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詔入京兩年後被賜金放還,失望至極的李白寫下了這首經典唐詩
雖然經歷過奉詔入京的榮耀,但是被賜金放還的經歷也是讓他對於人生和仕途失望至極。「李白鬥酒詩百篇」,喝酒的李白就像開掛了一樣,對於詩歌有獨特的感受力,經常能寫出非常精彩的詩篇。不事雕琢自然天成,卻更有純粹的意味,也更能彰顯出他的才華。
-
李白被賜金放還後,寫下一首詩,最後兩句安慰了世人上千年
這首詩寫於公元744年,距離他寫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也不過兩年的時間。當年他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詔書後,驚喜交加,寫下了《南陵別兒童入京》。李白很失望,於是終日飲酒,再加上他狂傲不羈的性格,得罪了很多權貴。這些人在唐玄宗的面前百般詆毀李白,於是入京不到兩年的李白就被「賜金放還」了。在李白離開長安的時候,他的友人們設宴為他踐行。
-
李白被賜金放還後寫的一首五言唐詩,開篇10個字極度自信
「賜金放還」,是李白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時期。之前李白積極入世,在得到奉詔入京的聖旨之後,李白很是得意,所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在皇宮當中經歷力士脫靴、貴妃研墨的榮耀,讓李白感受到自身存在的價值,也預示著自己的未來。
-
李白二進長安:乘興而來,敗興而歸,賜金放還背後的真實原因
第二次入長安,李白曾做過翰林,最終卻被賜金放還,今天我們就追尋李白,去看看賜金放還背後的秘密。《松窗雜錄》曾寫道:李白酒後讓力士脫靴,力士懷恨在心,欲斷李白仕途,便把李白《清平樂三首》中的」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紅妝「告訴楊貴妃,說趙飛燕出身卑微,李白把她比作趙飛燕是在侮辱楊貴妃出身,楊貴妃信以為真,便在玄宗面前詆毀李白。玄宗因此賜金放還了李白。但真相真是如此嗎?
-
李白是被賜金放還!錯,他是自請歸隱,他的這首詩就是證據
同時,李白也在他的政治生涯中發現國家在繁榮的表象中,正蘊藏著深重的危機,尤其是那些最能夠接近皇帝的專橫的宦官和驕縱的外戚。而作為供奉翰林的李白卻並不能改變這一切,並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和理想。朝政的腐敗、同僚的詆毀,使李白不勝感慨。他寫了一首《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其中流露出空虛落寞的情緒,表達了辭官歸山的思想。
-
寫下「低頭思故鄉」的李白,為何一生都不回故鄉?
這首充滿家鄉情懷的詩,想必現在的三歲小孩都會背誦,詩中描寫了作者獨自在外的孤寂以及思念家鄉的情懷,可見李白是一位不會忘本的人!可他為什麼後來一生都沒有回歸故鄉呢,據史料記載,李白晚年生活窘迫,不得已投靠了在當塗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第二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賦《臨終歌》而與世長辭。
-
李白杜甫曾同被而眠?杜甫寫下的這首詩證明二人的關係真的這麼鐵
李白和杜甫的關係有多鐵?這是不少人心中的疑問。杜甫對李白自然是沒得說,一生為李白寫了十幾首詩;而李白給杜甫只寫了3首,倒是沒少給孟浩然寫。於是不少人斷言,李杜二人的關係是偶像和小迷弟之間的關係,其實這是不對的。
-
李白這首雲雨詞僅僅就是給楊貴妃寫的嗎?還竟改變了自己人生軌跡
,於是便派人將金花箋賜給剛剛被叫來的李白,讓他在其上面作上新詞。於是非常著名的《清平調》便由此誕生了,還不止一首,一下子都是三首,令我們不得不佩服李白的才情,果然詩仙的名號不是白叫的。這三首裡其中的這首雲雨詞,還運用了楚襄王與女神「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岨,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的典故:《清平調·其二》唐·李白一枝穠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
【詩詞鑑賞】李白獨自登樓寫下一首詩,只是開頭兩句,便美得令人心醉!
文人墨客時常會懷著對自然山水的極大興趣,在尋幽探秘之中領略山水之美,每逢會心之處便會詩興大發,寫下一首又一首山水名篇。如王之渙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白居易的「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蘇軾的「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等,無一不是宛如畫卷,美得令人心動。本文向大家分享的《秋登宣城謝脁北樓》,便是一首美得令人心動的詩作。
-
「詩仙」李白何以在「出世」與「入世」的道路上戴著鐐銬跳舞?
"二年後,李白亦厭倦了御用文人生活,便時常"縱酒以自昏穢",便有了開篇所言"天子呼來不上船"的無奈之舉。不久,李白悲苦地自請"還山",得到玄宗皇帝"恩準"。李白便寫下有名的《秦水別隴首》離開長安:秦水別隴首,幽咽多悲聲。……揮涕且復去,惻愴何時平。
-
李白五次遊廬山,除了《望廬山瀑布》,這首詩也是難得的千古佳作
晚年的李白再遊廬山時,此時的他已經歷經人生無數的挫折與落寞,感慨地寫下了這首《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提到《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便不得不提到李白這首詩的生平和背景故事。我們知道,李白一直有一顆入仕之心,經過忘年交賀知章的引薦,成為朝廷的翰林供奉,實際上也就是唐玄宗茶餘飯後的文娛秘書而已。以李白豪放不羈的個性,他根本無法融入朝廷複雜的圈子,於是被唐玄宗賜金放還,李白從此浪跡江湖,開啟了名山大川之旅。
-
李白用狂放不羈的一生為這句話做了最美的...
和他永葆心間的那份「青春感」 兩人從李白當時的創作意圖出發 加入自己對詩詞的理解 用一曲《過山》與李白跨越時空「對話」 「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加入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沒想到二年後,永王便遭到鎮壓
-
李白獨自登樓寫下一首詩,開頭第一段就驚豔了,美得令人心醉
蘇軾贊其有:「英瑋絕世之姿」連大詞人辛棄疾都寫了一首《憶李白》,將他對李白的敬佩盡數傾賦於詩中。 李白寫下的好詩三天三夜都談不完,今天選說的是李白在人生失意時,獨自登樓寫下的一首令人美到心醉的詩。
-
李白這首《夢遊天姥吟留別》詩中,還隱藏著一位才華橫溢的旅遊家
這是李白的一首遊仙詩,以遨遊仙境為主題,抒發了作者的志向。尤其最後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充分展現出了詩人李白對於榮華富貴的不屑,和內心更加高遠的思想追求。李白一生仕途不順,寄情於山水之間。李白一生走過多少地方,想必各位讀者也都有所了解,其足跡可以說是遍布了半個大唐。
-
王昌齡在嶽陽送別李白,這首詩意味深長,但很多人讀不懂
我們來讀這首《巴陵送李十二》。搖曳巴陵洲渚分,清江傳語便風聞。 山長不見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雲。公元739年遇赦北歸,這一年秋天路過嶽陽,遇到李白,寫下了這首詩。王昌齡此次北歸的目的地,顯然是長安。李十二,就是李白。送,指送別。但通過背景我們知道,王昌齡也只是路過巴陵,所以這首詩應該是兩人互相分別時所作。
-
李白寫了幾首歌頌官員的詩句,網友:掉下神壇
李白也是如此,遊遍了各地山川美景,他曾多次來到安徽,尤其是皖南地區,描寫那裡的風景詩歌,佔了李白總篇作的一大部分。安徽歷史悠久,風景秀麗,其實除了李白,歷史中有很多文人墨客被這個地方風景吸引,像蘇軾、陶淵明與陸遊等著名詩人,都來過這裡。
-
仕途詩句_描寫仕途的42首古詩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清明呈館中諸公 - 明代·高啟新煙著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誇。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卞侯墓下迷芳草,盧女門前映落花。喜得故人同待詔,擬沽春酒醉京華。蒼顏華發今如許,便掛衣冠已是遲。示弟 - 唐代·李賀別弟三年後,還家一日餘。醁醽今夕酒,緗帙去時書。病骨猶能在,人間底事無?何須問牛馬,拋擲任梟盧!
-
李白被「賜金放還」到底該不該?
公元742年,41歲的李白因受宰相賀知章和玉真公主的舉薦,被唐玄宗召見進京,並受詔擔任翰林供奉。但並沒有得到唐玄宗的重用,反而被當作花瓶,還受到權臣的排擠,兩年後被「賜金放還」變相攆出了長安。你想想,狂傲不羈的李白怎麼能受得了這份委屈。
-
李白為官時訪隱士寫下一詩,字句裡都是開心,1000年後仍令人振奮
但李白既然當時就已經盛名為天下知,被賀知章誇為謫仙的他,被道士比為「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的他,雖因為經商的緣故無法科舉,終究也還是被推薦到了皇帝面前。那段時間李白志得意滿,寫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豪邁詩篇,「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這是何等的痛快。
-
李白:仕途不順,卻因一壺酒發光發熱
唐代詩仙李白,為後世留下了眾多千古流傳的經典作品。他的筆下寫出的不只是情到深處的自然流露,而是整個盛唐的曠世盛景。若說將同時期的他和杜甫放在一起談,李白就是那灑脫不羈的白雲,永遠如謫仙人一般,在天空之上浮沉。杜甫則是一雙眼含悲憫的眼睛,將世間的苦難盡收眼底。詩仙李白著實讓人尊敬,他的一生揮灑自如,既能夠在宦海內浮沉,也可以忍受落難時候的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