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我們都喪失過做人的資格?太喪的人不要看這本書

2020-10-31 吉爾的奇妙書單


我不太喜歡日本文學,不管是《失樂園》還是《人間失格》,都太直白的討論了有關「死亡」的話題,死亡又剛好是人類最不願意面對的議題,這會造成我的恐慌。

《人間失格》的作者太宰治是「無賴派」作家,「無賴派」通俗的說也就是老寫一些比較「喪」的文章的作家,從他們的作品中我們能讀到病態、憂鬱、頹廢,一系列令人提不起精神的情緒,這也正是我不喜歡的原因。

最不推薦悲觀的人和患有抑鬱症的人去閱讀這樣的書籍,我讀完都會有一種很壓抑的感覺,因為《人間失格》的代入感真的很強。主人公葉藏覺得自己是與眾不同的,甚至他還會為這樣的與眾不同而自豪,他敏感的觀察周圍人的心思,他極力去討好別人,為的不是取悅他人,這和討好型人格不同,討好型人格可能是由於善良、沒有明確的底線和邊界,但葉藏只是為了不被別人發現那個「怪異」的自己。

討好型人格會抬高他人,貶低自己,葉藏卻蔑視所有人,他覺得娼婦不算女人,更不算人類,她們像白痴或者是狂人,葉藏覺得一切交往都讓人厭惡,散發著腥臭,就算是跟他交往最「密切」的堀木,葉藏也從未將他視作好友,他覺得堀木跟自己是一類人,但自己要更與眾不同,因為堀木的搞笑是無意識,但他的搞笑是有意識的。

葉藏不斷把自己推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境地,他跟這個世界的人類無法融洽,他的行為跟他的心靈亦無法自洽,所以他才會被送到精神病院,他患有徹徹底底的邊緣性人格障礙。

偏執、不信任一切人際關係、情緒失調……經過與妓女纏綿、與常子殉情自殺、與帶著孩子的靜子共同生活之後,葉藏還未真正失去生活的希望,他被良子拯救了,也被愛情拯救了。

葉藏一直追求著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恰巧良子就是一個「容易信賴他人」的人,良子的美好品質救贖了葉藏,他們結婚了。

但故事仍舊沒有完美的結局,當堀木和葉藏在屋頂喝酒的時候,良子被一個商人玷汙了,正是因為良子那容易信賴他人的品質,讓她遭受了這樣的打擊,這一幕被堀木看到,堀木轉身又告知葉藏,葉藏親眼目睹了良子的遭遇,最讓人氣憤的不是他沒有當場阻止,而是在事情發生之後,他瘋狂的搜集婦女被玷汙的書、漫畫來看。

他的腦海中產生了「良子是否跟那個商人不是第一次」、「良子會不會跟堀木也……」、「良子會不會跟更多的男人?」這樣的想法。

無疑,太宰治追求的「信任」真正坍塌正是在這一刻,不是在良子的信任導致她受辱的瞬間,而是在自己懷疑良子的時候,葉藏的人格也坍塌了,他發現了自己人格的「卑劣」,也發現了「信任」的虛無縹緲。

這本書簡直就是太宰治本人人生的微縮版,他也在這本書發表的同年投水自盡,有些人評論「太宰治」有一顆「玻璃心」,太容易對人類失去信心與希望,不過我們不是他,我們不是那樣的人,所以沒辦法理解他的心境,離開這個世界是他的選擇,但他留下這本書,絕對不是要傳遞消極的思想,葉藏追求的「信任」傷害了他,我們所追求的東西或許也會傷害我們,但救贖不止是一個人,救贖也不止會出現一次。

如果你是一個悲觀的人,讀這本書的時候要明白,讀一本書,是讓人學會思考,而非被作家的思想左右,這是讀書的意義。

相關焦點

  • 《人間失格》:太宰治看似喪,其實最治癒
    網友吐槽說,有些人就是矯情,「在網易雲裡聽個歌,聽出了人生的喪權辱格」。在歌曲下面的留言「重災區」,留下喪言喪語最多的,是一首叫做《人間失格》的鋼琴曲。5萬多條留言,負能量滿滿,充分體現了現實的骨感。而這首鋼琴曲的誕生,和同名小說《人間失格》息息相關。可以說,這本書是喪文化的最典型代表,沒有之一。
  • 人間失格:喪失為人資格 誰之錯
    5月1日 好書推薦:《人間失格》當你很頹的時候,不妨讀一下《人間失格》,你會發現,操蛋的人生不過如此;當你很嗨的時候,不妨也讀一下《人間失格》,檢驗一下你是不是真正的快樂。本書作者太宰治,出身貴族,從小體弱,心思敏感,但這不妨礙他成為日本一名優秀作家。因為作品充滿濃烈的頹廢氣息,他當之無愧被稱之為無賴派。
  • 重溫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才發現,這本書不但不喪,還很正能量
    特意選擇在白天重溫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因為總覺得夜裡看這本很「喪」的書,情緒容易崩潰 但也許是真的因為白天的時候太清醒,我才從原本很喪的劇情中掙脫出來,發現了這本書很正能量的一面。 《人間失格》這本書的「喪」好像是公認的。
  • 我發現讀高一的弟弟在看《人間失格》,怎麼辦?要不要告訴爸媽?
    這到底算不算問題?注意,提問者問的是他弟弟看《人間失格》應該怎麼辦?也就是說他認為還在讀高中的弟弟看《人間失格》當然是有問題的,或許他的弟弟可以看《紅樓夢》,可以看金庸,但就是不能看《人間失格》這種書。
  • 《人間失格》:讀不懂這本書的人,是幸福的
    《人間失格》的封面有一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相信看到這句話的人都會有一股巨大的無力感襲遍全身。到底是怎樣的人生,才會令人有這般絕望?大庭葉藏」(以下簡稱「葉藏」)來控訴自己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最終喪失了為人的資格。
  • 《人間失格》被傭人侵犯,妻友背叛,親友:把他送到精神病院
    《人間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一篇中篇小說,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作品中太宰治將自己的思想與人生隱藏與主人公葉藏身上,借葉藏的獨白來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充滿了可恥的一生」。以前一直有人安利這部小說,但一直都不敢看。因為作者太宰治在完成《人間失格》這本書後,選擇了與主人公葉藏一樣的路,那就是放棄了生路。
  • 一本《人間失格》引發的教育問題
    這個問題讓人哭笑不得,其實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問題恰恰折射和諷刺了整個時代的側影,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沉重。沒錯,就是沉重。提問者問出了這個問題代表他自己本身是覺得他弟弟的行為是有問題的,他弟弟看《人間失格》應該怎麼辦?
  • 《人間失格》:喪到極致的作品,讓每個靈魂獲得暫且懦弱的溫柔
    他就是《人間失格》的作者太宰治。下面,我簡要談談《人間失格》閱讀體會。我讀過不少外國小說,但日本小說讀得很少,之前只讀過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和川端康成的《雪國》。這兩部小說當時只是草草地瀏覽了一遍,具體內容已經記不起多少了。
  • 《人間失格》即便我已經失去了所有,但我仍然覺得很幸福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是由日本小說家,太宰治的中篇小說,以太宰治的一生作為素材。單看書名「喪失為人的資格」就可以看出,這是一本極其頹廢的一本書,又夾雜著一點莫名的心痛,但卻在年輕人的書單裡,廣泛收藏著,包括我自己。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人間失格》是20年前,當時讀的是《人間失格》單部小說。那時改革開放、城市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整個人類似乎都欣欣向榮、積極向上。生而為人,是一種驕傲。《人間失格》這本很喪的書並沒有如今這樣的「文學體量」。就是在那時,青春期的我一度處於自我懷疑中,而這本書那麼巧讓我發現並沉迷,我覺得我就是大庭葉藏,或者我會成為大庭葉藏。
  • 太宰治《人間失格》總會讓我想起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這本合集中,喜歡《人間失格》《斜陽》。有些作者的文字讓你看完之後更加熱愛生活,也有作者的文字,讓人充滿絕望,太宰治顯然屬於後者。作者本人頹廢到什麼地步呢?一提起他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日本自殺次數最多的一位作家」,他一共自殺過五次。最可怕的是,他被稱為典型的「自我描繪型」作家,也就是說文學創作中的痛苦都出自他本人。
  • 《人間失格》——失去的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
    人間失格,失去的是什麼,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在人間失去做人的資格,這世間,就是精神地獄!所以,生而為人,對不起。這不容易,但是這就是小說要揭示的本質——讓我們看到真實的人性。讀完小說,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小說給人的感覺非常壓抑,天才兒童最後卻淪落了,是誰之過?主人公葉藏想成為一個畫家,卻遭遇了無情的打擊,夢想破滅,就此失去了最後的融入社會的機會。他們生生揉碎了他當畫家的夢想,而他以一種極端玩世不恭的態度遊戲「世間」,是對他的家人以及親戚的報復。被改變的人生,報復起來也更加猛烈。
  • 高中生能看《人間失格》嗎?
    最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我發現讀高一的弟弟在看《人間失格》,怎麼辦?要不要告訴爸媽?在網上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感覺這位哥哥或者姐姐心思還是比較細膩的,也很為自己的弟弟著想,但是未免太過小心翼翼了。
  • 太宰治與三島由紀夫:你我的《人間失格》
    作者君《人間失格》是太宰治寫給自己的鎮魂曲,是卡夫卡說的那種「滿意的死亡」,太宰治可能會在心裡想:寫完這本書,我終於可以安心地去了(在人的出生之前或去世之後)《人間失格》之前的《斜陽》,太宰治把自己的人格分配到不同的人物之上。而《人間失格》恰恰相反,只有一個人格(只有葉藏這一個個體),但是不同人物看他的視角是完全不同的,是複數的。《斜陽》的太宰治似乎是德勒茲式精神分裂的主體,這個精神分裂是嚴格的德勒茲意義上的,也就是說,有某種積極的含義在裡面。太宰治可以讓自己變成(生成)母親、女兒、畫家、兒子。
  • 第五本推薦《人間失格》
    第五本,推薦這本《人間失格》!對大熱的東西存在本能的排斥,例如念書時別人都喜歡beyond,而我不聽,反而去聽他們的競爭對手,達明一派。這部《人間失格》太火了,所以一直放在那沒有看,直到年底才拿出來。整部書都非常非常的「喪」!
  • 《人間失格》——要麼成為自我,要麼粉身碎骨
    這本書主人公葉藏的故事有點悲情,在永不妥協的自我與苟且的世界相撞後,生命最終只能以自殺結束。這可能是「自我」的最極端的結局。一開始,他沒有想過對抗這種令人壓抑的環境,而是選擇了扮演小丑,來贏得大家的歡心。可是這到頭來扮小丑的戲份到底嘲弄了誰?因為扮醜,他在學校裡很受歡迎,但是卻沒有真正的朋友。
  • 刷爆網抑雲的《人間失格》究竟有什麼魔力?他們又是否誤解了什麼
    相信你們或多或少也都聽過這些話吧,這些話仿佛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總會出現在深夜,或者用一種更明白的表達方式,它們總會在深夜的十二點,出現在「網抑雲」中,這些風靡網抑雲的話語出自於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太宰治和他的書究竟有什麼魅力呢?能讓這麼多人沉迷。
  • 我們心中都有一個葉藏
    第二次讀完《人間失格》正值情緒低落,讀出了一個普通人的無助和無力,所以同情葉藏,為他作了辯護。他為什麼毫無克制,為什麼放蕩不羈,為什麼如此懦弱,為什麼甘於寄生?其實,沒有那麼多為什麼,這世上就是有那麼多人沒有你有的克制,沒有你有的自律,沒有你有的勇敢,沒有你有的追求。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不必抱歉
    這本書是作者的絕筆,此書出版當年,作者第五次自殺,以投水的方式為自己的人生畫下了句點。全書由作者的序言、後記,以及主角大庭葉藏的三個手札組成,作者巧妙地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於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卻又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藉由葉藏的獨白,去窺探自己的內心世界,當真構思精巧。《人間失格》的意思是「失去作為人的資格」,究竟是誰失去為人的資格?他為何會失去為人的資格?
  • 人間失格—僅一夜之間,我的心竟判若兩人
    好像在太宰治創作的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給人一種很喪的感覺,而就是這樣自殺五次終於如願的太宰治,給我們留下了那部爭議頗多的《人間失格》。有人說《人間失格》裡邊都是滿滿的負能量,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觀看呢,主人公葉藏經歷了作為被社會排斥的「邊緣人」,他在生活中一邊掙扎一邊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