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中國生物物種名錄發布,新增物種近1.6萬個

2021-02-15 新華網

今天從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悉,《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0版》日前在線發布。記者注意到,2020版年度名錄共收錄物種及種下單元122280個,相比去年名錄,共新增了15971個物種。

生物物種名錄是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基礎數據。自2008年起,中科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組織院內外200多位專家,分類群分領域逐步收集整理中國公開發表的生物物種數據,每條數據都由分類學專家審定確認,最終彙編成《中國生物物種名錄》,每年以年度名錄的形式通過網站或光碟發布。

本年度名錄編研由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成都生物研究所、海洋研究所等多家單位聯合相關分類學專家完成。據介紹,2020版年度名錄共收錄物種及種下單元122280個(物種110231個,種下單元12049個),其中包括54359個動物物種,37793個植物物種,12506個真菌物種。在去年名錄基礎上,2020版目錄共新增了15971個物種,包括新增了9350個動物物種,426個植物物種,5474個真菌物種。記者注意到, 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雙翅目新增物種最多,一共新增了潛蠅科、花蠅科、小花蠅科等9335個物種及種下單元。

此外,2020版名錄新增了一系列功能,發布了適用於多個作業系統的單機版,包括Windows、MacOS、Ubuntu等;發布了數據API共享服務;開發了名稱匹配服務,用戶可以和中國及全球名錄進行匹配。

附:2020版目錄的變更內容

在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19版的基礎上,2020版的內容主要有以下變更:

【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雙翅目新增潛蠅科,花蠅科,小花蠅科,寡脈蠅科,蜂蠅科,麗蠅科,卡密蠅科,濱蠅科,鳥蠅科,甲蠅科,斑腹蠅科,稈蠅科,液蠅科,腐木蠅科,眼蠅科,隱芒蠅科,芒蠅科,擬果蠅科,燕蠅科,細果蠅科,突眼蠅科,果蠅科,鼈蠅科,水蠅科,廁蠅科,棘股蠅科,日蠅科,蝨蠅科,縞蠅科,尖尾蠅科,尖翅蠅科,刺股蠅科,瘦足蠅科,葉蠅科,蠅科,指角蠅科,幻蠅科,蛛蠅科,樹創蠅科,狂蠅科,禾蠅科,草蠅科,樹洞蠅科,蚤蠅科,酪蠅科,頭蠅科,扁足蠅科,廣口蠅科,莖蠅科,蜣蠅科,短角寄蠅科,麻蠅科,糞蠅科,沼蠅科,鼓翅蠅科,小糞蠅科,蝠蠅科,圓目蠅科,蚜蠅科,寄蠅科,實蠅科,奇蠅科,岸蠅科,斑蠅科,螢蠅科,共計9335個物種及種下單元,11495個同物異名。脊索動物門兩棲綱新增65個物種及種下單元。

【色素界】:卵菌門新增14個物種及種下單元,絲足蟲門變更到原生動物界。

【真菌界】:子囊菌門新增571個物種,調整減少241個種下單元;擔子菌門新增4929個物種及種下單元和973個同物異名;壺菌門新增17個物種,調整減少1個種下單元;球囊菌門移出8個物種及種下單元;接合菌門新增110個物種,調整減少32個種下單元。

【植物界】:被子植物亞門調整為被子植物門且新增435個物種,調整減少24個種下單元,新增288個同物異名;蘚類植物門中文名調整為真蘚門,新增12個物種;裸子植物亞門調整為裸子植物門;蕨類植物門中分出石松綱到石松門,移出183個物種及種下單元;苔類植物門調整為地錢門。

【原生動物界】:絲足蟲門由色素界移入;變形蟲門新增680個物種,調整減少61個種下單元;領鞭毛蟲門新增1個物種。

相關焦點

  • 《中國生物物種名錄 2018版》發布!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天,在北京動物園舉行的「紀念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25周年大會」上,張亞平副院長代表中國科學院和生態環境部雙方共同發布2018年度《中國生物物種名錄》。我們知道,生物物種名錄是一個自然地理區域或行政單元的生物區系本底性的基礎資料。
  • 《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16版正式發布,歡迎索取!
    在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的組織下,由中國科學院和環境保護部資助,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16版年度光碟於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前夕編輯完成
  • 2018版中國生物物種名錄發布!
    今天,在北京動物園舉行的「紀念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25周年大會」上,張亞平副院長代表中國科學院和生態環境部雙方共同發布2018年度《中國生物物種名錄》。我們知道,生物物種名錄是一個自然地理區域或行政單元的生物區系本底性的基礎資料。及時更新生物物種名錄對於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與利用實踐都是十分重要的。中國的生物分類學者艱苦奮鬥百餘年, 基本摸清了中國生物物種的家底。
  • 生物多樣性研究裡程碑巨著:《中國生物物種名錄》——種子植物篇 石竹科—杜鵑花科
    雖然目前看來中國植物的本底數據越來越清楚,但我們仍然面臨一個新的挑戰:中國的植物物種數據到底是多少?近年來中國的新分類群不斷發表,植物方面每年大約有200個新物種被描述。而且隨著不同類群分類修訂工作的開展,物種名稱的變動較為頻繁。為方便業內及相關專業人員對植物名稱使用與交流,出版一套能夠反映最新物種現狀的全國名錄就顯得尤為重要。《中國生物物種名錄》一書正是應此需要而生。
  • 用好物種名錄 促進自然保護
    極度瀕危、瀕危和易危三個等級的物種合稱為受威脅物種,目前這三類物種佔評估物種總數26.9%,超過1/4。先後出版了《中國植物紅皮書:稀有瀕危植物(第一冊)》、《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分為魚類、兩棲類和爬行類、鳥類、獸類四冊)、《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第一卷)》。2008年,我國啟動了《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的編制工作,《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和《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分別於2013年9月和2015年5月正式對外發布。
  • 警鐘再次敲響,聚焦《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電話:010-68047618網址:中國自然資源報微信平臺投稿郵箱:mnrnews@163.com前不久,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其中有2.8萬餘個物種瀕臨滅絕。
  • 《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植物篇(1)
    因為之前有給大家介紹過加拿大一枝黃花是入侵物種,有很多小夥伴在後臺留言表示想多了解一些入侵物種。共同維護生態平衡,所以這期小編會給大家介紹一下入侵物種的植物部分哦!《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發布的在中國危害比較大的入侵物種的一個名單,分別於2003年、2010年、2014和2016年共發布4批,71個物種。
  • 【純屬科普】2019年11月26日,新版「CITES瀕危物種公約」附錄將生效,附錄物種名錄之兩爬篇
    CITES第十八次締約方大會2019年8月28日在日內瓦閉幕,中國獨立或與歐盟和越南共同的5個提案全部獲通過。 除此之外,此次締約方大會的57個附錄修訂提案中,4個提案撤回,7個提案被反對,7個提案修改後通過,39個提案直接通過。 亞洲小爪水獺、江獺、西非冕鶴、布氏閉殼龜、圖紋閉殼龜、安南龜、印度星龜、餅乾龜由CITES附錄II轉移至附錄I。
  • 【關注】逾3.8萬個物種面臨滅絕威脅!當一個物種滅絕消失時,我們會失去什麼?
    更新的名錄還顯示,超過三分之一的鯊魚和鰩魚物種面臨滅絕威脅,這表明世界上大部分海洋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這些物種都被過度捕撈,還有部分受到棲息地喪失和退化以及氣候變化的影響。物種是如何滅絕的?我們又該如何阻止這樣的事情發生呢?你猜地球上有多少個物種?在我們了解物種滅絕原因和方式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物種。
  • 保護生物多樣性,中國有個「國字號」團隊
    邢路揚 攝「我們擁有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相關的機構多達40餘家,包括在境外建設的研究中心,19個研究所的生物標本保藏和科普展示館館藏標本達1870餘萬份,佔我國標本收藏量的一半;建設國家標本資源共享平臺,已數位化來自329個標本館或博物館的1635萬份標本。」
  • 噩耗:中國長江又一物種宣布滅絕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是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博士,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張輝博士。
  • 聯合國「最權威警告」:全球物種滅絕速度前所未見
    來自聯合國的一份報告展示了一個悽涼且不祥的圖景:由於人類活動,地球上的物種正以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滅絕。聯合國環境署成立的政府間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平臺(IPBES)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目前全球物種滅絕的速度「至少比過去1000萬年的平均速度快數十至數百倍」。
  • 廣東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
    注2:#代表該分類單元除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外所有種列入名錄。  注3:獸類分類系統參照《中國哺乳動物多樣性(第2版)》(蔣志剛等, 2017),鳥類分類系統參照《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第三版)》(鄭光美 2017),兩棲爬行類分類系統參照《中國兩棲、爬行動物更新名錄》(王凱等 2020)。
  • 中國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遭受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記者 |牛其昌專家表示,在國際交流越來越多的背景下,物種打破局域生態界限是一種必然趨勢,需要提高警惕。
  • 新《名錄》公布:有喜有憂,不少物種允許繁殖和利用,白鶴泛濫成災仍位居「一級」保護級別(還有翠鳥)!
    234種和1類、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746種和7類。新版名錄新增了大量野生保護動物,總計517種(類)野生動物,比例佔到新名錄的一半以上,其中有474種(類)新增物種屬於二級保護,有65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升為國家一級,另有不少分布廣泛種群穩定的由一級降為二級。
  • ...綠會政研室為新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提17條建議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6月19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兩部委聯合發布《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名錄》),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這是該《名錄》繼1989年首次頒行的第二次修訂。公開徵求意見的時間為一個月。中國綠髮會作為一家長期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的基金會,對此高度重視。
  • 我們已處在第6次物種大滅絕邊緣?
    1萬年以上。該報告稱,地球或許正處於第6次物種大滅絕邊緣,導致新一輪物種大滅絕的原因可能是氣候變化、汙染和濫伐森林等。物種大滅絕是指大規模的生物集群滅絕,又叫生物絕種(主要指宏觀生物,微生物的多樣性和數量很難推測和測定)。科學家推測,地球自誕生以來,曾經出現過的物種已滅絕98%以上。
  • 水生生物多樣性家底尚未摸清,我國淡水魚類物種保護現狀不容樂觀
    (圖片來源:千圖網)5月22日是第25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20多年來,保護生物多樣性行動取得了非凡成就,但目前我國水生生物多樣性的家底尚未摸清。「我國淡水魚類約1300多種,為世界第二。這其中大概900種只有中國有。」
  • 預告丨1月19日 麗水將發布一個新物種 大家拭目以待!
    2020年6月,調查組在百山祖國家公園內開展兩棲爬行動物調查時,在溪溝中發現一種叫聲奇特的角蟾,後經形態學比較和分子生物學鑑定,初步確定其為一新物種。除了新物種百山祖角蟾,本次調查還發現了黑麂、黃腹角雉、黑熊、豹貓等國家重點保護和珍稀瀕危物種,大型真菌中國新記錄種64種、浙江省新記錄種263種。
  • 【IUCN工具箱】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在線資料庫查詢方法及使用準則
    1. 用戶在使用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及其數據前必須先閱讀並接受用戶協議的所有條款,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保留這些條款的最終解釋權。2. 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包含了受版權保護的材料和其它信息的所有權,並在全世界受相關版權法律保護,用戶不得調整和移動任何版權標誌或相關標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