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這就是近十年來最有國際範的國產單機遊戲

2022-01-29 遊戲研究社

在數字銷售在國內流行開之前,國產單機遊戲們基本處於一個孤島狀態——類型絕大多數局限在各類RPG上,粉絲群也相對固定,不少受眾只能接觸到國產RPG,與國外遊戲絕緣。

在這種特殊環境下,國產單機單機大作大都進化成了風格非常單一的類型:古代武俠和仙俠背景,堆疊大量瓊瑤苦情戲和二次元搞笑戲碼,以及永遠落後國外一個世代的製作品質。

製作品質的問題暴露在各個方面:畫面落後,但硬體需求不比國外的3A大作低;遊戲系統上喜歡學習新銳日系大作,但老是搞得弄巧成拙;遊戲各種細節缺失,比如設定上玩家可以背襲敵人獲得優勢,結果沒有做敵人的轉身動畫,加上穿牆穿模,跳躍手感永遠悲劇。而國產RPG大作一貫重視的劇情環節,近年也難以擺脫「電視劇敘事化」的桎梏,面向的受眾越來越垂直。

當國產RPG在圈內艱難求生時,粉絲也分成了兩部分人,一部分能接觸到國外遊戲的玩家抱著虎媽的心態,邊罵邊玩,發誓再也不想支持爛作了,等到下一部,仍忍不住掏腰包支持。另一部分本著寬容的心態,經常會說「這一作已經比上作好很多了」。這樣的場面持續了許多年,直到前幾天《古劍奇譚3》遊戲上市,兩派玩家端起飯碗猛吃一陣,端下飯碗時驀然發現原來經年的吵架話題居然已經結束了。

比起前作,《古劍奇譚3》居然脫胎換骨,有著可以向國外二線大作看齊的品質。拋去了很多困擾國產RPG的土味,成為了十年間最有國際範的國產單機遊戲。

要問什麼是大作的「國際範」,什麼是國產遊戲的「土味」,歸根到底就是遊戲的「完成度」與「設計感」。

 

《古劍奇譚3》開場就給人的感覺很大氣

討論製作一款遊戲的難度,要看它的設計目標是什麼。在技術上,《古劍奇譚3》要實現大地圖,實際表現雖然還夠不到沙盤地圖的水準,但許多地圖都足夠讓玩家轉個幾十分鐘才到頭。在畫面上,不少地圖都要有自己獨特的美術設計——這不僅是模型美術根據原畫去生產相應的模型,更需要關卡策劃和場景美術從白模開始一點點打磨,如何打光,如何展示場景,如何讓敵人出生更合理都需要通過一系列迭代去完成。

在戰鬥上,這次的《古劍奇譚3》不僅要求戰鬥全程無縫插入大地圖,系統還參考國外各類作品,包含了輕重攻擊,技能搭配,耐力,打斷和防反等等主流設計。除此之外,」古劍3」依然有海量的過場動畫,以及無數新的細節——玩家會撞歪NPC,以及玩家經過城鎮時特色各異的背景對話等等。

 

許多場景的構圖都經過了精心的設計

從以往的國產遊戲來看,每一條都容易出致命的問題:大地圖的載入和視野容易失控,導致載入過長然後崩潰。關卡設計需要學習國外公司,打造一條全新的生產線,將關卡策劃和美術緊密結合到一起;戰鬥上雖然「古劍2」就嘗試了動作RPG,但那糟糕的機制和手感讓它成了整部遊戲的黑歷史。何況這次戰鬥直接進入大地圖,場地上遍布著各種山石窪坑,從動作到尋路又對製作團隊提出了新的要求。

從以往國產單機遊戲的成績來看看,這是條非常難走的路,往前幾年就是條思路。哪怕是燭龍自己,以前也是雷聲大鼓點小——「古劍1」和「古劍2」在發售時都宣傳「有很大突破」,最後給玩家的,依然是即便打一堆補丁也充滿瑕疵的作品。

這次《古劍奇譚3》並沒有那麼高調,最終呈現出的成品,卻讓人有著當年歐美玩家喜迎「波蘭仙劍1」的感覺。

 

注意右邊的小女孩,製作組做了很多簡單的互動效果

在畫面上,《古劍奇譚3》繼續沿用了之前的引擎。這次外界有不少玩家盛讚畫面,其實單說遊戲內的模型質量的話,很多模型要比之前採用了「虛幻4」引擎的《神舞幻想》低一些。但為什麼玩家會盛讚畫面?這是因為整體的觀感優秀——許多場景很明顯都有自己風格化的主題設計,讓遊戲達到了國內一流的美術效果。

在我遊戲的過程中,《古劍奇譚3》的畫面給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場景風格設計多樣,古墓陰暗壓抑,沙海烈日炎天,月路荒渺空曠。值得稱讚的是場景的打光技術,優秀的燈光可以有效掩蓋模型的不足,烘託氣氛。在故事與場景轉換的節點中,場景團隊也會和編劇合作,通過鏡頭變化展示一些動態效果,不僅很好的凸顯了故事與場景的變化,也讓整個遊戲相對於之前的作品增加了很多鏡頭感與電影感。

 

遊戲還自帶照相模式,提供了各種濾鏡

在戰鬥環節,大部分玩家對《古劍奇譚3》的評論是「沒有嚴重硬傷」。單憑這句,就代表著這些年國內單機遊戲的最高水準了,要知道實現一個動作系統可不是簡單的事,歐美RPG也很難做好這一點。更何況戰鬥系統在這些年的國產RPG中,都是很雞肋的部分。回合制RPG往往斥著節奏單調緩慢,戰術單一的缺陷;即時制RPG則連基本的判定機制和操作都做不好。

這次《古劍奇譚3》的戰鬥類似於《伊蘇8》,在輕重攻擊之外匹配各類技能,不僅玩家能通過預判AI行動來決定自己的行為,AI也有自己的合理反應,於是操作也有了,手感也有了。雖然還不能說非常有樂趣,在細節上仍有不少細節需要打磨,但確實不再是危害遊戲質量的因素了(參見之前很多玩家RPG會用修改器來無視戰鬥部分),相反是一個不小的突破。

在過場演出中,燭龍也比以前成熟不少。如果要和玩家談起《古劍奇譚》系列,密集的過場絕對是一大「特色」。「古劍1」和「古劍2」的過場多到泛濫,不僅數量多時間長,密度還特大,有時玩家看了幾十分鐘,沒走幾步路緊接著又是一個幾十分鐘的過場。玩「古劍2」時,因為過場動畫太長,當我看完動畫再拿起手柄時,居然發現手柄已經自動斷電了……過場太多,也導致許多過場都不會有很高的質量,往往就是靜止鏡頭下幾個站樁人反覆播幾個動作了事。


這次在《古劍奇譚3》中,製作團隊大大限制了自己的表現欲,將過場重新變成調整遊戲節奏,強化敘事的手段。」古劍3」中不僅鏡頭語言強化了,角色表演加強了不少,角色們不再是木頭人,眼神更自然,細節也更多——比如在主角群在木屋詢問鬼魂的段落中,玩家很明顯能看到背景中岑纓那個體力不足的師兄在扶樹休息。這些細節也許不起眼,但是積累下來卻對遊戲有質的改善,足夠讓它進入國際水準。

 

過場中的師兄累的扶樹,讓整個鏡頭的張力增強了很多

除了這幾個方面,其他許多設計都能看出製作團隊的野心和抱負。在《古劍奇譚3》中,雖然劇本仍是半文半白的仙俠題材,但團隊拋棄了國產RPG沿用二十多年的愛情主題,轉而以更宏大的「文化傳承」作為主題的基點。在細節上除了大地圖與NPC互動等,還煞有介事的加入了自己的「昆特牌」,將歷代作品的故事梗串在了一起。

 

古劍「昆特牌」

當然,說了這麼多,我強調的主要觀點是,《古劍奇譚3》很大程度脫離了過去國產RPG「大作」的陳腐氣息,多了一些現代感,這是它最大的突破。但這不意味著遊戲無暇沒有缺點,體驗上的問題依然存在。有些玩家不喜歡它的戰鬥,有些玩家覺得劇情丟掉了前作的風格。在我看來,這不是單個元素設計成敗的問題,更像是項目統籌之下元素取捨導致的。這次偏巧不巧,《古劍奇譚3》做的這幾個取捨產生了化學反應,共同導致了遊戲的主要問題。

以往的《古劍奇譚》劇本以討好腐女的苦情戲劇本作為特色,中間穿插著大量帶有日本動漫色彩的誇張表演。這次的《古劍奇譚3》是以嚴肅的正劇形式展開的,搞笑擔當只剩下跟在主角身邊的那隻「飛天黃金鼠」。受到劇情基調的影響,哪怕是這隻黃皮鼠搞笑色起來比起前作的寶貨們也遜色不少。在我看來,只要不喧賓奪主,在正劇中穿插一些搞笑角色未嘗不可,就算是《劍風傳奇》這類以黑暗絕望作為主打的漫畫,作者還是需要放置一些活寶來調節氣氛。

 

《劍風傳奇》這樣的黑暗漫畫也會有一些搞笑角色

至於「古劍3」的戰鬥,它的動作系統本身沒啥問題,但製作組對戰鬥的定位出了偏差。《古劍3》戰鬥給玩家的觀感是難度高,時間長。參照之下,《伊蘇8》的爽快感來自於玩家可以大量割草,AI的攻擊指示也十分明確,玩家可以通過指示有效的決定是打或者逃。而「古劍3」裡雜兵數量多,HP高,攻擊欲望強,只要敵人包圍玩家,四面八方的攻擊提示對玩家就毫無用處,等同失效,玩家在圍攻之下往往只能憋屈的選擇「打打逃」。

也許「古劍3」的策劃希望通過高難度能讓玩家感受到《黑暗之魂》系列的成就感,但「古劍3」AI行為邏輯比較單調,遠沒有達到《魂》系列的高度,而且《魂》系列同場AI數量較少,讓玩家可以精心應付面前的幾個敵人。這種情況下「古劍3」與其追求難度,不如調整一下戰鬥的定位,追求下無雙的爽快更能讓玩家開心。

遊戲在資源分配以及節奏上也有一些問題,最後導致許多地圖缺乏探索樂趣。《古劍奇譚3》的關卡策劃十分努力,在關卡中設計了大量謎題和分支,在龍宮中還通過皮影,有2D/3D玩法轉換這樣的驚喜。但很多野外地圖大歸大,卻沒什麼值得探索的地方。《古劍3》中玩家獲取資源的渠道主要是「家園」子系統,地圖資源和戰鬥戰利品寥寥無幾,大地圖上很多和主線密切相關的支線也沒有提示,導致玩家只求草草通過區域,而過大的地圖則進一步減慢了遊戲的節奏。

 

無名之地氛圍雖好,在流程上還可以優化

在流程安排上《古劍3》也有許多可商榷的地方,國外圓滑的製作者會在前期精心打磨流程,把最好的放在最前面。但是《古劍3》在前期就給自己來了致命一擊:玩家必須在水岸迷陣與無名之地這兩大迷宮連續作戰,難度高補給少,整體環境又比較黑暗壓抑,一下子暴露了戰鬥和敘事這兩大缺點,將玩家在之前累積的好感衝淡不少。

嚴肅的劇情,困難的戰鬥,空曠且缺乏提示的地圖,以及一些節奏失當的環節,共同構成了《古劍奇譚3》的主要缺點——悶。我不認為導致這缺點的是策劃方向或態度問題,而是缺乏經驗造成的。他們畢竟已經在遊戲內克服了夠多的困難,實現了諸多前輩不曾實現的效果。在新的領域,必然會面對新的問題,也必然需要用新方法才能去解決。

在數字銷售流行的這幾年,我國單機遊戲行業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量獨立遊戲製作組破土而出,許多傳統單機遊戲商也在謀求改變。在今年,僅僅是武俠遊戲這塊就有獨立遊戲性質的《太吾繪卷》,小製作黑馬《天命奇御》,首次嘗試開放世界,獲得褒貶不一評價的《河洛群俠傳》,以及這款力求與3A大作比肩的《古劍奇譚3》,此外Next工作室的橫版單機ACT《幽林怪談》也在蓄勢待發。

可以想像,以後的國產單機遊戲產品繼續會沿著這三條線展開廝殺,風格也會更加多樣化。未來的「國產X劍」勢必會面臨更大的競爭,這種競爭對市場的新城代謝無疑有積極作用。

最後,《古劍奇譚3》也已經上架了WeGame平臺,截止截稿前,好評率是90%,據了解後續這款遊戲還會接入WeGame的卡牌系統。如果之前你還處在觀望狀態,看完本文又產生了一些興趣,也可以點擊「閱讀原文」跳轉到這款遊戲的商店頁面。

相關焦點

  • 國產單機遊戲要涼?不存在的,近兩年優秀國產遊戲盤點
    作為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玩遊戲的普通玩家,雲遊姬能夠看到國產遊戲的市場在以肉眼可見的方式變好還是十分欣慰的,可以說無論是玩家素質,還是廠商的整體製作水平,近兩年都是在不斷提升的,而國產遊戲眾多,有哪些是值得一玩的呢?下面雲遊姬就給大家好好盤點一下那些製作精良的優秀國產遊戲。
  • 遊知有味:這款國產單機在11年後終於迎來了全新續作
    由宇峻奧汀開發製作的國產單機遊戲《幻想三國志5(Fantasia Sango 5)》即將於4月25日正式發售,而這距離前作已經過去了足足11年之久。提起《幻想三國志》系列,不得不提的就是上世紀80~90年代國產單機遊戲最鼎盛的一段時期,彼時有著感動一代人千古絕戀的《仙劍奇俠傳》;有即便放在現在其開放世界的玩法設計依舊秒殺一眾國產遊戲的《金庸群俠傳》;有主打休閒娛樂將桌遊電子化的先驅《大富翁》系列;有在所謂的IP概念還未曾像如今爛大街的年代就率先試水的《新絕代雙驕》系列。
  • 國產單機遊戲,黎明前的黑暗?
    10年,《古劍奇譚》上市,雖然有不少問題,但很多玩家對遊戲基本滿意,遊戲銷售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為國產單機又點燃了一線希望。古劍的成功,不僅僅是製作層面,更重要的是在反盜版層面,做了很多努力。遊民、3DM、遊俠、迅雷等眾多遊戲下載平臺不破解遊戲,而是成為銷售渠道,這在當時也是開天闢地的事。政府方版權保護中心加入到《古劍奇譚》的版權保護中來。
  • 從《軒轅劍柒》看國產單機遊戲的發展前景
    而早年臺灣單機遊戲深受日系遊戲影響,因此一直以來均以回合制劇情向RPG為主流,如今遊戲戰鬥模式從回合制向即時制ARPG的轉變,意味著DOMO拋棄了自己多年來積累的回合制遊戲製作經驗,這樣的轉變與創新是有風險的,但當前單機遊戲市場裡,用戶的普遍喜好就是即時制大於回合制,所以為了擴展用戶群,DOMO小組就得選擇順應時代潮流而前行。
  • 國產單機遊戲懷舊篇:一
    遊戲中你可以自由地選擇任務選項,而且遊戲中許多支線任務都是可以有多個選擇的,這些選擇會導向不同的劇情分支。而且遊戲中你還會遇到歷史上許多的著名人物,而且你還能招募他們成為自己的隊友。你需要細心的培養他們,給他們打造武器,如果你的隊友死亡了,那麼他們就真的死了。而且遊戲的主線劇情全程配音,而且配音的質量極高。二.流星蝴蝶劍:是由昱泉國際於2002年發行的一款動作角色扮演類單機遊戲。
  • 多款國產遊戲霸榜Steam熱銷榜,單機的風口來了?
    綜上所述,3種截然不同的成功原因,其實證明了過去依靠「獨立光環」散兵遊勇的國產單機市場,開始逐步邁入有一定開發沉澱的階段。部分團隊已經儲備了成熟、多樣的單機遊戲開發模式和經驗。 多款遊戲同時在一月下旬上線的主要原因,其實是遊戲發行策略所導致。 首先,這一批遊戲規避了大作發布的時間段。2020年11月-12月有CDPR《賽博朋克2077》,育碧《刺客信條:英靈殿》,往後推則有CAPCOM《怪物獵人:崛起》等廠商大作。
  • 漫談國產遊戲的黃金時代:別有趣味的模擬經營遊戲
    更多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拿現在的單機遊戲與十年前的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畫面變得更為精緻,場景變得更為宏大,對電腦的要求也水漲船高,大製作才是時代進步的表現,在這樣的浪潮下,許多曾經妙趣橫生的遊戲悄悄地離我們遠去,沉到了記憶的箱底,再翻騰出來的時候,已經蒙上了十幾年的灰塵。
  • 你來重寫國產單機史?《老闆,遊戲涼了!》上架Steam
    的遊戲上架了Steam平臺,遊戲讓玩家重回中國遊戲業剛起步的階段,引領國產單機崛起,打造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遊戲帝國!在這過程中玩家將會體驗到真實的遊戲發展歷史,體會到國產單機遊戲發展到今天的一路艱辛。從Steam上的截圖和開發者發布的內容來看,遊戲的大體框架已經搭建完成,預計2021年發布,目前還未確定具體的上線日期。    引領國產單機遊戲崛起?
  • 國產PC單機全年銷量排行 單機市場正在復甦 | 遊戲茶館
    是《仙劍5》之後,時隔6年,好不容易又一款銷量突破百萬的國產單機遊戲。來自Hunter Studio的《失落城堡》,今年在Steam上繼續賣得很好,收穫了近33萬銷量,累計銷量突破59萬套,是目前Steam上賣得最好的國產遊戲。《失落城堡》已經登陸了PS4,計劃還將登陸任天堂Switch。
  • 續作無望的十大經典國產單機遊戲
    國內的單機遊戲市場日漸衰落,雖然這兩年依靠獨立遊戲,讓人看到了的國產單機遊戲的希望之光,但這並不足以讓國產單機遊戲市場得到長足的發展。其實國產單機遊戲並不是一直如此,在上世紀80至90年代,國產遊戲一直跟隨著世界的主流,遊戲類型多樣,經典作品頻出。但隨著盜版的衝擊和政策的改變,國產單機遊戲也逐漸日薄西山。曾經的遊戲公司要麼轉型網遊手遊,要麼徹底消失在歷史中。
  • 功夫+古裝 盤點這些年的「中國風」 國產單機遊戲
    國產遊戲的風格種類越來越豐富,而「功夫+古裝」的中國風遊戲不僅是其中的一大類,而且又廣受歡迎。感慨於現在國產單機遊戲的巨大進步,國內遊戲製作行業的不斷發展,我簡單整理了一下近年來這些帶有「中國風」特色的單機電視遊戲,以供讀者了解。
  • 曾經國產單機遊戲的巔峰:大秦悍將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一款國產單機遊戲,《大秦悍將》,開發這款遊戲的工作室是祖龍工作室,《大秦悍將》這款遊戲是世界上第一款以大量中國場景為戰場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
  • 漫談國產遊戲的黃金時代:國產奇幻RPG的興起
    更多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拿現在的單機遊戲與十年前的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畫面變得更為精緻,場景變得更為宏大,對電腦的要求也水漲船高,大製作才是時代進步的表現,在這樣的浪潮下,許多曾經妙趣橫生的遊戲悄悄地離我們遠去,沉到了記憶的箱底,再翻騰出來的時候,已經蒙上了十幾年的灰塵。
  • 乘風破浪的國產單機遊戲!2020年度銷量排行榜出爐
    近日,B站UP主「芒果冰OL」聯合國遊銷量吧對2020年中發售的國產單機遊戲銷量進行了盤點。根據榜單註解顯示,除了《帕斯卡契約》外,該榜單僅僅以Steam、WeGame等PC遊戲平臺為統計範圍,所以不少優秀的單機手遊並未統計在其中,如《泡沫冬景》這款遊戲在手遊端上的銷量實際突破了30萬份,所以並未計入其中。
  • 漫談那些永遠不會再有續作的經典國產單機遊戲
    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原因,有不少經典的國產單機遊戲未來永遠也不會推出續作了,越來越不好玩了,但是當年我們的國產單機遊戲真的可以和日本的一流遊戲叫板的,只不過我們都沒能把握住機會繼續下去。,似乎暗示著遊戲將來還會推出續作,然而事實是這款遊戲此後再也沒有續作了。
  • 還記得這些感動無數人的國產單機遊戲嗎?
    這一切,只有"仙劍"做到過。如果說仙劍系列有哪部作品最讓人印象深刻,那麼很多人一定會說是《仙劍一》了,然而對於筆者而言,《仙劍四》來給我的感動更加讓人印象深刻,雖然這款遊戲只做了一半就草草發售,但是從遊戲人設到可玩性,《仙劍四》是它之後的作品所不能媲美的,你還記得那個"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雲天河嗎?
  • 當年那些國產單機遊戲,有生之年,還能看到它們的單機續作麼?
    其實早在2002年以後,國產單機的數量就開始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跡象,經典IP相繼戛然而止,單機大廠們紛紛朝著網遊轉型,徒留大批國產單機的擁躉們不知所措。面對這股網遊浪潮,大家要麼加入網遊大軍的行列,要麼轉入PS3、NS、STEAM等國外平臺保持初心,又或者是一遍又一遍地重溫那些經典老遊戲。
  • 國產單機RPG大作《神舞幻想》正式上市 一億研發成本的匠心巨製
    距今為止,《神舞幻想》已製作了近四年時間,根據官方多次放出的宣傳視頻及資料介紹,不難看出這是一款極具潛力的國產單機3A大作。無論從製作團隊、研發投入亦或是市場的聯動推廣,均屬於行業一流水準,故而這款承載華夏上古文化特別是歌舞祭祀文化的國風遊戲,還未正式上市便已得到了市場多方的期待。
  • 實在意難平,那些續作無望的經典國產單機遊戲
    國內單機遊戲市場大部分時間都羸弱不堪,但在80至90年代,國產遊戲也還是十分的多樣,經典作品頻出。隨著盜版的衝擊和政策的改變等種種原因,在那一時間段誕生的經典國產遊戲失去了正統續作的可能性。下面就為大家帶來十款續作無望的經典國產單機遊戲。  一、《流星蝴蝶劍》, 昱泉國際於2002年發行的一款動作角色扮演類單機遊戲。
  • 都是回憶,十大經典國產單機遊戲盤點
    大宇實行小組團隊編制時,負責開發的團隊名稱為DOMO小組(中文名為多魔小組),至今為止軒轅劍系列已發表十款角色扮演遊戲,一款回合制策略遊戲,三款網路遊戲。作為國產RPG遊戲中歷史最悠久的《軒轅劍》系列遊戲,可以說是國產遊戲成績最為輝煌的系列遊戲名作了。從1990年推出第一代《軒轅劍》開始到現在,已經走過了將近16個年頭,它影響了中國一代又一代的遊戲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