平時,陽穀縣的上流人士西門慶哪會用正眼看那王婆?如今卻因為潘金連的關係,對那王婆乾娘前、乾娘後地叫著,讓王婆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再者,王婆的心裡,何嘗沒有對金蓮的嫉妒、對西門慶的羨慕、對武大的鄙視?讓西門慶爬上了潘金蓮的床,滿足了王婆內心隱秘的欲求!

這樣一個混跡在市井間的女人,心裡從來沒有與人為善的念頭,全是晦淫晦盜的髒事,他們的人生沒有希望,他們希望這世界和他們一樣墮落。

那婆子吃他這兩句道著他真病,心中大怒;喝道:「含鳥猢猻!也來老娘屋裡放屁辣臊!」鄆哥道:「我是小猢猻,你是『馬泊六!』」那婆子揪住鄆哥,鑿上兩個慄暴。鄆哥叫道:「做甚麼便打我!」婆子罵道:「賊猢猻!高做聲,大耳刮子打你出去!」

在西門慶面前,他巧言奉承,在鄆哥面前,他牙尖嘴利,潑婦的形象躍然紙上!這和青樓中勢利的老鴇又有什麼區別?如果僅僅是促成姦情,王婆也只佔得個「壞」字,但是,當西門慶想與潘金蓮做長久夫妻,王婆教唆西門慶下毒弄死武大郎時,就不僅僅是「壞」了,而是「毒」。

王婆道:「如今這搗子病得重,趁他狼狽裡,便好下手。大官人家裡取些砒霜來,卻教大娘子自去贖一帖心疼的藥來,把這砒霜下在裡面,把這矮子結果了,一把火燒得乾乾淨淨的,沒了蹤跡,便是武二回來,待敢怎地?

王婆教唆西門慶,趁著武大生病,每天都要吃藥的機會,將砒霜下在藥中,毒死武大!這正是西門慶想要的,他卻借王婆的口說了出來!最終,武大中毒身亡,這個沒有傷害過任何人的老實人,結束了自己卑微的一生。

「永恆的女性,引領我們上升」。歌德《浮士德》

在華夏五千年文明中,翻開任何一部文藝作品,都有對女性的美好描寫。替父從軍的花木蘭、三遷其居的孟母、持劍殺賊的謝道韞、勸夫進學的樂羊子妻,無論他們出身貧富貴賤,都以其才華、品德為世人著稱。

可是在《水滸傳》中,所有的女主角沒有一個正直善良、大氣勇敢的,都是心狠手辣、心思陰毒的「變態」。

那婦人道:「好卻是好,只是奴手軟了,臨時安排不得屍首。」王婆道:「這個容易。你只敲壁子,我自過來相幫你。」

潘金蓮,原本也是個可憐人,可她與善良的武大生活了這些年,沒有生出一點悲憫之心,當王婆建議她毒死武大時,她不是「幹不幹」的問題,而是擔心自己「幹不好」。一個女人,對自己體貼如己的丈夫正病在床上,她卻和別人研究怎麼毒死丈夫,讀到這一節,怎不叫人心裡發寒?

除王婆、潘金蓮之外,還有貪財蠻橫的閻婆惜、飛揚跋扈的白秀英、全家被殺卻委身於賊的扈三娘、賣人肉包子的孫二娘、紅杏出牆的潘巧雲、賈氏!

在《水滸傳》中,女性的整體形象是「崩塌」的,探究施耐庵汙化女性的原因,與其說可能受過女性嚴重傷害的施耐庵對女性「恨之至此」,倒不如說,他是在暗指世間倫理道德的墮落。

賈府中的焦大說,這滿府上下,就門前的兩個石獅子是乾淨的。這句話用作水滸的註解。

一個世界最基本的倫理道德的崩潰,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作者並沒有言明,卻更能引起讀者的深度思考!

裴如海:世間最後一塊淨土的淪落

當市井、廟堂都相繼淪落之後,剩下的只有佛道之間的清靜地了。然而,這最後的清淨地,也沒有逃過作者的刀鋒之筆!

那婦人拿起一盞茶來,把袖子去茶鐘口邊抹一杯,雙手遞與和尚。那和尚連手接茶,兩隻眼涎瞪瞪的只顧那婦人的眼。這婦人一雙眼也笑迷迷的只顧睃這和尚的眼。人道「色膽如天。

潘巧雲原本是嫁與王押司,王押司逝世後,她又嫁給了病關索楊雄。偏偏中間又出來個裴如海!兩個人一見面就「說起了風月場上的黑話」。

那婦人「袖子去茶鐘口邊抹一杯」,男女有防,更何況裴如海是出家人,這不是挑逗是什麼?如果裴如海是個正經出家人,應該雙手合十告罪,然後悄然離去。然而,裴如海卻「心領神會」,欣然接過茶之後,兩眼看著那婦人,那婦人也看著他,兩個人一下子對上了暗號。

這裴如海一個出家人,卻對風月場上的勾當如此熟悉,做起來駕輕就熟,這豈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嗎?然後,那裴如海的表現,就更不像個出家人了:

那賊禿一頭念經,一頭趨到淫婦前面。這淫婦扯住賊禿袖子,說道:「師兄,明日來取功德錢時就對爹爹說血盆願心一事,不要忘了。」賊禿道:「做哥哥的記得。只說『要還願也還了好。』」

兩個人對上了眼之後,這是準備有實質性的接觸了,是找個理由去報恩寺裡幽會!用酒灌醉了潘公之後,裴如海終於原型畢露:

那淫婦一者有心,二來酒入情懷,不覺有些朦朦朧朧上來,口裡嘈道:「師兄,你只顧央我吃酒做甚麼?」賊禿低低告道:「只是敬愛娘子。」淫婦便道:「我酒是罷了......」賊禿道:「請娘子去小僧房裡看佛牙。」淫婦便道:「我正要看佛牙了來。」

佛門子弟,竟然作出此等之事,這世間可還有一分清靜之地?那裴如海主持的報恩寺,卻是報的什麼恩?潘巧雲和裴如海的醜事,被那石秀看在眼裡,告訴了楊雄,沒想到潘巧雲反而誣陷石秀調戲他,導致這一對兄弟反目!

幸虧,石秀是個精細的人,夜晚殺到了報恩寺,將裴如海乾掉,最終,楊雄與石秀在翠屏山將潘巧虐殺!

那麼,作者為什麼偏偏設置了裴如海這個出家人的角色呢?宋朝解除了晚唐及五代對佛教的壓制和打擊之後,佛教大興。如果單論繁盛程度,宋朝未必比唐朝強,但是,宋代佛教有一個突出的特點:那就是平民化、草根化、世俗化。

宋代佛教的修行,不再是貴族的專享,需要極其嚴苛的修行條件,以經院為主要形式的佛學,開始走入市井之間,更深地滲入到宋朝百姓的社會生活。

這種宗教與世俗的相互影響和滲透,既為平民提供了「實實在在」的修行途徑,同時也受到了世俗的影響。不事生產、接受百姓香火供奉的出家人,也出現了裴如海這樣的敗類。

書中除了裴如海之外,還有一個出家人是生鐵佛崔道成。生鐵佛原本是山賊,和飛天夜叉丘小乙佔了瓦罐寺,打著出家人的幌子為非作歹、禍害周邊。最後被魯智深和史進連窩端!

從小說的人物設置來看,生鐵佛確實是個假扮的出家人,但作者有更隱晦的指向:出家人一身袈裟,可誰知他們肚子裡面是什麼?

而且,從寺廟的名字來看,「瓦罐」二字,何其卑賤,比起相國寺、報恩寺、白馬寺這樣的名字,高下立判。而作者的寫作意圖也就漸漸明了了。

當人間的最後一塊淨土也淪陷時,這個世間還有什麼是善良人的立足之地?林衝、盧俊義、王進、楊志……這些原本可以有一番作為的好漢,為何最終都走上了落草為寇的道路?他們豎起替天行道的大旗,最終走上了反體制、反主流的道路,這其中是否有作者更深刻的寓意?

而替天行道的大旗,行的又是什麼道?為何梁山好漢最終又回歸了大宋的體制和主流,回歸之後的下場卻又如此悲慘?最終落得個風流雲散的結局!

施耐庵並不是枯坐書齋,不食人間煙火的書呆子,他走遍四方、體驗人間疾苦,對這個社會有著深深的失望無無奈,最終借一部《水滸傳》,在英雄的刀鋒與梁山招展的大旗下,訴說著無限悲涼。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如果僅僅是控訴這世間的黑暗與腐敗,描述著廟堂、女性和宗教的墮落,《水滸傳》在文學史上絕對沒有今天這樣的地位!

我們看到,在勢利的市井之間,還有武大郎這樣的忠厚之人,還有何九叔這樣卑微卻心存善良的人。在險惡的江湖之上,還有燕青這樣的重情重義的兄弟。在黑暗的官場上,還有種家軍這樣為國戍邊的忠直之士!在生死間,我們看到了林衝的爆發!

當手拿大兇之器的花和尚和殺人無算的行者,兩個殺伐一生的「假和尚」,最終坐化於六合寺時,是不是也在隱喻著什麼呢?

《水滸傳》的世界固然黑暗,卻總是有人性的光,在溫暖著這個悲涼的世間,也許生存的意義就在於此吧!

相關焦點

  • 《水滸傳》:一部嚴重歧視女性的綠林著作
    根據《水滸傳》的英雄人物對女性的態度,作者在小說中以第一敘述者的口吻對女性發表的評價,我們可大致看出《水滸傳》對女性是有偏見的,甚至對女性抱有敵視心理。原因何在?楊雄先是叫石秀剝了潘巧雲的衣服,然後將她的舌頭割掉,再「一刀從心窩裡直割到小肚子上,取出心肝五臟」。
  • 盤點宗教裡的禁忌:神仙也鍾愛肉食,卻讓信眾食素
    一個奇怪的現象:宗教教義告誡信眾堅決不能吃肉,但祭祀的物品裡總是少不了大魚大肉,這說明神仙也喜歡吃肉。信眾恪守食素的信條,卻為偶像獻上葷腥,很是光怪陸離。我們從一個聖經故事引入——歷史上第一樁弒親血案,自此,人類開始有了嫉妒心,人性又多了一重原罪。
  • 《沉船》| 圓滿結局下的悲慘世界,大背景下印度女性生存剖析
    然而,《沉船》作為一部理想主義小說,它的人物刻畫是和當時大背景下的女性人物不一樣的,這部小說裡的人,可以說都是有情有義、有血有肉、堅持自己原則的感性人,卻不是當時背景下印度真實悲慘世界下的人。答案是宗教衝突。 本書的故事背景裡介紹了羅梅西的父親是一位印度教的教徒,對自己的宗教信仰深信不疑,並且堅定地認為只有自己的宗教才是合法的宗教信仰,其他的都是歪門邪道。於是,當他得知,羅梅西深愛的姑娘出身與一個梵社社員的家庭時,他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允許自己優秀的兒子去與「對手」的女兒結婚的。
  • 深度丨關於《空之境界》,源於虛無主義思潮下的宗教形態再生
    阪神大地震、地鐵毒氣殺人事件、奧姆真理教的報復性襲警……這一切災難催動了泡沫的炸裂,經濟陷入蕭條,企業關門,自殺率上升,勞動人口負增長,信用體系崩塌,銀行破產,這讓日本一下子從巔峰掉進了深淵,社會動蕩不安。
  • 《水滸傳》裡女人的遭遇暗藏羅貫中心結,血滴子造就變身計
    這部評書是由《水滸傳》改編而成的,長大後看原著,恨極施耐庵,諸多好看的女子都被他寫成蕩婦。他好像很不喜歡女人,《水滸傳》裡人物上百,女性寥寥無幾,不是淫蕩加身,就是全然沒有女性特徵的潑辣婦。可是,這和羅貫中有什麼關係呢?
  • 《水滸傳》金翠蓮何德何能,能夠成為作者最喜歡的女性角色
    因為在《水滸傳》中,不僅出軌不忠的壞女人到處都是,而且善良可人的好女人也沒有好下場。通篇看來,只有兩個女人的下場不錯,一個是金翠蓮,一個母大蟲顧大嫂,但顧大嫂五大三粗,膀闊腰圓,是梁山一百零八將之一,幾乎沒有什么女性特徵了,所以說真正有個女人樣子,結局又不錯的只有金翠蓮一個。
  • 從《金瓶梅》中的武松看晚明社會價值觀的崩塌
    不過真正讓武松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的還是那本《水滸傳》,當然他也在另一本奇書中登場過,那就是頗受爭議的《金瓶梅》。《金瓶梅》脫胎於《水滸傳》中「武松殺嫂」的故事,神秘作者蘭陵笑笑生通過一個片段構建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這讓《金瓶梅》成為中國古代最為經典的世情小說,也是一部晚明的社會史。
  • 央視版《水滸傳》三女將陣亡瞬間,誰的死曾讓你感覺揪心般疼痛?
    《水滸傳》和《三國演義》一樣,基本上是一部以男性視角為主的作品,觀眾們每每提及這部作品,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恨得牙痒痒的宋江、快意恩仇的武松、被逼上梁山的林衝等人,而相對的,女性角色在這部作品中的佔比並不算大。
  • 水滸傳中的九天玄女是何方神聖 吳用不信 宋江背叛 晁蓋取代了她
    本文將以「還道村受三卷天書,宋公明遇九天玄女」這回書為線索,討論一番《水滸傳》中與此相關的故事情節,來分析解讀施耐庵為何要寫這樣一個故事。其實,施耐庵並非如吳承恩、許仲琳理解的那樣,贊同宋徽宗「崇道抑佛」,《水滸傳》恰恰是主張佛道合一的。雖然這三部著作都涉及宗教問題,都持各自不同的宗教傾向,也都有「佛道合一」這反面的表述,但絕對不及《水滸傳》來得深刻。其中,施耐庵以九天玄女這個符碼,充分體現了他的宗教思想,揭示了《水滸傳》反皇帝的主題。九天玄女原本也不是道教大神,最早的傳說出自漢代緯書《龍魚河圖》。
  • 《水滸傳》裡的生意人
    要論起水滸傳主人公的文治武功和雄才偉略,這108人和《三國演義》的那些人,根本沒法比!要講起事跡的曲折離奇,引人入勝,更比不上《西遊記》《紅樓夢》!但是,論寫人的純熟手法和非凡功力,誰也比不了施耐庵!這就是水滸傳成功的最大貢獻!
  • 從扈三娘的角色塑造看《水滸傳》對女子的歧視
    女性角色的塑造在《水滸傳》中的故事裡,女性角色很少。梁山一百零八個頭領中,女將只有三個。書中也承認女將可以獨立領軍,卻不願意多花筆墨描寫。對比《穆桂英掛帥》中能頂半邊天的巾幗英雄,《水滸傳》作者很明顯不認為女性能有多大作為。
  • 從《項鍊》到《水滸傳》:不同時代下是女性相似的悲劇命運
    ,她屈從在了物慾橫流的世界裡,這導致了她的悲劇。內心嚴重缺乏安全感,但這種感覺又不足為外人道也,或者說這是女性生存的常態,無法對外人道。在封建社會的壓迫之下,作為一個雙十年華的女性,她無法派遣的寂寞和情感上的空虛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她對武松的表白遭到斷然拒絕,在遇到西門慶的挑逗時,她徹底喪失了理智。可以看到,瑪蒂爾德和潘金蓮都是被欲望驅使下的女性,瑪蒂爾德是物質上的欲望,而潘金蓮是情慾,正是欲望毀滅了她們。
  • 98版《水滸傳》17美女你最喜歡誰?
    1.潘金蓮(王思懿)潘金蓮是《水滸傳》中最重要的女性角色,劇中最為人所熟知的女性角色。其實歷史上真正的潘金蓮是聰明美麗的大家閨秀,武大郎也是身高七尺、才智超群的縣令,潘金蓮嫁給武大郎後以善良賢惠勤勞仁義之賢妻良母聞於鄉裡,她知書達理,和武大郎恩恩愛愛,白頭偕老。因夫妻二人形象被惡人惡意醜化,並在老百姓當中流傳,被施耐庵收錄進了《水滸傳》,因此書中的潘金蓮只是小說虛構的人物。王思懿飾演的潘金蓮,嫵媚又不豔俗,美麗中自帶幾分傲骨,非常符合潘金蓮這個人物的身世經歷。
  • 《水滸》雜談(三)
    但並不能說水滸傳就是色情文學。所以咱在評論水滸中的「色」時,要弄清楚此色不是色情的色。咱評論水滸中的色,也瑾瑾是女色而已。縱觀中國歷史,自唐以後,在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裡,婦女在社會中可以說毫無地位可言。在男人眼裡,女人就如一件衣服,一雙鞋子。需要就穿上,不要了就可以棄之。女人是商品,可以買進,也可以賣出。也不需要任何理由,一紙休書就可以打發老婆走人。而良家婦女一但出軌,那必定是死罪。
  • 新水滸傳電視劇和原著為何不宜相提並論
    作者:小雨的影視時光我看新水滸傳電視劇,最大的感受不是它和老版水滸的優劣問題,甚至不是它和原著的關聯性:做個直白的比喻,你可以比較梅西和C羅的球技,但你無法比較籃球員和足球員的技術共同點——新版水滸傳電視劇和水滸傳原著,只有軀殼上的相似,而無內在關聯。
  • 《月上重火》重雪芝和上官透,想實現歸隱,有可能嗎?
    「歸隱」是中國武俠小說當中一個很美好的想像,拿最近熱映的《月上重火》為例,重雪芝與上官透最後的結局選擇了歸隱山林。道家有五行的理論,認為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有五種基本元素構成的,即金、木、水、火、土,其中土為山谷之人,水是江海之人,他們都代表著隱士,和他們相對應的是屬於金的朝廷人士,當然土、水是能夠和金相互轉化的。也就是說這些隱士,隨時都可能成為朝廷人士,而朝廷人士也有可能隨時可能歸隱。所以古代儒家一直認為: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
  • 淺談武俠小說以及《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類型問題
    武俠小說的定義是什麼:1、武俠小說的背景地點主要在武林世界裡,很少涉及武林之外的凡人世界;2、武俠小說的事件也主要寫武林人之間的各種恩怨、情仇,或者武林人與官府、朝廷之間的恩怨、情仇、乃至生死搏鬥。3、武俠小說裡的主要角色人物都是武林人。4、武俠小說裡對武功、武打的文字描述,是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武俠小說的魅力之一。
  • 《火光之色》:用復仇去救贖,給黑暗的世界點燃自由和善良的火光
    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蔓延並影響了政治模式,人們開始意識到現在的政治模式行不通,第三共和國的制度不再管用了,許許多多的事情都出了問題。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法西斯主義在歐洲各國開始冒出苗頭。崩塌的世界亟待改變,但現有的納粹和法西斯主義都不是我們想要的解決方式。法國剛從一場慘烈的大戰中出來,沒人想要再來一場戰爭。
  • 《飢餓的女兒》一書,將女性「三重飢餓」寫到極致
    但這本書中厚重的歷史底色,使書中的人物命運與家國變遷緊密相連,從而展示了山城重慶在特殊年代裡的生活百態,揭示了那一時期女性的「飢餓」生存困境。這部作品的名字是《飢餓的女兒》,文中處處可見飢餓的痕跡,在飢餓中掙扎的人們。但這種飢餓不僅僅是饑荒年代的真實映照,而是一種意象,飢餓的涵義被延伸得很廣,從身體到心靈,從皮膚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