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是根據真事改編的,事件發生的時間並不久遠。
劉輝是市裡晚報的記者,這次借採訪的機會,來到大山深處的山背村。
採訪結束後,劉輝一個人跑到村後的山上,想看看深山好景。剛走到半山坡,一個衣衫破舊的少年進入了他的視線。少年坐在草地上入神地看著一本書,旁邊一群山羊在靜靜地吃著青草。
職業敏感讓劉輝心中一動:這麼大的孩子應該已經上學了,今天既不是周末又不是節假日,這孩子怎麼會在這裡放羊?莫非這山背村還有失學少年?他邊想邊走了過去,仔細一瞧,少年手裡拿的果真是一本語文教科書。
劉輝摸著少年的頭,關切地問:「是不是家裡窮,讀不起書?
少年抬起頭,奇怪地說:「我沒有讀不起書啊,我正在村裡讀小學。」劉輝鬆了一口氣,不好意思地說:「哦,原來是學校放假。」
可誰知少年又搖搖頭說:「沒有放假,同學們都在上著課哩。」
這下劉輝納悶了,疑惑地問:「那你怎麼不去上學,倒在這裡放起羊來?」
少年輕描淡寫地說:「我們輪流幫王校長放羊,今天輪到我了。」
劉輝吃了一驚,原來這孩子身邊的幾十隻山羊全是王校長的!居然有這麼不負責任的校長,明目張胆地讓孩子用上課時間來放羊,氣憤的同時,劉輝也意識到這是一條不能錯過的新聞線索。
劉輝立刻掉頭往山下走,他要去村裡的小學問個明白。
劉輝走進村小學的時候,正巧趕上課間休息。他看到一個老師模樣的人正站在樹下面喝水,就走過去試探著問:「老師,我路過這裡口渴得很,想找點水喝。」
那人特別熱情,回到教室提了個暖瓶出來了,一邊往外走還一邊招呼旁邊的一個學生:「快進去把你的碗拿出來。」那學生「哦」了一聲進了教室。
劉輝這才顧得上打量一下學校,說是學校,其實就是幾間破屋,好像也沒有辦公室,幾間破屋裡都放著課桌椅。
正看著,進去拿碗的學生跑了出來,衝那個老師說道:「王校長,給你碗。」
劉輝一聽這人就是王校長,慶幸自己剛才沒暴露身份。他邊喝水邊和王校長聊了起來,先是說村後山上的風景好,然後假裝漫不經心地說起了山上的羊群。
誰知王校長-聽他說到羊,立刻滿臉喜色地說:「你看那些羊長得不錯吧,全是我家的,我每天派學生輪流上去放羊,一隻只養得可肥了,過年一定能賣上個好價錢!」
劉輝真沒想到,一個校長居然能講出這樣的話,那副沾沾自喜的樣子更是讓人難受。劉輝心裡氣憤,表面卻不動聲色,把這些話全記在了心裡,又聊了兩句,王校長說要上課了,連喊帶吆喝地把學生趕進了教室。
劉輝當天就回到了市裡,連夜趕|寫了一篇報導,題目叫「校長的羊學生放」。
第二天,編輯看了說不錯,安排在周末版的「社會焦點」欄目發出。
劉輝回到自己的辦公室,看到桌上放著一個請束,拆開來一看,原來是有個縣教育局開表彰大會,請他去參加,時間就安排在第二天。
劉輝知道請他去是為了能見報,可他最討厭參加這樣走形式的活動,正想把請柬扔到一邊,突然又想起了什麼。看著請東上的縣名,不正是山背村所在的縣嗎?而且有教育系統的大會,說不定能找到什麼有價值的材料。
劉輝憑感覺知道自己剛才交上去的報導肯定會引起反響,需要早點做後續報導的準備。這麼一想,他決定去看看。
第二天下午,劉輝趕到了表彰大會的現場,他沒過去和主辦人員打招呼,而是偷偷地坐在後排,想等會隨便找個人聊聊。
會議程序是老套的領導 講話、代表發言,毫無新意。
等到最後一個議程頒獎典禮的時候,劉輝打算先走了。可當他往主席臺上看了一眼之後,立刻驚得嘴都合不攏了。
主席臺上一排手捧錦旗的先進教師中,居然有山背村小學的王校長,他拿著錦旗,正對著閃光燈咧著嘴笑。
劉輝恨不能立刻上去把王校長揪下來,可還是忍住了。他走到主席臺下面,把請柬交給工作人員,說:「我想採訪一下背山村的王校長,您看可以嗎?」
對方一聽,特別高興,一個被稱作何主任的負責人立刻說:「 劉記者,您可真會選,這王校長可是典型中的典型。」
劉輝點點頭說:「能不能讓我上臺去採訪他,也算是今天活動的一部分?」
何主任高興地答應了,親自把劉輝送上主席臺,並示意王校長留在臺上。
臺下的觀眾,不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都瞪著眼睛想看個明白。王校長更吃驚了,他顯然還認得這個向他要水喝的過路人。
劉輝對著話筒說道:「王校長,你這錦旗裡一定也有放羊學生的功勞吧!」
臺下被這沒頭沒腦的問題鎮住了,變得鴉雀無聲。
王校長聽到這話一下愣住了,尷尬得臉都漲紅了,他囁嚅著說:「我,我是不想讓學生去,....」
劉輝看到王校長語無倫次的樣子,繼續說道:「無論你想還是不想,事實上是你的學生在上課時間輪流幫你放羊,耽誤了讀書,這是事實嗎?」
王校長吞吞吐吐地說:「我是想自已去放....」.
劉輝昕了這話更是氣不打一處來:「你是校長,怎麼總是想著那幾隻羊呢?」
臺下亂鬨鬨地議論起來,這時,剛剛到臺下去的何主任,幾個大步跑到了臺上,從王校長手中奪過了話筒,連說:「本來我們今天是想對王校長的事跡重點表彰的,可王校長不同意,現在既然劉記者說到了這個問題,乾脆我就來說說吧。」
劉輝不知道何主任葫蘆裡賣的什麼藥,難道他想包庇?
何主任繼續說:「王校長是背山村小學的校長,也是小學裡唯一-的老師,因為那裡位置偏僻,又比較窮,所以一直沒有老師願意到那裡去教書,王校長一個人輪流給幾個年級代課,可他知道,就憑他一個人,無論如何也沒法帶好這些學生。」
劉輝不明白何主任為什麼要說這些沒關係的話,難道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替自己放羊嗎?
何主任用眼神示意劉輝聽自己說下去:「縣裡教育局的資金緊張,去年撥給背山村小學的錢都用來修校舍了,今年,王校長用自家的房子作抵押,向別人賒了幾十隻羊羔,指望養肥了好賺點錢。他想用這些錢聘請一個教師,教給孩子們更多的東西。孩子們聽說能有新的老師來,都爭著要去放羊,因為要是王校長去了,就沒人給他們上課了。」
劉輝驚呆了,他沒想到自己一篇沒有經過深人調查的報導,背後竟藏著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劉輝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走出會場的,只記得自己向王校長道歉的時候,王校長還不好意思地笑著。
他立刻給報社打電話,讓編輯千萬要把自己的那篇稿子抽下來,他要換上另一篇。
表彰會後,一名縣小學的年輕女教師主動申請去背山村小學教書,而且不要額外的報酬。幾天以後,一篇《校長從此不養羊》的感人報導,轟動了全市。
作者:樓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