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超市:到家標配碰撞社區風口

2020-12-23 騰訊網

2020年伊始,被疫情打亂了節奏的傳統零售業,經歷了一場被迫成長。在幾乎全行業被迫閉店之際,超市行業則在隨後的階段陸續調集資源、全員上陣力保生活必需品充足供應。

展望未來,消費者的新習慣將會逐漸定式化,超市將迎來全新發展。同時,數位化浪潮下,新的零售生態已經開始重構。

現狀

1.到家普及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您的配送小哥已約滿。」2020年已接近尾聲,但年初搶菜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網友的調侃仍是年度大梗。

在疫情刺激下,超市線上訂單瞬間激增並成為常態。多家超市的線上業務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爆單、不能及時配送等情況。以盒馬為例,由於外賣量的激增,平臺部分時間段出現無法下單的情況。

據了解,沃爾瑪、盒馬、家樂福、物美、華冠等多家超市的線上訂單需求也均呈現高速增長態勢。其中,沃爾瑪京東到家的客單價和訂單量雙雙呈現出激增態勢;在客單價方面,沃爾瑪京東到家對比平日近翻倍增長;整體到家業務的訂單量每日以10%的速度遞增。家樂福在春節期間到家業務訂單量同比增長300%以上,且每日環比雙位數增長。

時至年底,儘管疫情影響逐漸減弱,但超市到家訂單仍然保持增長。高鑫零售2020年上半年財報顯示,高鑫零售的線上業務佔比進一步提高,B2C業績佔比已超B2B。一季度高鑫零售線上店日均單量超過750單,二季度的店日均單量超過950單。截至2020年6月30日,在阿里新零售解決方案助力下,拉動門店同店銷售額5.7%增長,公司淨利潤同比上升16.8%,並為高鑫零售帶來近5000萬用戶,活躍用戶接近1300萬。

2.拼團「翻紅」

疫情讓社區團購再次站在了風口。在不少網際網路巨頭攜重金入場之際,超市企業同樣不甘示弱。各大品牌超市也開始不斷探索社區消費的新方式。

今年7月前後,家樂福招募「社區服務運營官」,以門店為依託,為周邊三公裡範圍的社區提供服務。應聘者可以是社區的意見領袖、保安、樓長等,作為社區與門店之間的橋梁,及時有效傳遞需求、服務信息,為下沉市場、精準定位、有效服務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持和幫助。

社區拼團對傳統商超及傳統業態模式造成了不小的衝擊,也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它或許在透支未來消費,讓消費者「囤」貨,同時也在「創造需求」。

3.小店擴張

紮根社區零售的小店成了行業的心頭好,各路人馬拉開了新一輪的比拼大幕。在大店選址難、覆蓋範圍受限的情況之下,社區店成為巨頭爭先布局的目標。尤其是疫情發生之後,離消費者更近、復購率更高的社區消費場景,社區的小業態越來越受到重視。

今年7月,一向以大賣場為主的大潤發開出首家大潤發mini店「小潤發」,並在一個月之內開出3家門店。幾天後,盒馬mini走出上海正式進駐北京;今年6月,國美首家社區生鮮超市「美+生鮮」生活超市在通州開業。採用線上線下一體化經營,圍繞社群打造到家、到店線下場景……

在和君諮詢合伙人、連鎖經營負責人文志宏表示,近幾年社區商業將會迎來快速發展時期,尤其在疫情後,會進一步加速中國社區商業的發展。「一方面是城市社區化發展的趨勢,另一方面是零售業線上線下發展的趨勢。儘管線上零售看起來很方便,但是它並不能夠完全取代於社區實體連鎖門店的便利性。總地來講,社區商業能夠真正貼近於消費者,能夠為消費者提供圍繞社區所需的商品和服務。」

趨勢

1.自有品牌

在疫情影響下,生產工廠的停工讓不少商品在賣場出現缺貨的現象。一些經營自有品牌的企業經受住了考驗,沒有被斷貨困擾。因此,穩定且高性價比的自有品牌商品也開始受到消費者的追捧。

疫情期間,螞蟻商聯自有品牌商品銷售同比增長200%;盒馬旗下「盒馬工坊」品牌春節期間單品日均銷量最高增長10倍;沃爾瑪自有品牌商品銷售額同比增長約40%。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發布的自有品牌洞察報告顯示,疫情期間自有品牌出現了更強勁的發展趨勢,同比增長率在疫情暴發影響最大的2月達到了115%,2-6月銷售貢獻同比增長維持在了50%以上。隨著社會運行秩序逐步恢復,5月後自有品牌表現逐漸回歸穩態,7月自有品牌貢獻率維持在了1.42%的水平上,保持18%的同比增長。

各大品牌零售商的自有品牌仍處於低價競爭階段,缺乏核心競爭力。不過,疫情期間亮眼的成績單也勢必對自有品牌起到推動作用。尤其在「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之下,自有品牌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業內分析認為,內循環對零售企業開發自有品牌有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在過去的流通體系中,零售企業與供應商是博弈關係,流通成本過高導致商品在零售終端價格太貴了。而在內循環的體系下,零售商和供應商可以探討一起打造商品品牌,共同降低流通成本。批發商可以開發出自己的自有品牌來輸出到下遊的中小零售企業。一些中小型的製造企業甚至可以放棄自己的品牌營銷,專注生產產品,而將品牌的工作交給零售企業或者批發商。

2.渠道融合

面對疫情之後消費習慣的轉變,線上線下融合已成為實體超市企業布局的戰略重點。尤其是在以「國內大循環為基礎,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之下,對於未來零售業的發展也提出了以實體零售為基礎,線上線下相互促進的零售新發展格局。

實體超市在轉變渠道的過程中,藉助新科技來促成具有不同性的運營,選擇貼合自身發展的渠道,加快超市的全渠道零售步伐。今年7月,華潤萬家宣布與達達集團升級戰略合作,涉及全渠道履約、商品管理、用戶、營銷等多個領域。11月,聯華超市與達達宣布雙方戰略合作升級,雙方將在門店全渠道履約、商品管理、營銷活動等領域展開全方位深度合作,並計劃在2021年三季度完成旗下所有門店的上線京東到家平臺。

在今年的中國零售大會上,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裴亮表示,推動「雙循環」零售新發展格局,對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和國家雙循環戰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影響。針對發展的現狀和問題,重中之重是要著力打造和完善零售新發展格局的新基建和新生態。

3.數位化

縱觀當前國內零售市場不難發現,數位化轉型已成為商超的必修課。物美自己培育的多點、阿里與高鑫零售、蘇寧與家樂福、騰訊與沃爾瑪,包括無數接入到家配送的連鎖超市、便利店和夫妻店。尤其在疫情過後,消費者習慣發生改變,網際網路巨頭和傳統零售企業結合得愈發緊密。

外資零售商沃爾瑪先後入股京東、達達-京東到家,並與騰訊達成戰略合作,同時啟動與初創企業共同快速成長的創新平臺「沃爾瑪中國Omega 8」,都反映出將進一步鞏固全球零售商領導者地位以及大力發展全渠道的信心。家樂福被蘇寧收歸後,在蘇寧生態流量支撐下,協同蘇寧物流末端配送網絡,打造履約成本最低、時效最快的到家業務模式。此外,物美、麥德龍依託多點的數位化能力逐漸轉向線上線下一體化。

在文志宏看來,當前商超行業的數位化浪潮已經到來,未來商超行業的商業模式已經不再僅僅停留在原有的線下實體門店,而是走向全渠道化。全面地打通意味著對傳統零售行業的重構,包括商品的管理、客戶的服務、賣場的管理、賣場的規劃都發生了巨大改變。

文章來源:北京商報

相關焦點

  • 超市:到家標配碰撞社區風口
    2020年伊始,被疫情打亂了節奏的傳統零售業,經歷了一場被迫成長。在幾乎全行業被迫閉店之際,超市行業則在隨後的階段陸續調集資源、全員上陣力保生活必需品充足供應。展望未來,消費者的新習慣將會逐漸定式化,超市將迎來全新發展。同時,數位化浪潮下,新的零售生態已經開始重構。
  • 疫情推動到家模式增長:生鮮電商、超市到家、社區到家三種模式開始...
    原標題《QuestMobile2020年到家經濟發展研究報告:疫情推動到家模式增長,生鮮電商、超市到家、社區到家三種模式開始正面PK》 各位童鞋逮嘎猴啊,上期「戰疫報告」看的咋樣?今天,Mr.QM給大家分享一下「疫情」預演的經濟、社會結構性變遷,記住,該來的總會來的,別桑心哦O(∩_∩)O言歸正傳,當前,國內疫情正在好轉,生產、消費都在恢復,對比非典後餐飲住宿業反彈速度,預計很快這幾個行當將會快速恢復,同時網際網路的爆發,目前看也有持續的可能,正如非典帶火了電商、物流,卻並未消滅線下,結構性變化下,一種共生的局面將會延續。
  • 京東到家:生鮮到家盈利模型比社區團購更穩定
    來源:商業觀察家疫情催生了生鮮到家業務的爆發性增長。在疫情的教育下,消費者在線購買生鮮、快消的習慣被快速培養和加速養成。傳統商超和社區生鮮企業究竟如何抓住生鮮到家的機會?如何把握到家業務高速增長階段,實現生鮮品類到家業務的盈利性增長?
  • 從沃爾瑪到永輝,傳統超市龍頭為何都在布局到家業務?
    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僅2月1日一天,永輝超市到家服務全國訂單量春節期間首次突破20萬單,銷售額突破2000萬元。到家業務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越來越多零售行業的龍頭企業選擇布局到家業務?_2.超市到家發展歷程早期發展:早在2010年,鄰味網就嘗試過超市到家業務,應用於服務北京珠江綠洲社區,試圖以暗倉方式打造社區十分鐘生活服務圈,每個社區安排10人左右組成的配送隊伍進行配送。
  • 萬全這三大社區注意啦 疫情期間免費配送到家!
    「李女士,您在家家悅超市購買的蔬菜、米和肉,已經送到小區門口了,請您及時到小區門口取貨點領取!」這是2月14日上午,張家口萬全區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的正陽將李女士的生活物資免費送到萬和家苑小區門口後,打電話提醒小區居民取貨的場景。疫情發生後,為了減少了外出頻次,居家隔離的舉措帶來了大量的電商訂單。
  • 超市到家業務快速崛起,新零售背景下超市全渠道零售步伐加快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從渠道結構來看,據數據統計,2019年,線下實體超市為主要渠道,佔比為 54.5%;線上渠道佔比約24.3%;此外,還有21.2%的比重為菜市場、單體小店等非連鎖經營渠道。
  • 搶灘「到家最後一公裡」! 線上平臺加速布局「網上買菜」 線下超市...
    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間催發的「網上買菜」「無接觸配送」給市民培養了消費新習慣,也讓敏銳的商家們順水推舟找到新商機——「到家最後一公裡」。最近華潤旗下超市、華聯超市等蘭州市內大型超市紛紛通過聯合線上平臺等方式,開啟「送貨到家」服務;拼多多、美團等線上平臺也開發小程序,聯手社區電商,主攻蔬菜、水果、生鮮、零食領域的「線上下單、線下自提」業務。
  • 姜兆華:社區團購是「風口」還是「陷阱」
    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絕大多數人居家隔離,更多地開始嘗試使用網購。電商平臺敏銳捕捉到疫情「倒逼」社區居民網購帶來的巨大流量商機;他們通過價格補貼,以社區團購的方式,低價出售社區蔬菜、糧油等生活用品,拼搶社區客戶流量入口。社區團購之所以大火特火,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原因: 一是價格實惠。
  • 線上買菜門口自提 疫情之下社區團購撞上風口
    三年前,李文杰開了這家小店,而現在除了「店主」這個身份,他還是一名資深「團長」——身兼多個社區團購平臺。當生活因為疫情被按下暫停鍵之後,生鮮團購卻瞬間撞到了風口上。因為有智慧城市、智慧出行、社交通訊等領域探索在前,發生在傳統消費領域的新變化顯得順理成章且尤為快速。
  • 餐飲新零售風口來襲!黃小鮮如何玩轉社區商業?
    餐飲新零售風口來襲!黃小鮮如何玩轉社區商業?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新零售成為行業風口,而餐飲化更成了風口中的浪尖。線上線下餐飲新零售業態的出現,一時間可謂群雄並起,逐鹿中原。然而,如果從市場總容量和總需求來看,餐飲新零售大消費領域還有一個超級大概念沒被深度挖掘,這就是社區商業價值重塑。
  • 永輝超市bravo到家服務量增超30% 春節日訂單首破30萬
    【億邦動力訊】2月11日消息,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了線上買菜方式。2月8日,永輝超市到家服務全國訂單量春節期間首次突破30萬單。同時,根據疫情防控要求,永輝到家服務調整了履約模式,以小區為單位集中裝箱配送,通過小貨車、三輪車等多種交通工具,採用訂單集中配送的方式,最大程度提高配送效率。此外,永輝超市還與達達集團緊密合作。在訂單高峰期,永輝超市開啟達達眾包騎士配送消化波峰,保障門店到家服務時長。
  • 步步高王填:疫情給了線上轉型支點,到家日單破7萬單,年內線上佔比20%
    王填說,這次疫情下,步步高的線上到家業務的增長,源於有兩個很大的變化,即用戶心智和員工心智同步發生了很大改變。「用戶原來的認知是步步高是做線下生意的,疫情期間步步高集團幾乎全員發動超過上萬人的規模投入到線上業務來,給了用戶一個全新的認知:「一日三餐」都可以由步步高送到社區來。
  • 京東阿里美團強勢入局超市到家 超市到家驅動因素分析
    超市到家是迎合消費升級的新消費方式,讓購物變得更加便捷。用戶只需要打開APP,瀏覽界面,加入販物車進行支付,就可以足不出戶地快速拿到自己想要的商品。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定位服務的發展,超市到家業務也不斷地發展,社區001、愛鮮蜂等公司不斷成立。
  • 銀座超市八一店盛裝開業,加碼「社區零售時代」
    他也同時指出,實體零售業雖然遭遇到了線上的衝擊,但銀座旗下擁有這麼多線下店,恰恰又是其自身最無可比擬的優勢所在。(銀座超市八一店立足社區,可輻射27個小區)銀座八一店地處位置人流密集,周邊不僅有小區,還有省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乘坐一站公交車即可到達英雄山,這裡又是濟南範圍內老年人最喜歡聚集地方之一……涵蓋了社區居民、兒童、老年人等多個消費群體。
  • 美團組到家事業群,生鮮成獨立事業部,三面包圍社區團購
    今年尤其是8月以來成為最火爆風口的社區團購儘管跟當年的團購網站有諸多不同,但千團大戰已再次上演,所有人都在或擔憂或期待著美團這個上一紀元的團購大佬什麼時候會上線。現在,狼終於來了!以其中的美團閃購為例,該業務於今年7月18日上線,正是社區團購爆發風口的前夜,據官宣的數據,美團閃購業務覆蓋全國2500個市縣,全國53萬騎手待命,24小時無間斷提供配送,涵蓋超市便利、生鮮果蔬、鮮花綠植等眾多品類。
  • 生鮮超市 零售業下一個風口?
    然而,這個被業界公認「最難做的品類」真的能成為零售業的下一個風口嗎?  零售業新寵  位於朝陽區石佛營路的京客隆社區超市在一個月前被改造成了「京捷生鮮」,這是京客隆最新嘗試的生鮮超市業態,聚焦在生鮮、廚房食品和用品。LOGO上也體現了這一點,在原來的京客隆LOGO上,京捷生鮮的LOGO多了一個廚師帽形狀的輪廓。
  • 「社區團購+直約」:58到家開啟運營新模式
    社區團購賽道也在資本的助推後走到了聚光燈下。如今,憑藉著裂變式傳播的特點,社區團購開始吸引越來越多的入場者。58到家作為上門服務領域的領軍者,憑藉多年服務力供應鏈上的積累,現以「社區團購」為切入點,推出了以「社區管家」為主的「社區團購+直約」的平臺運營模式。社區團購的運營模式最直觀的體現是價格優勢。非團購場景下日常保潔品類的服務價格為80元,目前團購價僅為48元。
  • 疫情下的「非常」商超
    縱觀疫情期間零售企業的表現,能夠維持穩定的服務水準、真正能夠為周邊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物資的企業,無一不是在選品、採購、供應鏈方面具有深厚的積澱。同時,這次疫情也使得到家業務、社區團購、無人零售等新的購物方式得到更多重視。
  • 銀座超市八一店開業,加碼「社區零售時代」
    他也同時指出,實體零售業雖然遭遇到了線上的衝擊,但銀座旗下擁有這麼多線下店,恰恰又是其自身最無可比擬的優勢所在。早在今年初,銀座八一店就已經開始圍繞社區嘗試了一系列的創新營銷方式。「當時超市還不是自營,所以先從百貨開始。」許亞娟說,今年五六月份,雖然疫情已經好轉,但還是影響到了進店的人流量,「顧客不進來,那我們就走出去。」進社區推廣的產品以家電類為主,「消費者購買家電,更注重品牌力和售後服務,而銀座絕對保真保質。」
  • 十大超市企業一季度開店28家、關店1家 疫情倒逼超市創新
    春節前後,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全國蔓延,實體商業被迫按下「暫停鍵」,擔負「保民生」重任的超市門店經營並未受到太大影響,但拓店步伐卻戛然而止。   據贏商網統計,1-3月,永輝、步步高、華潤萬家、物美、大潤發、沃爾瑪、家樂福、卜蜂蓮花、永旺、麥德龍十大超市零售企業旗下的大賣場及精品超市等業態共開店28家,新開門店總數量直接「腰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