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餃子為什麼會敗走中國?

2021-02-17 中國企業家雜誌

導語

日本人那種點菜方式讓中國人難以想像——日本人常點「餃子配米飯」,因為日本的餃子是作為副食來吃的,而中國的餃子是主食。在中國賣日本餃子這種商業模式,怎麼說也很難立穩腳跟。

中國企業家微信ID:iceo-com-cn

來源:騰訊大家

作者:野島剛


在中國,餃子具有特別的含義——我第一次知道這件事是在大學時代,當時一位家住遼寧的中國朋友邀請我去他家。一進門就看見朋友的媽媽忙活著剁餡兒,爸爸在擀餃子皮。

那個年代的中國,日本人也比較罕見吧,我受到了熱情歡迎。那次盛情款待的主角就是餃子。過去我在日本很少吃到水餃,所以中國朋友家的餃子的美味真讓我神魂顛倒。

餃子皮又厚又軟,香菜餡兒回味無窮,黑醋酸溜溜,辣椒透心辣……哪一樣都讓我倍感新鮮。過年過節包餃子無疑是中國人飲食文化中的一項特別儀式。

說起來這餃子原本誕生於中亞,經由中國傳到日本。在日本國內,煎餃比水餃更主流。「餃子的王將」是日本一家餐飲連鎖店,代表了日本煎餃界的最高水準。最近這家企業宣布,他們在中國的法人企業將要解散。

2005年「餃子的王將」進入中國,鼎盛時期曾在遼寧省大連市經營6家店鋪。但經營一直沒走上正軌,欠下2億多日元的赤字,最近宣布退出中國市場。對於在日本全國擁有600多家加盟連鎖店的「餃子的王將」來說,本應是充滿自信搏上一搏的「老本行」最終卻折戟而歸。

今年夏天我剛好到過一次大連,走在街上看到了位於廣場一角黃金地段的「餃子的王將」。儘管只是在店門口路過不好妄下結論,可大中午的幾乎沒什麼客人,感覺確實不像在日本那麼風光了。日本國內「餃子的王將」門口經常會排起長隊。

餐飲企業要在飲食習慣完全不同的海外市場取得成功其難度可想而知,但我對「餃子的王將」宣布退出中國後渡邊直人會長所說的「在日本大受歡迎的口味和製作方法沒被中國顧客接受」這句話,感覺不是很認同。

如果渡邊會長這句評價是指「餃子的王將」的主力商品——煎餃沒受到中國人認可的話,那這句話或許對了一半。

就像剛才提到的,中國人確實以水餃為主,不太愛吃煎餃。而「餃子的王將」的主力商品恰恰是煎餃。儘管如此,中國人也不是特別討厭煎餃。名為「鍋貼」的食品實際上就是煎餃,在中國各地尤其是北方人們也普遍愛吃。所以「敗給水餃壁壘」的說辭我覺得沒什麼說服力。

能想到的更合理點兒的解釋或許是,把「日本的中華料理」帶到中國市場這種想法本身就有問題。

日本人在日本國內也不想吃那些流行於歐美國家的「日本料理」。加州卷(迎合美國人口味的一種不用刺身做成的壽司卷)在日本也被人們所接受了,但壽司店一般不會把它寫在主菜單上。吃多少次味道也不是特別習慣。人類的味覺基本都是偏保守的。不管經營什麼料理,迎合當地人口味的「本土化」都必不可少。

「餃子的王將」可謂是「日本的中華料理」之集大成者,之所以能在日本國內取得成功,主要在於它所提供的服務讓日本人更輕鬆便捷地吃上了中國菜,比如它家的人氣菜單——餃子、拉麵、炒飯、韭菜炒肝、炒家常菜,等等。

可是正如在日華人所感受到的一樣,「日本的中華料理」不合中國人口味。味道太濃。烹飪方法也是極端偏重以「炒」為主,「烤」、「燉」、「炸」等方面缺乏多樣性。所以菜單內容總是很單調。

拿餃子來說,日本的餃子皮很薄,一般不容易有飽腹感。這是因為日本的餃子是作為副食來吃的。而中國的餃子是主食,所以皮也(比日本餃子)厚。在日本,餃子皮的角色是幫助人們更好地吃裡面的餡兒,起到一種輔助作用。而在中國,餃子餡兒是為了讓皮吃起來更可口,扮演的也是輔助性角色。

所以在中國,日本人那種點菜方式難以想像——日本人常點「餃子配米飯」。在中國賣日本餃子這種商業模式,怎麼說也很難立穩腳跟。據在大連吃過「餃子的王將」的人說,菜單設計不僅僅是餃子單品,還和炒飯、炸雞塊等搭配。光靠日式餃子似乎很難滿足中國人的胃口。

另外還有種說法認為「餃子的王將」選擇大連是一大敗筆。餃子在大連隨處可見。大連甚至號稱餃子的發祥地、大本營。在日本不少中國人開的中華餐館也起名叫「大連餃子館」。來餃子故鄉發起挑戰的勇氣確實可嘉,但作為商業戰略來講這一步棋到底怎麼樣呢?

先在餃子文化底蘊不那麼濃厚、對日式口味也比較習慣的臺灣和香港做做熱身,待搞清狀況後再進軍中國大陸或許會更好吧。「餃子的王將」好像還沒在臺灣和香港開分店。一位臺灣餐飲界的朋友說:「(餃子的王將)先在臺灣適應適應中華圈的消費者口味和商業習慣,然後再與熟悉中國客戶的臺灣企業聯手,共同進入中國市場效果會更好。」

當然,日本快餐業進軍中國市場後也有不少取得成功的案例。經營義大利料理的薩莉亞在中國就蠻拼的。拉麵界以味千拉麵為首在中國市場也風生水起。在日本人的感覺裡拉麵算中華料理,但實際上可以說也是日本料理的一部分了,在日本國內獨自進化。日本的拉麵對中國人來說完全變成一種全新的味道。特別是豬骨湯拉麵在中國不太常見,所以味千、一風堂在中國贏得了商機。另一方面,醬油口味和鹽味拉麵不那麼受歡迎。因此拉麵界有種說法——要想在中國獲勝,全靠豬骨或味增。

在上海取得成功的CoCo壱番屋的咖喱飯據說來到四川後也陷入了苦戰。中國人喜歡豐富的菜品和各種各樣的絞肉,所以日式漢堡不那麼受歡迎。餐飲業想進軍海外市場,首先在口味、價格、宣傳和營銷戰略上取得平衡才能成功吧。

吉野家在中華圈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在於,中國大陸和臺灣、香港的人們不熟悉牛肉蓋飯這種料理形式,吉野家巧妙利用了這一點選擇走高級化路線。

在日本,花250日元就能吃到的吉野家牛肉蓋飯,在中國大陸同樣分量賣12塊(220日元),在臺灣賣95塊新臺幣(325日元)。價位跟日本國內差不多甚至略高。從物價水平來考慮的話感覺這個定價太貴了。

而且這些吉野家店鋪的內部裝飾也與日本國內不同——以滿足家庭或情侶用餐的桌子席為主,不像日本國內店鋪那樣設置單人席。按照中華圈的飲食習慣,吃飯是要幾個人一起進行的活動。一個人單獨吃的話就是便當,外出用餐最少要兩人,一般四五人一起出去吃。儘管牛肉蓋飯本身是一人一碗的吃法,但一個人默默地獨自外出吃飯對中國人來說感覺太孤單寂寞冷了。

在這一點上吉野家算是選對了路線。「餃子的王將」多少也想嘗試高級化路線,但它的核心菜單卻是中國的平民料理——餃子。內容上有些弱,這一點不可否認。

如此看來,或許「日本的口味和製作方法沒被中國顧客所接受」這句話確實有它的道理,但在那些早就熟知此道理的餐飲業同行看來「這不是廢話嗎?簡直理所當然啊」!仿佛能聽到他們幽幽送上的「呵呵」苦笑聲,真是一句太過平庸的失敗辯解。


相關焦點

  • 餃子起源於韓國?日本人說是伊拉克
    那時的日本大和朝廷呈現出了日韓聯合政權的景象。沒有主次之分,日韓之間一直在相互影響中締造文化。 下面再來說一下餃子。餃子形狀的食物(用麵粉皮包肉餡的料理)似乎是在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古蹟中發現的,之後各朝代一直都有類似的食物,稱之為餛飩、牢丸等,但在中國文獻中並沒有過多記載。直至明末時期,餃子都不是日常普通食物。過去日本人什麼食物都模仿古代中國,可是卻沒有類似餃子的料理。
  • 亞馬遜敗走中國的血淚與教訓
    話說回來,於中國電商市場而言,唯一不變的是永遠在變,亞馬遜中國的敗走與它滯後的市場意識不無關係,實際上其對中國市場判斷的遲鈍早就有跡可循。  總的來說,亞馬遜敗走中國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不夠了解中國消費者,以及不能遵循中國電商市場的變化。亞馬遜敗走中國,也為尚在中國的外資電商們留下了幾點血淚教訓。
  • 冬至餃子哪家強?中國餃子最美,俄羅斯餃子小清新,非洲餃子雷死人……
    亞洲餃子受中國的影響深遠,大都以肉餡為主,形態味道也非常貼近我們的口味,but!日本表示他們要推陳出新,然後就有了下面這個萌噠噠的生物:請告訴我餃子在哪裡?歡迎來自波多黎各的香蕉餃子,味道美得不敢想啊。
  • 資訊|中國人不吃日本味兒 王將餃子從大連撤退
  • 四國餃子大比拼,中日韓各有特色,俄羅斯這款餃子堪比黑暗料理
    俗話說得好: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過躺著。餃子是中國傳統的傳統食物,相傳是又醫聖張仲景發明的,中國人吃餃子大概吃了有1400多年了。但是餃子並不是只有中國人吃,世界各地都有餃子,但都各具特色,現在就由我來介紹介紹中國鄰居們的餃子。
  • 冬至:不吃餃子,耳朵真的會被凍掉嗎?
    其中,廚案的中心位置,擺有捏好的餃子造型的陶器,與當代餃子造型完全相同。這與蜀地在歷史上經歷的幾次「移民」有關。中原人遷徙到了蜀地,同時也帶去了中原的飲食習慣和文化。位於新疆的一處唐代墓葬群,其中發掘出土了「風乾」千年的餃子,除了硬了點以外,與現在我們碗中的,簡直一般無二。
  • 新年料理:餛飩、餃子與扁食
    據王學泰《中國飲食文化史》,「古代餛飩、餃子本位一物,只因食於除夕子夜時分,故有『交子』名。」又因餃子呈扁狀月牙形,故亦稱「扁食」,清《肅寧縣誌》:「元旦子時盛饌同享,各食扁食,名角子,取更歲交子之義。」明人沈榜《宛署雜記》也提到當時元旦盛行吃「扁食」,即使宮中也並不例外:「正月初一五更起……飲椒柏酒,吃水點心,即『扁食』也。或暗藏銀錢一二於內,得之者以卜一歲之吉。」
  • 家樂福敗走中國,只能怪自己 | 陳經
    還需要中國政府反壟斷審批通過,問題也不大。收購完成後,「家樂福中國」這個實體的控股股東就變成了蘇寧,家樂福還留了20%的股份,成了小股東。這基本代表家樂福承認,「靠自己」在中國搞不下去了,不如讓蘇寧來管;留20%可能是覺得中國市場潛力很大,蘇寧要是搞大發了,家樂福作為小股東也有些利益。總體上來說,家樂福這個動作應該算是「敗走中國」。
  • 星巴克為何敗走澳大利亞?而在中國卻大受歡迎?
    星巴克敗走澳大利亞的啟示2000年澳大利亞第一家星巴克在雪梨CBD開業,隨後迅速在全國擴張到87家,然而好景不長,2008年,星巴克不得不一口氣關掉61家店面,時至今日,星巴克在澳大利亞僅保留新南威爾斯州,昆士蘭州,和維多利亞州的22家店鋪。
  • 亞馬遜敗走中國?
    據路透報導,亞馬遜稱正通知商戶,從7月18日起將不再運營中國國內市場業務,並停止向商戶提供服務。這與日前國內風傳的「亞馬遜退出中國」的消息相互映襯。其敗走中國,幾成定局。但將此次調整直接稱為退出中國,仍舊有失偏頗。
  • 日本人看完中國春晚:我們平時看的都是什麼啊......
    扎克伯格包的餃子去年春節,扎克伯格發布一段拜年視頻,攜妻女出鏡,祝福大家猴年大吉。美國人都會包餃子了,你是不是還只會吃呢?日本人第一次看春晚直播,他們見到鹿晗、胡歌和張藝興後……NICONICO視頻網站面向日本,為島國人民直播我們中國的春節聯歡晚會!當時那宏大的場面,優美的歌聲,瞬間圈了很多島國小夥伴的粉!
  • 日本網際網路行業為什麼會被中國碾壓?
    ,與雅虎合資成立了雅虎日本,軟銀佔股51%,雅虎佔股35%,當時大洋彼岸的中國還沒有四大門戶網站,最早的網易是1997年6月份成立的。當時的雅虎日本是整個亞洲市值最高的網際網路公司。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日本人對雅虎網站情有獨鍾?很多回答都提到是因為本土化做的好。
  • 世界首富敗走中國?亞馬遜終究敵不過阿里和蘇寧
    亞馬遜老闆貝索斯作為全球首富,其敗走中國,已是不爭的事實。偶合的是,亞馬遜進入中國的15年,恰巧也是中國電商迅速崛起的15年,亞馬遜在中國電商戰場愈走愈艱難的同時,卻是阿里,蘇寧等本土對手在電商紅海之上穩步高歌之時。儘管15年前就來到了中國,先機搶盡的亞馬遜卻終究失去了中國市場。
  • 為什麼只有日本侵略中國,中國從來不打日本?
    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際網路,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其網站所有,如果您對文章、圖片資源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的一個想像,不管是在古代還是近代,日本總是和中國作對,可是中國為什麼就不主動攻打日本呢?
  • 韓國企業進軍日本餃子市場;養樂多在天貓銷售化妝品;​加拿大鵝、松本清等發布財報 | 知消
    沃爾瑪推出當日送達服務加拿大鵝、松本清、雙匯等發布財報食品和家庭用品韓國企業進軍日本餃子市場。韓國最大食品企業CJ第一製糖(CJ CheilJedang)收購日本的食品工廠,正在推進冷凍餃子等在日本國內的銷售。該公司在美國也在收購速凍食品企業,為推動韓國食品拓展海外市場接連展開併購。CJ於2019年7月取得了「餃子計劃」的食品加工部門,獲得位於大阪、福岡、群馬、秋田的4座日本國內工廠,還繼承了大型餐飲連鎖店、永旺、好市多(Costco)等的交易渠道,正式進軍日本市場。
  • 巨頭甲骨文敗走中國始末
    那麼曾經的輝煌的甲骨文,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敗退中國的呢?以下是鈦媒體作者MissXY的分析:上一次這麼激烈的裁員,還是諾基亞。這次輪到Oracle的員工在樓下拉起橫幅。Oracle敗走中國,多少有些劃時代的意義。肇始於10年前,浩浩蕩蕩的去IOE浪潮,終於有了一個分明的結果。這次的大裁員,也被解讀為Oracle的斷臂求生、刮骨療毒。
  • 5G來了,敗走中國市場的三星手機能翻身嗎?
    近日有報導稱,三星在中國的11個分公司及辦事處將合併成5個,並裁員三分之一以上,被裁人員主要是銷售和市場人員。儘管三星宣稱舉措為業務調整,以推動在中國5G市場的快速增長。但數據和市場表現都顯示,這家一度佔據中國市場份額居前的國際巨頭在中國市場的日子並不好過。
  • 和牛餃子|日本年糕和果子大促!
    燉煮煎炸都自帶奶香還有日本直送 純正調味料日式麵包點心\零食酒飲最近還有為慶中國新年專門上新的超多福袋、日式和果子、餃子等等還有吹雪饅頭哦!NOJO Fresh為慶祝中國新年,特地上新了很多年節專供的果子、餃子還有福袋!
  • 和牛餃子|吹雪饅頭,日本農場春節專場!
    燉煮煎炸都自帶奶香還有日本直送 純正調味料日式麵包點心\零食酒飲最近還有為慶中國新年專門上新的超多福袋、日式和果子、餃子等等還有吹雪饅頭哦!NOJO Fresh為慶祝中國新年,特地上新了很多年節專供的果子、餃子還有福袋!
  • 餃子吃過了嗎?說點你不知道的,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
    而在我國北方,每逢農曆冬至這天,餃子成為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語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註:十月一,是十月又一的意思,也就是十一月。)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呢?你一定不知道: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我們都知道端午節為了紀念屈原有吃粽子的習俗,而到了冬至這一天,據說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