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營銷就是基於相同或相似的興趣愛好,通過某種載體聚集人氣,通過產品或服務滿足群體需求而產生的商業形態,通過社群營銷可以更好、更直接的推廣,所以做好社群運營很關鍵。本文主要講了一則社群運營實例,供大家參考。
文章框架圖
這是一個272人的死群被激活的故事!!!
我們的社群是2016年的12月份組建的,23個城市,五十多個班級。我呢就是其中一個班級,廣州2班的班長。平臺沒有統一的運營模式,各班班委可以自己施展才華,玩出不同的新花樣~
當時陰差陽錯的成為了廣州2班的班長,懵懵懂懂的開始了社群運營的工作。初次接觸社群,一開始,我只是扮演了一個上傳下達的角色,也就是傳說中運營小白的執行階段。每一天的運營狀況就是,我發完早報,就沉寂一天。發了分享課連接,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去聽了課程。誠然,這樣子是做不好社群的。
經歷了春節期間的沉寂期,群幾乎冷下去了。最可怕的是,恢復上班以後,其他班級各種讀書會、討論會風風火火的開展起來了,而我們班,由於我在外流浪,沒有組織定點定性的討論會、分享會,徹底成了一個死群。群內偶爾有小夥伴拋出問題,也不能得到很好的解答。大家的輸出熱情不高,也沒有討論氛圍。偶爾的活躍度,也只是水群,沒有質量內容。
只要推行一個什麼新規定,都會在班內引起不滿的氛圍,要不就是我一個人自嗨。
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2017年的2月16號,那天我引進了工具,並且出了「籤到」的新班規。一片質疑聲——籤到有什麼意義?
看到這種情況,我做了個決定——即使現在面臨的困難會比剛開始接觸社群時候要艱難,但是,至少群沒有流落成廣告群,帶著思考,用心去做,我是能夠把它做好的!
敲黑板,重點來了~
1. 為什麼引入籤到
1)儀式感、組織感
2)作為運營者,這是一項可以了解群成員對群關注度的數據
3)分享的同學看到自己分享的東西,有在被關注,被吸納,也會更有動力分享
4)這一步也能快速篩選成員,判斷他是否願意遵循群規定
2. 怎麼引入:和用戶交朋友,而不是站在用戶的對立面(感情牌)
籤到這個班規,一開始也遭到很多小夥伴的質疑。何況,當時群內氛圍比較冷,小小的舉措都會引起不滿,甚至一些小夥伴還在群內表示出了失望。
這時候再推行什麼新玩法,效果都不會很好,所以,得先給大家信心,激發大家的熱情。
我把他們都當成我的朋友一樣,真誠的去溝通,坦誠自己的想法。
我先在群內檢討,確實是自己前期沒有做好,表示歉意,並且說明接下來的一些計劃,給大家信心。加上廣州負責人配合我一起,鼓舞大家,氣氛開始回暖。
表達完歉意之後,真誠的表白自己著急的心情,想要維護好這個大家共同學習的環境,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為了活躍群內氣氛,我還讓小夥伴們扣1表示還在關注我們。
PS. 也是在這次自我反省中,拉到了幾個志同道合的班委,很開心!
群內回暖之後,開始推行籤到。很多小夥伴不明白,為什麼要籤到,有表示會支持的,也有表示堅決接受不了的,但是我強制執行了一段時間,小夥伴們已經形成了習慣,並且比較認可這個舉措。也衍生了不一樣的理解。
從2月16日的數據比較難看,那是第一天引進工具,引入籤到,遭到了質疑。新的東西出來,肯定會有人不適應,不認可,甚至完全反抗。大家抗拒的不是籤到這個事,而是規矩,但是慢慢的就會形成習慣。並且事實也證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雖然有幾個人退了群,但是數量不多。
讓大家籤到我這兒分享幾個小方法(歡迎補充,分享更多方法)
班長真正的去重視這個事,並且一定要把它完成
設置積分獎勵(達到什麼積分,獎勵電子書或者其他小獎品)
班委出來活躍帶動(爭第一,籤到榜什麼的)
實行殭屍清理(用戶小組定期給到潛水名單)
賣個萌什麼的(實在不行,出來賣個萌,發個紅包,告訴他們必須達到多少多少)
永遠的別人家的孩子(和隔壁班比賽)
運營社群之前,先要想清楚群的定位,不斷地去強調,讓用戶對群的價值有一個很清晰的認知。
從365運營成長聯盟的拉新宣傳圖片中,可以看到幾個關鍵點:
1)在線交流、答疑
2)立足城市,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高粘度社群
3)一起來場閱讀的狂歡
很明顯,我們的社群是學習型社群,深度剖析網際網路產品的經典運營案例、拆解成可復用的運營套路,這是我們「運營深度精選」的slogan。我們希望帶領365運營聯盟的小夥伴們,在不斷的思考、復盤、總結中成長起來。
所以,我們會不斷地強調,不要去迷信權威大咖,而是鼓勵來自一線的運營實戰經驗,鼓勵小夥伴們專注運營行業、專注學習成長、沉澱核心價值。
只看只聽只學怎麼行呢?還得解決小夥伴們的實際工作問題啊。
群內小夥伴的每一個提問,我們都很認真的去對待。
既可以讓同學們互幫互助、拓寬思維,還能增加群內歸屬感。誰遇到工作難題了題,都可以拋進來一起討論,慢慢的,氛圍就會更好 。做類似渠道的人也會在這個過程當中聚到一起,相互交流。
現在,群內問題討論解決的氛圍,已經很好了。大家都會互相幫助解決工作上的困惑。
明確社群基調,確定基本玩法,引導小夥伴的思考路徑,打造向心力。這是社群成功很關鍵的一步。
這個環節,我把它稱為「面基」的魅力。
為了增加感情黏性,我萌生了舉辦一場線下活動的想法。
真誠的面談,有了感情基礎,大家就更加願意一起參與到這個社群的分享和討論中來。抱著這樣美好的願望,我開始著手線下活動的事宜:
1. 活動準備、執行流程
2017-2-19 群內聊天,接著大家說想見面的話頭,提出線下約面基,活動正式啟動,在群內收集了大家對線下交流會的訴求(見面認識,討論交流運營話題),順便招募了活動組織支援者。
一開始考慮的是聚餐+自由交流的形式,但是群裡小白居多,也有一些比較好學的小夥伴,對乾貨的需求比較強烈,所以就定位分享+自由交流+自由選擇聚餐的形式來進行這次活動。
2017-2-20 趁熱打鐵,組建活動執行小組,討論活動具體細節,製作報名連結發送到群裡。
2017-2-20晚 統計報名人數,此時報名有17人(因為在自己群舉行活動,報名人數大概可以確定了),讓活動委員根據人數給出活動策劃。
2017-2-22 拿到活動策劃初稿,確定大概流程。
2017-2-23 群內成員私聊溝通,確定三位分享人,拉入執行小組。當晚九點,執行小組討論會,定稿,開始落實所有事情。
2017-2-24 最後報名截止。
4天內有效報名人數30人,活動當天參與人數21人。(群內近十分之一的人參與了這次線下活動)
2017-2-26 活動落地。活動當天,隨時播報現場情況。
2017-2-26——2017-2-27 參與活動的小夥伴,在群內分享參與活動的感受、討論大家分享過的書籍,分享者與組織者復盤分享。
2. 活動細節把控
1)全員討論活動細節——增加群成員參與感
讓群內小夥伴參與活動主題、活動形式、活動場地的討論。
增加夥伴們的參與感,當他們對這個活動有了認同之後,就會自發的推薦我們的活動。(後來,有同學帶了自己的小夥伴去參與活動)
在籌備活動的過程當中,一些小細節問題,例如橫幅的設計風格,都可以去徵求大家的意見。
當時,設計師在活動執行小組發了效果圖讓大家選一下顏色時,我讓他發到大群裡給大家選擇。
第一是讓他們有一種參與感,覺得自己是這次活動的主人
第二就是活躍群氣氛
2)如何降低被放鴿子的概率——增加籌備小組人數
籌備小組,可以適當人多一點
有活動策劃者(活動委員)、設計橫幅者、分享者、idea小組。這麼做呢,有幾個好處:
1)大家的意見集合在一起,對細節的把控會更好
2)參與活動策劃的夥伴,放鴿子的概率也會大大降低
3)參與活動策劃的小夥伴,參與感更強,會自覺發送報名連結催促同學們報名。也就是說,他們也會在意活動效果,並且對活動認可度也會更高
4)如何保持活動熱度——群內報告活動準備進展
過了幾天,活動的信息就會冷下來,這時候可以分享線下活動執行小組的討論截圖。
第一是讓大家看到籌備小組的付出
第二是告訴他們,活動準備很用心,也有乾貨,值得期待
第三是提醒他們,還有這個活動,也可避免一些小夥伴錯過活動信息
5)如何線上線下聯動增加群內互動感——活動照片、筆記分享
活動過程當中,可以發送現場圖片,刺激沒有去的同學。沒去的小夥伴也能夠與大家一起互動起來。
有的同學在觀望,有的同學在好奇。他們好奇的點,可以滿足一下,就能形成互動。
例如大家都會好奇自己班內的同學長什麼樣啊,在群裡邊分享照片就可以滿足這個好奇的點。(特別一些男同胞,可能會比較想看看班內有沒有美女啊,hey,不要笑)。因為我平時在群內比較能開玩笑,沒去的小夥伴還把我的照片做了個表情圖片,遭黑以後,給大家的感覺就會比較輕鬆、有趣。大家都是年輕人,會比較愛玩。
分享現場圖片,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讓其他人感覺到,現場氛圍很好。學習氛圍,感情交流都很贊,可以為以後的約趴做奠基。
貼心小提議:也要注意給沒去的小夥伴一些福利,例如現場分享的筆記、推薦書籍的整理、分享者的課件資料都共享出來。
6)活動後的分享、復盤——引爆群內討論熱潮
截圖是我們現場活動臨時群公告的內容,公告完就解散了活動群(會分散大群活躍度)。
我們有給參與活動的小夥伴,布置了「作業」,主要是為了:
1)引發他們去思考
2)簡單小調查,也許能得到好的群管理或者活動改進意見,同時也增強大家關注群的意識
3)真誠的活動感言,有助於感情的升溫,分享到大群,還能活躍群氣氛,也能讓沒參與的同學感覺到線下活動的魅力
大家的活動感受分享,很真誠,很用心。
真誠的分享以後,同學們感情粘度更強,群內交流起來也更加親切。他們在群內積極討論書籍,互相分享資源,引爆分享熱情,整個群氛圍都被帶動起來了。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讓進行分享的小夥伴和活動委員(活動策劃落實)進行復盤。
這個呢,是基於以下幾點考慮的:
1)強調群的調性:陪伴大家在案例復盤中學到更多
2)通過復盤點評,讓大家看到群管理者,班委們的用心
3)復盤者,也能夠在這個過程當中,更加精進
3. 意外收穫:獲得班委團目標成員
此次活動,還讓我把整個班委團給構建成功了。
晚餐時候,跟大家說了一些班級運營的情況以及接下來的一些計劃,意外的挖掘到了接下來想要組建的用戶組和文案組的負責人。
在把控好整個班級運營的情況下,放權,建立適合自己班級情況的班委團。(每一個小組,我只選出負責人,我跟負責人溝通,他自己去組建小組成員,把我拉入討論組就行,但我基本不摻和他們的組內討論)
1)集思廣益,會有更多好的玩法出現,也可以把事情做得更漂亮
2)班級內出現事情了,有點小摩擦什麼的,可以調動班委去活躍氣氛
3)班委作為關鍵人物、意見領袖,去引導大家討論(早報引導討論現在進行比較好)
4)一起監督班級的班規執行情況,例如發廣告的、督促大家籤到
5)班委做出表率,在分享課後,主動分享筆記,帶動其他人
在活躍班級前,得先活躍班委。
定期舉行班委會很重要。
我們現在是固定每周日晚八點進行班委會,主要是了解上一周工作情況,制定下一周工作計劃,新玩法提出以及可實施性討論、實施時間安排。
班委會之前,要有清晰的會議主題,並且發出提醒通知,大家才好提前做準備,會議進展才會比較順利,才能夠實現開會的效果。
關於班委們的活躍,有幾點建議:
1)志同道合,我想這一點很重要。只有他最終的目標、價值認同與你是一致的,才能一起更好的走下去
2)讓他們真的參與到運營中,增加責任感和成就感,一整個模塊,就交給他們,他們自己計劃工作,反饋效果。這一點也很重要,一個人有了責任感和沒有責任感,表現天差地別,而且只有真的參與進去了,他們才能感受到那種成就感
3)鼓勵,並且肯定他們的付出
4)關心,成為朋友。這一點的話,我覺得志同道合成為朋友那是必然的,哈哈~
——入群必須先認同群規和群文化
有成員想要入群時候,我們會先溝通:進去自我介紹+改備註+發紅包(我們現在是付費群:20元紅包作為群內小夥伴的鼓勵,10元紅包作為班費,用於線下活動物資採購)。在入群前,我介紹清楚規則,並確認他已了解且能夠執行後拉進群。
這樣,新人入群得到歡迎會比較有驚喜感,群成員也能夠快速了解新人。
這個步驟,我是通過工具的入群歡迎語來實現的。
只有群成員認同群文化,他才會重視這個群,珍惜這個學習環境,並無意識的去維護它的生態環境。
儘可能給大家提供獲取信息、獲取資料的便捷途徑,讓大家在這個體驗過程,感覺到更貼心。
利用工具:我們可以設計積分體系激烈大家;可以把群內精華提煉出來分享;還可以整理群文件,方便大家找資料;有重要通知除了艾特全員通知消息,也可以在工具社群空間裡邊發通知公告。很方便!!!
對,你沒看錯,我們這麼用心的服務大家,希望能夠陪伴大家一起成長,依然會有很多人,並不關注我們!!!
針對這一批人,需要大家去一個個私聊,並且了解大家進群的初衷,進群後的體驗,有什麼好的建議等。如果對群不認可或者直接不理的,送飛機票就好啦(這也是我們接下來的計劃——洗牌)。這個過程,有助於對群成員的了解,更好的制定接下來的運營方向。也會增加群成員對你的認可。
雖然之前的努力也得到了不錯的效果,但是,也有一些失敗的案例。這種案例還影響了群成員的穩定性,給大家造成不斷引進新舉措,施行一下就沒堅持的壞印象。
當時,因為社群一片沉寂,為了增加大家的互動感、參與感,我們期間有推出一個新玩法——每日分享(具體看截圖)。
但是由於被艾特的小夥伴很多都沒有完成任務,就終止了這個活動。
後來復盤,總結了以下幾點:
1)很多小夥伴是小白,根本就沒有可說的(可以換成自我介紹,便於大家互相之間加強認識)
2)看到紅包就搶,大家都這樣,所以導致有點混亂,紅包大戰之後,依舊沒人分享
3)沒有優化之後繼續實行,而是停止了這個每日分享的活動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詢問小夥伴們的意見,結合推行之後遇到的難點,優化方案之後繼續實施。這種事件只有一次,但是也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後來我們就採取了班委帶動討論分享的模式。
經過一系列運營操作和用心的維護,打造了籤到率47%、活躍度40%以上的高粘性社群。對於一個還沒有經過換牌洗血,剛被激活的死群來說,達到這麼高的籤到率和活躍度,我認為是很難得的一件事情,很感謝還陪著我的小夥伴們!
這個不用說,一個社群走得遠,那麼它一定是有溫度的,大家在一起,就像是一個很溫暖的窩。它不像水聊群,沒個邊際,短暫活躍就沉寂,也不像那種正兒八經的培訓學習群,單一無聊。它就像一群會玩的人,在一起邊玩邊學習,像一家子人,可以在裡邊分享、學習,也可以像朋友一樣問候、互相關心。偶爾開開車,面面基。
現在我們的群,已經開始有這種氛圍,大家拋出問題,小夥伴熱心解答,有什麼疑難雜症,丟群裡,就能炸出各種點子和建議。每一天,早晚安,親切的問候。
缺乏系統性的學習,零零碎碎的知識點混在腦子裡,一團漿糊,這是很多運營人的痛點。更有甚者,從事運營兩年,連運營的基本知識框架都沒有。所以,我們每個月會定一個主題,針對這個主題來進行課程設計,也會根據主題推薦書籍並提供電子書資源。(下一步計劃,組建讀書會,讓讀書更有樂趣,讀得更深刻)
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你可能需要知道這幾點:
1)報名預熱
2)聽課前提醒聽課扣1,統計聽課人數,便於聽課的小夥伴一起交流,而且那麼多人聽,也會帶動其他小夥伴加入聽課大隊
3)班委主動輸出筆記,引導討論
4)鼓勵大家輸出:別人家的孩子(隔壁班輸出筆記分享)
5)強調我們群學習機會的珍貴性
每天上午會有早報分享,班委針對早報內容引導大家討論。每個月固定一天時間進行話題討論。
1)讀書筆記分享
2)聽課筆記分享
3)案例復盤分享:班內分享(線上線下都可)——推薦到平臺分享
4)如何解決信息太多,爬樓辛苦的問題:爬樓標籤
舉一個例子,例如每周周二/周四有固定的話題討論或者課程,那麼就把當天日期設置為爬樓標籤,例如20170317,那麼設置這個數字再開始話題討論,大家就能夠很方便的找到想要看的信息。
建議提前一天公布討論話題(讓大家有準備時間)或者課程預熱,當天中午再次全員提醒並且給到爬樓標籤的提示。
對於一個好的社群來說,單個用戶的服務成本非常高。為了更好的優化資源配置,必須對社群用戶進行換血,把資源投入到那些真正想要學習的用戶身上。而且,我們也拒絕不輸出只索取的伸手黨。
可以採用數據的方式來衡量一個用戶是否值得你繼續為之服務。觀察用戶的發言量和籤到天數來判斷其在群內的情況,決定通過私聊的方式活躍他還是直接送飛機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