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你真的看懂瑞幸咖啡了嗎?

2021-02-16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關注並標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每天早07 : 45 按時送達

分析一個項目,並不是簡單地羅列它的優點和缺點,而是要找到它與眾不同或有違常理的地方,然後去思考WHY,這樣才可能有真正的洞察。

作者:小雲兄

微信公眾號:品牌圈圈

題圖來自瑞幸咖啡官網

全文共 5499 字 11 圖,閱讀超過 12 分鐘

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這個品牌,你應該早就聽說過了。也許是通過刷屏的朋友圈,也許是通過辦公樓的電梯廣告,也許是通過公眾號的文章,或者你公司樓下就有它的線下店……

這個剛成立沒幾年的咖啡品牌,目前在全國已經有超過2000家門店,而且全都是直營,沒有加盟店。如此驚人的擴張速度,加上鋪天蓋地的宣傳,再加上其揚言要在中國超過星巴克,自然是吸引了不少咖啡愛好者、餐飲從業者和自媒體等的目光。

網絡上關於瑞幸咖啡的內容,最近我看了不少。除了明顯帶有PR色彩的文章,我發現有不少餐飲從業者、評論家和營銷人都不看好這個品牌。

而大家談論最多的,就是「它根本就不可能幹得過星巴克!」

最開始我也是這樣想,我也想不通它究竟要拿什麼去超越星巴克。因為這個品牌的種種,實在是讓人感覺非常混亂——它似乎沒有一個統一的方向,處處充滿矛盾。

不過,最近我卻發現:對於瑞幸咖啡,大部分人的思考方向其實都是錯的。

一、別人的觀點

先來簡單看看別人的一些觀點:

1.1 拿什麼超越星巴克?品質?

在瑞幸的宣傳內容中,我們可以看到它幾乎一直在強調自己的品質:

還沒喝過大師咖啡?我請你

跟我一起享受這杯大師咖啡

專業咖啡新鮮式

官網宣傳內容

很多人認為:若以品質就想和星巴克較量,無疑是自尋死路。畢竟在中國市場,「什麼才叫好咖啡」,基本都是星巴克教育起來的。

至於瑞幸的「大師代言」和「咖啡品質」,星巴克和其他相對高端的咖啡品牌分分鐘就能如法炮製,這不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壁壘。

這一點我很認同。

1.2 拿什麼超越星巴克?外賣?

外賣是瑞幸主打的業務,也是其相對於星巴克最大的優勢(之一)——更便利。

不過有不少人認為:外賣的確是星巴克的短板,但這並不是它無法彌補的短板,況且很多其他咖啡館和平臺也能送外賣。因此,這個優勢也是很弱的。

這個我也沒有異議。

1.3 拿什麼超越星巴克?推廣?

雖然瑞幸的廣告到處都是(而星巴克基本不打硬廣),並且其「免費策略」和「裂變機制」都做得很好,但這更多只能起到「拉新」的作用,至於所謂的「消費者忠誠度」,目前並沒有看到有效的解決方案。

這個也的確是,推廣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1.4 當然,也有人從某些角度是非常看好瑞幸的

比如:

價格:瑞幸的價格比星巴克便宜5-10元,這是它的最主要的優勢,因為星巴克對於很多人來說還是偏貴的;

密度:瑞幸的門店分布密度比星巴克更大,這就能讓很多人更加方便的喝到咖啡,也能跟其「外賣策略」相輔相成;

新零售數據:瑞幸是自建APP,而不是靠微信等其他平臺,這就能讓它獲得更多的數據,而這部分數據,就能有效提升瑞幸各方面的效率;(當然,自建APP還能更自由地使用更多促銷方式,而不至於像「新世相小號」那樣被封)

網際網路屬性:瑞幸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而不是傳統的咖啡店。

二、矛盾與困惑

上文所說的觀點,其實大部分我都是非常認可的。

不過,片面的特徵,不管是優勢還是劣勢,永遠不能直接說明任何問題。

——就像你不能因為一個品牌名字取得好,就認為它一定能夠成功;也不能因為一個人長的非常醜,就認為他註定會有一場悲慘的人生一樣…

真正應該關注的,是一個項目的種種行為和特徵,究竟有沒有形成相互協同和揚長避短的邏輯關係。

而在最開始,我認為瑞幸真的是個非常矛盾甚至不合理的存在。

2.1 新鮮式VS外賣

正如上文所說,「新鮮式」是瑞幸主打的產品賣點,而外賣又是其主要的業務形式。

不過,這兩個點,其實是相互矛盾的。

咖啡所講究的新鮮,主要是「新鮮現磨」。而根據邁赫迪(Mahlkoenig)在官網發布的測試數據,咖啡豆在磨成粉後的15分鐘內,芳香醛(也就是你喝到的好味道)就會揮發掉60%。

當然,即使是星巴克,也並沒有做到15分鐘之內的程度。不過它兌好咖啡之後,顧客馬上就能喝到,而不用再花時間等外賣,按理說是星巴克和Costa等才更加新鮮啊…(PS,一些加了奶油的咖啡,10分鐘不喝口感就變掉了)

所以,一個外賣咖啡品牌,為什麼要主打新鮮?難道它還能比咖啡館裡真正現磨、兌好即喝的「堂食咖啡」更加新鮮?

2.2 高品質VS低價

既然瑞幸這麼高調得宣稱自己是專業級、大師級品牌,品質如何如何牛逼,那為什麼它要定一個比星巴克、Costa、太平洋都更低的價位?

難道僅僅是因為所謂的「消費降級」?

2.3 廣覆蓋VS專業

也許針對上面那個問題你會說:「之所以定低價,是因為它們主要靠走量。」

但是,宣稱自己更加專業(比如講產地,講工藝),這一般都是針對真正懂咖啡的群體,而這部分群體,在中國肯定是少數。

另外,如果真的是針對更懂咖啡的少數群體,那為什麼要開這麼高密度的門店、覆蓋這麼多地方呢?

2.4 為什麼要用APP?

目前瑞幸主要是利用APP來下單。

為什麼要用APP?這對品牌自己當然有不少好處,比如掌握更多用戶數據,更容易做增長和裂變等等。

不過,對於大部分消費者來說,APP明顯是個不夠友好的選擇,要想讓消費者接受,難度實在太大。

(幸好第一杯免費,但之後該怎麼辦?)

當然,瑞幸不可能不知道這裡的難度,那它究竟會以何種方式說服消費者使用它的APP?它憑什麼保證消費者動機真有這麼強烈?

2.5 為什麼要做瑞幸?

瑞幸CEO錢治亞,本來是神州專車的運營一把手,為什麼她會在這麼短的時間,這麼毅然決然的投10個億來做瑞幸?做瑞幸能與她之前的資源,形成哪些互補或支撐的關係?或者做瑞幸和做神州專車之間有什麼聯繫?難道僅僅是因為看好咖啡行業的增長,想進來分一杯羹?

——我知道肯定有不少人都這樣想。

上述的5個矛盾和問題,如果你不去細想的話,很容易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這品牌明顯是瞎搞!

(當然,更多人是根本就沒有發現這些矛盾和問題…)

不過,當你帶著這些「疑點」進一步探究和思考,就會發現:上述的矛盾和問題,它們並不存在。

並且你還會發現:大部分人對瑞幸咖啡商業邏輯的認識,其實都是錯的。

錯在哪?

錯在對這兩個問題的理解上:


三、目標客戶是誰?

關於這個問題,目前幾乎所有人的答案都是一樣——白領。

不過,這個回答真的沒有任何意義…因為絕大部分咖啡館都可以說自己主打白領客戶。

瑞幸也是一樣嗎?

不一樣。

我不知道那些寫瑞幸文章的人究竟有沒有去過瑞幸的官網,反正我一進去,除了首頁的大圖,立馬就被菜單欄上的4個字吸引住了。

沒錯,就是「企業用戶」這4個字。

還不僅僅是官網,他們的APP首頁也是一樣:

企業用戶才是瑞幸真正的目標客戶,白領不是。

也許你在納悶:這不都是同一群人嗎?有什麼不一樣?

很不一樣。

白領,按照通常的理解,僅僅是針對到一部分人群——只要你是白領,那不管你上班還是下班,在公司還是在家,在A公司還是在B公司,你都是白領。

而企業用戶就不一樣了,它暗含了更多信息——你是哪家公司的白領?並且它主要是針對工作場景。

(當然你在家也可以用,但這真不是瑞幸的主打場景,下文會解釋)

是的,如果說其他咖啡館都是做2C的生意,那瑞幸咖啡要走的就更像是2B的路子。這才是它最與眾不同的地方。

好吧,也許你還會問:「在首頁上寫著 』企業用戶』 4個字,就能說明瑞幸真正的目標客戶是企業用戶嗎?」

別急,你所質疑的,我也曾質疑過——所以我就自己去註冊了一下企業用戶試試…

結果剛註冊完一個多小時,瑞幸那邊就主動打電話過來向我確認信息——這足以表明他們對企業用戶的重視。

當然,更重要的是:當我們想通了企業用戶才是它的重點之後,上文提到的那些矛盾和問題,也就不復存在了。

四、競爭對手是誰?

當我們明白了誰是主要目標客戶之後,也就很容易搞清誰才是主要的競爭對手了。

大部分人都認定:星巴克就是瑞幸咖啡的主要競爭對手。

如果你問他為什麼,他應該會回答下面這兩條:

因為目前星巴克是實體咖啡店中絕對的老大,光是門店的數量就是老二的10倍,所以只要盯緊星巴克就行了;

因為瑞幸咖啡的CEO曾揚言要打敗星巴克…

然而,這兩種說法都是經不起推敲的。

什麼是競爭對手?

競爭對手就是那個跟你搶佔同一批客戶資源的人

那麼,之前主要是誰搶佔了企業用戶的咖啡市場?去你自己的辦公室看看就知道了——顯然不是星巴克(它門店沒有那麼多,外賣也不行),而是以雀巢為代表的速溶咖啡,或者以711為代表的既在賣咖啡飲料,可能也同時在做現磨咖啡的便利店。

它們才是瑞幸最主要的競爭對手!而不是星巴克。

那麼,為什麼瑞幸要一再強調「超過星巴克」呢?

原因很簡單,我給你舉個例子:

假如我跟王小虎同時追一個女生,而為了贏得女生的青睞,我對她說:「我將來的成就一定會超過愛因斯坦!」

請問,這時我真正的競爭對手是愛因斯坦還是王小虎?

當然是王小虎!愛因斯坦只不過是用來標榜我的能力或智慧的道具罷了…(反正她又不可能嫁給愛因斯坦)

同理,瑞幸說自己要超過星巴克,其實主要是用星巴克來標榜自己(意思是它跟星巴克一樣好),並以此來表現自己相對於雀巢和711等的優勢。

是的,聽一個人說話,你不能光聽TA說了什麼,更重要的是你要明白TA為什麼這樣說…

文章寫到這裡,上文提到的那些矛盾和問題,也就都很明朗了:

(1)新鮮式 VS 外賣

為什麼一個外賣咖啡品牌反而要主打新鮮?

因為:它的新鮮程度雖然比不上「堂食咖啡」,但相對於袋裝速溶咖啡和便利店瓶裝咖啡來說,它還是很新鮮的。這的確是它的優勢。

(2)高品質 VS 低價

為什麼品質這麼牛逼(宣傳層面)的咖啡卻要賣低價?

其實它並不是低價,而是高價——速溶咖啡就不用說了,便利店裡的現磨咖啡也就10多塊錢,其他咖啡飲料一般也沒有超過20塊,都比瑞幸便宜。

出高價喝一杯更方便、更專業、更新鮮的咖啡,對企業用戶來說,其實是合乎情理的消費升級,而不是大部分人所認為的消費降級。

(3)廣覆蓋 VS 專業

所謂的「專業咖啡」,當然主要是相對於便利店裡的現磨咖啡而言的…另外,它就是針對辦公樓外賣,當然可以多一些(小型)門店。

瑞幸咖啡的定位邏輯

(4)為什麼要用APP?

瑞幸如何才能讓用戶願意持續使用它的APP?

一部分答案是:不想用就不用。

雖然瑞幸要求每一位消費者都要下載APP,但如果之後還要購買,你完全不用再打開APP,而是直接讓企業平臺裡的管理員(也許是你家公司的前臺小妹)幫你點甚至幫你付錢就行。前提是你們得先註冊企業用戶,填好各種信息。

(當然,目前大部分消費者肯定都沒有這樣幹,但這應該會是瑞幸以後會培養的消費習慣)

那麼,瑞幸又是如何激勵人們去註冊企業用戶的呢?

主要還是靠優惠,註冊企業用戶之後會更加便宜。另外,它還能查詢訂單,管理帳戶和管理髮票,這對企業用戶來說,也算是提供了便利。

看到這你應該能明白為什麼我剛才說「辦公室才是瑞幸的主打場景,而家裡不是」了。

(不僅僅是因為這一條,也包括上面所說的)

(5)為什麼要做瑞幸?

神州專車出身的錢治亞為什麼要轉行做咖啡?(並且神州專車CEO陸正耀也做了投資)

其實剛才已經說了:瑞幸咖啡做的是2B的生意,拿的是B端的數據,而這對於用戶群體同樣是企業用戶的神州專車來說,肯定具有比咖啡本身更大的意義。

(當然,這個說法並沒有實際的根據,但至少可以看出:不管是在神州專車還是在瑞幸咖啡,錢治亞做的事情其實都差不多)

總之,一旦你把注意力聚焦在「企業用戶」這4個字上,瑞幸咖啡的大部分行為和特徵,也就都具有了邏輯性和關聯性。這樣才能真正Get到它的點。

五、小結一下

之所以要寫這篇文章,並不是想說明瑞幸咖啡的模式是多麼的好,更不是想說明它一定能夠成功。因為邏輯上的成立並不能代表成功。

只不過我是覺得大部分人都沒有真正看懂它,就急於去評判和下結論而已。

(還真以為它要跟星巴克對著幹…)

分析一個項目,並不是簡單地羅列它的優點和缺點,而是要找到它與眾不同或有違常理的地方,然後去思考WHY,這樣才可能有真正的洞察。

最後,瑞幸咖啡究竟能不能成功?

這個就主要取決於本文並沒有重點去說的兩個基本點——產品&服務。

(因為目前它還在拉新和初步驗證的階段,很多東西都看不出來或者不穩定,所以就沒怎麼說了)

產品:

既然是主打「專業咖啡新鮮式」,那在產品層面肯定要把好關——如何才能保證它的新鮮?也許要採用某種特殊技術(比如星巴克就能保證咖啡豆在研磨之後的很長時間,依然保持很新鮮的味道),也許要加強杯子的保溫、防漏性能。

當然,口感的接受度也很重要,如果大部分人都覺得難喝,那肯定也不可能成功。

服務:

既然是針對企業用戶,那瑞幸能從咖啡的角度為企業解決哪些問題?目前主要是外賣服務、更多優惠和管理髮票等,但我認為這還不夠,還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隨便拍兩個腦袋:為部分企業定製專用咖啡杯,提升企業形象,也更有專屬感;開通「訂閱」功能,讓每天都要喝咖啡的人不用每天都要下單,也算進一步提供了便利。

畢竟,再合理的商業邏輯或者再好的推廣手段,如果沒有為客戶創造足夠的價值,那最終肯定也是失敗。


———— / 推薦閱讀 / ————

>> 瑞幸咖啡的幾個關鍵詞

>> Luckin Coffee與用戶體驗地圖

>> 假如我是Luckin coffee的運營,我想……

>> 成立不到半年,正面 PK 星巴克,luckin coffee是什麼來路?

>> Luckin Coffee沒沒有解決用戶「喝咖啡」痛點,因為根本不痛


❖ 實戰派產品大咖手把手帶你

❖ 搭建PM必備知識體系!

❖ 告別野路子,做靠譜PM!

▼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課程詳情

相關焦點

  • 瑞幸咖啡: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作為一個奢侈品,賣東西動不動就算成本你好意思嗎?」LV的拖鞋,就是這麼秀~請不要問我這個拖鞋的成本~塑料拖鞋有什麼了不起?有我們的編織袋fashion嗎?是的,你沒看錯,是每1個曲別針,價格:25380RMB.這就是奢侈品和日常消費品的區別。人們會為奢侈品的品牌支付幾百甚至上千倍的品牌溢價,但是絕對不會為日常消費品這麼做。
  • 瑞幸已成為中國最大連鎖咖啡品牌了嗎?
    ,不過,現在鍾愛喝咖啡人們的選項中又多了一個瑞幸咖啡的選項,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 LK)被稱為中國版星巴克(Starbucks Co., SBUX),去年一躍成為炙手可熱的本土咖啡品牌,在門店上實現了驚人的增長,還嘗試構建的「自有產品+自有流量」的智慧零售平臺,不斷拓寬銷路,創造新的盈利點,如今,橫空出世的瑞幸咖啡在成立短短兩年多後,瑞幸已成為中國最大連鎖咖啡品牌了嗎?
  • 瑞幸咖啡'幸'還是'不幸',小藍杯,你還愛嗎?
    瑞幸就是利用了這種方式打通了與年輕消費者的聯繫。當你從地鐵出來,打開APP,點上一杯咖啡,到了你公司的樓下的門店,拿上已經做好的咖啡,上樓打卡上班,讓你覺得非常便利。慢慢的成了一種習慣。我有很長一段時間成了瑞幸的死忠粉。02、好好講了一杯咖啡的故事咖啡是舶來品,國內是茶消費的主戰場,近年來,咖啡的接受程度和消費增長在快速上升。
  • 【案例】瑞幸咖啡:四組數據透視真實的商業模式
    導讀:瑞幸咖啡,植根於咖啡零售,雖與傳統的網際網路企業有別,但其一直是以網際網路思維指導運營。
  • 瑞幸咖啡,正在謀求重生
    這樣的漲幅讓瑞幸咖啡正在成為美股粉單市場的超級牛股,而如今它的市值體量也正在向粉單市場裡的最高段位不斷逼近。這意味著或許就在不久的將來,它將重返納斯達克。瑞幸咖啡的上漲似乎並不是無根之木。事實上,根據瑞幸咖啡在9月份披露的2020年財務報告,其總營收為40.33億元,同比增長33.3%。當然,盈利狀況還是虧損狀態。
  • 瑞幸咖啡,不哭!哭的時候還沒到
    前些時候,爆出瑞幸咖啡準備再掏出幾千萬去補貼客戶,瑞幸也說自己還有好幾個億的資金在銀行裡趴著。不過還沒有多久,就爆出瑞幸咖啡抵押融資的消息。好比是瑞幸剛才開的還是飛機,轉眼之間,鞋子都不知道哪去了的感覺。
  • 瑞幸咖啡開放加盟,急了還是窮了?
    截至2020年11月30日,瑞幸咖啡門店數從4507家減少至3898家,而其目標是在2023年擁有4800到6900家自營店,這樣的目標在疫情等外部環境衝擊下顯然無法輕鬆完成,開放加盟是瑞幸咖啡急了嗎?而面對與美國SEC高達1.8億美元的和解費,瑞幸咖啡的財務壓力可想而知,開放加盟是因為「窮了」才不得已而為之嗎?
  • 作為意識形態的瑞幸咖啡
    咖啡很便宜,一杯美式咖啡只要20元。即便是在市中心,人流量也算大,這家咖啡館還是倒閉了,換成了瑞幸。 中間幾乎是無縫對接,幾乎沒有裝修時間,桌椅好像也沒換。我和往常一樣,想點一杯美式咖啡,但是卻遇到了困難。你必須下一個APP或者使用小程序來點。 店員不會理你,有了APP之後之後,店員確實不需要和顧客說話了。他們在後臺看訂單、規格,完成交易。
  • 到底誰在「叫好」瑞幸的無人咖啡?
    比起將瑞幸定位為一個咖啡品牌,似乎將其歸為新零售更加穩妥。2018年,瑞幸咖啡異軍突起,以裂變營銷、密集門店鋪設、暴風式廣告投放迅速攻佔一二線城市白領視野,並推出線上優惠下單、線下10分鐘自提+30分鐘外送的新興模式。
  • 瑞幸咖啡CEO錢治亞:我們要堅守品質 2021年底開店達萬家
    ,瑞幸咖啡顛覆性的打法引來了很多爭議和討論,外界部分人對瑞倖存在著質疑、否定,或者有些沒有看懂。公司計劃到2019年底建成總門店數超過4500家,成為中國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錢治亞今日更是表示,到2021年底要建成門店10000家。「相信經過剛才整個商業邏輯的講述,大家對我們到2021年一萬家的目標和數據也不會再覺得我們是蒙眼狂奔了。」瑞幸咖啡董事長陸正耀今日表示,外界評論瑞幸咖啡常用的一個詞叫「蒙眼狂奔」,其實我要說,狂奔是真的,但是並不是蒙眼。
  • 神州租車與瑞幸咖啡「劃清界限」,瑞幸咖啡股價再崩近20%
    而另一方面,瑞幸咖啡股價繼續下跌,截至美東時間4月6日收盤,跌近20%。據神州租車7日早間發布的公告稱,儘管陸正耀為瑞幸咖啡股東及主席,其已於2016年4月辭任公司執行長職位並改任非執行董事,此後並不參與集團的日常管理。
  • 瑞幸咖啡:野百合沒有春天
    瑞幸咖啡的第一家門店開在神州優車總部大堂。瑞幸初期的人事招聘,面試官胸前還掛著神州的工卡。最重要的是,瑞幸咖啡不是一個奇女子的創業史,而是一群老男人的資本遊戲。在哪裡跌倒就要在哪裡爬起來,他們在孕育瑞幸咖啡的一開始,就設定好了登陸納斯達克的目標。吸取之前的教訓,資本大佬們針對華爾街投資人的脾胃專門為瑞幸咖啡設計了三重包裝:然而剝開層層包裝,瑞幸的商業內核還是十幾年前老陸搞神州租車的套路。
  • 瑞幸咖啡財務造假,最壞的結果是什麼?
    瑞幸咖啡最壞的結果是什麼?對中概股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在當天早些時候,瑞幸咖啡董事長陸正耀則在自己的朋友圈再發聲,說非常自責,接受一切質疑和批評,並會盡全力挽回損失。此前「元氣滿滿」的氣勢已然無存。道歉還僅僅是瑞幸咖啡面對這個事件的第一步。吃瓜群眾難免像網紅歌曲唱得那樣,「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 瑞幸咖啡:是經營失敗,還是欺詐成功?
    一杯讓安然相形見絀的咖啡2017年10月,瑞幸咖啡成立。2019年5月18日,瑞幸咖啡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漲幅一度超過50%,總市值達到48.31億美元。當然,星巴克可能不是一個很好的對標,因為根據瑞幸的創始人的說法,瑞幸不是一個簡單的賣咖啡的,它是「星巴克、7-11、Costco和亞馬遜的混合體」。它有無數層光環包裹著,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新零售、新技術、新經濟、共享經濟、消費升級、生態系統,等等等等。一杯咖啡要承受這麼多高大上的概念,也真是難為這杯咖啡了。
  • 瑞幸咖啡居然是家「好」公司?
    而之前瑞幸指定這個臨時清盤人所發布的監督報告,或者你可以理解為一個未經審計的半年財報,也在國內的媒體之間得到了一個中性偏負的評價。很多媒體認為這只是瑞幸對外釋放的一個「煙霧彈」,並對其經營數據產生了諸多懷疑。然而實際上,報告是由臨時清盤執行人出具的,這是一個不受瑞幸指揮和影響的第三方獨立機構聯合體。
  • 當你買咖啡的時候,你在想什麼?
    一杯下來平均16-20塊,而且也是連鎖店,除了咖啡,還有各種果汁,奶茶,充分迎合本地人的口味。不過,這家畢竟不是專門的咖啡店」價格?口味?品牌?到底去哪一家呢?李樹常常陷入糾結。好了,現在,讓我們跳出局外做一回——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作為顧客,如果你是住在附近社區的李樹,你會選擇哪一杯咖啡,去哪家店?
  • 星巴克業績承壓,瑞幸、連咖啡風波不斷,國內3000億咖啡市場出路在哪?
    4月,瑞幸官方發布公告,承認虛假交易22億元。消息一出,股價下跌超過80%,市值瞬間蒸發370億。停牌復牌、被納斯達克要求退市摘牌、陸正耀參與造假或將被追責、裁員……各種真真假假的消息沸沸揚揚,大瓜一個接一個。網際網路咖啡另一巨頭連咖啡,在這場咖啡業的「寒冬」潮裡也未能倖免,近期被曝大面積關店。
  • 突發,瑞幸咖啡申請破產!
    新浪科技訊 2月5日下午消息,據報導,瑞幸咖啡(OTC:LKNCY)聯合清算人亞歷山大·勞森(Alexander Lawson)和蒂凡尼·王(Wing
  • 瑞幸咖啡停牌!一家只有故事和錢的企業,為何如此瘋狂?
    瑞幸咖啡生死記包全年。6月26日,瑞幸股價暴跌逾50%創歷史新低,盤中6次觸發熔斷,狂瀉54%,報收於1.38美元。這是瑞幸最後一支舞曲,跳得如此糟心。6月27日,瑞幸咖啡發布聲明稱,公司將於6月29日在納斯達克停牌,並進行退市備案。但其同時表示,「瑞幸咖啡全國4000多家門店將正常運營」。
  • 瑞辛咖啡是在撒幣嗎?
    再者說,這家白給人喝咖啡的公司憑啥能成?為啥瑞幸能讓美國佬如此看好,給他瘋狂撒幣,難道是納斯達克沒有眼淚嗎?這就要從咖啡的根兒上說起了。很久以前,中國人的生活裡是沒有咖啡這東西的,在有厚重歷史文化基因國家的咖啡品牌衝進中國之後,就形成了以星巴克為大哥帶著一群小弟costa、太平洋等霸佔著整個中國市場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