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了解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

2021-12-29 光韻科技

在這個大數據時代,雲計算技術憑藉著易用、靈活、高可用、易擴展等屬性成為IT界的寵兒,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擁抱雲計算,將傳統的IT架構逐步轉變成雲計算IT架構。那麼問題來了,市場上的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模式到底是什麼呢?在面對雲計算模式的選擇題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

先舉個形象的例子來幫助理解一下,現在我們將雲計算比為車的形象。

小黑、小白和小藍三人同住在光明小區。

小黑沒有車,每天搭公交車上班,這是公有車,好比公有雲,公交車就是公有雲廠商的雲數據中心。

小白有一輛私家車,每天自己開車上班,這是私有車,好比私有雲,私家車就是自建機房。

而小藍就比較厲害了,高層領導,用了嗒嗒專車接送服務,車和司機屬於嗒嗒汽車租賃公司,但只為小藍一人服務,這是託管型私有雲,專車是公有雲廠商雲數據中心裡的託管伺服器。

一天,小白家來了十多個客人,這是業務突增。小白帶客人去動物園,私家車只坐下四個人,其他人需要搭公交車去,那現在私家車和公交車都用上了,這就是混合雲。

如果有天光明小區的住戶聯合起來租下一臺公交車,只接送小區住戶,不對外開放,那這就相當於社區雲了。

現在我們說回雲計算,具體說說什麼是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

公有雲

公有雲(Public Cloud)通常指第三方服務商為用戶提供的能夠使用的計算資源,這些資源部署在服務商的場所內。公有雲一般可通過網際網路使用,公有雲的核心屬性是共享資源服務。

公有雲是為大眾而建,所有入駐用戶都稱為租戶,就像酒店一個房間的租客走了,可以馬上租給下一位一樣,其資源也可以馬上釋放給下一個租戶。用戶不需要關心IT底層基礎設施和相應的運維管理,只需為所使用的資源支付租費。公有雲實現了徹底的社會分工,能夠在大範圍內實現資源優化。

公有雲的優勢是成本較低,擴展性好,無需操心IT運維管理的問題。但人們仍對公有雲存在一定的擔憂,因為對雲端的資源缺乏控制,用戶往往會擔心保密數據的安全性、網絡性能和匹配性等問題。

目前比較有名的公有雲服務提供商有Amazon、Google和微軟,以及國內的阿里雲、騰訊雲等。

私有雲

私有雲(Private Cloud)是為一個客戶單獨使用而構建的,因而提供對數據、安全性和服務質量的最有效控制。客戶自己擁有基礎設施,並可以控制在此基礎設施上部署應用程式的方式。私有雲可部署在企業數據中心的防火牆內,也可以將它們部署在第三方服務商安全的主機託管場所,私有雲的核心屬性是專有資源。

私有雲相對公有雲來說有更高的安全性,對數據保密、數據安全、服務質量都能有效控制,其最大的特點是安全性與私有化,對於對數據安全與穩定有要求的企業來說是非常好的選擇。

同時,選擇私有雲也意味著會有比使用公有雲更高的硬體設備支出和IT運維投入,前期成本的增加對中小規模的企業來說可能不太友好。但如果配置得當,其高效率的運行、更高的安全性和其他的優勢也將會超過建設成本。

社區雲

「社區雲」是大的「公有雲」範疇內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範圍內,針對少數多個客戶,由雲計算服務提供商統一提供計算資源、網絡資源、軟體和服務能力所形成的雲計算形式。

社區雲是介於公有、私有之間的一個形式,每個客戶自身都不大,但自身又處於敏感行業,上公有雲在政策和管理上都有限制和風險,所以就多家聯合做一個雲平臺。社區雲往往具有區域性和行業性。

「深圳大學城雲計算公共服務平臺」是國內第一個依照"社區雲"模式建立的雲計算服務平臺,已於2011年9月投入運行,服務對象為大學城園區內的各高校、研究單位、服務機構等單位以及教師、學生、各單位職工等個人。

混合雲

混合雲融合了公有雲和私有雲,是近年來雲計算的主要模式和發展方向。我們已經知道私有雲主要是面向企業用戶,出於安全考慮,企業更願意將數據存放在私有雲中,但是同時又希望可以獲得公有雲的計算資源,在這種情況下混合雲被越來越多的採用,它將公有雲和私有雲進行混合和匹配,以獲得最佳的效果,這種個性化的解決方案,達到了既省錢又安全的目的。

在混合雲模式下,用戶可以同時利用公共雲和私有雲的優勢。混合云為應用程式在多雲環境中的移動提供了極大的靈活性。可以使用私有雲訪問經由高安全性的專有應用保護的敏感客戶數據,同時還可以通過使用公有雲來降低成本。混合雲的困難是由於更加複雜而更難維護和管理。此外,由於混合雲是不同的雲平臺、數據和應用程式的組合,因此整合可能是一項挑戰,所以混合雲解決方案需要有更高水平專業技術知識的團隊來支持。

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都有著各自明顯的優勢,而每個企業對雲計算的探索過程都是獨一無二的。你所選擇的雲計算解決方案的類型必須與你的實際情況、擁有的資源和專業知識、業務模式和目標相符合。在擁抱雲計算之前,你需要仔細分析三種類型的雲,並從長遠的角度去做出選擇,讓雲計算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

- END -



相關焦點

  • 一分鐘秒懂公有雲、私有雲與混合雲
    但公   司搭建系統的時候該選擇公有雲,私有雲還是混合雲?各有什麼優劣勢?哪個性   價比最高?當我們在選擇雲計算平臺的時候,或許會有這些疑問,或者說它們各   自具體有什麼區別,很多人是不了解的,針對不同需求的企業擁有不同部署方案,   如果不了解的話,選型也會為難。 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這麼多雲怎麼區分?
  • 一分鐘秒懂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的區別~
    我們處在一個風起雲湧的時代,近幾年隨著雲計算技術的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選擇了部署雲計算方案,當運營依賴於數據結構和網絡管理業務時,雲計算的靈活性、易用性、定製性給企業帶來的優勢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等等到底都是什麼呢?
  • 私有雲、公有雲與混合雲:到底該選擇哪一個?
    他們還必須不斷地重新評估其內部、私有雲和公有雲基礎設施的獨特組合,以滿足新的業務目標,並確定如何以一種經濟有效的方式將應用程式遷移到公有雲。平臺的轉換可不是件小事。為了上雲,需要評估不同時間、不同語言和不同團隊創建的幾十個甚至數百個應用程式。它要求深入了解現有的 IT 基礎設施,以及能夠替代這些功能的公有雲資源。
  • 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融合雲?到底什麼樣的雲才靠譜?
    隨著各大公有雲廠商陸續推出其公有雲在政企客戶私有化部署的擴展方案,例如AWS Outposts、Azure Stack,Google Anthos,以及國內阿里雲、騰訊雲等的私有雲/專有雲部署方案,「私有雲是否會隨著公有雲的發展逐步消亡」的命題已被公有雲廠商自己否定。事實證明,私有雲將長期持續存在,將和公有雲共生,成為企業IT基礎設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融合雲?什麼雲才靠譜?
    隨著各大公有雲廠商陸續推出其公有雲在政企客戶私有化部署的擴展方案, 「私有雲是否會隨著公有雲的發展逐步消亡」的命題已被公有雲廠商自己否定。事實證明,私有雲將長期持續存在,將和公有雲共生,成為企業IT基礎設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次,公有雲持續迅猛發展,逐步成為企業IT基礎設施的主要提供者。2018年Q3雲硬體支出佔IT總收入的50.9%。
  • 公有雲、混合雲、私有雲到底有什麼區別?
    雲資源池為所有用戶共享,一般通過網際網路使用公有雲通常指第三方提供商用戶能夠使使用的雲,公有雲一般可通過 Internet 使用,可能是免費或成本低廉的。混合云:客戶同時使用公有雲資源和私有雲資源,邏輯上是一個整體可實現內部互聯,既保證了用戶的私有性,又能夠靈活使用公有雲。混合雲是公有雲和私有雲兩種服務方式的結合。由於安全和控制原因,並非所有的企業信息都能放置在公有雲上,這樣大部分已經應用雲計算的企業將會使用混合雲模式。很多將選擇同時使用公有雲和私有雲,有一些也會同時建立公眾雲。
  • 公有雲、私有雲、專有雲的區別
    專有雲既有了公有雲的各種優點,又有了私有雲的數據安全的優點,唯一的缺點就是很貴吧。
  • 公有雲與私有雲優劣對比分析
    行業分析師指出大部分的公司使用了多雲戰略,也就是說明他們至少使用了兩種形式的雲。RightScale 2017 的報告中發現,平均每家公司正在使用1.8個公有雲和2.3個私有雲,同時正在準備使用1.8個公有雲和2.1個私有雲(正在測試)。很多公司選擇了混合雲的方案,所以他們在單一的環境中至少使用了一種私有雲和一種公有雲。
  • 公有雲是理想,私有雲是現實!
    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數字官楊曉靈在最近舉行的一次雲計算大會上表示:「對於保險這樣的傳統企業,當前還是做私有雲比較實際。我們需要廠商提供相關的技術和解決方案,並且能夠保證雲的安全。」進入雲計算「下半場」,上雲的主力軍已經從中小企業、網際網路公司變成了傳統大中型企業。雖然讓中小企業、網際網路公司率先受益的公有雲仍舊話題不斷,但是混合雲、私有雲的風頭也越來越勁。
  • 公有雲 私有雲,從天空 到草原
    每次進入一個細分產業我都不是最早的,但都趕在市場發展初期,對產業不敢說了解多深入,起碼大部分企業的產品、技術、市場、商務我都研究過。看雲計算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比看金庸小說還熱鬧,各門各派,宗師奇俠,風格各異。但我從公有雲到私有雲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從天空到了草原。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聖人不能違時,亦不失時矣。私有雲&開源時代來了?
  • 公有雲VS私有雲:誰是你的菜
    公有雲與私有雲最大的區別在於對數據的掌控楊紅波 北京外國語大學信息技術中心副主任  北京外國語大學(以下簡稱「北外」)雲部署方式主要是私有雲,公有雲涉及到部分託管業務。  公有雲與私有雲最大的區別在於對於數據的掌控,採用公有雲服務,則必須將數據託管於雲服務商的數據中心,對數據的掌控力度自然減弱,但是公有雲的資源價格優勢、運營維護能力以及網絡的防護是私有雲所不能比擬的。  公有雲要實現大規模的應用,企業的規模、企業的技術實力、公信力以及對於終端用戶的重視程度都會是最終選型的關鍵,而價格是比較敏感的因素。
  • 談談公有雲、專屬雲和私有雲
    首先申明,我是不曉得什麼叫混合雲。我個人猜一下,混合雲可能指的是以下兩個場景吧:當然,最複雜的情況是:第一個場景和第二個場景交叉了起來。我下個章節再談雲的收費模式,本節避開不談。一、公有IaaS&PaaS雲運維:大規模自動化統一運維在公有雲SaaS訂閱收費模式裡,這塊公有雲IaaS、PaaS費用被均攤打包在SaaS訂閱費用裡了,不單獨列出。
  • 公有雲基因的UCloud是如何做私有雲生意的?
    從財報來看,公有雲的確是UCloud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但值得注意的是,以公有云為核心的UCloud,正在積極拓展行業布局。據UCloud 2019年度財報顯示,公有雲在主營業務收入中的佔比仍然很高,但與此同時,私有雲和混合雲的收入正在快速增長,較2018年同期收入分別增長109.54%、75.63%。
  • [科普]雲的基本概念(公有雲/私有雲,Iaas/PaaS/SaaS)
    物聯網、人工智慧、雲計算都是當下的科技熱點,而這些科技熱點背後都離不開「雲」,什麼公有雲、私有雲、Iaas、Pass、Saas. 不要讓我說人話,如果要與物聯網、人工智慧、雲計算等等打交道,如果不懂這些概念,我只能說請先學會說人話。本文的重點就是讓我們了解雲的基本概念。
  • 公有雲與私有雲有什麼區別?教你如何選擇公有雲或私有雲
    一個出類拔萃的公眾號關注的人都發大財了在選擇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公有雲和私有雲
  • 雲的江湖:公有雲 vs 私有雲 vs 專有雲
    但是業界對公有雲、私有雲等概念或趨勢一直爭論不休,其中有兩種觀點比較典型,一種觀點認為公有雲時趨勢且不應該有私有雲,另一種是私有雲也是必然的存在。前一段時間OpenStack現狀的討論得出了對私有雲比較有偏向的說法,但是AWS在最近的re:Invent 2018峰會上發布了Outposts產品,更是引起業界譁然,唱衰私有雲的說法又開始興起。
  • 介於公有雲與私有雲之間 專有雲緣何興起?
    那麼,專有雲作為一種新型的雲上解決方案,與傳統的私有雲有何不同?優勢為何?專有雲又能解決企業現階段上雲的哪些問題?傳統 IT 企業遷移專有雲又需要注意些什麼?本文將以騰訊雲的 TCE 專有云為例,講講企業數位化轉型時代,專有雲緣何興起。 1 瞄準傳統 IT 市場 專有云為何是時代發展的主流 目前中國傳統企業上雲可以分為三個步驟:私有雲、混合雲和公有雲。
  • 獨家調查 | 被撕裂的私有雲
    他說,公有雲和私有雲統一架構、統一體驗和統一管理,並面向混合雲市場,是青雲 QingCloud 的路線。青雲 QingCloud 從2013年雲計算商業化以來,一直孤獨地堅持混合雲的路子,雖然一路得到了很多客戶的認可,但在雲計算市場中鮮有同行者。
  • 私有雲「Leader」眼中的私有雲
    傳統政企客戶上雲首選公有雲還是私有雲?政企客戶選擇私有雲是否有一把統一的標尺?隨著容器技術、邊緣計算等的興起,私有雲未來的演進方向又在哪裡?近日,全球權威諮詢公司GlobalData發布的全球私有雲解決方案評估報告,將我們從熱熱鬧鬧的公有雲市場又拉回到略顯低調的私有雲市場。在「新基建」和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雙輪驅動之下,私有雲將何去何從?
  • 重新認識公有雲,中國雲需要新名片
    所以,AWS在2017年開始和VMware合作布局私有雲,在對外合作中互相引入對方業務,並在2018年,AWS正式針對部門大型企業客戶需求推出Outposts混合雲。 重新認識一下公有雲 也許很多人認為,AWS的選擇是對混合雲的妥協,的確混合雲的概念在最初,只是企業登陸公有雲的一個階段性產物。換言之,混合雲的需求誕生於對公有雲服務的一種額外的備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