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柳原和白流蘇的婚姻,動蕩之中得到圓滿,她們真的有過愛情嗎?

2020-10-13 吳婉絢

《傾城之戀》是我看的第一部張愛玲的小說,小說講述離異又逢家道中落的落魄小姐白流蘇經由徐太太偶然結識浪蕩公子範柳原。

這一相逢,原本簡單的男歡女愛在她們二人中間變成了一場暗流湧動的角力,兩個人費盡心機,相互試探,只為在這段關係中掌握主動權。

可是戰爭的到來讓這場暗鬥戛然而止,兩個自私的人在硝煙下倒真的生出了深厚情誼。於是浪蕩公子成功牽手落魄小姐走進婚姻的殿堂。

對於白流蘇與範柳原的這段感情,我更傾向於認為她們之間是始於心動,濃於愛情,止於感情。

至於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不妨先了解一個心理學上的假設性理論:愛情三角論。

1986年,心理學家史登堡在《心理學評論》裡發表了其著名的「愛情三角論」,對愛情作出幾何學的假設。根據愛情三角論,愛情由三部分組成:激情、親密、承諾。

從這個理論的視角來看,白流蘇和範柳原在初見後就具備了「激情」,白流蘇對範柳原頗感興趣,而範柳原也看上了白流蘇,於是他們有了後來的香港「偶遇」以及隨後的一個月相伴。

在香港的那段時間裡,白流蘇與範柳原一面互相試探,相互博弈,雖然彼此關係沒有進一步發展,但是他們時常在一起玩:

他每天都伴著她到處跑,什麼都玩到了,電影、廣東戲、賭場、格羅士大飯店、思豪大酒店、青鳥咖啡館、印度綢緞店、九龍的四川菜……

他們的關係看似親密,實則範柳原連她的手都難得碰一碰。

這時候的他們之間稱不上愛情,更似一種相互試探的競爭關係,而她們爭的是未來對彼此這段關係的主動權,誰能佔得上風,主導關係的發展。

對於白流蘇來說,範柳原財力還算不錯,是一張不錯的長期飯票,所以她要保證自己能掌握主動權,成為名正言順的範太太,才能讓這張長期飯票永遠不過期。

而對於範柳原來說,白流蘇是只不錯的金絲雀,當個地下情婦可以,但是當正頭太太不免有失體面,所以他也要保證自己能掌握主動權,方便隨時撤場。

於是,這樣的他們嘴上談論「我愛你」,而實際上她們口中的「我愛你」並不代表真正的愛情,更多的只是一種為了誘導對方陷入愛情,以便自己掌握主動權的手段罷了。

白流蘇也明白這點,所以她無比希望得到承諾,並以承諾作為親密的條件,而範柳原卻說:

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人是多麼小,多麼小!可是我們偏要說:『我永遠和你在一起;我們一生一世都別離開——』好像我們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顯然了,範柳原如此說,不過是因為他不肯負責任,不肯給承諾。

在這一階段,白流蘇和範柳原的關係,除了具備激情外,並不具備愛情所需要的:親密和承諾。

所謂,無欲則剛。白流蘇渴求得到承諾,而範柳原不肯給,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對等,白流蘇只是個落魄的離異少婦。除了初見時範柳原的片刻心動外,白流蘇其實並無依仗。她能為自己加碼的只有在香港陪伴的那些許時間。

可無故陪著花心大少外出一個多月,只要她還顧惜著臉面和名聲,便只能繼續加大投資追逐自己的所求。因此這一回合的博弈中,範柳原必勝。

於是就又有了二人再次在香港相聚。這是她們間的第二回博弈。在這一回合,白流蘇已然身處下風,只能心甘情願成了範柳原的地下情婦。於是在再次重逢的那個旖旎的夜晚,在適當的環境,適當的情調下,他們終於達成了幻想中的親密。

這時候的他們距離愛情,還差一個承諾。

如果不是戰事突起,範柳原也並未想過給白流蘇一個承諾,經過一夜旖旎後,範柳原第二天就表示自己下禮拜便要去趟英國待個一年半載,只留白流蘇自己一人在香港。

張愛玲沒有說範柳原為什麼還會回香港帶走白流蘇,想來許是他還沒來得及離開港口,又或者作為一個紳士他並不能真的在戰亂中撇下白流蘇這樣的弱女子。

總之他回來了。

就像範柳原自己說的,比起外界的力量,人太小了。戰亂面前,他們倆如浮萍一般遊蕩在生與死之間,他們只有彼此可以依偎。也正是這樣的經歷,讓他們心的距離越發近了。當初範柳原說過:

有一天,我們的文明整個的毀掉了,什麼都完了——燒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許還剩下這堵牆。流蘇,如果我們那時候在這牆根底下遇見了……流蘇,也許你會對我有一點真心,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

如此看來,倒是一語成讖。戰爭的力量太大了,在動亂、恐懼包圍下,他們只能依靠著彼此,相互慰藉、取暖。可以說,他們的感情是被生死見證過的。

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稍稍遠離戰火後,花花公子範柳原竟破天荒主動給白流蘇一個承諾,向她成婚。

這一刻他們之間是有愛情的。

當然,他們的愛情去得也很快。等白流蘇成了範柳原名正言順的妻後,激情也隨之消散了,範柳原也就不再跟她說俏皮話,轉而把那些甜言蜜語都省給了旁的女人聽。

至於她們夫妻之間,大抵已經由所謂的愛情轉成了親情。愛情曾經短暫地出現過,或許可嘆,不過自私如她們倆,其實也並不那麼在意。畢竟白流蘇如願成了正頭太太,範柳原繼續流連花叢,誰也不礙著誰,這才是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

相關焦點

  • 《傾城之戀》|白流蘇與範柳原的愛情: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交鋒
    因為範柳原的浪蕩子身份,和白流蘇的那容不下失婚女的娘家。我並不以為然。或許他們之間的愛情沒有那麼純粹,但,他們確實是相愛的。只是,這兩個人在愛情觀上,一個是浪漫主義者,一個是現實主義者。而他們對彼此的種種試探,也恰似一場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交鋒,最終兩個人在不斷試探中找到契合點,將浪漫與現實相融合,真正的走到了一起。
  • 《傾城之戀》:在愛情的博弈中,如何看待白流蘇與範柳原的關係
    白流蘇是張愛玲在《傾城之戀》這部小說中的女主角,當年陳數飾演的白流蘇應該也給不少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說中,白流蘇終於嫁給了風流多金的範柳原。在嫁給範柳原之前,白流蘇的內心一直是不安的,她與範柳原的愛情也像是一場博弈!
  • 《傾城之戀》:無用女人白流蘇,為何與風流公子範柳原結局圓滿?
    白流蘇也算得上大家閨秀,有教養的古典氣質美女,仍然逃不出"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的命運。她對婚姻也有過熱烈的期盼,可惜遇人不淑,因追求獨立幸福,憤而離婚回了娘家。原以為自己比起窮人家的姑娘,白家這樣祖上風光過的人家,哪裡會多她一張嘴呢?
  • 《傾城之戀》中,如果沒有戰亂,白流蘇和範柳原還能走到結婚嗎?
    沒有讀這部小說之前,光是聽名字,就覺得這必定是一個美到不能再美的愛情故事,然而,讀完之後,卻不禁感慨:張愛玲到底是才氣逼人,寫一場以結婚為結局圓滿的愛情,卻還是往這場愛情裡插入了針,寫盡了白流蘇和範柳原的戀愛過程中的精明與算計,無奈與掙扎,讀完令人回味無窮。
  • 《傾城之戀》二婚女人白流蘇,靠什麼贏得愛情,收穫美滿的婚姻?
    主人公白流蘇,在遇到男主範柳原前,曾經有過一段不堪回首的婚姻,雖然沒用太多的筆墨去描寫它,但還是從幾個人的對話中能看出,在這段婚姻裏白流蘇受了很大的傷害。這樣一段婚姻帶給女人的傷害是不言而喻的。沒想到流蘇不僅受到婚姻的傷害,離婚後還要受到家人的排擠和嘲諷,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她在一次機緣巧合中遇到了家財萬貫的範柳原,她毫不猶豫地決定要拿自己的青春去賭一把。
  • 《傾城之戀》白流蘇:她完美詮釋了二婚女的逆襲靠運
    三刷完《傾城之戀》,再回顧張愛玲筆下的那些愛情,實覺張愛玲對白流蘇,已經極盡溫柔了。她傾塌了一座城,成全了白流蘇這個二婚女的愛情和婚姻。可她又不想丟掉她的涼薄,於是在這《傾城之戀》原著的最後,張愛玲如此諷刺道:傳奇裡傾國傾城的人大抵如此。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
  • 《傾城之戀》「黑心牡丹」白流蘇:她完美詮釋了二婚女的逆襲靠運
    三刷完《傾城之戀》,再回顧張愛玲筆下的那些愛情,實覺張愛玲對白流蘇,已經極盡溫柔了。她傾塌了一座城,成全了白流蘇這個二婚女的愛情和婚姻。白流蘇能傾國傾城,才能如此圓滿。而在萬盞燈下,最多的卻不是這份圓滿,更多的不過是蒼涼罷了。越讀張愛玲,越覺得張愛玲是個極盡涼薄的人,這個世界未曾善待她,她亦不曾善待過這個世界。
  • 白流蘇:愛情爬滿蝨子不要緊,保暖就好
    她心裡一清二楚,白家多數人都嫌棄她這個婚姻失敗的弱質女流,不是冷嘲熱諷,就是挑明了算計,前前後後盤走她不少銀錢。可那又能怎樣?她只能眼睜睜瞧著他們為自己物色新人,等著被打發出家門。範柳原33歲,父母雙亡,有海外產業的繼承權,身家迷人。在白家人眼裡,這樣的人輪不到白流蘇。若遂他們的願,她就只能去見一個姓姜的丈夫,然後當五個孩子的繼母。可她不甘心。
  • 《傾城之戀》:離婚女人白流蘇,拿自己的一生下注,幸好她贏了
    張愛玲筆下的女子少有好結局,《傾城之戀》裡白流蘇算是個例,傾城之後有了個圓滿收場。毀了一座城成全了她渴望的婚姻,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時局再動蕩,「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夫妻的」,也許愛情最大的快樂和境界,莫過於做一對平凡夫妻。
  • 白流蘇告訴你答案
    是唯一一個結局算得上圓滿的女性,她和範柳原的傾城之戀,一度成為浪漫愛情的範本。在那個年代,大多數女人過得都是一樣的生活,不敢有一點逾矩,就算知道有新鮮事物,她們也不敢嘗試,生怕被人指責為「不正經」的女人,但白流蘇卻不一樣,她是敢於跳出固有思維,去接觸新鮮事物的人,這也給她以後的人生多了很多機會。還記得《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的周瑩嗎?
  • 《傾城之戀》:婚姻不是羅曼蒂克的愛情,而是細水長流的陪伴
    香港的淪陷為白流蘇帶來了渴求的婚姻,而這看似美好的結局背後又究竟有多少快樂?在《傾城之戀》這本書中,張愛玲以她一貫細膩的筆法訴說著浪漫的愛情,卻又以旁觀者的姿態娓娓道出這其中的悲涼。一場愛情的博弈就此拉開序幕,而輸贏卻不重要了,在這場風花雪月的賭局上,她或許是贏了,又或許早已滿盤皆輸。
  • 大齡二婚女白流蘇何以嫁得高富帥,她身上三個特性值得每個人學習
    張愛玲的小說中,難得有圓滿的結局。《傾城之戀》算一個,但它的圓滿,總感覺讓人充滿遺憾,可能是因為,不是我們所期待的完美純愛故事吧!尤其是女主角白流蘇還是一個大齡二婚的女人,但對於範柳原這個常年浪跡花叢的花花公子,純潔和美貌早已不足以吸引他了,他想要的是刺激和勢均力敵的對手,但最終卻選擇了看似有些無趣,不起眼的白流蘇,讓大家大跌眼鏡。
  • 《傾城之戀》:白流蘇最大的悲哀,就是活在了張愛玲的小說裡
    流蘇沒有對家人採取強硬的措施,她選擇理解、容忍,並一次次地幫扶。只是沒想到,在自己一無所有的時候,竟然換不來一絲憐憫,只有冷嘲熱諷和尖酸刻薄的擠兌。四、 面對誘惑,面對愛情,保持自己的原則唯一令人欣慰的就是範柳原的出現。
  • 範柳原是真愛白流蘇嗎?
    喜歡看《傾城之戀》的朋友,最喜歡研究的就是範柳原對白流蘇是真愛嗎?他最終選擇跟白流蘇結婚是因為愛她?還是因為香港淪陷,在那動蕩不安的日子,想要找個女人完成婚姻大事? 我看這本書時也在想著範柳原如何愛白流蘇?他是怎麼被白流蘇吸引的?又如何一步步把白流蘇設計進自己的圈套裡?最後讓這個女人心甘情願做他的情人,又如何一步步陷入,最終心甘情願娶了這個女人做太太。 一個男人愛一個女人,無非是愛慕她的外表,傾慕她的才情。
  • 傾城之戀:並不完美的愛情故事
    這些太太們對夫婿的要求也正是如此,她們千方百計想讓她們的女兒嫁個有錢人,從不會去想女兒所嫁之人是不是真的值得託付一生。範柳原自然是看透了這一切,因而直到三十多歲仍未成婚。又因為到了這個年紀仍是未婚,相親的人更是絡繹不絕。
  • 張愛玲:愛情不是遊戲,只有謀略而沒有感情,婚姻就算不得婚姻
    而白流蘇知道自己是唯一的出路,所以兩人其實是在進行感情上的較量,誰愛上了誰就輸了,白流蘇輸不起,所以故意不去愛範柳原。範柳原其實對白流蘇動了真的感情,但他是擔心的,他渴望得到真實的感情,卻不能相信感情的真實性。
  • 再看《傾城之戀》,所謂的範柳原愛上白流蘇,不過有錢人遊戲而已
    ,遇到了離婚後的白流蘇,失意的範柳原遇上失意的白流蘇,或許會有一段美麗的故事,但其實白流蘇還有點看不上這個香港的花花公子範柳原。 所謂愛情,讓人忍不住的想要去犧牲,而在過大的震撼下成就的婚姻,愛情又有多少的比重?一座城換一樁婚,換來的也僅僅是婚姻罷了。愛除了犧牲自我,無需外界犧牲任何東西。
  • 《傾城之戀》白流蘇:二婚嫁得好的女人,都有3個優點
    作為一個思想愚昧落後、有著嚴重男尊女卑思想的大家族的小姐,白流蘇的一生都在跟封建思想抗爭,都在努力尋求自己的真愛。她有自己的局限性,終其一生,她都把自己過得幸福的希望寄托在男人身上,把自己的容貌和才氣當作抓住男人心的砝碼,把婚姻當作生活的依靠,而不是靠自己的能力活出自我。
  • 《傾城之戀》白流蘇:被前夫家暴,被哥嫂欺負,卻依靠自己活下來
    文/雨清澤讀大學的時候看《傾城之戀》,喜歡看白流蘇和範柳原的愛情鬥智鬥勇。而今畢業十多年,對婚姻愛情的現實有了新的理解,更能理解白流蘇著急嫁人的心情了。白流蘇是舊式家庭裡走出來的女子,她敢於按照法律離婚,說明她是有新思想的。她是想為自己的未來做主的。但是離婚後在娘家,她處處被哥嫂們欺負,白老太太也不向著她。她有過最難熬的時光。
  • 《傾城之戀》:「情場浪子」範柳原為什麼偏偏愛上白流蘇?
    張愛玲在她的小說《傾城之戀》裡反覆絮叨著這句詩,可她要表達的卻不是山盟海誓,範柳原說:「生與死與離別,都是人生大事,不是我們能支配的。」既然這樣,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樣的誓言,又有什麼意義?張愛玲的小說基調全部是灰色的,荒涼的,內容都是婚姻,愛情。可是,她筆下的婚姻只是女人的一張長期飯票;愛情,也只是女人「謀生」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