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人去臺灣旅遊是一種什麼體驗

2020-12-06 不為五鬥米折腰個錘子

對照記|兩岸三地文人關於臺灣的舊時回憶(一)馬家輝篇

前言:拋出一個合適的話題,分別籍由生活在大陸,臺灣,香港文化人的筆桿子寫出,同一時代下,不同的視角,看似主觀的印象,在彼此的印證下,也有其客觀的一面呈現給讀者。

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人去臺灣旅遊是一種什麼體驗

看到副標題,或許有人會疑惑,在那個年代似乎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想說的是,不太可能不代表沒有,來自香港的馬家輝先生應該是夠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他在文章《第一次冒險接觸》中有寫到:那個年代想到臺灣旅行麻煩得有點不近情理,申請籤證的時候需要提供一系列包括學歷,工作,收入,家庭等等方面的證明資料,還需要有在臺的「擔保人」,整個背景審查過程漫長且嚴格,有些人可能還要有面試的經歷,當你終於被通知可以領取籤證的時候,還要寫一份類似保證書的書面材料,證明自己只是去旅行,保證絕不做任何違法之事。

讀到這裡我插上一句話,雖然馬先生認為麻煩到不近情理,可終歸還是可以去的,相比之下,想到我們的父輩還在上山下鄉當知青的時候,香港的年輕人已經可以去臺灣旅行,過著一種完全不一樣的生活,我想說些什麼卻又不知道如何開口。

在還沒有去過臺灣的馬先生眼中,會有一種什麼樣的提前印象呢?臨近出發,朋友們會互相再三提醒一些「注意事項」,

第一,莫談國事,以免引禍上身,

第二,不要穿著過於潮流,頭髮不要太長,以防被警察認為是「太保」,「流氓」給抓起來,

第三,小心當地的「仙人跳」,豔遇什麼的就當沒發生過,趕緊避開,

第四,當地有「計程車之狼」,女生不要坐計程車,恐有性命之攸。

總之臺灣就是不好,旅行可以,但是要處處提防。

聽上去很可怕是不是,可當馬先生去到臺灣後,上面的情況一件也沒有發生,不免讓他覺得之前先入為主的看法,是多麼的搞笑。

不過另外卻有一件事情,跟去臺灣旅行直接相關,馬先生用「好玩」二字來形容,還略帶誇耀的說自己是屢有為之,這件「好玩的事情」就是我們現在說的「人肉代購」。

那時候臺灣進口商品收稅太高,有聰明的人想到一個辦法,赴臺的旅行者以送禮或自用的名義,把香菸,洋酒等物品限量免稅帶入,到當地再給專門從事這行業的旅行社打電話,派人來取貨,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刨去成本,還能賺一筆外快用以補貼旅行的費用。(這樣算起來,馬先生可以說是帶貨屆的先驅者,佩服佩服。)

如今的馬先生經常往來於香港臺灣之間,他說每次去臺灣,都會有一些變化,這麼多年過去,變化一直都在繼續,就好像羅大佑唱的《現象七十二變》一樣,總之臺灣隨著世界一起都在不停地變,好或壞,對或錯,全看你要從哪方面解讀。

他在採訪中說「香港非我埋骨之地」,不是香港,便是臺灣了,他娶到了臺灣女子,取得了臺灣護照和正式居民身份,也自嘲說算是「臺灣人」了。

生於香港,死於臺灣。

這便是馬先生的願望。

相關焦點

  • 珍貴老照片:七十年代的上海,七十年代的臺灣,七十年代的香港
    珍貴老照片:這一張照片是70年代末,上海南京路的抓拍照,從照片上看去當時的南京路已經是人來人往!珍貴老照片:這一張照片是七十年代的北京天安門廣場的抓拍照,從照片中看去,當時的北京人出行基本上都是騎自行車,那時候的人生活簡單,人們也都十分樸實!
  • 《順流與逆流》:七十年代前的香港電影是怎樣崛起的?
    關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前的香港電影沙丹認為,香港電影背後有著非常複雜的歷史和社會脈絡。例如,內地和香港電影的互動、內地的政策如何影響香港電影等,這些都是觀察香港電影的重要視角。《順流與逆流:重寫香港電影史》著重寫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並將主要章節的時間下限定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
  • 山東蒙陰岱崮「人民公社大食堂」,重溫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記憶
    人民公社大食堂是一座由原「三線」軍工廠民豐機械廠(9381廠)遺存廠房改建的「人民公社」,重現了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國社會的場景,讓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的人倍感親切。人民公社食堂位於蒙陰縣岱崮鎮上山下鄉度假區內,隱匿於沂蒙群崮之間。
  •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臺灣流行音樂和香港流行音樂哪個更強?
    提起流行音樂,許多人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港臺流行音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港臺流行音樂方興未艾,流行樂壇人才輩出,經典歌曲頻頻湧現,以至那個時代成了流行音樂再難逾越的一個高峰,也是無數歌迷永遠難忘、無限懷念的一個時代。
  • 上世紀七十年代去飯店吃飯什麼感受?貴到你肉疼!
    如今去飯店吃一頓飯對人們來說算是小菜一碟,甚至飯店還會提供送外賣等貼心服務讓你享受賓至如歸的感覺。那麼穿越時光隧道,七十年代去飯店吃飯會花多少錢呢?這已經超出了我這個農家娃的想像力,有位網友做出了回答,他的父親當時工資五十三元三角四分,當時算是妥妥的高薪階層,記得哥哥和嫂子訂婚那年去城裡照訂婚像,中午下館子花了五元錢,他父親心疼了好久,因為這次下館子消費了父親工資的十分之一!要知道筆者的父親是位農民工,在90年代一天才掙15塊錢,對比一下真的心驚,可見當時下館子是多麼奢侈的一件事!
  • 圖說歷史: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城鄉居民十大日用品
    在20世紀70年代,回力鞋幾乎就是運動休閒鞋類的唯一象徵;相比解放鞋而言,它簡潔鮮明的設計在那個同質化的時代顯得卓爾不凡。到80年代時,擁有一雙回力鞋在青少年中已經是相當牛的潮人標誌。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的生活普遍貧困,日用品供應相對睏乏,而蛤蜊油的作用僅限於防止皮膚皸裂。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收音機算是一件家用電器,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進入平常人家。
  • 陶東風:《七十年代》與破碎的七十年代
    其中很多冠以「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等紀年標題。北島和李陀主編、北京三聯書店2008年版出版的《七十年代》就是其中影響較大的一本。不管作者和出版社主觀意圖是什麼,也不管讀者的消費心理是什麼(反思抑或消費),這類著述的出版總是一件好事。魯迅先生早就批評我們這個民族一直存在嚴重的遺忘症,或刻意、或無意地迴避歷史,迴避記憶,特別是一些讓人痛苦的災難記憶。
  • 特產旅遊丨去臺灣買什麼好,去臺灣旅遊買什麼好
    臺灣不但商品種類豐富,而且許多進口商品的價格比大陸要優惠的多,更重要的是無論是商場、百貨公司還是小鋪,服務都是非常熱情,非常耐心,讓大家真正感覺到作為消費者被尊重被重視,那麼去臺灣旅遊到底買什麼好呢。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去臺灣買什麼好,去臺灣旅遊適合買什麼回來。
  • 香港人為什麼喜歡吃狗仔粉?上世紀60年代的小吃,很懷舊!
    如果說香港的街頭小吃是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的,那麼招牌一定是咖喱魚蛋和車仔面了。但實際上,到了60年代,也有不少經典的小吃在當地湧現,比如這狗仔粉。其實香港那時有不少小吃來源於廣東地區,像是咖喱魚蛋據說是由潮汕人帶入,而狗仔粉則是順德人引入。
  • 去臺灣旅遊買什麼好——臺灣購物攻略
    臺灣不但商品種類豐富,而且許多進口商品的價格比大陸要優惠的多,更重要的是無論是商場、百貨公司還是小鋪,服務都是非常熱情,非常耐心,讓大家真正感覺到作為消費者被尊重被重視,那麼去臺灣旅遊到底買什麼好呢。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去臺灣買什麼好,去臺灣旅遊適合買什麼回來。
  • 80年代不只有香港電影——臺灣電影新浪潮
    提起香港電影對於很多人來說,都能說出那麼幾部自己看過的精彩影片,以及在自己成長的歲月裡,念念不忘的精彩畫面,然而提起臺灣電影很多人又有一種莫名的陌生感,仿佛在歲月的痕跡裡找不到它的蹤影,其實二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臺灣購物攻略】去臺灣旅遊買什麼好
    寶島臺灣是中國的一塊明珠,也是世界名牌、奢侈品的集中地,優越的購物環境絕對讓購物達人的你瘋狂起來,很多人開始猶豫去臺灣買什麼好
  • 一組老照片,帶你穿越到上世紀40年代的臺灣,當時被日本人佔領
    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主要的少數民族高山族在17世紀漢族移入前即已在此定居;自明末清初始有大量的福建南部和廣東東部人民移墾臺灣,最終形成以漢族為主體的社會。1895年至1945年之間,是臺灣被日本帝國殖民統治的時期。本組老照片拍攝於上世紀40年代日據時期的臺灣臺北。
  • 威震70年代香港的「大圈仔」:80年代突然消失,10年後暴打越南黑幫
    亂世巨星,在亂世裡讓人"懼怕"的明星。上個世紀七十年代,14K、新義安、和勝和還有汽水房這四個主要的幫派在香港活躍著,瓜分了香港主要的非我地盤和油水充足的場地,但是有一群來自內地的青壯年男子卻是他們想也不敢惹的存在,那就是黑化的"大圈仔"。
  • 去臺灣旅遊買什麼好
    寶島臺灣是中國的一塊明珠,也是世界名牌、奢侈品的集中地,優越的購物環境絕對讓購物達人的你瘋狂起來,很多人開始猶豫去臺灣買什麼好。臺灣不但商品種類豐富,而且許多進口商品的價格比大陸要優惠的多,更重要的是無論是商場、百貨公司還是小鋪,服務都是非常熱情,非常耐心,讓大家真正感覺到作為消費者被尊重被重視,那麼去臺灣旅遊到底買什麼好呢。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去臺灣買什麼好,去臺灣旅遊適合買什麼回來。
  • 七十年代電影院變身老影院露臺餐廳酒吧
    原標題:七十年代電影院變身老影院露臺餐廳酒吧   中國浙江莫幹山,2015年7月7日-莫幹山裡法國山居隆重推出全新莫幹山時尚目的地-老影院露臺餐廳及酒吧(The Old Cinema Restaurant Bar &Terrace)。莫幹山老影院露臺餐廳及酒吧位於竹林密布的莫幹山頂,其前身是一座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老電影院。
  • 上世紀90年代,德國攝影師體驗了一回
    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一位德國攝影師來到了這裡,生活居住了一段時間,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了一些生活畫面。尤其是冬天裡的冰天雪地。一場大雪過後,冰天雪地,地上的積雪足足有車輪那麼高。這樣的天氣,真不知道怎麼把汽車開出來的。這種大雪天氣,生活中幾年也不見得遇上一回。至於遠處的樓房,則是蘇聯時代有特色的筒子樓。有軌電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地區也常見。
  • 老照片:70年代繁華的臺灣
    亞洲四小龍指韓國、新加坡、香港和臺灣的總稱,這些國家或地區在20世紀60-70年代經濟飛速成長,但在這之前他們只是以農業和輕工業為主的發展中國家或地區。六七十年代的臺灣六七十年代的臺灣六七十年代的臺灣六七十年代的臺灣大樓外牆清晰可見"百事可樂"的廣告中國農民銀行六七十年代的臺灣70年代臺灣老照片-電影院大幅宣傳海報(演員:狄龍)
  • 七十年代蔣介石在臺灣:病入膏肓,專門投一物一億八千萬討蔣歡心
    臺灣每個年代都有每個年代所特有的色彩,到了七十年代,即使蔣介石本人在不斷地抗拒反抗掙扎,可是他鬥不過大世,鬥不過歲月。這個年代,臺灣是一座孤島,恰恰迎合了孤島這個名字。蔣介石到了這時候身體上已經遠遠無法承擔其「遠大」的抱負,從1971年開始,臺灣就被大世逐漸拋棄,氣氛越發悽涼。
  • 七十年代香港街拍,上環中環長沙灣
    【上環·1978年】1850年代,隨著太平天國之亂中逃難華人帶來資金和營商經驗,上環發展成華人主要商貿區。蘇杭街和文鹹西街由於接近當時海邊的三角碼頭,為早期轉口貿易集中地。德輔道西一帶則是海味和鹹魚的集散地。【郵政總局·1978年】現建築是第四代,屬於現代主義風格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