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雲與私有雲有什麼區別?教你如何選擇公有雲或私有雲

2021-02-13 蒲公英智能雲DDS分布式存儲生態

一個出類拔萃的公眾號

關注的人都發大財了


在選擇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公有雲和私有雲。

私有雲,是一種由公司利用自己或租用的基礎設施資源建造的雲;你也可以理解,私有雲是一種由公司在自己的院子裡自己使用的雲,有些公司稱它為"自主雲",其名稱不同,但含義基本相同。

公有雲的使用更為廣泛,顧名思義,它是一種由大型基礎設施組成的雲,它出租給大眾,可以收費。僅僅因為你可以使用它,只要你為它付費就能使用。所以公有雲的用戶魚龍混雜,像火車站一樣,而且目標明顯,常常成為黑客攻擊的目標。

在轉向雲計算環境的過程中,企業或個人是選擇公有雲還是私有雲?在這裡,DDS生態分布式存儲社區通過三個標準,幫助大家梳理一下。

 

1.安全因素

安全是決定選擇私有雲還是公有雲的首要問題,因為安全無疑是任何企業最基本的要求。畢竟,在大數據時代,企業信息是企業的生命。

如果您選擇私有雲解決方案,則"雲"網絡是建立在企業自身數據中心的設備上的,即企業內部的物理伺服器和網絡硬體,企業完全控制這些雲的所有元素,從安全的角度來看,這種控制可以滿足企業保護敏感和重要數據的需要,所有雲數據的訪問和獲取都可以設置權限和監視,無論是內部訪問還是遠程訪問,高端定製防火牆技術也可以阻止來自外部的網絡威脅,可以使用物理訪問控制來防止未經授權的訪問。

但是,你自己用來維護私有雲的安全技術/工具集的能力和覆蓋範圍是什麼呢?在許多情況下,沒有看到的警報幾乎完全沒有警惕性。有時,選擇主辦公共雲服務可能是充分覆蓋該公司重要資產的唯一途徑。

 

2.可擴展性因素

可擴展性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特別是對於業務迅速擴張的企業來說,雲計算的可可擴展性也是吸引它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公有雲解決方案和私有雲解決方案都確保了高度的可伸縮性,但只有公有雲託管服務的靈活性才能確保無限擴展的平臺,從而確保您的業務的增長和擴展沒有任何風險。

但是,當你運行自己的私有雲基礎設施時,擴大雲的規模通常需要投資於新的硬體和相當長的執行時間,包括網絡設備的連接,但公有雲的擴展只是與擴展相對應的價目表。公有雲服務提供商通常能夠在幾分鐘內擴展雲,這段時間內對業務的負面影響是可以忽略的。

 

3.費用因素

雲計算之所以引起公眾的關注,已經成為IT界一顆耀眼的新星,低成本的特點佔據了一定的原因。因此,在安全性之後,第二要考慮的是成本。在成本問題上,企業不僅要考慮早期的技術投資成本,還要考慮後期持續支出的成本,比如運營費用、長期維護費用、企業軟體和應用費用。

對於沒有現有基礎設施和網絡支持的小企業和新興企業,私有雲的成本非常高。相反,對於大企業和大公司來說,它們有自己的數據中心和網絡設施,它們可以利用雲計算技術實現雲託管,在節省大量資產浪費的同時提高設備利用率。

對於公有雲解決方案,所有基礎設施的管理和維護都由公有雲服務提供商負責,這樣就節省了客戶的財務負擔,可以相互抵消。然而,與私有雲自維護伺服器(如數據連接和電源)的運行成本相比,公有雲的服務成本將增加,但仍低於私有雲。

 

如果你資金充裕,又想全面控制安全、硬體、故障切換和隱私性管理,那麼私有雲是最穩妥的選擇。不然,我建議你還是選擇公有雲提供商為好。作為用戶,可以仔細分析自身需求,來作出最經濟的選擇。但不管選用公有雲還是私有雲,數據的安全都是第一考慮因素!



相關焦點

  • 公有雲、私有雲、專有雲的區別
    專有雲既有了公有雲的各種優點,又有了私有雲的數據安全的優點,唯一的缺點就是很貴吧。
  • 公有雲與私有雲優劣對比分析
    T客匯官網:tikehui撰文 |Felix選擇公有雲或私有雲並不是一個二選一的問題
  • 公有雲VS私有雲:誰是你的菜
    其中專有雲市場規模275.6億元,年增長率27.1%,預計2016年增速仍將達到25.5%,市場規模將達到346億元。對於教育領域來說,雲的架構更加多樣化,各校之間的差異尤其大。那麼,在高校,雲要實現大規模應用面臨哪些挑戰與問題?如何選擇雲的部署方式?專家視角通過自身學校的實踐試圖回答此問題,您可以通過發送郵件到media@cernet.com參與討論。
  • 公有雲是理想,私有雲是現實!
    私有雲還是公有雲?你會遇到這樣兩難的選擇嗎?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是,人們一開始就將私有雲和公有雲對立起來,其實兩者之間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關鍵看用戶當前處於什麼樣的應用階段,企業的IT基礎架構如何,未來想走什麼樣的發展道路……每家大中型企業都希望通過信息技術的部署,提高企業的生產運營效率,降低運營風險和經營成本,提升企業獲利和持續經營的能力。
  • 私有雲、公有雲與混合雲:到底該選擇哪一個?
    他們還必須不斷地重新評估其內部、私有雲和公有雲基礎設施的獨特組合,以滿足新的業務目標,並確定如何以一種經濟有效的方式將應用程式遷移到公有雲。平臺的轉換可不是件小事。為了上雲,需要評估不同時間、不同語言和不同團隊創建的幾十個甚至數百個應用程式。它要求深入了解現有的 IT 基礎設施,以及能夠替代這些功能的公有雲資源。
  • 三分鐘了解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
    那麼問題來了,市場上的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模式到底是什麼呢?在面對雲計算模式的選擇題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先舉個形象的例子來幫助理解一下,現在我們將雲計算比為車的形象。小黑、小白和小藍三人同住在光明小區。小黑沒有車,每天搭公交車上班,這是公有車,好比公有雲,公交車就是公有雲廠商的雲數據中心。
  • 公有雲 私有雲,從天空 到草原
    但我從公有雲到私有雲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從天空到了草原。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聖人不能違時,亦不失時矣。私有雲&開源時代來了?其實去年第一次接到做雲計算開源任務時,我是困惑的,因為,第一,當時只對公有雲有研究,私有雲會不會和公有雲是競爭關係?
  • 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融合雲?什麼雲才靠譜?
    2018年中國私有雲基礎架構支出38.0億美元,公有雲基礎架構支出達到82億美元(來源:IDC)。因此,公有雲已經成為IT基礎設施的最主要提供者。尤其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其IT基礎設施可能完全構建在公有雲之上。同時,一些處於技術領先行業的大型企業,例如網際網路,金融,製造等,也已經開始使用公有雲,探索結合公有雲和私有雲優勢的混合雲架構。
  • 一分鐘秒懂公有雲、私有雲與混合雲
    什麼是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  近年來,隨著雲計算技術的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選擇了部署雲計算方     案,因為雲計算的靈活性但公   司搭建系統的時候該選擇公有雲,私有雲還是混合雲?各有什麼優劣勢?哪個性   價比最高?當我們在選擇雲計算平臺的時候,或許會有這些疑問,或者說它們各   自具體有什麼區別,很多人是不了解的,針對不同需求的企業擁有不同部署方案,   如果不了解的話,選型也會為難。 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這麼多雲怎麼區分?
  • 公有雲基因的UCloud是如何做私有雲生意的?
    除了上文提到的OpenStack私有雲廠商,國內的阿里雲、騰訊雲等公有雲巨頭,華為、華三、深信服等綜合性IT廠商均已入局,UCloud面臨多方重兵壓境。 大力進軍私有雲的UCloud,有什麼樣的應對之策?
  • 雲計算到底是什麼?公有雲、混合雲、私有雲到底有什麼區別?
    :雲資源池為所有用戶共享,一般通過網際網路使用公有雲通常指第三方提供商用戶能夠使使用的雲,公有雲一般可通過 Internet 使用,可能是免費或成本低廉的。這種雲有許多實例,可在當今整個開放的公有網絡中提供服務。公有雲的最大意義是能夠以低廉的價格,提供有吸引力的服務給最終用戶,創造新的業務價值,公有雲作為一個支撐平臺,還能夠整合上遊的服務(如增值業務,廣告)提供者和下遊最終用戶,打造新的價值鏈和生態系統。它使客戶能夠訪問和共享基本的計算機基礎設施,其中包括硬體、存儲和帶寬等資源。優點:除了通過網絡提供服務外,客戶只需為他們使用的資源支付電用。
  • 一分鐘秒懂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的區別~
    我們處在一個風起雲湧的時代,近幾年隨著雲計算技術的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選擇了部署雲計算方案,當運營依賴於數據結構和網絡管理業務時,雲計算的靈活性、易用性、定製性給企業帶來的優勢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等等到底都是什麼呢?
  • 雲的江湖:公有雲 vs 私有雲 vs 專有雲
    但是業界對公有雲、私有雲等概念或趨勢一直爭論不休,其中有兩種觀點比較典型,一種觀點認為公有雲時趨勢且不應該有私有雲,另一種是私有雲也是必然的存在。前一段時間OpenStack現狀的討論得出了對私有雲比較有偏向的說法,但是AWS在最近的re:Invent 2018峰會上發布了Outposts產品,更是引起業界譁然,唱衰私有雲的說法又開始興起。
  • 以下5種情況公司應該選擇私有雲而不是公有雲
    文章大致的內容是前日,美股眾多雲計算相關的股票大跌和由此引發的對雲計算前景的擔憂或討論。雲優先(cloud first)戰略是否繼續,主流是公有雲還是私有雲還是混合雲,混合雲如何規劃,哪些應用應該部署在私有雲上哪些在公有雲上……又被提上熱議話題。這裡不去討論國際環境和美元匯率走勢,筆者從一篇Gartner報告解讀,什麼情況下公司應該部署應用在私有雲上而不是公有雲。
  • [科普]雲的基本概念(公有雲/私有雲,Iaas/PaaS/SaaS)
    物聯網、人工智慧、雲計算都是當下的科技熱點,而這些科技熱點背後都離不開「雲」,什麼公有雲、私有雲、Iaas、Pass、Saas. 不要讓我說人話,如果要與物聯網、人工智慧、雲計算等等打交道,如果不懂這些概念,我只能說請先學會說人話。本文的重點就是讓我們了解雲的基本概念。
  • 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融合雲?到底什麼樣的雲才靠譜?
    同時,一些處於技術領先行業的大型企業,例如網際網路,金融,製造等,也已經開始使用公有雲,探索結合公有雲和私有雲優勢的混合雲架構。與此同時,公有雲市場競爭異常激烈,最後將只剩下少數技術和資本都十分雄厚的玩家,進入寡頭壟斷市場階段。
  • 談談公有雲、專屬雲和私有雲
    你訂閱公有雲多租戶SaaS的好處就是:以上成本,SaaS商都給你簡化計算了,SaaS商經過自己綜合成本測算,統一收你一筆年度訂閱費(產品數x用戶數x單用戶年度訂閱使用費)。首先申明,我是不曉得什麼叫混合雲。我個人猜一下,混合雲可能指的是以下兩個場景吧:當然,最複雜的情況是:第一個場景和第二個場景交叉了起來。我下個章節再談雲的收費模式,本節避開不談。
  • PK公有雲,私有雲存活至今的幾大理由
    =======思科雲全球使用情況指數調查顯示,到2020年底,68%的企業工作負載將會搬到公有雲上,其他的將在私有雲中完成,雲計算使用總量將達到92%。既然公有雲如此受歡迎,為什麼私有雲還會存活下來呢?在建立起根深蒂固的「雲DNA」之前,不管你的公司有多大,都不可能和公有雲同日而語,那為什麼不把所有工作都搬到公有雲上以實現最大收益呢?
  • 雲計算框架搭建 公有私有「雲」共推
    近日,不少公司宣布推進自身私有雲建設,或接入第三方提供的公有雲服務。青睞私有雲對私有雲的基本理解是,為一個客戶單獨使用而構建的,提供對數據、安全性和服務質量最有效的控制。私有雲建設方擁有基礎設施,並可以控制在此基礎設施上部署應用程式方式。私有雲的典型實施是商用硬體虛擬化內部,然後再添加應用服務層。
  • 介於公有雲與私有雲之間 專有雲緣何興起?
    那麼,專有雲作為一種新型的雲上解決方案,與傳統的私有雲有何不同?優勢為何?專有雲又能解決企業現階段上雲的哪些問題?傳統 IT 企業遷移專有雲又需要注意些什麼?本文將以騰訊雲的 TCE 專有云為例,講講企業數位化轉型時代,專有雲緣何興起。 1 瞄準傳統 IT 市場 專有云為何是時代發展的主流 目前中國傳統企業上雲可以分為三個步驟:私有雲、混合雲和公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