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蔣介石在臺灣:病入膏肓,專門投一物一億八千萬討蔣歡心

2020-12-13 有閒者說歷史

本文系有閒者說歷史原創發表,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取、洗稿。

臺灣

每個年代都有每個年代所特有的色彩,到了七十年代,即使蔣介石本人在不斷地抗拒反抗掙扎,可是他鬥不過大世,鬥不過歲月。這個年代,臺灣是一座孤島,恰恰迎合了孤島這個名字。蔣介石到了這時候身體上已經遠遠無法承擔其「遠大」的抱負,從1971年開始,臺灣就被大世逐漸拋棄,氣氛越發悽涼。隨後不久,日本拋棄臺灣與中國大陸建交,美國尼克森訪華,讓蔣介石統治下的中華民國無外可交,風雨飄搖。

蔣介石

蔣介石的身體本來就不行了,在這一系列的打擊之後,當即就病倒了,1972年2月,蔣介石在臺北榮民醫院做了場大手術,原因是前列腺肥大。妻宋美齡和子蔣經國開始的時候在去何處治療有了爭執,宋美齡覺得美國的醫療技術更加先進,蔣介石應該去美國做手術,可是蔣經國卻不這麼認為,和蔣介石一樣,他們都覺得現在這個特殊的時間段去美國不安全,蔣介石覺得美國會有人對他實行暗殺,蔣經國則認為,寧願從美國把醫生的設備都請過來也可以。

蔣介石

過了大概五個月的時間,蔣介石好不容易恢復了一些,不想又發生了車禍,讓蔣介石又做了一次手術,身體更加虛弱了。至此以後,蔣介石就已經基本處於一種半隱退的狀態,外面的事務一般都是蔣經國和當時的「副總統」來處理,有什麼解決不了的或者非常重要的,那就到蔣介石這裡來匯報。蔣介石長時間的沒有露面引發了民眾的猜疑,於是當時有了一個謠言:「宋美齡捲款存往美國,蔣介石已經秘密隱退。」

蔣介石晚年

到了1974年,蔣介石已經是風燭殘年,例行的依舊在繼續,該聲明的一樣不少,但是1974年8月,臺灣當局不得不宣稱:「因蔣健康狀況,減少政治活動。」10月31日是蔣介石的生日,臺灣為了慶祝,製作了許多蔣介石的勳章供民眾佩戴,最為誇張的是當天用超大的巨型氣球向彼岸投放了一千多萬張蔣介石的照片,在1974年,這樣的照片投放了1億8千萬之多。這樣無謂的舉動也許能夠討蔣介石對的歡心,可是也無法改變任何的事情,1974年,蔣介石只能臥病在床,病情已經無法穩定下來,一系列的事情的發生似乎是在預示,蔣介石的時代將要終結。

相關焦點

  • 珍貴老照片:七十年代的上海,七十年代的臺灣,七十年代的香港
    珍貴老照片:這一張照片是70年代末,上海南京路的抓拍照,從照片上看去當時的南京路已經是人來人往!珍貴老照片:這一張照片是七十年代的北京天安門廣場的抓拍照,從照片中看去,當時的北京人出行基本上都是騎自行車,那時候的人生活簡單,人們也都十分樸實!
  • 四大家族之一的陳氏家族,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後過得怎麼樣?
    1927年,蔣介石正式迎娶宋美齡,至此國民黨四大家族初具雛形。在上世紀20年代的歷史風雲中,蔣、宋、孔、陳逐漸成為了把持民國政治經濟命脈的四大家族,這四大家族以蔣氏家族為首,他們緊密結合,在當時的那段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筆墨。
  • 50年代臺灣的「白色恐怖」 被冤投海者不計其數
    國民黨撤退臺灣後,為鞏固自身統治,又在臺灣實施「白色恐怖」。在國民黨「白色恐怖」統治下,臺灣一大批思想進步人士、優秀知識分子被捕、被殺,並造成了無數冤假錯案,這一時代悲劇對臺灣人民造成難以撫平的傷害。
  • 陶東風:《七十年代》與破碎的七十年代
    其中很多冠以「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等紀年標題。北島和李陀主編、北京三聯書店2008年版出版的《七十年代》就是其中影響較大的一本。不管作者和出版社主觀意圖是什麼,也不管讀者的消費心理是什麼(反思抑或消費),這類著述的出版總是一件好事。魯迅先生早就批評我們這個民族一直存在嚴重的遺忘症,或刻意、或無意地迴避歷史,迴避記憶,特別是一些讓人痛苦的災難記憶。
  • 200多個蔣介石聚集在一起:薩沙遊覽臺灣慈湖紀念雕塑公園
    這裡放置著200多座蔣介石的雕塑。兩蔣時代,蔣介石的塑像遍地都是。當時臺灣地方政府、學校、廣場,基本都有蔣介石的像。隨著臺灣的去蔣化以及民進黨的上臺,大量的蔣介石雕塑被搬遷到這個公園。於是,形成了200多個蔣介石聚集在一起的奇觀。
  • 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人去臺灣旅遊是一種什麼體驗
    對照記|兩岸三地文人關於臺灣的舊時回憶(一)馬家輝篇前言:拋出一個合適的話題,分別籍由生活在大陸,臺灣,香港文化人的筆桿子寫出,同一時代下,不同的視角,看似主觀的印象,在彼此的印證下,也有其客觀的一面呈現給讀者。
  • 這三人堪比國之重寶,蔣介石去臺灣時強行帶走,稱:不帶走不行
    在淮海戰役結束後,蔣介石就已經為自己考慮以後要走的路了。在他的精心思考和手下人的建議下,他終於下決定要去臺灣,他之所以要去臺灣,主要是張其昀提議的。臺灣海峽海闊浪高,只有它才能暫時阻止沒有海、空軍優勢的共產黨軍隊的乘勝追擊。
  • 臺灣寫真:日月潭蔣介石行館「重生」
    原標題:臺灣寫真:日月潭蔣介石行館「重生」  中新社南投5月11日電 題:日月潭蔣介石行館「重生」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劉舒凌   臺灣南投縣日月潭畔的蔣公行館,曾是蔣介石休憩迎賓的所在。震驚一時的「9·21」大地震曾將它徹底毀損,原址上建起的日月行館如今吸引越來越多大陸遊客造訪。
  • 蔣介石敗退臺灣後,他在大陸的祖屋、祖墳怎麼樣了?
    1949年5月6日,在解放軍迫近蔣介石的老家——浙江奉化時,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電文,致電粟裕、張震等人,專門提到了一件事情:「在佔領奉化時,要告誡部隊,不要破壞蔣介石的住宅進駐奉化溪口的解放軍3野21軍61師,從上到下,堅決貫徹執行了這一指示。(平心而論,國軍在抗日正面戰場上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正面戰場對於打擊日本的進攻勢頭、遲滯日本的進攻速度、實現持久抗戰的戰略,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亦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引文《中央軍在抗戰中犧牲究竟有多大?
  • 廖信忠:蔣介石在臺灣已經是歷史人物
    大陸年輕人或許羨慕臺灣年輕人可以追求個人愛好,臺灣年輕人或許羨慕大陸年輕人機會多,但雙方都忽視了對方的無奈,這種對「異域」的想像難免影響廖信忠。廖信忠愛好攝影,每到一地都要拍照,朋友圈也成了展覽館,從胡同到鼓樓大街,再到北五環的新小區,廖信忠都用鏡頭一一記錄。
  • 蔣介石退守臺灣之時,還專門點名帶走了3個人!全都是國寶級人物
    最後深得民心的中國共產黨以絕對的優勢戰勝了國民黨的八百多萬裝備精良的大軍,蔣介石慘敗,輸得徹底。敗局已定,蔣介石倉皇逃離大陸,全體撤往臺灣休養生息。在全面撤退之前,他已經把要帶走的東西全部打算好了,並已在籌備之中。 他把大陸銀行裡存儲的大量現金和黃金全部取出來,用軍艦全部運往臺灣。還把故宮裡的許多名貴字畫也順走了,紛紛運到臺北博物院。
  • 小說:溫馨甜寵年代文來了,《甜妻的七十年代》《帶著倉庫重生》
    哈嘍,大家好呀,這期為大家推薦的是小說:溫馨甜寵年代文又雙叒叕來了,《甜妻的七十年代》《帶著倉庫重生》!一、《甜妻的七十年代》作者:女王不在家簡介:時代變了,庵子沒了,小尼姑神光和師姐慧安一起還俗,嫁給了山下的男人。陰差陽錯,兩個人被交換了男人。師姐說,你配了這麼糙的男人,命不好,可不像我這麼有福氣。
  • 【薩沙講史堂第五百七十七期】200多個蔣介石聚集在一起:薩沙遊覽臺灣慈湖紀念雕塑公園(歷史系列第247講)
    兩蔣時代,蔣介石的塑像遍地都是。當時臺灣地方政府、學校、廣場,基本都有蔣介石的像。隨著臺灣的去蔣化以及民進黨的上臺,大量的蔣介石雕塑被搬遷到這個公園。於是,形成了200多個蔣介石聚集在一起的奇觀。因經費不足,蔣介石的雕塑保存並不算好,一些已經開始破損。臺灣的政府花錢,可沒有這麼隨意。
  • 絞盡腦汁布局 蔣介石退守臺灣秘辛
    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1949年國民黨敗退到臺灣,是大家熟知的歷史,其實當年選擇臺灣作為撤退據點,蔣介石是經過多方考慮,甚至故布疑陣。而其中包括軍隊、故宮國寶、國庫黃金甚至是200萬軍民的遷移,都是經過焦心布局的策略。
  • 臺灣的蔣介石行宮曝光,引出了一段驚天秘密...
    最近,臺灣的蔣介石行宮曝光,引出了一段驚天秘密——今天,我要給大家貼100張網上已經搜不到的歷史照片讓大家從蔣介石、宋美齡的臥室出發,感受一段令人嘆息的政治婚姻。但蔣介石和自己最後一任夫人宋美齡,倒是人前人後秀恩愛:蔣宋在人前這麼恩愛,又是年紀輕輕就結婚,為什麼一直沒有兒女呢?最近解密的蔣介石行宮——臺灣「陽明書屋」,正好揭示了這一段改變中國歷史的宮廷八卦!
  • 臺灣輔仁大學學生拆蔣介石銅像遭警方逮回
    臺灣輔仁大學學生拿砂輪機鋸開銅像。(圖片取自Facebook)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二二八」事件七十周年,新北市輔仁大學10多名學生,帶著發電機及砂輪機等工具試圖拆除蔣介石銅像。其中輔大宗教系羅姓學生及哲學系陳姓學生輪流鋸銅像,試圖將其拆除。經校方發現通報警方,警方到場後,銅像拐杖已經遭鋸斷。警察隨即上前阻止,將包含2名輔大學生的4人帶回警局偵訊。
  • 蔣介石生前在臺灣官邸「草山行館」被焚毀(圖)
    蔣介石生前在臺灣官邸   中新社香港四月七日電 臺北消息:座落在臺北市北投區湖底路八十九號的「草山行館」,七日凌晨突然起火,整棟磚木造約二百坪的建物陷入火海
  • 戰犯翁文灝,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受邀返回大陸後結局如何?
    1948年6月,翁文灝應蔣介石邀請,擔任國民政府行憲後第一任行政院院長,是一位大權在握的官員。按照翁文灝當時的位置,他在戰犯中排12位實至名歸。那麼這位成為戰犯的民國科學家晚年的結局怎麼樣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翁文灝的晚年結局。翁文灝出生於1889年,他是浙江寧波人,與蔣介石是老鄉。
  • 《七十年代嬌媳婦》暖暖的愛情,感人的相濡以沫,年代種田小說
    《七十年代嬌媳婦》素昧平生v元寶的碎碎念那時候車馬很慢,喜歡一個人就是一輩子。七十年代的愛情基本上就是家裡介紹,看對眼了,結了婚就能過一輩子。那時候天很藍,水很清,愛情也很純粹。還是用卑鄙的手法逼婚,村裡的人閒話不斷,自己也沒討到好。在婚姻裡一直很膽怯,後來謝庭玉為了回城提出離婚(她誤會了痴心的謝同志),自己受了很多苦。這輩子,葉青水決定不走老路,識趣的給謝同志讓路。
  • 蔣介石當年從廈門轉運了多少黃金到臺灣
    蔣介石什麼時候開始,總共從大陸運走了多少黃金到臺灣呢? 最晚從1948年開始,蔣介石就已經在做退守臺灣的黃金搶運準備,到了1948年11月底,第一批黃金白銀在當時的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主導下,共260萬兩黃金、400萬塊銀元從上海運往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