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的說:只有新浪能做成微博,只有騰訊能做成微信

2022-01-03 北極圖書館

這兩天最大的新聞,就是騰訊微博宣布的一些業務調整,包括可能不再推出新功能,但保持產品運營。有網友問冠哥,怎麼看?

冠哥也在想這個問題。微博從誕生,火爆但今天的不溫不火,其實幾大門戶包括人民網都參與了。但勝負並不是今天才決出的。早在去年甚至前年,大家便看得出來:搜狐、騰訊、網易、的微博,都幹不過新浪。

【是時間的原因嗎?】

論時間,新浪確實最早,但其實也沒有搶跑太多。對比一下四家的上線「月子」:

新浪微博:2009年8月;
網易微博:2010年1月;
騰訊微博:2010年4月;
搜狐微博:2010年4月;

也就是說,網易只比新浪晚了5個月,騰訊和搜狐只比新浪晚了8個月。對於網際網路行業而言,這並不是不可逾越的差距。

另一組數據更能說明問題:新浪微博公布用戶過億是在2011年3月,而也正是在這之後,新浪微博開始了大規模的新運作,包括更換域名、推出英文版,以及名人認證的功能。也就是說,微博的爆發期和真正形成強大的社交媒體影響力,是從2011年開始的。

歷史給其他三家門戶留了至少一年的追趕時間。所以,時間真的不是問題。

【是用戶嗎?】

一般來說,搶跑的容易先圈地,後來的只能分點殘羹剩飯。但這個邏輯在網際網路領域不成立——因為用戶太多,忠誠度太低。

新浪確實更早的積累了中國的微博用戶,但如果你真的需要用絕對數字去評判微博的成功,那一定又進入了誤區。

當曹國偉於2011年3月2日宣布新浪微博用戶過億的時候,你猜騰訊微博用戶是多少?3000萬?5000萬?都錯了,實際上,騰訊微博用戶過億甚至比新浪還早——那是在2011年的2月5日,農曆春節第三天,歡慶的喜悅還停留在每個中國人的心頭——沒買到返程火車票的小夥伴除外。

也許你會說,新浪微博的用戶活躍度更好。這個沒錯,但活躍度不只是數量的事情,它和平臺所容納的內容有關,而容納什麼內容,又和基因有關,我們會在後面細說。

所以,用戶的絕對數量,不是勝負的原因。

【那是公司的重視程度嗎?】

OK,我們有點接近答案了,但這還不是全部的真相,起碼在這場競爭的一開始,大家都是心懷理想策馬奔騰的。

新浪自然不必說,2009年正好是這家門戶最迷茫的時刻,彼時搜狐有遊戲和搜狗,網易有遊戲和郵箱,而騰訊幾乎什麼都有——只有新浪,2009年的新浪除了門戶,幾乎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產品」。所以,做微博,幾乎是壓上了新浪全部的勇氣和力量;

網易呢?作為第二家上線微博的門戶,他們的雄心也不差。丁磊一直想證明自己不僅能養豬還能玩轉移動網際網路,所以,網易微博上線之初,丁磊便宣布親自掛帥微博:

「我有信心可以比新浪做得好。我其實在潛水,每天上,還發言,而且我用的還是新浪微博。我覺得要超越競爭對手,CEO必須親自去體驗競爭對手……」

那段時間,猜測哪一個是丁磊的微博「小號」,也成了一件流行的事情。

搜狐也不例外。張朝陽對於任何熱門的事情都有天然的好奇心和驅動力,他也對搜狐微博寄予厚望。2010年11月,休養生息了兩年的張大帥重回一線,第一炮便點燃了微博戰火:「微博領域的這場戰爭對於搜狐來說,生死攸關,所以只能贏不能輸……前兩年打了個盹,痛失微博的初次爆發良機,是時候收復失地了……」

為了實現「用一年時間追上新浪微博」的任務,張朝陽不僅親自為搜狐微博搖旗吶喊,還動用自己在娛樂圈的人脈影響力,不斷拉明星入駐,真的是用盡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騰訊對微博的投入也不小。2012年一次公開會議上,馬化騰曾表示,幾家門戶在微博上都拼的很兇,你砸幾千萬的廣告,另一家也會跟進砸幾千萬……而這位一貫低調的騰訊CEO也多次在自己的微博上發言,幫助產品聚攏人氣——同樣的事情,張朝陽、丁磊也都幹過。

So,其實大家都非常重視:新浪需要證明自己的存在感,網易需要在移動端找到新入口,搜狐微博則關乎張大帥的「再造大計」,如果非要說哪家有那麼一丁點的「不決絕」,也許就是騰訊了,相對而言,騰訊沒有必須要做成微博的那種壓力——微博更像是一種防禦性產品,你有了,我們大家也要有——因為作為同行,大家不會看你安靜的長大。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作為理科生,我們相信世界上一切的「果」都是有「因」的,所以,我們繼續請教了資深算命先生:先生掐指一算,感嘆道:這都是命啊~~~

【富二代還是屌絲,基因決定了一切】

是的,是命運,是基因,是你的過去決定了你的未來。IT IS YOUR FATE.

新浪的屬性便是媒體。這些年來,新浪做社交不成,做IM不成,做遊戲做郵箱也都不成,為什麼,因為與屬性不符。而微博恰恰是新浪等待了很久的一個產品,雖然它的海外版本twitter本身並不以媒體屬性為主,但新浪管不了那麼多了,活生生的給改成了一個網際網路資訊的大平臺。

那些從新浪門戶過來的人,從新浪博客過來的人,從新浪名人圈子裡過來的人,都找到了移動網際網路的新入口。在中國這樣一個網民眾多而相對成功資源偏少的社會裡,永遠都是圍觀者的天堂。

博客時代的徐靜蕾韓寒,到微博時代的姚晨蔡康永,新浪深諳此道。給百姓一個瞻仰名人的機會,讓無數的草根產生一種自己裡偶像很近的幻覺,間或再提供各種新聞、醜聞、公平和追逐公平的故事,再加上各種搞笑段子——這幾乎就是大眾生活的全部聚焦點了。

騰訊微博的口號是「與其在別處仰望,不如在這裡並肩」。這句話說得真的很美好。其實騰訊是看出了新浪微博的本質——草根仰望名人,所以他們想走另一條路,但可惜的是,他們只是領悟的第一層,更深刻的道理是:這不僅是新浪微博的本質,更是微博,確切說,中國式微博的本質。

離開了它,只能是輸。

新浪賦予了微博社會化媒體屬性,這是其他三家都不具備的基因。假如,我們只是說假如,微博是一個與娛樂更親近的產品,那搜狐一定有機會;或者微博是一個與遊戲和社交更親近些,那騰訊就更可能贏;但可惜,微博被新浪帶到了「社會化媒體」的天地裡。

其實基因還決定了很多事情,例如微信。如果你願意認真並且理性的去假設一下,如果張小龍和他的團隊是在新浪、搜狐或者網易做出了微信這個產品,前景會如何?

一定不會像今天在騰訊這樣美好。

馬化騰曾說過一句話,「幸虧微信是我們的。」言語間充滿了對移動網際網路的敬畏。但其實,張小龍心裡或許也有一句話——「幸虧微信是騰訊的。」

否則,坐擁上億用戶的QQ和移動QQ,騰訊怎麼可能看著別人家的微信茁壯成長?況且,中國網際網路公司中對熟人社交理解最深刻的,只有企鵝。

只是QQ的地位有些尷尬。如果微信在新浪,那麼,手機QQ今天沒準就是騰訊的寶貝和核武器了。

最後多說一句。有些創業者會不服氣,為什麼微博、微信這樣牛逼的產品非要依託巨頭的基因遺傳,不可能自我生長出來?

然後他們會舉美國類似微博與微信的故事,例如twitter是自己生長出來的而不是雅虎的,WhatsApp也是自己生長出來的不是Facebook的……

首先,中美兩國網際網路還是有著根本的差異性,機會窗口,資本容量和寬容度都不同;

其次,如果硬要比較,其實也有跡可循:

twitter確實獨立生長並且上市了,但它的媒體屬性並不強烈;其次,雅虎不斷的收購類似的公司,其實也是在想找到自己的twitter;

至於Facebook,人家不是剛剛花了190億,把WhatsApp買來了嗎?

最後的最後(這次真的是最後了),冠哥還是想紀念一下騰訊微博,畢竟,我開通的第一個微博就是騰訊的,當時覺得和QQ集成在一起,挺方便——那時候我還是個純真的少年。

2012年12月7日,習總書記來到騰訊視察,笑著問馬化騰的微博粉絲有多少,馬化騰回答說:「300多萬。」

那應該是騰訊微博最光彩的時刻了。

----

(文章原載於《閒話科技》,作者冠哥。)

歡迎關注微信《閒話科技》,可搜索微信號「vik0101」添加關注。

回複數字1 查看科技類精選文章;

回複數字2 查看《閒話》系列文章;

回複數字3 查看《IT人》系列文章;

回複數字4 查看冠哥的小說。

相關焦點

  • 騰訊微博關閉,新浪微博怎麼樣了
    文/DoNews專欄作者 楊靜圖/IC Photo騰訊微博一紙關閉的公告讓大家發現,原來這個已經死了好久的產品,到今天才要準備消失。今天的00後或許都不理解登上熱搜榜的騰訊微博為何物,微博不是只有一個嗎?騰訊微博又與微博是什麼關係呢?
  • 只有王興還在堅守的飯否:曾是中國微博鼻祖,卻敗給了新浪!
    飯否這兩個字取自《史記》裡面那句: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讓人聯想到中國人打招呼的口頭禪:吃了嗎? 微型博客這種新的信息傳播方式在中國也很吃香,網絡名嘴、專業媒體人、娛樂明星等都是飯否的忠實用戶,其中也包括微信之父張小龍,還有王興自己。
  • 關於騰訊微博之死,離職員工所了解的真相
    關於他的使命,我同意魏老師所說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講,騰訊微博又是一個成功的產品:它的確拖緩了新浪微博的商業化速度,並通過微信,將「現象級產品」五個字從新浪微博手中重新搶了回來。」但防守只是他的最低目標,目的都談不上。如果要說目的,探索社交廣告收入才是真實的目的之一。
  • 新浪微博十周年:你陪微博一起多久了?
    至此,微博已經誕生十周年了,這十年來你陪微博一起走了多久呢?   2009 年 8 月 14 日,新浪微博正式開啟內測。直到今天,2019 年,新浪微博整整走過了十個年頭,這十年來,新浪微博可以說是每一步都邁地恰恰那麼好。如今,新浪微博可以稱得上是中國社交的一個重要平臺。
  • 把「Kindle」做成手錶,這種事只有索尼幹的出來
    這有一張電子紙,輕、薄、可彎折,並不需要長時間供電,只有在改變墨水痕跡時,電子紙才會產生耗電。亞馬遜把它做成了 Kindle 閱讀器,索尼卻把它做成一塊手錶。錶盤與錶帶都在一塊完整的電子紙上顯示,外殼附有一層帶有彈性的透明塑料材質。表殼的尺寸為 46 毫米,厚度約 8 毫米,總重 43 克。
  • 新浪博客賺錢也能做成自動化賺錢
    但越是沒人玩,卻依然有很多人靠新浪博客賺錢,只不過我們看不見而已。要說起新浪博客賺錢應該要屬電子書了。之前有人在新浪博客上面大量更新一些文章,這些文章都是一些比較冷門書籍文章,這些書籍大多數都不太好購買或帶有一點擦邊性質的書籍。通過大量的更新這些書籍當中的段落來吸引別人購買電子書。
  • 新浪微博是怎麼一步步衰退的?
    新浪微博的風,是移動網際網路。  我是入職了新浪微博後才買了自己的第一部智慧型手機:諾基亞E71,之前出現過和弦、彩屏、可拍照、能查股票信息、能收發彩信收發郵件的手機,但是我實在是找不到更換我那個黑白屏手機的理由。  當時我對「應用」兩個字造的詞還很陌生,後來才弄明白了,原來就是手機上的軟體啊!為什麼PC上就叫軟體,手機上就叫應用呢?
  • 騰訊1111的生日竟被阿里做成了購物節?
    實際上,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到,11月11日是騰訊的生日。馬化騰在若干年前的一次講演中說,騰訊公司的生日11月11號,卻讓阿里做成了購物節。以至於,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騰訊被完全忽略了。也許,騰訊不是電商,不需要做促銷,所以並不會特別在意造節,對於雙11這樣的生日,只需要一個安靜的聚會就足夠了。
  • 算命到底能不能算準?
    投稿郵箱:hxtkxk123@126.com特別提示:本文轉載自新浪博客。道士說:「此乃天機,不可道破,屆時自有分曉。」  三人走後,道士的侍者忍不住好奇,問道:「道長,剛才三位士子,究竟誰能考中呢?」道士說:「此中奧妙,不言而知。一根指頭,中一個,也對;中兩個,表示一個不中;中三個,就是一齊中;三個都落榜,表示一個也不中。不管任何一種結果,答案不都全部顯示在這裡頭了嗎?」  人,到底有沒有命運?有!因為有善惡因果,怎麼會沒有命運呢?
  • 新浪微博偷偷做了一款短視頻APP,是不是鬧著玩的?
    愛動小視頻就是去年微博上線的「微博故事」的App版,可以進行微博粉絲和內容互通。做著玩的嗎?「我的變裝秀」活動已經開啟,點讚評論最高的有禮品相送。1.5億日活的抖音短視頻的影響力如病毒般蔓延,眼看著用戶的時間被短視頻一點一點奪走,騰訊和微博都陷入了危機恐慌之中。短視頻發展速度超乎想像,整個內容行業都可能重新洗牌。
  • 因新浪生 因微信亡 日活曾是新浪微博2倍的騰訊微博將停止服務和運營
    來源:官網截圖騰訊微博自誕生起就承擔了阻擊新浪微博對騰訊QQ社交帝國潛在威脅的任務。之後的2-3年,騰訊微博與新浪微博之間展開了網際網路圈的勢力爭奪戰。騰訊曾對騰訊微博投入大量資金與資源。在2011年財報中,騰訊表示:「騰訊微博在2011年取得大幅增長……成為中國最大的微博。騰訊微博已做好準備抓住未來的商機。」從戰略布局到戰略轉移騰訊微博事業部產品中心總監Kaka,在某次現場演講中,這樣描述騰訊微博誕生歷程的:「領導把我、和菜頭叫過去,說你們做個微博,功能不複雜,能讓網友聊天就行。」
  • 新浪微博: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作死的
    當我6月17日打開瀏覽器的新浪微博的時候,瞬間震驚了,以為自己點錯了網站,進入了一個電商大促頁面。新浪曾經的CTO李嵩波寫了一條轉發:「生活所迫」,是啊,新浪微博是怎樣一步步墮落到今天任由乾爹阿里一遍遍蹂躪的呢?
  • 把照片做成視頻的軟體有哪些?你只需要這一個就夠了(全能app)
    其實,不嚴謹的說,抖音是一個短視頻瀏覽app,也是一款拍照錄像機,也是一個直播平臺,也是一個購物賣貨app,還是一款圖片視頻編輯器。比如,我們可以用抖音把照片做成視頻。把照片做成視頻的軟體❶  打開抖音,點擊【+】拍攝鍵,進入拍攝後點擊右下角【上傳】把照片做成視頻的軟體
  • 新浪微博翻身術與曹的財技
    其二,微博終於不用依賴阿里巴巴輸血,而有了一定的造血功能。財報顯示,阿里巴巴在微博廣告營收中的佔比從2014年年初的38%下降到8%,微博對阿里的依賴度在降低。與其說這兩種信號是並行前進,不如說是用戶的持續增長以及黏性的增加是廣告這一微博核心業務得以順利發展的基石。這個道理也不難理解,任何一家媒體機構都只有藉助龐大的用戶量,才能順利地去販賣廣告。但最為關鍵的一點是:它是如何去發展用戶的?
  • 騰訊微博突然宣布關停!立即衝上新浪微博熱搜!
    用戶數最高達3.1億,曾超越新浪微博資料顯示,騰訊微博於2010年4月1日開始小規模內測,5月1日開放用戶邀請註冊。比新浪微博晚了8個月。2010年12月,劉翔的騰訊微博聽眾人數突破800萬,成為當時全球第一微博。2011年11月11日,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透露,騰訊微博在三季度增長迅猛,截止到當年9月30日,騰訊微博平臺上的註冊用戶數超過3.1億,比6月底的數字增長了7000多萬。同時,日活躍用戶數已經超過了5000萬人。劉熾平當時表示,騰訊的整體社交架構布局可分為通信領域、社交網絡、社交媒體三方面。
  • 騰訊退群新浪獨大?為什麼我們刷微博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在2010年,張朝陽還曾提出,搜狐要不計成本地為微博投入,微博將是搜狐的戰略級產品。當時抱有這個想法的,還有騰訊、新浪。但也不過兩三年,微博戰事也就定下終局,格局初現。隨著騰訊微博宣布停運,國內微型博客的走向敘事或將由新浪微博一家來界定了。雖然它正離這個本體越來越遠。得益於曾經的媒體基因,新浪贏下這場大戰,也奠定了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地位。
  • 一年三度轉型,看臺灣創業者如何用把「算命」做成了創業項目!
    不過可別誤會,這可不是陌生人社交或者相親的應用,它的主打功能是算命!而從當時切入「算命」這個領域,到最終的產品形態,桃桃喜創始人、臺灣青年簡子復從臺灣來到了北京,一年三度轉型,終於把目光鎖定在了95後白領女性身上。從小就迷戀「算命」的簡子復,創業想法也令人腦洞大開。2015年3月19日,獵豹移動宣布在臺灣啟動「紫牛戰隊」計劃。
  • 騰訊微博停止運營,這次的再見並非意外
    小Z當時看到這個消息,馬上登陸了一下塵封已久的騰訊微博,網頁加載很是緩慢,QQ掃碼登錄之後,看到的只有一個簡陋冷清的界面,主頁功能只剩下【首頁】以及【看視頻】兩個,【首頁】也沒有任何瀑布流信息,【全部廣播】只剩下一句話:「這裡會顯示你收聽的人的廣播,去找找感興趣的人。」再點進去,只會顯示空白的頁面。
  • 再見了,騰訊微博!
    從開始到現在已經有10年了,在初期輝煌的時候,註冊用戶和用戶活躍度,騰訊微博也曾一度趕超新浪微博。在騰訊微博爆火的那段時期,很多人的確享受了騰訊微博的便利,與QQ和Q群的互通性一鍵就能把兩個平臺的內容串聯。但後面慢慢的,騰訊微博的發展近乎停滯。這些年新東西太多,以致於有的人都忘了有個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可獨活,但永遠不會獨大
    在2010年,張朝陽還曾提出,搜狐要不計成本地為微博投入,微博將是搜狐的戰略級產品。當時抱有這個想法的,還有騰訊、新浪。但也不過兩三年,微博戰事也就定下終局,格局初現。隨著騰訊微博宣布停運,國內微型博客的走向敘事或將由新浪微博一家來界定了。雖然它正離這個本體越來越遠。得益於曾經的媒體基因,新浪贏下這場大戰,也奠定了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