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李序武 臺積電技術強到我每天都睡不好

2021-02-15 半導體行業聯盟

點擊標題下的藍色字體「半導體行業聯盟」關注 icunion

推薦半導體圈 微信平臺 icquan(長按複製)

中芯國際執行副總裁李序武表示,28納米製程除了第一家客戶高通(Qualcomm)量產,博通(Broadcom)和華為旗下海思28納米也會到中芯生產,大陸本地IC設計公司對28納米需求更是超強。但談到臺積電到大陸設12吋晶圓廠,李序武坦言「臺積電的實力強到我每天都睡不好!」

  

  李序武表示,中芯目前28納米製程良率很不錯,但仍是有改善空間,重要的是,高通願意作為第一家量產28納米製程的客戶,對於中芯高度肯定,目前量產的28納米是PolySiON製程,下一個目標是趕快將28納米的HKMG製程做出來。很多大客戶都在等待28納米的HKMG製程,一旦量產,海思和博通都會來中芯投產。

  

  除了這些國際IC設計大客戶之外,另一波絕對不容忽略的趨勢,是大陸本地IC設計公司對於28納米製程需求超強,很多本地IC設計客戶都說「只要中芯28納米HKMG就緒,隨時去投產」而這也意味著,其實來自客戶端的壓力逼得緊。

  

  近期在種種因素考量下,臺積電也將到大陸設立12吋晶圓廠,李序武表示,臺積電技術和競爭力超強,強到讓他每天都睡不好。也期許中芯在先進位程開發和良率驅動會更加一把勁。

  

  中芯日前宣布和高通、華為、比利時微電子(Imec)一起開發14納米FinFET製程,目前Imec已有一個團隊常駐在中芯廠內,但主要技術開發重任仍是要中芯努力,Imec只是要提供一些基礎技術和專利,李序武也表示,這確實可以讓中芯少走一些冤枉路。

  

  中芯在投入14納米FinFET製程之前,也評估過像是FD-SOI技術,這技術在2年前非常吸引人,雖然整體表現沒有FinFET製程好,但FD-SOI技術的優點是相較於現有製程改變不多,但最後還是走FinFET製程,主要是因為多數客戶都是需要FinFET製程。

  

  李序武也指出,中芯的14納米FinFET製程預計在2018年早期風險量產(RiskProduction),此前中芯宣布的量產時間點是2020年。

  

  除了先進位程追著摩爾定律跑,在「超越摩爾定律」(MorethanMoore)布局上,看好智能型手機、物聯網(IoT)時代下MEMS感測器需求大爆發,據中芯規劃,2015年量產MEMS麥克風、慣性感測器(InertialSensing),預計2016年量產壓力感測器等,一步步齊全MEMS感測器產品線全線技術。

  

  針對未來半導體技術,李序武也指出三大技術趨勢,第一是整合型晶片,如MCU+RF/Wireless、MCU+eNVM+RF/Wireless;第二是低功耗技術Ultra-LowPower;第三是3DIC/TSV/WLCSP等封裝技術。

  

  針對RF/Wireless晶片,中芯現以0.11微米、65/55/20納米製程技術生產,未來除了既有的0.11微米製程,以及65/55納米製程,也會轉進40/28納米製程技術;嵌入式存儲器EmbeddedNVM/MCU技術上,目前是以0.18/0/13微米LLeNVM技術為主,未來會轉進0.11微米和55/40/28納米ULLeNVM技術。

  

  在電源管理晶片PMIC產品上,技術會由0.18~0.13微米LG/LDMOS轉到65/55納米UltraEfficientLG/LDMOS;在影像感測器CIS上,目前以0.18~0.11微米、90~55納米製程為主,未來會轉到90納米~55/40納米3DCIS技術。

  

  目前中芯國際有四個生產基地,12吋晶圓廠以北京和上海廠為主,北京12吋晶圓一廠月產能3.7萬片,製程技術為0.18微米~55納米,二廠剛開始量產,未來會以先進位程40~28納米為主;上海12吋廠月產能為1.4萬片,製程技術也是鎖定45/40~28納米;其他8吋廠有上海、深圳和天津廠。

 

來源:Digitimes    

文章如有侵權,私信留言,我們會以最快的速度處理。QQ/微信:416000888  郵箱416000888@qq.com

關於ICChina

IC CHINA :千億級IC產業「國家級」年度展示平臺

「十二五」規劃綱要、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為半導體產業發展帶來十足的機遇和動力。預計至2015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將達到3500億元,相關產業年均增速也將達到19.4%。

展覽範圍:IC設計與產品、IC設計工具及服務、晶片製造、封裝測試、半導體專用設備與零部件、半導體材料、集成電路應用與解決方案、半導體分立器件、半導體光電器件、功率器件、傳感器件、IC分銷、物聯網、智慧城市、智能家居、便攜終端、汽車電子、LED、健康醫療等IC應用類。

詳細內容,點擊閱讀原文進入 ↓

聯繫人:班可可

QQ/微信:416000888

電話:13174190103


已報名參展IC China部分企業

歡迎加入icbank QQ群

說明:群資源有限,請加和自己行業相關的群,勿多加,禁廣告。加群備註(來自icbank)        

晶圓製造交流群       284083566

封裝測試(二群) 304078628

半導體設備交流    264088461

集成電路產業投資  235927747    歡迎加入icbank 微信

入群方法:①掃描下方群主微信並備註<姓名+公司+職務> ②審核通過後發送目前所任職位名片一張 ③入群        

微信群 (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武漢/重慶/廈門/西安/合肥)

        

【1】半導體行業高端人才需求庫【2】集成電路行業互助群【3】封裝測試產業聯盟        

薦文(回複數字 1-40 查看內容)

33 、美國禁運晶片,中國危中有機

34、 2015壓力最大公司排行榜

35 、晶片的生產和封裝工藝介紹

36、 全球24家牛逼的半導體廠家

37、 臺灣諮詢時報看中國半導體業

38、摩爾定律50年:過去與未來

39、中國內地集成電路設計公司及原廠(TOP 60 ,收藏)

半導體行業觀察www.icbank.cc 微信 icbank

半導體圈www.icbank.org 微信 icquan

黑科技www.kejihei.com 微信kejihei

半導體行業聯盟 微信 icunion

.......

半導體行業觀察 | www.icbank.cc | 微信icbank

私人QQ微信:416000888

投稿郵箱:416000888@qq.com

關 注 半 導 體 行 業 的 跌 宕 起 伏




  

相關焦點

  • 【晚報】馬雲:我每天都睡不好,擔憂公司會被淘汰
    馬雲:我每天都睡不好,我擔憂公司會被淘汰馬雲於今日出席了「廣州2017·財富全球論壇」。在問答環節,他提到自己一直過得很焦慮:「在過去18年當中阿里巴巴至少18次重生,我每天都睡不好,我每天晚上都在擔憂我的公司沒有跑的夠快就會被別人所淘汰了,就會在這個競爭當中掉隊了。」
  • 中芯要達到臺積電的技術水平?ASML公布答案讓華為「痛心了」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中芯要達到臺積電的技術水平,需要幾年時間?中芯國際的14nm剛剛進入量產,如果按照進入14nm量產時間來對比的話,中芯國際差距臺積電5年左右。但是否表示中芯國際在經過5年時間就可以達到現在臺積電的5nm工藝呢,那可未必,還需要花更長時間。中芯國際相比於臺積電有兩個最重要的劣勢,那就是人員經驗技術水平、以及設備水平。
  • 中芯國際與臺積電的恩怨情仇
    2004年中芯國際在中國香港和美國兩地掛牌上市,躋身全球第四大晶片製造廠。中芯國際的飛速發展引起了主要競爭對手臺積電的不安,臺積電與中芯國際的糾葛,可以追溯到2003年。根據和解協議,中芯國際賠償臺積電1.75億美元。要知道2003年中芯的收入僅有3.6億美元。然而到了2006 年,臺積電以「違反和解協議」為由第四次在美國起訴中芯國際,而中芯國際則在北京反訴臺積電作為回擊。在臺積電洋洋灑灑的訴狀中涉及65項商業機密,臺積電披露了各種細節和證據,其中包括2000年,時任臺積電質量和可靠性項目經理的商業盜竊案。
  • 中芯國際內部地震了,技術大牛沒一個是中國大陸的
    來源/微觀系列(ID:weiguanx)作者/江平舟中芯國際內部又地震了,二十年元老,素有中芯五虎之稱的吳金剛辭職。大家都知道中芯是最有可能為中國晶片帶來突破的企業,但是我卻無法去買他的股票,因為中芯的內部,並不穩定。
  • 詳談臺積電和中芯國際,是逆風前行還是後繼無力?
    因為臺積電才在5月15日的時候宣布要到美國投資設廠,在美國的新廠房,就是用上最新的5奈米技術,雖然等到新的廠房真正開通之後臺積電可能已經有了更新進的生產技術,比如說3奈米的製程工藝。但是其實中芯國際、臺積電和韓國三星,都存在著技術的差距,有兩、三代的代差。中芯國際如果要追趕的話,必然要投入大量的研發資金,而要投入巨額的資金,中芯國際現有的股東可能不會答應,大部分股東都不願意這麼做,不會願意再拿出錢來,怕這是一個無底洞,所以只有國家支持的資金才會願意投資。另一方面,更進一步的股權投資必然會稀釋中芯國際的現有股權,這對現有股東不利。
  • 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再放狠話!向中芯國際潑冷水:晶片製造不易超越
    【5月28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最近一段時間美國再次加大了對華為晶片限制,同時還將30多家中國高新科技企業以及部分機構(高校)列入到實體清單之中,這也意味著美國已經全面開始全面遏制中國科技產業崛起,而關於國產晶片、國產作業系統等眾多核心領域,也再次引起了眾多國人高度關注,而被逼無奈的華為,也是在美國禁令尚未生效前,緊急向臺積電追加了高達50億元晶片訂單,另外華為也在不斷地尋找新的「替代方案
  • 假消息讓中芯股價暴漲12%?一個梁孟松等於半個臺積電...
    中芯期望營業額能達到至少60億美元,圖為中芯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工廠。而梁孟松卻在完全取得股票的兩個月後,2011年7月13日,正式擔任三星電子LSI部門技術長。這消息傳開,所有信任他的人形同被他狠狠甩了一記耳光。「我們當初都很相信他的,」方淑華說。原本與梁孟松私交甚睦的她坦承,司法調查其間,她的心裡也不好受,但等到對梁孟松不利的證據,如雪球一般愈滾愈多時,「我們才知道,原來不是這樣一回事。」
  • 中芯國際、臺積電、ASML的大股東是誰?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從設計到生產,再到上市,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背後也牽涉了很多的大公司,比如生產光刻機設備的荷蘭ASML公司,製造晶片的中芯國際和臺積電。其中ASML和臺積電都是世界第一,一個是世界上實力最強的高端光刻機製造公司,也是唯一能生產EUV光刻機的企業。臺積電也是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企業,蘋果、英偉達、高通等都是臺積電的客戶。
  • 從員工構成看中芯國際與臺積電差距
    臺積電2019年領先業界成功試產5納米技術,而中芯國際還停留在14納米上。技術是一方面,由於美國的長臂管轄直接導致荷蘭的EUV光刻機巨頭阿斯麥都不賣給中芯國際,沒了EUV光刻機,中芯國際要想在製程上突破更是難上加難。 三是營收。2019年中芯國際營收是31.16億美元,其中中國地區(包括香港)佔比60%,北美地區佔比26%。
  • 大陸第一的中芯國際,遇上全球第一的臺積電,差距到底有多大?
    在全球的晶圓代工市場中,臺積電始終穩坐全球第一的位置,作為近年來發展較快的中芯國際,與行業龍頭的臺積電相比,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那麼二者之間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呢?中芯國際在營收和淨利潤上同臺積電存在巨大的差距盈利能力對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指標,在這一點上,臺積電的盈利能力毫無疑問要比中芯國際強很多。
  • 中芯五虎之一辭職,1000萬都留不住
    大家都知道中芯是最有可能為中國晶片帶來突破的企業,但是我卻無法去買他的股票,因為中芯的內部,並不穩定。半導體的圈子很小,一票骨幹不是老同學就是老朋友,還有的是老仇人,不管你從臺灣挖,從美國挖,還是從新加坡挖,大家都認識,都是那一代的那批人。你跳不出那個小圈子。
  • 臺積電官方證實!中芯國際14nm工藝晶片量產:可生產全球超64%晶片
    眾所周知,自從臺積電方面被爆出「將消減華為14nm晶片訂單」之後,關於「國產晶片」製造水平和能夠力也再次被網友們所熟知,但很快近日,中芯國際旗下中芯南方正式宣布:「14 nm晶片已經實現產能滿載,並且良品率也是高達「95」;」而根據業內人士透露,此前被臺積電所削減的「華為14nm晶片訂單」,華為也是將其交給了中芯國際,但對於很多網友們而言,似乎對於14nm晶片製程工藝並不看好,同時還表示
  • 傳臺積電前COO將重歸中芯國際
    ,使臺積電的行業地位從技術跟隨者發展為技術引領者。而在問芯Voice的報導中,蔣尚義表達出對半導體還有很強烈的熱情,並且非常熱衷先進封裝技術和小晶片(Chiplet),在中芯國際會比較容易實現其理想。「現在中芯國際的先進位程技術已經做到 14nm、N+1、N+2,相信在中芯國際實現我在先進封裝和系統整合的夢想,可以比在弘芯快至少 4 ~ 5 年。」
  • 狠人梁孟松:個人專利超450項,卻被指臺積電叛將,今要怒辭中芯?
    因為一則委任公告,中芯國際再度被捲入內訌風波。12月15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一則委任公告,宣告了臺積電前COO、技術大神蔣尚義將重返中芯國際任職的消息。公告顯示,蔣尚義獲委任為中芯國際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任命自2020年12月15日起生效。
  • 同是臺積電出身,一山難容二虎,4000億中芯國際出現「內訌」!CEO梁孟松提出辭呈:感到不再被尊重與信任!
    臺積電前COO、技術大神蔣尚義又重新回到中芯國際任職,前腳來,後腳就有人要走,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被曝在董事會上提出了辭職!在臺積電,蔣牽頭了0.25μm、0.18μm、0.15μm、0.13μm、90nm、65nm、40nm、28nm、20nm及 16nm FinFET等關鍵節點的研發,使臺積電的行業地位從技術跟隨者發展為技術引領者。2016年12月蔣首次加入中芯國際,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一職。
  • 張汝京:為了中芯,離開了中芯……
    張忠謀,臺灣臺積電董事長。是臺灣最具有權威的企業家之一。他領導下的臺積電如今在晶片代工行業佔到了全世界60%的市場,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半導體企業巨無霸。張汝京和張忠謀的關係在中芯國際之前一直是上下屬的關係。他們的第一次交集是在德州儀器。
  • 華為攜手中芯國際一起研發中國芯,後續更多麒麟芯將從臺積電轉出華為攜手中芯國際一起研發中國芯,後續更多麒麟芯將從臺積電轉出
    事實上,中芯國際的Q2季度財報已經顯示了華為對其的支持,財報中指出,在這個Q2季度中14nm及28nm工藝佔比提升到了9.1%,而2019年同期只有3.8%,上個季度也只有7.8%。目前中芯國際的14nm主力產品是代工華為的麒麟710A處理器,該晶片最初是臺積電12nm工藝,主頻2.2GHz,四顆A73 2.2GHz+四顆A53 1.7GHz八核心設計,現在的麒麟710A頻率降至2.2GHz,其他基本一致。
  • 中芯國際與臺積電、三星的差距在哪裡?難道只是一臺光刻機?
    晶片的生產過程是一個複雜的工程,而光刻機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環節而已,而除了光刻機之外,還有工藝的設計,良品率,客戶需求都是制約中芯國際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除了光刻機之外,目前中芯國際跟三星以及臺積電的差距我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沒道理,中芯國際營收居然超過臺積電、聯電
    中國半導體製造商中芯國際(SMIC)第3季營收成長與本季展望均超越臺灣晶圓雙雄,各大券商紛紛調升投資評等,激勵股價今飆漲14.29%
  • 中芯國際與最大競爭對手臺積電的差距在哪?深度剖析中芯國際招股書八大重點
    中芯招股書中的其中一個亮點,是揭露該公司一路以來的技術研發歷程,包含 7nm、N+1、28nm HKMG、22nm、40nm 製程項目上,研發團隊規模的變化,可以從中窺見中芯投入在技術團隊資源上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