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廠快被缺貨逼瘋了

2021-02-15 創投家

從這波缺貨潮中看,由於5G以及人工智慧的浪潮對晶片的依賴度加大,帶動了晶片的增長。

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由於市場對5G相關晶片和TWS藍牙晶片需求的不斷增加,使得晶圓廠的產能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

到了2020年以後,首先是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部分依賴進口的原材料出現不同程度緊缺,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晶片的出貨。而到了2020年下半年,在疫情有所控制的情況下,隨著下遊市場的復甦,使得本應平均在全年的晶片需求集中在下半年爆發了出來,CIS、電源管理晶片、汽車晶片等相繼出現了缺貨的情況。另外,貿易環境的變化也使得晶圓代工廠在某段時間集中對個別晶片設計廠商進行供貨,這也擠壓了其他晶片廠商的產能。

在晶片短缺的影響下,漲價、減產等一系列連鎖反應隨之而來。這也逼得晶片設計廠商開始重視審視晶片製造。

從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長河中看,最早發展半導體業務的廠商都無一例外地都採用了IDM模式。這種模式將設計、製造等環節協同優化,有助於充分發掘技術潛力,並能條件率先實驗並推行新的半導體技術,進而擴大他們在產業中的優勢。

而後,隨著更多的應用場景出現,市場需要更多的晶片來支持,因此,半導體製造規模效應的凸顯。但同時要技術和擴產的提升,需要大筆資金的投入,這也使得IDM模式下的廠商擴張難度加大。此時,垂直分工模式成為了行業的發展趨勢,晶圓代工廠順勢而起。

從維基百科上所記錄的數據中看,按照銷售額計算,晶圓代工的代表——臺積電從2011年開始擠進了全球十大半導體企業榜單中。

(來源:維基百科)

恰逢此時,消費電子產品市場爆發,晶圓專業代工廠商降低了IC產業的進入門檻,激發了上遊IC設計廠商的爆發,以及產品設計和應用的創新,繼而加速了IC產品的開發應用周期,大規模拓展了下遊IC產品應用。

受惠於垂直分工的這種優勢,Fabless廠商的身影也開始頻繁地出現在了全球十大半導體的榜單中。從上圖便可以看出,2011年以後,高通、博通、英偉達等晶片設計公司的出現,表明垂直分工的發展模式在半導體領域中取得了巨大成功。此外,根據方正證券陳航所發布的2020全球半導體漲幅排名的榜單當中,漲幅排名居於前排的幾乎都是Fabless廠商。

晶片設計廠商的成功離不開晶圓代工廠的支持,但他們所要面臨的一部分挑戰也源於晶圓代工廠,即隨著5G、AloT的發展,晶片設計廠商要面臨著新一輪的市場變革,而搶佔先進則是他們擴大優勢的一個方式。但在垂直分工的模式下,晶片設計廠商的數量早已遠遠超過了晶圓代工廠商的數量,伴隨著新一輪晶片需求市場的爆發,晶圓代工廠的產能自然就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於是,如何拿到更多的產能,成為了這些晶片設計廠商共同的話題。

在這種情況下,晶片設計廠商為保障產能,開始玩起了「復古」。

就目前市場情況來看,受困於晶圓代工產能短缺的難題,已經有不少晶片設計廠打起了晶圓廠的主意。但跟過去自己建廠不一樣,他們嘗試用設備投資,換取晶圓廠產能。

以聯發科為例,在過去的一年當中,在5G手機晶片以及物聯網平臺帶動下,聯發科全年營收將首次超過100億美元。而2020年作為5G商用化的元年,該類晶片的使用還處於初期,未來隨著5G晶片的下沉,會有越來越多的消費電子採用這類晶片,這也是全面布局中高低端手機晶片的聯發科的成長機會。作為一家Fabless廠商,為確保晶圓代工產能無虞,不影響他們自己的晶片出貨,聯發科曾於2020年11月斥資16.2億元新臺幣向科林研發(Lam Research)、佳能株式會社,以及東京威力科創等設備廠購買晶圓製造設備,並將這些設備租給力晶集團旗下晶圓代工廠力積電使用。 

此外,汽車晶片產能的短缺,也在行業內引起了軒然大波。德國供應商大陸集團(Continental)在一份聲明中也表示:「對晶圓廠的未來投資將至關重要,這可以讓汽車行業將來避免此類供應鏈的動蕩。」

除了上述廠商以外,原本一些已經轉向Fablite模式廠商,因為受到缺貨和需求暴增的影響,也不得不選擇重新投資晶圓廠。在談及這類廠商之前,先讓我們來看一看Fablite模式是什麼。

Fablite模式由IDM演變而來,是企業為了減少投資風險的一種策略,也是目前全球半導體業中盛行的一種運營模式。簡而言之,Fablite是IDM公司在垂直分工的影響下,誕生的一種新模式,即一部分產品在自己的工廠中生產,另外一部分則採用委外代工,以這種方式來減輕建廠擴產所帶來的成本壓力,使他們自己能夠將資金投向技術研發。

根據IC insights的數據來看,自2009年以來全球已關閉或改建的晶圓廠有100座。這種情況的背後,有相當一部分原因是IDM轉向了Fablite。

而在全球晶片產能緊缺的情況下,這些擁有晶片製造能力的廠商也開始投資被他們「忽視多年」的晶圓廠,擁有晶圓廠的他們舉起了「晶圓復興」的大旗。

根據相關報導顯示,英飛凌曾表示,他們將加大對2021年新產能的投資,從2020年的11億歐元增加至15億歐元(約合18億美元),其中,奧地利Villach將生產12英寸晶圓。

索尼作為CIS領域的龍頭企業,在2020年當中也有擴產計劃。根據相關消息報導,索尼計劃到2021年3月,將其影像傳感器產能將增加到每月13.8萬塊,並在日本長崎建設新工廠,以持續擴大產能。

此外,還有相關報導指出,供應鏈傳出,三星LSI委由聯電採用28納米製程代工量產的ISP,目前月產能約為4萬片,欲提高1.5萬片,為取得產能保障,三星有意投資聯電的資本支出。

除此之外,英特爾去年釋放的或將考慮委外代工的消息,或許也可以視作是對晶圓代工廠商的另類支持。

在全球半導體運營模式發生轉變的同時(2010年前後),半導體市場也出現了變化。根據SIA發布的Factbook 2020報告中顯示,2001年,隨著電子設備生產轉移到亞太地區,亞太市場的銷售額超過了所有其他地區。從那以後,它的規模成倍增長——從398億美元到2019年的2580億美元。到目前為止,亞太地區最大的單一國家市場是中國,佔亞太市場的56%,佔全球市場的35%。

在這種市場的推動下,半導體也逐漸成為了中國第一大宗進口產品類別。這種情況也受到了我國的重視。恰逢此時垂直分工模式席捲了全球半導體行業,乘著這股風潮,也出現了一批本土晶片設計廠商。

尤其是在這兩年,貿易環境發生改變的情況下,本土半導體的發展受到了空前的重視。根據2020 ICCAD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晶片設計廠商達2218家,比去年的1780家多了438家,數量增長了24.6%。

龐大的中國晶片設計市場,卻沒有那麼多的晶圓代工廠或者OSAT來支持,尤其是在國際半導體廠商均與頭部代工廠建立了多年的合作關係的情況下,規模相對較小的本土晶片設計廠商很難拿到產能。再加上,有些晶片廠商的產品,只有在自己的產線下,才更具競爭力。

因此,除了晶圓代工廠擴產外,本土晶片設計廠商也開始投資前後道工廠。

CIS是本土廠商發展不錯的一個領域,也是缺產能的一大領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致力於CIS的格科微開始嘗試向製造進軍。根據相關報導顯示,格科微將投資22億美金,擬在臨港新片區投資建設「12英寸CIS集成電路特色工藝研發與產業化項目」。根據格科微所公布的招股書的內容上看,格科微是希望通過建設部分12英寸BSI晶圓後道產線、12英寸晶圓製造中試線、部分OCF製造及背磨切割產線等多種舉措,實現模式的轉變。

格科微在其招股書中表示,通過自建部分12英寸BSI晶圓後道產線,公司能夠有力保障12英寸BSI晶圓的產能供應,實現對關鍵製造環節的自主可控,在產業鏈協同、產品交付等多方面提升公司的市場地位;自建12英寸晶圓製造中試線能夠縮短公司在高階產品上的工藝研發時間,提升公司的研發效率,快速響應市場需求;自建部分OCF製造及背磨切割產線能夠保障公司中低階產品的供應鏈安全,與現有供應商形成互補,在上遊產能供應緊缺時保障中低階產品的穩定交付。

思特威與晶合(晶合原本是專注於顯示屏幕驅動的12吋晶圓代工廠)之間的合作,也是國內CIS晶片設計企業尋求轉變的另外一個案例。據悉,兩者將針對多個領域的應用來共同打造CMOS圖像傳感器技術平臺。

從這波缺貨潮中看,由於5G以及人工智慧的浪潮對晶片的依賴度加大,帶動了晶片的增長。而這些市場所蘊藏的潛力又被視為是可以改變目前的半導體格局,因而,加劇了半導體廠商之間的競爭。在多年垂直分工模式的影響下,集中式的產能需求為晶圓代工廠帶來了產能上的壓力,這種壓力也逐漸轉化成為了晶片設計廠商的新的競爭點。而加緊擁抱晶圓廠,則變成了晶片設計廠商為保障產能的一種方式。

但是,對於大型的Fabless廠商,無論是與晶圓廠談產能,還是以投資換產能,他們足夠的實力和底氣。然而對於規模較小且拿不到產能的設計廠商來說,如何在缺貨的情況下讓公司保持競爭力,是一個值得多方深入思考的問題。

權益說明:發布並不意味著我們贊同其觀點,只為多一個視角看待問題,部分信息和圖片無法核准,如涉權益,煩請聯繫(David@vcpr.cn),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

- The End -

「創投家」已經與阿里巴巴創新投資、晨興資本、達晨創投、高瓴資本、高榕資本、高特佳投資、戈壁創投、國新風投、國中創投、紅杉資本、華映資本、IDG、經緯中國、今日資本、紀源資本、君聯資本、聯想之星、藍馳創投、梅花天使基金、平安創投、啟賦資本、軟銀中國、賽伯樂投資、賽富基金、深創投、天圖資本、騰訊投資、毅達資本、英諾天使基金、優勢資本、真格基金、浙商創投、中國風投、中國文化產業投資等數百家知名投資機構1500餘名專業投資人建立合作。

我們只選擇知名且規範的投資機構和投資人合作。

微信聯繫:vcprcn(加好友請務必註明:姓名·城市·項目·職務,以便高效溝通)

項目商業計劃書,遞交:bp@vcpr.cn

相關焦點

  • CMOS感測晶片大缺貨 臺廠迎轉單
    華為等中國品牌強力拉貨,導致高端影像感測CMOS晶片大缺貨,全球CMOS龍頭索尼、豪威等指標廠供不應求,訂單轉向原相、晶相光、尚立等臺廠,下半年影像感測晶片出貨將大爆發。CMOS晶片也將成為繼被動元件、金氧半場效電晶體(MOSFET)等之後,又一鬧缺貨的關鍵電子元件。
  • 晶片缺貨漲價,誰得益最多?
    最近半導體供應鏈的圈子裡,最多的就是漲價和缺貨的消息了。8寸晶圓廠漲價,封測漲價,MCU缺貨,MLCC漲價,各種漲價此起彼伏。究其原因,我卻覺得各有不同,不可一概而論。MCU的漲價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全球MCU老大意法半導體(ST)的罷工,ST在法國的三個晶圓廠大罷工,導致ST的通用MCU需要5-10個月的交貨期。晶片供應鏈漲價中,誰得益最多?在一條供應鏈中,誰有定價權,誰就有漲價的話語權,在半導體供應鏈中,也要看具體情況。
  • 史上最大晶片缺貨潮的背後!
    黃崇仁也說,這一波的缺貨程度遠超乎預期,3個月前就知道會有缺料的問題,每天都要接很多老闆的電話要產能,之前說要幾千片,之後變成幾百片,上周開始變成幾十片,可以想見就連幾十片的產能都要搶,缺貨吃緊程度可見一斑。晶圓製造產能供不應求的情況何時能紓解?黃崇仁直呼,「真的很難!」先前與臺灣地區「經濟部長」王美光開會討論車用晶片的事情,我們這5家廠商都說沒有產能擠出來。
  • 晶片零部件、原材料缺貨漲價 手機供應鏈緣何再現缺貨危機?
    中國NAND快閃記憶體市場大有可為目前,中國已經成為NAND快閃記憶體的最大市場,而SSD固態硬碟也是增長最快的市場。因此,也吸引了各廠商的競相投入。包括三星在中國西安投資的NAND工廠已經投產,主要產品就是3D NAND快閃記憶體。
  • 晶片缺貨全是8英寸晶圓廠的鍋?封裝廠也有份!
    引線鍵合能力不足和ABF基板良率低,使晶片封裝廠的交貨期也延長了。
  • 史上最大晶片缺貨潮,IC價格將持續上拉
    黃崇仁也說,這一波的缺貨程度遠超乎預期,3個月前就知道會有缺料的問題,每天都要接很多老闆的電話要產能,之前說要幾千片,之後變成幾百片,上周開始變成幾十片,可以想見就連幾十片的產能都要搶,缺貨吃緊程度可見一斑。晶圓製造產能供不應求的情況何時能紓解?黃崇仁直呼,「真的很難!」先前與臺灣地區「經濟部長」王美光開會討論車用晶片的事情,我們這5家廠商都說沒有產能擠出來。
  • 一大波國產晶片缺貨來襲!
    一代天驕,臺積三星,手機晶片忙不完。單在手,晶片怎麼交,神通各顯。有熟悉中穎的朋友歡迎文末掃碼聯繫中午12點也沒閒著,又有朋友來問建榮6693F的缺貨。建榮?恕我孤陋寡聞,第一次聽到這個國產晶片品牌。還有上半年因為額溫槍爆缺的松翰,下半年還是在缺……下午8點更有國產晶片設計公司的朋友來問有沒有5V擊穿小功率ESD、TVS的晶圓……你說,TI,ADI,ST,ON,MAXIM等等這些歐美品牌缺貨的話,總還有機會從華強北各種現貨商
  • 晶圓廠產能吃緊,或現新一輪晶片缺貨行情
    隨著指紋晶片、雙攝像頭以及某些公司為下半年的項目和產品備貨,已經造成了晶元廠、封測廠產能吃緊。
  • 快閃記憶體、主控晶片缺貨!SSD硬碟價格全線上漲
    2021年的2月都要過去了,Q1季度中存儲晶片也迎來了轉折期,內存價格已經開漲,現在SSD硬碟也因為各種因素的限制開始上漲,這一周更為明顯
  • CIS晶片突然缺貨,漲價潮不遠了?
    今日,業內有消息指出,CIS晶片(CMOS圖像傳感器)已經開始出現缺貨的現象。某媒體了解到,目前主要出現缺貨的CIS晶片主要以運用在智慧型手機的產品為主,其中,2M、5M這樣的中低像素的產品供貨缺口尤為明顯。
  • 【缺貨】內存供貨短缺,一路延續到 2018 年;晶片缺貨潮 2018再度來襲;英特爾決心淘汰PC BIOS
    1.晶片缺貨潮 2018再度來襲;由於汽車電子、物聯網等新需求浮現,2017年部份半導體生產鏈出現缺貨情況,不僅上遊矽晶圓及導線架等材料缺貨,包括DRAM、NAND Flash、NOR Flash亦同步缺貨,另微控制器、 金氧半場效電晶體也因缺貨而拉長交期或順勢漲價,供需失衡的景象難得一見。
  • 真會有晶片公司因為缺貨而倒閉嗎?
    全球半導體晶片短缺持續困擾業界,「今年不可能解決半導體晶片短缺問題,目前包括臺積電等主要晶圓廠都已洽談明年產能分配,我擔心晶片一直短缺,會讓很多新創公司,因拿不到晶片,無法如期推出產品,最後面臨倒閉。」全球快閃記憶體控制晶片領導廠商慧榮總經理苟嘉章,一語道出目前全球晶片短缺恐引發的後遺症。
  • 華為海思缺貨,國產高端晶片誰來續命?
    圖片來自pngimg因此,臺積電9月15日之後無法繼續為海思代工晶片的進展持續引發關注。在未來情況尚不明朗的情況下,業界普遍關注海思的中高端安防晶片缺貨問題何時能緩解?安防行業的老兵張偉告訴雷鋒網:「海思的兩款高端晶片基本上沒有替代的方案,中低端方案的替代方案有比較多選擇。但切換到相對成熟的方案最快需要3-6個月時間,切換到一款全新開發的方案需要兩年時間。因此,市場的缺貨情況並沒有發生大的變化。」
  • 創新100|滕冉解讀「缺芯潮」:汽車晶片缺貨將持續至Q3後,建晶圓廠勢在必行
    汽車晶片,包括電源管理晶片、微控制器等缺貨,可能會持續到今年的Q3到Q4。全球缺芯的原因主要是三個方面,‍‍第一是疫情對集成電路產業鏈和供應鏈造成了很大衝擊,‍‍一些核心環節產能波動比較大。第二是疫情初期下遊整機廠商,對出貨量預期不足,‍‍但後期在看到市場需求增長後,擔心‍‍晶片可能會得不到保障,‍‍存在很多重複下單,這是缺貨漲價的主要推動因素。‍‍
  • 疫情逼停馬來西亞供應鏈,晶片危機加劇,PLC會更缺貨嗎?
    【導讀】這幾天馬來西亞疫情持續加重,8月16日,其新增確診病例更是達到近兩萬人,意法半導體晶片供應商在馬來西亞Muar封裝廠,3000多名員工因疫情犧牲20多名,上百人感染,面臨生與死的考驗,眾多半導體工廠產線被要求維持低度人力運作,產線降載,位於馬來西亞麻坡某半導體晶片供應商工廠被當地政府要求關閉部分生產線至8月21日。
  • 臺灣晶圓廠:明年缺貨到無法想像!
    11月30日,晶圓代工廠力積電召開興櫃(已申報上市,需試交易半年,興櫃不等於上市)前公開說明會,董事長黃崇仁表示,目前產能已緊到不可思議,客戶對產能的需求已達恐慌程度,預估明年下半年到2022年下半年,邏輯IC、DRAM市場都會缺貨到無法想像的地步
  • 晶圓廠突發:明年缺貨到無法想像!
    11月30日,晶圓代工廠力積電召開興櫃(已申報上市,需試交易半年,興櫃不等於上市)前公開說明會,董事長黃崇仁表示,目前產能已緊到不可思議,客戶對產能的需求已達恐慌程度,預估明年下半年到2022年下半年,邏輯IC、DRAM市場都會缺貨到無法想像的地步
  • 最全缺貨盤點!你還差哪顆芯?
    「缺貨」是近期半導體供應鏈的熱詞。年初因疫情爆發引發半導體供應危機,現在接近年底,半導體供應鏈缺貨與漲價的現象在各個細分晶片領域再次湧現。究竟當下的缺貨現狀如何?哪類晶片還將被列入缺貨名單?缺貨將產生什麼影響呢?
  • 缺貨?缺貨?缺貨?2018年MLCC市場走向究竟如何
    ,再在晶片的兩端封上金屬層(外電極),從而形成一個類似獨石的結構體,也被成為獨石電容器。並指出缺貨主要有三個方面:1、 智慧型手機無線充電的市場需求,因為蘋果最新的iPhone帶動無線充電應用而突然大增,這完全出乎意料之外;2、 各大汽車廠擴大使用LED車燈,促成LED照明和車燈的MLCC需求爆增;3、 由於村田、太陽誘電等日系大廠轉作高端MLCC產品,釋出低階和次高端產品,也加大了市場缺貨,拉長了交貨周期。
  • 加劇晶片漲價缺貨?今年半導體變局大
    據悉,臺積電位處新竹的晶圓廠 Fab 12、Fab 8、Fab 5 和龍潭封裝廠 AP03 因為震度達到 4 級,緊急進行無塵室疏散,其他的臺中晶圓廠和臺南晶圓廠則維持正常運作。除了美光桃園的 DRAM 晶圓廠之外,另一個專業 DRAM 代工廠力積電也位於新竹科學園區。據了解,力積電的晶圓廠也受到一點影響,但狀況不嚴重。今年3月,市場上已有ST單片機(MCU)缺貨漲價的聲音。到10月,ST個別MCU型號價格由10.5元漲到了17元,甚至還有價格翻了5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