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喪到極致的作品,讓每個靈魂獲得暫且懦弱的溫柔

2020-10-16 渭洪文字坊

我一直覺得,如果拒絕別人的建議,就會在對方和自己的心中清楚地留下一道永遠無法修復的裂痕。

——太宰治


"私小說"領域的天才作家。

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齊名,被視為日本戰後文學的巔峰人物,後人將其稱為"無賴派大師"。

出身於日本東北地主家庭,從小體弱敏感,一生多次求死,直至1948年自殺身亡。在其短暫的一生中,他向世人展示了無與倫比的文學才華,留下眾多不朽之作。

他就是《人間失格》的作者太宰治。

下面,我簡要談談《人間失格》閱讀體會。

我讀過不少外國小說,但日本小說讀得很少,之前只讀過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和川端康成的《雪國》。這兩部小說當時只是草草地瀏覽了一遍,具體內容已經記不起多少了。後來看到不少讀書欄目都在推薦《人間失格》這本書,才從圖書館借了,卻一直放在床頭沒有閱讀。直到春節放假,才開始躺在床上慢慢翻閱這本書,並漸漸被其吸引。

人間失格,即喪失為人的資格。這是太宰治生平最後一部作品,也是他重要的作品。全書由作者序言、後記,以及主人公大庭葉藏的三個手札組成。

主人公葉藏從青少年到中年都膽小懦弱,懼怕世間的情感,不了解人類的複雜思想,繼而通過搞笑取樂別人,隱藏真實的自己。為了逃避現實而不斷沉淪,經歷自我放逐、酗酒、自殺,用藥物麻痺自己,終於一步步走向毀滅的悲劇,在自我否定的過程中,抒發自己內心深處的苦悶。

《人間失格》是太宰治的代表作,也是他的半自傳體小說。

透過主角葉藏的人生際遇,太宰治巧妙隱喻出自己的人生與內心世界,頹廢而又誠實,失格而又渴望幸福。回首一生,儘是苦澀。表面看似消極沉淪,內心卻一直在絕望中求取一絲生存的曙光。

葉藏就像一面鏡子,映出太宰治與每個人內心深處的軟弱、孤單、苦悶、悲傷。

太宰治坦誠地剖析自己,將所有的醜陋都剖析出來。這與大多數人粉飾自己不同,這樣才顯得真誠而又珍貴。在太宰治的筆下,每個靈魂都以獲得暫且懦弱的溫柔,不受世人的批判。


"喪"到極致的人,其實也深濃地愛著這個世界

生而為人,我們都有消極、迷茫、沉淪的時候。年少時沉迷遊戲,逃課、說謊、甚至偷家裡的錢,沒日沒夜地呆在網吧裡,沒有了人的樣子。成年後不是呼朋喚友喝大酒,就是沒有節制地"壘長城",也曾喝得顛三倒四,也曾輸得兜裡精光。我們有時會覺得自己像被風揚起的塵埃,不知將飄落何方。無助、孤寂、失落,我們不知道該向誰訴說。打開微信,數百人的通訊錄裡竟然找不到一個可以說話的人。難過的要命,卻只能默默地流淚,只能在睡夢中自己擁抱自己。

看上去吊兒郎當,看上去萎靡不振,看上去悲觀厭世,其實我們都深深地愛著這個世界。我們失意、彷徨、也努力著,我們散漫、墮落、也掙扎著,我們時常反省自己,渴望體會愛的真諦,正如本書的主人公葉藏。

葉藏出身於日本東北部的一個地主家庭,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並不受寵愛,且體弱多病、敏感、懦弱。

他內心很脆弱,懼怕這個世界,卻善於揣測別人的心理,經常用搞笑的手段來掩飾自己。他渴望幸福也懼怕幸福,覺得幸福就像棉花也能讓人受傷一樣,也會給人帶來傷害。

他認為,灑、香菸、妓女都是能夠讓自己忘卻對人類恐懼的絕佳手段,哪怕只是一時的轉移和排遣。為了尋求那些手段,他甚至覺得就算讓他傾盡所有家當也無所謂。

他像幽靈一樣在深夜裡買醉,喝得身無分文,喝得精神頹廢。他憑著一副好皮囊和在妓女那裡練就對付女人的手段,到處沾花惹草,甘做小白臉,過著寄生蟲般的生活。

他畫低俗的漫畫、仿春宮圖畫,卻僅僅是為了換來吸菸和喝酒的錢。

①他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想辦法討好取悅別人,他有著與生俱來的討好別人的稟性。

"無論別人給的東西再怎麼不投我所好,我也不會拒絕。討厭的不敢明確說討厭,同樣喜歡的也只能戰戰兢兢的如同行竊一般,令我備感痛苦,而那些難以言喻的恐懼又使我苦悶不已。"

有一次父親出門前詢問大家希望也回來帶什麼禮物,葉藏本來喜歡的是書,但為了迎合父親的心意、取悅父親,違心地選擇了玩具舞獅。

②雖然遊蕩於和周旋於各色女人之間,但他依然渴望純潔的愛情,希望擁有幸福浪漫的婚姻生活。

"我曾經以為童貞的美好不過是詩人愚蠢又天真的感傷幻想,沒想到我真的在良子身上見證了那種貞潔之美。結婚以後等到春日來臨,兩個人可以一起騎自行車去看掩映的瀑布。"

在小酒館老闆娘的相助下,葉藏與良子私訂終生,住在了一起。葉藏戒了酒,開始全力以赴投入工作,吃過晚飯後,他和良子偶爾去看電影,回來的時候順路拐進咖啡館點杯飲料來喝,或者買盆花。葉藏覺得自己越來越像一個正常的人。可惜好景不長,良子由於自己的單純和不設防,被別的男人玷汙了。

比起良子的身體受人玷汙,良子對人的不設防受到玷汙才是導致葉藏日後痛不欲生的根源。自這件事以後,葉藏對世間的一切失去了信心,自此與人世間所抱有的全部期待、喜悅與共鳴永遠訣別。

③葉藏的頹廢、墮落有其自身的原因,但也不要忽視客觀原因。假如世人能多給他一點關愛,假如愛人不會背叛,他也許會像正常人一樣平靜地生活著,因為畢竟從骨子裡他是熱愛生活的,正如現實中的你我。但我們不能像葉藏一樣被現實擊倒,我們要在認清生活的本質後依然熱愛生活,而不能一味地消沉徘徊下去。


蒙受恥辱而自承其罪的人,永遠不會泯滅人性和良心

在本書札記一的開篇,太宰治這樣寫道:"我的過往人生儘是恥辱。"

我們來看看主人公葉藏所蒙受的恥辱。

當時我已被家中的男女傭人教唆,做過不少可悲的醜事。在今天的我看來,人類所犯的罪行中最醜惡、最下流、最殘酷的,莫過於對未成年的孩子做那種事。

看到我一副不知所措的模樣,女人也站起身,她瞥了一眼我的錢包:"啊,就只有這些?"雖然是無心之語,卻深入骨髓般刺痛了我。更因為是我第一次愛上的女人說出來的話,所以尤為心痛。沒有什麼可辯解的,三枚銅錢原本就算不上錢。可是,我一生都不曾領教過的奇恥大辱,令我沒有辦法在苟活於世。

午後,我被警察用一條細麻繩綁著,外面以披風遮掩,由一位年輕的警員牽著另一頭,兩人一起搭乘電車前往橫濱。

堀木那不可思議的溫柔笑容,讓我禁不住潸然淚下,完全忘記了抵抗,就這麼跟著他們一起坐上汽車,被帶到這裡,然後變成了瘋人。如今,就算我可以離開這裡,想必腦門上已然被烙上"瘋人"的印記,不,是"廢人"的印記。我喪失了做人的資格。我已經完全稱不上是人了。

幼時受到男女傭人的猥褻,成了他內心永遠不能抹去的陰影,成了他不能忘卻的恥辱。

窮困落魄時,被曾經愛過的女人輕視,讓他覺得自己很無能,也很沒有面子。作為一個男人,不能讓自己心愛的女人得到幸福,當然是不可饒恕的恥辱。

由於涉嫌教唆恆子自殺犯罪,被警察局用繩子綁著去橫濱接受檢察機關的調查,這對看重自己名聲的葉藏來說,無疑也是終身難忘的恥辱。

被當作精神病人,被送到瘋人院,失去了為人的資格,更是烙在葉藏生命裡無法抹掉的恥辱。

葉藏沒有因為自己蒙受恥辱而產生報復社會的心理,他只是默默地躲在無人看見的角落裡慢慢療傷,他只是失望中不斷麻醉自己,不斷地作踐自己,他把所有的罪責都擔在了自己身上。

"不幸,世間有形形色色不幸的人,不,就算是說儘是不幸的人也毫不誇張。他們的不幸可以堂而皇之地向世人發起抗議,而世人也很容易理解並給予他們同情。然而我的不幸,全都出自我的罪惡,不管誰抗議都沒有用。"

這就是葉藏對自己蒙受恥辱的自我反省。

因此可以這樣說,儘管葉藏放蕩不羈,經常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但其本性是善良的。


被自卑和懦弱所拘,是一個人走向毀滅的重要原因

自卑意味著自我否定,自己瞧不起自己,從而不敢表現自己,害怕交往,不敢公開表達自己的觀點。而懦弱則是膽小怕事,不敢面對現實,對生活遇到的困難消極躲避,不敢承擔自己應負的責任。

自卑和懦弱是一種人格缺陷,這種人格缺陷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於原生家庭。

在當時注重長子培養的日本社會,從小體弱多病的老么葉藏,顯然並不太受家人的關注。他吃飯永遠坐在末位,平日只是蒙頭讀書。為了吸引家人的關注,他經常裝瘋買傻。為了討得家人的歡心,他吃自己不大願吃的東西,做自己不願做的事情。

表面上,他總是笑臉迎人,內心卻是拼盡了全力,在成功率只有千萬分之一的高難度下,戰戰兢兢地冒著冷汗討好別人。

他總是覺得對方批評得對,簡直一點兒錯也沒有,自己確實犯了不可饒恕的罪。於是,他總是默默承受對方的攻擊,內心卻感到一陣近乎發狂的恐懼。

面對旁人,他始終心懷恐懼,尤其對於自身同為人類的一點言行,他半點自信也沒有,只能獨自將懊喪偷偷藏在心中一隅,將憂鬱神經質掩埋。

正因為這種自卑和懦弱的性格,讓他在生活中到處碰壁。家中的傭人因為他的懦弱而肆無忌憚地猥褻他。他的所謂的朋友堀木正雄,不僅瞧不起他,而且佔盡他的便宜,花著他的錢,利用著他的資源,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卻將他一腳踢開。

親情的缺失、家庭的變故、情人的背叛、朋友的無情,讓他飽嘗到了人世間的悲涼。由於自卑和懦弱,他無法與世界抗爭,只能通過菸酒、甚至毒品來麻醉自己,只能在女人的懷抱中才能感受到一點人世間的溫情。

由於自卑和懦弱,他無法直面慘澹的人生,無法正視世間的紛擾,只能萎靡下去,墮落下去,而最終走向毀滅。

魯迅先生說:"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也許我們這輩子都做不了真的猛士,但作為普通的人,我們要有一點直面人生的勇氣。

試想,人生在世,誰能沒有一點自卑心理,誰能沒有軟弱無力的時候,誰的生活不是一地雞毛?自卑的時候,我們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努力塑造自己,讓自己不斷成長進步,日久天長,自信心便會慢慢樹立起來。懦弱的時候,要給自己力量,要想辦法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提高自己應對各種問題的能力。讓自己的臉皮變得厚一點,培養敢說敢做敢擔當的性格,隨著能力提升,自己也許就會變得強勢起來,最起碼會變得不再那麼懦弱。

著名作家張愛玲,從小也生活在一個缺愛的家庭,父母感情不和。母親拋下她遊學他國,父親不務正業、抽大煙、娶小妾。張愛玲從小便生活在冷漠的世界裡,她自卑、敏感,但卻不懦弱,她敢於和自己的命運相抗爭,努力發揮自己的寫作天才,用她的妙筆描繪出了人世間的蒼涼。她曾遭受過父親毒打,也遭遇過丈夫的背叛,但能夠堅持自己的獨立人格,真正地把自己活成了一道風景。

馬加爵,2004年雲南大學殺人事件行兇者。我在百度百科上看過他的相片,簡直就是一臉兇相,我第一次理解什麼叫相由心生。馬加爵出身貧寒,自卑敏感,但卻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別人對他稍有不敬便會懷恨在心,從不檢點自己的行為。只因和同學一起打牌受到一點奚落,便產生了仇恨,並殘忍地將同學殺害。他是一個高考分697的學霸,但傲視群雄的成績並沒有讓他產生自信,他依然被自卑心理所困,走上了人生的不歸之路。

交友貴在真誠,否則只能交到酒肉朋友,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交到什麼樣的朋友

"雖然我在朋友之間也算頗受歡迎,但那種所謂的友情,我從來沒有感受過。撇開堀木那樣的酒肉朋友不提,所有的人際往來只會令我痛苦。為了紓解那種痛苦,我拼命地扮演小丑,結果反而讓自己越發疲憊不堪。"

葉藏很善於偽裝自己,從不把把自己的真實一面展現別人面前,因此別人沒有辦法真正了解他。由於他的表裡不一,人們討厭他,遠離他,因此他無法交到真正的朋友,也無法感受到真正的友情。在他缺乏友情,寂寞無聊的時候,酒肉朋友便乘虛而入了。

葉藏進入高校,剛接觸社會的時候,遇到了堀木正雄。堀木帶葉藏和葉藏的錢,在東京東遊西逛,吃喝玩樂,從此葉藏學會了抽菸、喝酒、嫖娼,漸漸脫離了正常的生活軌道。

葉藏與堀木的共同特點是完全游離於俗世生活之外,單就彷徨又迷茫而言,他倆正是同類。葉藏瞧不上堀木,有時恥於與他為伍,但卻又離不開他,依然經常與他一起四處遊蕩。

而在堀木的心裡在,葉藏不過是一個苟活於世,不知羞恥的愚蠢怪物,他從骨子裡從來沒有瞧上過葉藏。但為了一己之樂,他最大限度地壓榨葉藏。

葉藏與堀木相互輕蔑,卻又不時往來,而且彼此自甘墮落。只要他倆一見面,瞬間就會變成兩條體態和毛色一樣狗,在下雪的小巷裡亂竄。

在葉藏春風得意的時候,堀門常常與他混在一起白吃白喝,有時甚至張口借錢,但卻從來不還。

在葉藏走投無路到堀木家裡造訪時,堀木卻擺出一付拒人於千裡之外的架子,讓葉藏感受到了他的自私冷漠、狡猾奸詐。在葉藏的漫畫很受歡迎的時候,堀木不是給予鼓勵和讚賞,而是百般的諷刺和貶低。

在葉藏和良子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的時候,堀木像幽靈一樣出現在葉藏面前,他毫無顧忌地揭開了葉藏心中的傷疤,然後倆人喝得酩酊大醉,在葉藏的老情人靜子那裡留宿一晚才回家。

在葉藏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堀木夥同"比目魚"將葉藏送進了瘋人院,讓葉藏喪失了做人的資格。

由此可見,堀木根本稱不上是葉藏的真正的朋友,頂多算是酒肉朋友,進一步說只能算是損友。

人活著,當然離不開社會交往,因為交往就會結交朋友。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交到什麼樣的朋友。

真情才能換來真心,如果你兩面三倒,虛偽奸詐,就不會交到真正的朋友。有些人靠近你,也許是看中你手中的權力,也許是看中你手中的資源,也許是看中你手中的財物。一旦有一天,你失勢了,這些人會狠狠將你拋棄,有的甚至還會落井下石。

如果你想交到優秀的朋友,請好好努力把自己變成優秀的人。如果你不求上進,遊戲人生,那也就只能交到像堀木一樣的酒友、損友。

虛構的人設,早晚會崩塌,正確的做法是揚長避短

葉藏本是一個敏感、自卑的孩子,幾乎沒辦法和別人交流,於是開始扮演搞笑的小丑,不由自主地成為了滿口謊言的小孩。他雖然心懷恐懼,表面上卻總是一副天真無邪的樂觀模樣,久而久之,將自己塑造在一個搞笑的怪咖。

由於成績優異獲得全校的尊重,他卻想方設法成功地讓別人以為他是搗蛋鬼,而他的本性卻與搗蛋鬼正好相反。

上中學的時候,葉藏對人際交往的恐懼依舊強烈如昔,倒是演技精進不少。在班上,他總能逗得同學發笑。當他以為已經完全隱藏好自己,準備鬆口氣時,卻在又一次故意出糗時,被成績最差的竹一發現,接下來的日子,便時刻活在不安與恐懼中。

人生如戲,一定要演好自己。別人的戲雖好,但演起來很累,而且還容易演砸。

有些人為了掩飾自己的淺薄,屋裡擺滿了書櫃,可是書櫃的裡的書卻從來沒有動過,書成了一種擺設,而他依然還是原來的淺薄無知。

有些人為了錦上添花,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加高大上,買文憑、抄論文,把自己塑造成娛樂圈的高能知識分子,結果東窗事發,成了人們的笑柄和攻擊對象,比如某翟姓演員。

有人把自己塑造成娛樂圈的模範丈夫,私下卻幹著包養小三勾當,最終臭名遠揚。

現在的人都講究包裝自己,表裡如一的包裝是有益的。而金玉其外,敗絮其內的包裝卻是要不得的。

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有人故意掩飾自己的缺點,往往會弄巧成拙。正確的做法是揚長避短,努力發揮自己的長處,補齊自己的短板,這才會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更加強大。

相關焦點

  • 喪到極致的太宰治,為什麼總有女人喜歡
    《人間失格》是一部泣血的告白最近,看完了日本無賴派文學的代表作家太宰治的代表作品《人間失格》,心情變得異常複雜。《人間失格》在全世界擁有海量的讀者,看豆瓣裡的評論,感到評價兩極分化得非常嚴重。一部分,會覺得那本書毫無價值;而還有一部分人,被《人間失格》深深觸動。
  • 《人間失格》:太宰治看似喪,其實最治癒
    在歌曲下面的留言「重災區」,留下喪言喪語最多的,是一首叫做《人間失格》的鋼琴曲。5萬多條留言,負能量滿滿,充分體現了現實的骨感。而這首鋼琴曲的誕生,和同名小說《人間失格》息息相關。可以說,這本書是喪文化的最典型代表,沒有之一。男主角葉藏自暴、自棄、自虐,直至喪失了做人的資格。
  • 《人間失格》被傭人侵犯,妻友背叛,親友:把他送到精神病院
    《人間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一篇中篇小說,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作品中太宰治將自己的思想與人生隱藏與主人公葉藏身上,借葉藏的獨白來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充滿了可恥的一生」。以前一直有人安利這部小說,但一直都不敢看。因為作者太宰治在完成《人間失格》這本書後,選擇了與主人公葉藏一樣的路,那就是放棄了生路。
  • 人間失格—僅一夜之間,我的心竟判若兩人
    好像在太宰治創作的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給人一種很喪的感覺,而就是這樣自殺五次終於如願的太宰治,給我們留下了那部爭議頗多的《人間失格》。有人說《人間失格》裡邊都是滿滿的負能量,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觀看呢,主人公葉藏經歷了作為被社會排斥的「邊緣人」,他在生活中一邊掙扎一邊沉淪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是20年前,當時讀的是《人間失格》單部小說。《人間失格》這本很喪的書並沒有如今這樣的「文學體量」。就是在那時,青春期的我一度處於自我懷疑中,而這本書那麼巧讓我發現並沉迷,我覺得我就是大庭葉藏,或者我會成為大庭葉藏。
  • 重溫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才發現,這本書不但不喪,還很正能量
    特意選擇在白天重溫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因為總覺得夜裡看這本很「喪」的書,情緒容易崩潰 《人間失格》這本書的「喪」好像是公認的。02選擇掙扎,而非沉淪 梳理完葉藏的經歷,很多人都會覺得承載葉藏故事的這本《人間失格
  • 《在細雨中呼喊》和《人間失格》4點意象對比
    而他的作品之所以讓人喜歡和印象深刻,在於餘華敘事視角的獨特性和寓悲傷於幽默之中的寫作風格。而《在細雨中呼喊》雖然不是作者的自傳,但也雲集了作者童年和少年的感受和理解。 《人間失格》是太宰治的半自傳小說,私小說。太宰治曾經5次自殺,4次未遂。這部小說是他生前的最後一部小說,寫完這部小說後沒有多久就自殺了。
  • 太宰治《人間失格》:討好懦弱的人性背後,藏著一顆孤獨缺愛的心
    《人間失格》是日本戰後無賴派文學代表作家太宰治的經典傳世之作,是一部關於靈魂自白的小說。、不斷妥協退讓、以及為了浪蕩於人間、學習人性的種種卑劣。這也表明了他身為一個男人、一個丈夫的懦弱。甚至對世界的懼怕和不信任自我。
  • 刷爆網抑雲的《人間失格》究竟有什麼魔力?他們又是否誤解了什麼
    而《人間失格》則是太宰治的絕筆!網抑雲崇尚《人間失格》的原因在我看來,網抑雲喜歡這些話無非就是一種「喪」文化,而太宰治正好是這種「喪」文化的代表,《人間失格》則是崇尚「喪文化」必備的一本書。《人間失格》很喪,但他一面在講述葉藏(也是自己)內心陰暗的想法,一面在努力為自己的作家夢奮鬥。他一次次表示「人間不值得」,但又一次次用心創作,讓世間聽到他的聲音,而且很多聲音是積極正面的。而網抑雲用戶從來只是宣告自己的不滿,控訴世界不公,從他們的話語中看不到一點正能量,他們是為了喪而喪,想搞的所有人跟著你們一起喪,而不是勸導別人積極向上,快樂的在這世間生活下去。
  • 《人間失格》:我們都喪失過做人的資格?太喪的人不要看這本書
    我不太喜歡日本文學,不管是《失樂園》還是《人間失格》,《人間失格》的作者太宰治是「無賴派」作家,「無賴派」通俗的說也就是老寫一些比較「喪」的文章的作家,從他們的作品中我們能讀到病態、憂鬱、頹廢,一系列令人提不起精神的情緒,這也正是我不喜歡的原因。最不推薦悲觀的人和患有抑鬱症的人去閱讀這樣的書籍,我讀完都會有一種很壓抑的感覺,因為《人間失格》的代入感真的很強。
  • 當抑鬱成為一種流行,《人間失格》是否會成為引發的催化劑?
    不知道從何時起《人間失格》成了一本流行性的小說,刷抖音也總能刷到那些喪氣的句子,壓抑也似乎成為了一種社會潮流,&34;也成為了很多人的日常。為什麼在最近幾年《人間失格》成為了網紅小說?《人間失格》這部作品是太宰治在人世間的最後一部作品在寫完《人間失格》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太宰治就和自己的情人雙雙跳河自殺,而大家打撈上來的時候卻是在一個星期以後太宰治生日的那天。太宰治的作品也是具有青春文學的調調,似乎只有年輕人才能讀懂太宰治,只有年輕人能夠讀懂《人間失格》,因為自尊,自戀,壓抑,甚至是絕望,也只有年輕一代深有體會。
  • 第五本推薦《人間失格》
    第五本,推薦這本《人間失格》!對大熱的東西存在本能的排斥,例如念書時別人都喜歡beyond,而我不聽,反而去聽他們的競爭對手,達明一派。這部《人間失格》太火了,所以一直放在那沒有看,直到年底才拿出來。整部書都非常非常的「喪」!
  • 從《惡意》到《人間失格》
    洗過熱水澡,躺在小窩裡,看《人間失格》。讀到這裡很有一股梅豔芳主演的《胭脂扣》的劇情。如花在黃泉路徘徊等待,痴痴等待幾十年,望眼欲穿,也等不到十二少獨活,一輩子與酒和毒品相伴,不人不鬼的生活。---《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嗎?人,一輩子快樂的時光總是轉瞬即逝的,所謂的幸福,不正是河床上那些微微閃光的金沙嗎?極度的悲傷之後,迎來的這樣一種不可思議的微弱光明。抓住了可能生活會變得不一樣,沒有抓住啊,或許就會像葉那樣了。
  • 「生而為人」的迷惘與痛苦——太宰治與《人間失格》
    1948年6月13日深夜太宰治與崇拜他的女讀者山崎富榮跳玉川上水自殺,時年39歲,《人間失格》則成了太宰治的絕唱。說實話,我內心深處是不願意輕易碰觸日本文學的。閱讀的第一本日本小說是川端康成的《雪國》。
  • 成為"人"又如何——《人間失格》
    近日多事,難得有時間坐下來,點根煙安靜地看完《人間失格》改編的電影作,緩些勞累。看得多了,也就不再介意電影改編與文學作品原作的一些令人不快差異之處,兩種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很難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不過也就因為這樣,同一個作品才能給人不同的感受,對我來講,這是件頗有趣的事情。
  • 《人間失格》即便我已經失去了所有,但我仍然覺得很幸福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是由日本小說家,太宰治的中篇小說,以太宰治的一生作為素材。單看書名「喪失為人的資格」就可以看出,這是一本極其頹廢的一本書,又夾雜著一點莫名的心痛,但卻在年輕人的書單裡,廣泛收藏著,包括我自己。
  • 一本《人間失格》引發的教育問題
    提問者問出了這個問題代表他自己本身是覺得他弟弟的行為是有問題的,他弟弟看《人間失格》應該怎麼辦?如果今天把《人間失格》換成《紅樓夢》和《三國演義》,他還會問這個問題嗎?答案是否定的,也就是單純的不能看《人間失格》這種書。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什麼是《人間失格》,《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那這本書到底什麼問題讓他如此緊張,是有封建迷信的成分還是有暴力美學,或者少兒不宜?其實並不是,都沒有,這本書其實很有意義,是一本自傳作品嗎。
  • 豆瓣評分8.3《人間失格》:你努力合群的樣子真的很孤獨
    我知道,我是無法寫好《人間失格》的書評,但之所以還要寫,是因為實在是喜歡。太宰治說「膽小鬼甚至會懼怕幸福,碰到棉花也會受傷」,我不願做膽小鬼,所以就暫且順著自己的心意來吧,寫不好又何妨。這本書整體的基調是頹廢的喪,所以,不建議未形成完成的世界觀的未成年人閱讀。這部小說是太宰治自殺前的遺作,書中到處都是太宰治的影子,可以說是半自傳體小說,太宰治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是在告訴我們,自己用盡全力去討好這個世界,卻依然無法擺脫孤獨。真正「合群」的方式不是無下限的討好,而是先愛己,而後愛人。因為每一個我愛你裡面,都藏著一個「我」。
  • 人間失格:喪失為人資格 誰之錯
    5月1日 好書推薦:《人間失格》當你很頹的時候,不妨讀一下《人間失格》,你會發現,操蛋的人生不過如此;當你很嗨的時候,不妨也讀一下《人間失格》,檢驗一下你是不是真正的快樂。因為作品充滿濃烈的頹廢氣息,他當之無愧被稱之為無賴派。「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 高中生能看《人間失格》嗎?
    最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我發現讀高一的弟弟在看《人間失格》,怎麼辦?要不要告訴爸媽?在網上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感覺這位哥哥或者姐姐心思還是比較細膩的,也很為自己的弟弟著想,但是未免太過小心翼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