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山東來的小媳婦,一場架打服了丈夫,婆婆交出管家權後,家風變了

2020-10-14 新銳散文


後院的劉永海從山東領回個小媳婦,村裡人都到他的家裡看熱鬧。小媳婦個不高,體格也不壯實,臉黃黃的,但眼睛裡有一種亮亮的光。劉永海的媽媽說,小媳婦叫芳草,今年十九歲,念了八年書。

芳草從山東到黑龍江來,道理很簡單,就是怕挨餓。介紹人領來個小夥子,說是跟他走,到那就有飯吃,她沒有猶豫,就跟著小夥子來了。

在那大饑荒的年月,儘管黑龍江人也吃不太飽,但頓頓還有一碗稀粥喝,不像有些地方餓死了人。

簡單地辦理了登記手續,就讓芳草和劉永海入了洞房。臨睡覺前,劉永海的媽媽把兒子叫到了一邊,說看芳草的那雙眼睛,就不是個省油的燈。你要想佔了她的身子,就得如何如何。兒子的臉紅了,低頭嘻嘻地笑。劉永海的媽媽說,你要是不聽我的話,連她的衣服你都脫不下來。

第二天一早,媽媽就把兒子拉到一邊問,你跟她那啥了沒有?兒子紅著臉說,那啥了。媽媽又問,她就那麼聽你的擺弄?兒子說,她服服貼貼,就像綿羊一樣。媽媽眯了眯眼睛,算是放心了。

幾天以後,婆婆拐彎抹角地說起了這件事,芳草說,媽,男女之間的事情我懂。人家娶了我,就是為了生兒育女。不然,千裡迢迢地娶來我這個老婆幹啥?婆婆點點頭,小媳婦的山東腔真好聽。

過了一段時間,芳草對劉永海的媽媽產生了看法,說婆婆不會過日子。這些年,劉永海的媽媽就是有柴禾一灶有米一鍋,大手大腳的已經習慣了,所以日子過得很困難。不然,劉永海怎麼會在當地說不上媳婦呢?

小矛盾逐漸變成了大摩擦。有一次,婆婆媳婦為了半盆剩飯該不該餵狗的事情吵了起來。芳草句句說的都是理,字字噎在婆婆的喉嚨裡,把婆婆氣個半發昏。婆婆覺得,新媳婦這樣鬧下去,這個家豈不是翻了天?

媽媽找到兒子,說你這個山東媳婦得管。兒子問,怎麼個管法?媽媽說,打,往狠了打,多咱打服了多咱住手。兒子說,她對我那麼好,我有點下不去手。媽媽說,那你就不是我的兒子,我就白養了你!一次兩次三次,媽媽總是說媳婦的壞處,兒子對媳婦的火氣就上來了。有一天,劉永海找個茬口,舉起拳頭要打芳草,說是得教訓教訓她。

沒有想到,芳草沒躲也沒怕,冷靜地擎住劉永海的手腕子說,要打架可以,咱倆先講個規則。是文打還是武打?,劉永海愣住了,說,文打怎麼講,武打怎麼說?芳草說,文打就是這個人坐在這裡讓那個人打,那個人打夠了再換過來,讓這個人再打那個人。武打就是亂打,棍子棒子菜刀剪子都可以用,打死誰算是命短。劉永海想了想說,還是文打吧。芳草說,你是丈夫,我是外來的,讓你先動手打我,打夠了我再打你。說完,芳草就坐在了炕沿,閉上了眼睛等著挨打。

芳草這一弄,劉永海倒下不去手了,高高地舉起了巴掌,輕輕地落在了芳草的臉上,好像是按摩一樣。芳草睜開了眼睛,問劉永海,你打完了沒有?劉永海說,我打完了。芳草說,好,那你坐下,我來打你!劉永海剛坐穩,芳草的一個大嘴巴就煽到了劉永海的臉上,嘎嘎地響,煽得劉永海的眼睛直冒金星。劉永海揉著臉蛋說,你,你是真打呀?芳草說,打架也不是鬧著玩,不真打有什麼意思!劉永海說,好,我再重新打你。芳草真聽話,又規規矩矩地坐在炕沿上。

劉永海男子漢的火氣上來了,噼噼啪啪地一頓大嘴巴,打得芳草鼻青眼腫,嘴角流了血。芳草一動不動,又睜開眼睛問他,你打完了沒有?劉永海實在打不下去了,就賭氣地說,我打完了。芳草說,好,你坐在那裡,再由我來打你。劉永海沒有辦法,只好不情願地坐在炕沿上。芳草這個山東姑娘的豪氣上來了,咣咣幾拳頭就把劉永海打趴在炕上。芳草還不放手,騎上劉永海又是一陣重拳,打得劉永海鼻子眼睛流血,頭像炸開了一樣疼。劉永海掙扎著爬起來,忘了什麼文打的規則,抓起一個燒火棍就往芳草的頭上打。芳草也不示弱,抓起一把鐵鍁就往劉永海的頭上砍。劉永海簡直氣瘋了,抓起了一把菜刀,比比劃劃地要砍芳草。芳草一把搶過菜刀說,不用你砍我,我替你砍,砍死了還不用你償命。說完,她將刀刃往回一翻,重重地砍在自己的額頭上。血汩汩地往外流。劉永海一看要出人命,可嚇壞了,背起芳草就往村衛生所跑,醫生給她縫了十幾針。

芳草真是個鐵姑娘,幾天拆了線以後,就上田裡幹活了。

這一仗過後,劉永海徹底地服軟了。芳草一提打架的事,他就嚇得直往後縮。婆婆見識了媳婦的厲害,找了個理由就把家裡的小權利交了出來。芳草成了新的一家之主。

芳草當家,劉家的家風就變了,由過去的大手大腳,變成了省吃儉用。一把米一捆柴,芳草都算計著用。就是淘米的泔水,她都攢起來餵豬。芳草不但能節省,還算計著掙錢。她把前園子種上了葉子煙,後園子種上了紫皮蒜,秋後都是一筆錢。她養豬養雞養大鵝,春天冬天都有進項。不到幾年,劉永海家的小日子就過起來了,在村子裡第一個蓋起了一面紅的三間房。

芳草有了兩個兒子。人胖了,臉上也有了紅潤。不過,芳草越來越想家,接到一封家信,就掉一次眼淚。

那是她來到黑龍江五年以後,提出來回山東老家看看父母。劉永海的媽媽死活不同意,怕芳草回了山東再不回來。芳草就做劉永海的工作,反覆讓他看父母那思女心切的來信。說父親最近身體不好,我應該回去看看,不然怕是以後沒有機會了。人心都是肉長的,劉永海的工作終於做通了。他對媽媽說,我相信芳草一定能回來。劉永海的媽媽還是不放心,留下了二孫子做人質,尋思能把芳草拽回黑龍江。

芳草回山東三個月,就來過一封信。信上只有幾行字,沒有多說什麼。劉永海的媽媽又犯了尋思,說芳草是不是變了心?

按照約定,芳草的歸期到了。一大早,劉永海的媽媽就站在村頭張望,見到一個人影就跑上前去。她失望了,芳草這一天沒有回來。

劉永海這一個晚上也沒有睡著覺。

十天以後,芳草回來了,她是戴著黑紗回來的,父親死了。

莊稼人過日子就是盼來年,平坦的路坎坷的路都得一步一步往前走。一晃,芳草的兩個兒子都大了。她看孩子考大學沒有希望,讓他們初中畢業都下來學了手藝。一個學了瓦匠,一個學了木匠,早早地成了家。山東來的小媳婦,變成了黑龍江的老婆婆。

近些年,芳草又回過山東老家兩次。兄弟姐妹都挽留她,讓她把兩個兒子帶過來,說山東的經濟形勢好,來這邊有發展。芳草婉言謝絕,說我喝黑龍江的水已經習慣了,以後就老在那裡。她真的像一棵草,落在哪裡哪裡是家。

那年我回賈家店參加一個晚輩的婚禮,碰巧和芳草坐在一張酒桌上。我問芳草,你來黑龍江這麼些年,吃了那麼多的苦,後悔不後悔?芳草哈哈一笑說,世界上沒有後悔藥,就是有,我也不會買。人吃了後悔藥,就把自己走過的腳印都抹掉了。想一想,人活一輩子回頭一看,什麼印記也沒有留下,那不是白活了一世嗎?

她說的人生道理真精彩,我敬了她一杯酒。

作者:王延忠

相關焦點

  • 文學小說《都市放牛》:盧家風夫妻不和
    素蓉,把桂桂留在我這兒玩半天,你和家風去散散心。」盧家風出門時瞪著妹妹說:「你現代得好,把我的大事也攪黃了。」家紅莞爾一笑,摟著男朋友走了。忽然,身後傳來父親的聲音:「家風,選美決賽的日期定下來後,馬上通知我,我要去看看,看看現在的漂亮女孩是不是個個都像紅兒一樣學壞了!」盧家風臉上陰轉晴,高聲應道:「好哩,父親大人!」
  • 《白鹿原》:小媳婦被丈夫餓死,死前苦苦掙扎,眾人冷眼旁觀
    她站到阿公面前,「爸,我到咱屋多年了,勤咧懶咧瞎咧好咧你都看得見,我想過這想過那,獨獨沒想過我會餓死……」白嘉軒似乎震顫了一下,從椅子上抬起頭撥出嘴裡的水菸袋,「我和你媽過了,你和娃娃都到後院來吃飯。」可是已經遲了,她倒在門檻上,就再也沒起來。
  • 丈夫要接婆婆遭妻子拒絕,3年後婆婆來養老,丈夫不留
    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妻子和丈夫結婚後一直在家裡照顧婆婆,做飯都是按著婆婆喜歡的口味來做,可是婆婆卻總是能挑出一些毛病出來。,自己的母親自己住在那裡也不方便,就和妻子商量將母親接來家裡住,妻子聽後直接拒絕了丈夫的提議,表示不想再面對婆媳問題。
  • 超市裡的小媳婦
    超市裡來了一位收銀員,姓孫,是一位很俊俏的小媳婦,小孫和別人不一樣,別人在那裡東家長,西家短的時候,她卻在致力鑽研造人技術。------大姐們最初都被這些問題弄得紅了臉,但是,當看到她一臉純潔無辜,恭敬徐誠的表情時,就把一臉的戲許換成一本正經,把自己所知道的那點經驗捂著嘴附在她耳邊如此這般的悄聲都告訴她,她聽後,紅著臉,千恩萬謝。
  • 真實故事:作妖的山東婆婆 把電視劇情節都搬到了我家
    上周三去公園遛娃,遇到了一個山東寶媽,性格開朗大氣,很健談。於是在交流育兒經驗的時候,我們說起了自家的故事。於是她給我講了她被婆婆欺負的戰鬥史。當時我很是詫異,這樣外向,看起來很乾練的姑娘,竟然也能被欺負得天天痛哭。果真,人善被人欺。
  • 故事:鬼故事:鬼騙警察,魂飛魄散
    山東人王輝祖,從民國時候就做警察,解放後因為在群眾中名聲很好,便繼續做了派出所的民警。王輝祖善於追捕盜賊,十幾年的警察生涯,捉到的小偷、強盜數以百計,加上他為人正直,相貌魁梧,他轄區內的違法亂紀之徒一時間竟全都絕跡。剛解放時,國民黨反動派在大陸安插了大量的特務,陰謀擾亂新中國的社會秩序,破壞新中國的各項建設。
  • 小媳婦怒擲鐮刀,地上一片鮮血淋淋
    自從丈夫走後,家裡地裡的活計就落在了婆媳二人手上。轉眼到了麥收時節,張家有5畝麥田需要收割,由於家裡日子不富裕,僱不起割麥子的人,婆媳二人就一起到田裡割麥子。五月的天空驕陽似火,在地裡割麥子的婆媳二人,此時早已經汗流浹背,兩個人起身將麥個子收集到一起,準備用驢車運回家。這時候,突然從西邊來了一個大旋風,麥個子被吹得飄散四方,七零八落滿地都是。
  • 故事:她是村裡名聲最差的寡婦,改嫁後卻被婆婆和丈夫寵成心肝寶
    :觸茶,授權每天讀點故事app獨家發布,旗下關聯帳號「談客」獲得合法轉授權發布,侵權必究。婆婆臉色微變,嘴唇哆嗦幾下,不情不願喝了那杯茶。婆婆說得挺粗俗,素蓮卻覺得心裡越來越甜。她是村裡名聲最差的寡婦,改嫁後卻被婆婆和丈夫寵成心肝寶。
  • 故事:「駝背醜娘」扮傭人,被賢惠兒媳識破,幾年後窮家變富戶
    看民間故事,了解民間傳統民俗文化。歡迎各位網友,民間文學、民間故事愛好者關注《牆根故事》。——本故事源於民間,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原先,在山東日照莒縣龍山鎮一個村莊裡,有這麼一家子,男人死得早,撇下娘倆過日子。
  • 《聊齋志異》中的太原故事——一個婆婆虐媳婦的故事
    一個歷史悠久,故事很多的地方。今天要讀的,是《聊齋志異》中的《太原獄》——一個婆婆禍害兒媳婦的故事。《太原獄》故事梗概話說太原有一對婆媳,倆人的丈夫都去世了,在家"相依為命"。婆婆正當中年,媳婦則更為年輕。
  • 禿尾巴老李,這個奇特的傳說揭示了山東人和黑龍江千絲萬縷的關係
    禿尾巴老李是一個廣泛流傳於山東和黑龍江的民間神話故事吃了一顆奇異李子當年的山東文登縣(現威海市文登區),有一對夫婦,丈夫姓畢妻子隨夫姓稱為畢氏回到家後畢氏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在十四個月後竟然生下一條小黑龍。這小黑龍長約二尺剛落地便飛走了,每天早晨還準時回來喝奶。這時候畢氏的丈夫可就不樂意了,龍王給自己戴了綠帽子就算了,你這小龍還天天來喝自己媳婦的奶。於是他趁小黑龍喝奶時一劍砍斷了小黑龍的尾巴,小龍落荒而逃再也不敢來了。
  • 小說:婆婆裝病找兒媳要錢,待兒媳交出工資卡後,婆婆卻轉身報警
    兒媳聞聲走進房來,問道:「媽,你又怎麼了?」蘭梅一邊用手捶著額頭,一邊道:「最近一直頭痛,也不知道是不是得了不治之症哦。」兒媳微微皺了皺眉,道:「那我送你去醫院看看吧!」「啊!不用了。」蘭梅一邊偷瞧兒媳的臉色,一邊道:「你工作要緊,你把錢給我,我自己搭個車去檢查吧!」
  • 《白鹿原》:白嘉軒家風清正,他卻是一個悲劇的父親
    發達後的鹿馬勺對爐頭實施了羞辱,最初不太明白作者的用意,後來才得知這是為後面鹿子霖晚年神志不清,死時大小便失禁的悽慘下場埋下伏筆。作者表達的是,鹿子霖的性格以及悲劇來源並非鹿馬勺「賣尻子」,而是他對爐頭的以牙還牙。相反,白嘉軒的祖先起家是一個奮發向上、引以為豪的故事,他勤勞樸實,給人當長工將一個銅子一個麻錢攢起來再買地買房。
  • 莫言《白狗鞦韆架》改編成《暖》後,實現了田園童話的破滅到重建
    可是,當我看到霍建起導演將莫言的小說《白狗鞦韆架》改編成《暖》後,我感受到了童話的魅力,也感受到了田園童話重建後所帶來的感動。《暖》中,主人公暖和井河青梅竹馬,一起長大,暖一心等待著小武生帶她離開小山村,然而等來的卻是失望。在一次蕩鞦韆的時候,暖摔傷了腿,井河也在考上大學離開家鄉,兩人慢慢不再聯繫。十年後,井河回到家鄉,見到了離別後再也沒見過的暖。
  • 二包 「青灰」的故事
    五十多歲的婆婆與二十多的兒媳關係極差。差的起因緣於兒媳的肚子幾年來平平沒反映,婆子心裡一百個不願意。兩個人婆子嘮叨媳婦的懶,媳婦嫌棄婆子嘟嚕嘴,婆子瞅媳婦墩著(方言:不高興)臉,媳婦見婆子老撇嘴,整天因雞毛蒜皮事爭論的不見休止符。孩子勸娘時,娘說他怕老婆。丈夫勸老婆時,老婆說他傾向娘。吵鬧最嚴重時,老娘住閨女家,媳婦住娘門。這事把桂桂夾在中間,真成老鼠躥進風箱裡兩頭受氣了。
  • 山東的伊卡洛斯
    我想和你聊聊老譚的故事 不知怎的,我以前覺得這個人平凡普通,甚至略帶傻氣。隨著自己的年紀漸長,卻愈發懷念起這個只有一面之緣的人來。 說實在的,若不是因為老譚的慘死;我可能早已將他忘懷了;但是,卻不僅僅因著他的慘死,如今看來,他的遠大志向和不懈奮鬥自帶一種悲劇色彩,更能在我的心中引起共鳴。
  • 大媳婦盡孝,小媳婦蠻橫,母親偏愛小媳婦,死後才知她身份不一般
    張大娘有兩個兒子,都是她自己一個人拉扯大的,因為丈夫死的早。如今,兩個兒子都已經娶了媳婦,生了娃,日子過得很不錯,只不過這婆媳關係,是個問題。媳婦是他的初中同學,也是出了名的和善,對婆婆跟親媽一樣。村子裡的大媽大娘們,都讓自己的兒媳婦學著點他家大兒媳的樣子。二兒子和媳婦都比較精明,一結婚就在鎮上開了家小店,做起了生意。所以弟弟家的經濟條件就算是比較富足了,存款不少,過得也挺好。小兒媳是張大娘拜託隔壁村的付媒婆說來的。可是小兒媳比較蠻橫,又自恃有錢,總是狗眼看人低,對婆婆更是呼來喝去,就像是自己家的保姆一樣。
  • 故事:丈夫去世後,婆婆重病,聰慧兒媳一招為她賺來7百萬手術費
    important}本故事已由作者:顧三行,授權每天讀點故事app獨家發布,旗下關聯帳號有錢真好啊,錢可以買來友好和同理心,即使僅僅是表面上的。可人就是表面的動物,我們只會流於視覺聽覺觸覺等等的感官判斷,很難深入本質。看來,他從大數據裡讀取到了我的悲慘經歷——三年前丈夫死於車禍。
  • 民間故事:清朝一女子,丈夫去世後發誓守節一生,一年後生了兒子
    清朝康熙年間,山東沂水縣馬某,娶王氏為妻,兩人非常恩愛。可惜馬某英年早逝,讓王氏早早地就守了寡。王氏的父母心疼女兒,想讓女兒趁著還年輕,早點另嫁他人,過好下半生。不過王氏深愛著去世的丈夫,發誓絕不改嫁早。王氏的婆婆也覺著王氏還年輕,勸說王氏不必在自己家受罪,王氏也不肯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