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大數據時代,雲計算技術憑藉著易用、靈活、高可用、易擴展等屬性成為IT界的寵兒,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擁抱雲計算,將傳統的IT架構逐步轉變成雲計算IT架構。那麼問題來了,市場上的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模式到底是什麼呢?在面對雲計算模式的選擇題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
先舉個形象的例子來幫助理解一下,現在我們將雲計算比為車的形象。
小黑、小白和小藍三人同住在光明小區。
小黑沒有車,每天搭公交車上班,這是公有車,好比公有雲,公交車就是公有雲廠商的雲數據中心。
小白有一輛私家車,每天自己開車上班,這是私有車,好比私有雲,私家車就是自建機房。
而小藍就比較厲害了,高層領導,用了嗒嗒專車接送服務,車和司機屬於嗒嗒汽車租賃公司,但只為小藍一人服務,這是託管型私有雲,專車是公有雲廠商雲數據中心裡的託管伺服器。
一天,小白家來了十多個客人,這是業務突增。小白帶客人去動物園,私家車只坐下四個人,其他人需要搭公交車去,那現在私家車和公交車都用上了,這就是混合雲。
如果有天光明小區的住戶聯合起來租下一臺公交車,只接送小區住戶,不對外開放,那這就相當於社區雲了。
現在我們說回雲計算,具體說說什麼是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
公有雲
公有雲(Public Cloud)通常指第三方服務商為用戶提供的能夠使用的計算資源,這些資源部署在服務商的場所內。公有雲一般可通過網際網路使用,公有雲的核心屬性是共享資源服務。
公有雲是為大眾而建,所有入駐用戶都稱為租戶,就像酒店一個房間的租客走了,可以馬上租給下一位一樣,其資源也可以馬上釋放給下一個租戶。用戶不需要關心IT底層基礎設施和相應的運維管理,只需為所使用的資源支付租費。公有雲實現了徹底的社會分工,能夠在大範圍內實現資源優化。
公有雲的優勢是成本較低,擴展性好,無需操心IT運維管理的問題。但人們仍對公有雲存在一定的擔憂,因為對雲端的資源缺乏控制,用戶往往會擔心保密數據的安全性、網絡性能和匹配性等問題。
目前比較有名的公有雲服務提供商有Amazon、Google和微軟,以及國內的阿里雲、騰訊雲等。
私有雲
私有雲(Private Cloud)是為一個客戶單獨使用而構建的,因而提供對數據、安全性和服務質量的最有效控制。客戶自己擁有基礎設施,並可以控制在此基礎設施上部署應用程式的方式。私有雲可部署在企業數據中心的防火牆內,也可以將它們部署在第三方服務商安全的主機託管場所,私有雲的核心屬性是專有資源。
私有雲相對公有雲來說有更高的安全性,對數據保密、數據安全、服務質量都能有效控制,其最大的特點是安全性與私有化,對於對數據安全與穩定有要求的企業來說是非常好的選擇。
同時,選擇私有雲也意味著會有比使用公有雲更高的硬體設備支出和IT運維投入,前期成本的增加對中小規模的企業來說可能不太友好。但如果配置得當,其高效率的運行、更高的安全性和其他的優勢也將會超過建設成本。
社區雲
「社區雲」是大的「公有雲」範疇內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範圍內,針對少數多個客戶,由雲計算服務提供商統一提供計算資源、網絡資源、軟體和服務能力所形成的雲計算形式。
社區雲是介於公有、私有之間的一個形式,每個客戶自身都不大,但自身又處於敏感行業,上公有雲在政策和管理上都有限制和風險,所以就多家聯合做一個雲平臺。社區雲往往具有區域性和行業性。
「深圳大學城雲計算公共服務平臺」是國內第一個依照"社區雲"模式建立的雲計算服務平臺,已於2011年9月投入運行,服務對象為大學城園區內的各高校、研究單位、服務機構等單位以及教師、學生、各單位職工等個人。
混合雲
混合雲融合了公有雲和私有雲,是近年來雲計算的主要模式和發展方向。我們已經知道私有雲主要是面向企業用戶,出於安全考慮,企業更願意將數據存放在私有雲中,但是同時又希望可以獲得公有雲的計算資源,在這種情況下混合雲被越來越多的採用,它將公有雲和私有雲進行混合和匹配,以獲得最佳的效果,這種個性化的解決方案,達到了既省錢又安全的目的。
在混合雲模式下,用戶可以同時利用公共雲和私有雲的優勢。混合云為應用程式在多雲環境中的移動提供了極大的靈活性。可以使用私有雲訪問經由高安全性的專有應用保護的敏感客戶數據,同時還可以通過使用公有雲來降低成本。混合雲的困難是由於更加複雜而更難維護和管理。此外,由於混合雲是不同的雲平臺、數據和應用程式的組合,因此整合可能是一項挑戰,所以混合雲解決方案需要有更高水平專業技術知識的團隊來支持。
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都有著各自明顯的優勢,而每個企業對雲計算的探索過程都是獨一無二的。你所選擇的雲計算解決方案的類型必須與你的實際情況、擁有的資源和專業知識、業務模式和目標相符合。在擁抱雲計算之前,你需要仔細分析三種類型的雲,並從長遠的角度去做出選擇,讓雲計算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