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窮得賣草鞋,可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願意送錢給他用呢?

2020-12-11 禮宋論史

眾所周知,劉備在發跡之前,生活潦草以賣草鞋為生,窮的一塌糊塗,那後來怎麼有錢招兵買馬領兵打戰呢?即使他在出來單幹之前,投靠過多個諸侯,或多或少可能存了點小錢,但是大戰可是燒錢的事兒,那點存款都不夠買給士兵編草鞋的草。如果說有人要我給劉備的一生做個總結,我會告訴他們劉備的一生是感人的,有一句古話這麼說「20歲都三國,曹操最厲害;40歲讀三國,司馬懿最厲害;到了60歲再讀三國,劉備最厲害。」前面兩個人或許很多人都會贊同,但是不少人對於最後一段卻是有著不解,畢竟劉備雖然能臣名將不少,但是最後蜀國被滅,而且在才能上也不算卓越,怎麼會得到這樣的評價呢?這就和上文說的劉備的一生是感人的不可分割了。

大家可能聽過劉備,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奈何家道淪落,爺爺輩還當過縣令,父親還是公務員,可沒想到父親死得早,劉備只好跟著母親上街去賣草鞋,到了十五歲那天,有一個機會,同郡人盧植開私學。劉備就想去讀書,但讀書就得有學費,而且還要有生活費。那怎麼辦呢?他的叔父劉元起借錢給他,而且很大方,劉元起的兒子劉德然跟劉備一起讀書,兩人的生活費是一樣的。這樣一來,劉元起的老婆不同意了,她說,借一回可以,那能這樣長期借,雖是族人,但畢竟不是一家的。劉元起說了一句話:劉備不是一般人。

縱觀劉備的一生,你會發現他的大半生都在東奔西走,都是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直到48歲的時候都沒有佔據一片土地,都沒有基業,但是即使如此,劉備依舊雄心不死,有著爭霸天下的壯志,這怎麼能讓人不動容?要知道那個年代可不是現代,60多歲已經算是高齡了,劉備的狀態就相當於現在一個人奮鬥了大半輩子知道6,70了還沒有什麼產業,然後還敢豪言壯語說要幹掉騰訊,超越馬雲,面對這樣的人,試問誰不會心生敬佩?劉備窮得賣草鞋,可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願意送錢給他用呢?

劉備的一生雖然一直都是在逃跑,失敗成了他人生的主旋律,但是很奇怪的是無論他到哪,哪兒的人都對他非常敬佩,即使不去他帳下為官也對他推崇備至。而且劉備能夠信任人,在那種動蕩的年代,人心浮動的時候,試問換了你去你能堅持相信自己的手下人,能夠毫無保留的信任別人嗎?劉備能。試問你能逢人便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即使遭到別人的白眼也一直不動搖,就這樣流傳後世千百年嗎?劉備能。試問你能夠在失敗了無數次,屢次遊走在生死邊緣,差點失去自己的小命之後依舊「初心不改」不放棄自己的夢想嗎?劉備能。試問這樣的人不是英雄還有誰是?不知道大家看三國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這麼個人,糜竺。糜竺是劉備老婆糜夫人的哥哥,也就是劉備的大舅子之一,算是個國舅吧。這個國舅才幹一般,地位可不一般。糜竺是個溫和的文人,雍容大方,卻沒帶兵上過戰場,而高居「安漢將軍」之位,地位可是在諸葛亮和五虎將之上,且劉備對他的寵信無人可比。憑什麼?一個字:錢。

生於東漢末年的劉備,雖然後來於亂世之中起兵逐鹿中原,同多位好兄弟一起摸爬滾打,最終在川蜀之地建立了蜀漢政權,實是亂世中的一代梟雄。在劉備闖蕩之際都以中山靖王之後自稱,眾人也都稱他一聲「劉皇叔」,看這輩分比當朝的皇帝還要大呢。但是這些種種也改變不了早年的劉備家庭貧寒的事實,小劉備還是要靠整天編織草鞋草蓆為生。

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劉元起借錢給劉備是因為錢嗎?不是,這只是一個起因,而不是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劉元起認為劉備不是一般人。小時候,劉備曾經說過一句話,他家門口有一個大桑樹,樹冠很大如同車蓋,劉備就說,我將來就要乘這樣的車蓋。這個意思就是要當皇帝。劉元起聽到後就大為驚奇,認為劉備有奇志,從此就開始經常的資助他。可見,劉元起借錢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認為劉備是一個有前途的人。是一個可以改變全族的人,如果劉備發達了,他劉元起當然也會跟著沾光。

這件事情,就說出了借錢的秘訣。很多人借錢,通常只談自己窮。自己要幹什麼,缺一點錢。拜託,這些理由只是你的理由 ,而不是對方的理由,借錢是兩方面的事情,你只提供自己一方的理由 ,那當然是不夠充分的。那應該怎麼辦?你應該讓對方看到,借錢給你有什麼好處。這裡我們再講一個故事。這是胡雪巖的故事。話說有一個叫王有齡的人,他捐一個官,但還沒有安排工作(投供補缺),而且也沒有收入來源,過得比較苦,一天沒事就在茶座要一壺便宜的茶混日子。

194年,糜竺追隨劉備。196年劉備下邳戰敗之時,妻子被俘,糜竺將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並給了他兩千兵馬和金銀物質,讓劉備從危難中重新振作。野史《拾遺記》記載糜竺「時三國交鋒,軍用萬倍,乃輸其寶物車服,以助先主:黃金一億斤,錦繡氈罽積如丘壟,駿馬萬匹。」劉備徵戰的那些年,糜竺給了劉備黃金一億斤,按秦漢舊制折算,一斤大約是250克,也就是糜竺給了劉備2.5萬噸的黃金。不過按世界黃金儲量總數來看,這個數量是不太可能的,但是保守估計,黃金萬斤是有的,也就是陸陸續續給了劉備約2.5噸的黃金供其打戰。

第一桶金,桃園三結義,得到了兩位大將,關羽張飛,這二人可比百萬雄獅!張飛是屠夫出身,那為啥他這麼有錢,這要說瞎當時背景了,當時東漢末天下大亂,人民不能休養生息,所以豬肉也生產匱乏,而其時東漢末年的肉價,換算到現在要高出好幾,所以張飛有錢不稀奇。而且張飛祖代一直居住在這,還有一家屠宰場和酒坊,桃園三結義之後,張飛還召集三百勇士,在自己家中的桃園開懷暢飲,一個桃園能放得下三百人,可見有多大,並且桃園只是在自己莊園的後邊,聽說張飛的莊園就要值許多銀兩,試想沒有錢,那會召集那麼多人喝酒啊。

有一天,他認識了也經常來喝茶的人,兩人聊天,聊起了各自的處境,這個人突然問,你如果想投供補缺,需要多少錢?王有齡想了一下,說大概五百兩吧。這五百兩可不是小數目,尤其是窮人來說,可能就是四五年的開銷。這個人想了一下,就告訴他,你明天來,我給你五百兩。這個人當然就是胡雪巖。那糜竺哪來那麼多錢?據推測,糜家靠海外貿易發家。早在糜竺跟隨劉備的30年前,即166年,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已經開闢了。當時中國金銀儲備並不多,而羅馬中亞的黃金非常多,所以糜家可能靠外貿發家,給劉備的那麼多黃金,是外國商人支付的貨款。

這一時期劉備運氣好還遇到了其他貴人,貴人是兩位很有錢的大商人。中山商人張世平、蘇雙,到劉備的家鄉涿郡販馬,偶然見到劉備,發現這個小夥相貌異樣,隨手便送給劉備一大筆錢。加上張飛的錢,這是第一筆錢。不過才拉起一支隊伍從而在討黃巾中嶄露頭角。但是在鎮壓黃巾起義中基本消耗殆盡,僅僅得了一個縣令而已!最後還棄官去投奔公孫瓚,此時劉備光杆司令!第二桶金,劉備借公孫瓚3千兵馬並趙雲救援徐州,然後佔據了徐州,算是一方諸侯了。有了地盤可以招募兵馬。後來呂布來投靠,結果搶了徐州。他一無所有的這個時候,徐州的土豪糜竺糜芳兩兄弟的資助,散盡家財為劉備集資。對什麼都沒有的劉備這樣投資,這絕對是真愛。這也側面體現了劉備人格魅力偉大不次於曹操,糜竺散盡家財來投這是劉備的第二筆錢。這時候劉備投靠了曹操。

王有齡很奇怪,大家也不熟,他給我五百兩?第二天,老王將信將疑來了,沒想到,胡雪巖真的給了王有齡五百兩。王有齡拿著這個錢去補缺,因緣巧合之下,真當了官,去找恩人胡雪巖的時候,卻發現胡雪巖過得不太如意,沒工作了。為什麼呢?原因還在那五百兩上。胡雪巖原在錢莊上班,那五百兩是他收的爛帳,收了數之後,直接拿給了王有齡。這個事情,沒經過老闆的同意,等於挪用公款,當然就被掃地出門。當然,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王有齡靠著胡雪巖當了官,胡雪巖也靠著王有齡開始了自己的官商之路。

低調。即使 N年以後回過頭來看自己成長了很多,但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擺地攤賣草鞋的確是不幸的,他在賣草鞋的過程中不會感到多麼得意和自豪,會逐漸變得不愛多說話 (少語言)。不少人會拿他吹牛當皇帝和皇族的身份來開涮取笑,讓他明白了有些話是不能亂說的,有些話是要講究對象的,明白了「不可與言而與言,失言」的含 義,這都讓他從小時候的出言孟浪逐漸變得謙虛低調。

劉備在曹操手下心驚膽戰,找了個去截殺袁術的藉口,又從曹操手下借了五萬兵馬開溜了。結果沒多久又被曹操打敗,張飛落草,關羽投曹操,劉備徹底又成了光杆司令去投袁紹。但是劉備因為關羽斬顏良文丑而在袁紹軍中混不下去,兵也不好意思借,藉口去聯絡劉表以為袁紹助理,去投靠劉表,半路古城相會,並收趙雲。接著劉備去投靠劉表的時候,只有兩千人的隊伍,還在劉表帳下結識劉琦。諸葛亮出山後,給劉備出了不少妙招,一方面在樊城招兵買馬,有了上萬人兵馬,又緊緊地把劉琦團結在身邊,得到了劉琦的上萬人。靠這兩萬人,以劉琦的夏口作為立足點,與帶甲十萬的孫權平等聯盟,並成為五萬孫劉聯軍的總指揮,在赤壁之戰中一舉大破曹操,自此鹹魚翻身。劉備接著拿下益州,又在漢中之戰中擊敗曹操,從此天下三分有其一,成為一方霸主!

相關焦點

  • 從三國劉備賣草鞋,看酒店業網際網路創新
    如何利用網際網路思維,完成傳統酒店的變革升級呢?下面將通過一個故事,結合網際網路思維的前世今生,向大家闡述酒店的商業生態變革,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啟示。三國裡的網際網路啟蒙亂世之下,走投無路的劉備準備開始做賣草鞋的生意。
  • 關羽文武雙全,還是個官二代,為什麼卻要拜賣草鞋的劉備為大哥?
    在此亂世之下,也湧現出一大批傑出之人,但手握重兵、受人推崇之輩往往都是家世顯赫之人,如袁紹、曹操等人。但卻有一例外,此人名為劉備,據歷史記載,劉備的父親劉弘早亡,少年劉備與母親以織席販履為業,生活非常艱苦。關羽的祖父是漢朝的諫議大夫,父親也在漢朝為官,所以說關羽也是「官二代」。
  • 劉備年近50還是劉表的幕賓,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才願意跟著他?
    可徐庶不久後由於一些原因離開了劉備,進入了曹操的陣營。那麼為什麼劉備五十歲了他還能吸引這麼多的人才呢?接著來聽一下本人的理解。1、劉備的人格魅力劉備是漢室宗親,他吸引的這些人都是想要忠心報國的人。報的什麼國呢?當然是漢朝。當時曹操被很多人認為是篡漢,挾天子令諸侯。天下有才能想要報國之人,是非常多的,可是苦於報國無門。
  •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劉備皆得而沒能如願,司馬徽:怪我咯?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賣草鞋為生的劉備總想著幹點什麼。 如果想像能夠成真,或許這世界上再也沒有憂心忡忡的人了,所以有想法是好的,但最為關鍵的是付諸行動。 好在,劉備就是一個有想法並且敢於做的人,當劉備15歲時,劉備就不和母親一起賣草鞋了,而是外出學知識去了。
  •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願意買棉服而不是羽絨服呢?因為窮嗎?
    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願意買棉服而不是羽絨服呢?主要是因為現在的氣候整體都變暖了,很多地方包括北京這種不算太北的北方,不穿羽絨服也都能過冬了,別說南方很多本來就還不算太冷的氣候了,不過!東北的妹子們還是該穿羽絨服穿羽絨服!該穿加絨褲就穿加絨褲!那室外零下幾十度的天氣,可不是鬧著玩的啊!
  • 劉備小時候家裡那麼窮,為什麼有錢讀書?看他母親真實身份是誰?
    提到正史上的劉備,就得從陳壽所著的《三國志》說起,在《三國志》中,陳壽如實記錄了劉備波瀾壯闊的一生: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備很小的時候就失去父親,與母親一起以賣鞋織席為生。
  • 包神日記|從一雙「草鞋」說起奢侈品品牌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因為貴族們讚揚劉備的草鞋賣得很不錯,乾脆把家裡的草棚改成了草鞋作坊。這時,大富商出現了,跟劉備說不如我投資你,建廠生產草鞋,掛名就叫劉備草鞋,但不許你賣那麼便宜,也不許再在草棚賣了。至此,每雙「劉備草鞋」再也不是劉備親手編制出來了。全村人都在生產劉備草鞋,劉備草鞋就這麼被產業化,規模化,商業化。
  • 善於用人的劉備,為何沒有重用對他忠心耿耿,立下許多戰功的趙雲
    而關於三國時期歷史故事的還有一本演義,就是我們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以劉備陣營為主角描寫了這段輝煌的歷史,而在書中的主角劉備之所以能夠從一個賣草鞋的落魄皇叔取得能與其他兩個勢力鼎足而立的成就,還要在於他善於用人且重視人才,因此身邊有著許多甘願輔佐他取得勝利的能人。不過哪怕善於用人的劉備,其實一生中也犯過兩次錯誤。
  • 張飛不打開門做生意,他井中放肉有什麼目的
    ,劉備以皇親國戚自居,連草鞋都要親自編織拿去擺攤,這說明劉備已經落魄到了極點,肯定家徒四壁飯都吃不起,但劉備死鴨子嘴硬,就算再窮還死撐面子說是皇室宗親,因為劉備知道,只有皇室宗親身份是自己這輩子惟一翻身的機會。
  • 劉備只要關張聚在一起吃飯就準點出現,到付帳的時候,就一準開溜
    不過就在二人相識第二天,又有一位劉姓人氏,見他二人聊的火熱,便也跑來湊熱鬧,自稱姓劉名備,是個一個賣草鞋的。讓這兩人很是不爽。劉備此人生的大耳垂肩,雙手過膝,若說起來,這人武藝本事,卻也有些。開始三人也處的不錯,俗話說:「米麵夫妻,酒肉朋友。
  • 織席販履的劉備,是唯一的手工業者皇帝嗎?如何看待那段歷史呢
    關二爺是賣豆腐還是賣棗出身,張飛是否賣過豬肉,正史不見記載,劉備曾經賣草蓆、草鞋,確實記載於《三國志》。所以,《三國演義》中,劉備經常被自高自大的豪門士族,諷刺為「織席販履」之徒。用今天的眼光看,「織席販履」何嘗不是企業家的創業階段,當年馬雲不也練攤嗎?這事不丟人吶!
  • 劉備是一個英明仁義的君主,做事堅持不懈,他的成功是必然的
    劉備是怎麼成功的呢 ?任何事物都是有內因、外因的,也就是「先天」、「後天」的。劉備先天優勢就是「漢室宗親」,名正、言順、事容易成,而且「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普遍存在忠君思想,因此大部分人從心底上就願意「歸順」正統。
  • 劉備為什麼不重用趙雲?
    2.從趙雲的歷任官職來看大多圍繞中軍來展開,劉備始終把趙雲留在身邊,後主劉禪也是如此,普遍也認為趙雲是保鏢一角,那如此誰會把不信任的人放在自己的身邊呢。更何況,過江娶親,兵敗夷陵都是趙雲來救,足以說明劉備對於趙雲的信任。 3.很多人認為趙雲之於劉備,相當於許褚之於曹操,周泰之於孫權。
  • 在深圳的汕頭市區人,為什麼會那麼少呢?
    來深圳那麼多年,發現了一個現象。誠然,深圳的潮汕人很多,據不完全估算,大概有個三四百萬潮汕人。可是卻很少見到汕頭市區的人(金平龍湖區)。絕大多數都是潮陽,潮南,濠江的和其他粵東地區的。汕頭每逢節假日,回汕頭市區的高鐵票,就非常難搶,想著可能是因為有很多汕頭市區人都在深圳。可來深圳這麼久,卻很少遇到。不禁要問,我們市區人去哪裡了呢?
  • 還路遇劉備
    漢朝開國皇帝劉邦死後,在陰間受到了閻羅王的熱情招待,不僅免費給他安排了一套小別墅,還送給了他一大筆安家費,於是劉邦在陰間的日子過得優哉樂哉,很是愜意。這一天,劉邦閒來無事,就去陰間的集市上閒逛。雖說這裡鬼氣森森,但賣啥的都有,十分熱鬧。
  • 成都武侯祠:三國迷打卡勝地,劉備和諸葛亮永遠在一起的地方
    供奉的是劉、關、張三兄弟的塑像,關羽也是我非常敬重的人,但不是我的偶像。他們哥兒三個都是從做小買賣開始,劉備是賣草鞋的,關羽是賣綠豆的,張飛是賣肉的,後來逐漸成氣候。一家三代都為國家盡智、盡勇、盡忠、盡孝,從正統和儒學來看,已經是完美無缺的極致,可是為什麼蜀國會不能復漢呢?從歷史的角度上講,一定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發生矛盾沒能及時解決,說到底還是人和制度的問題。
  • 為什麼北京人再窮也不會賣房子?原因很簡單,只是你不懂
    為什麼北京人再窮也不會賣房子?原因很簡單,只是你不懂在北京這個繁華的都市裡,那有放眼看去便能入眼的高樓大廈,也有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都說房子是紮根的地方,它在中國人眼裡是有重要地位的。不過再重要,這房子也是一種財產,只要有人花得出大價錢購買,我想很多人會毫不猶豫地出手,尤其是一些急需要用錢的人,他們走投無路最後只能把房子賣掉。不過在北京這種情況出現的頻率並不大,北京人即使再窮,他們也不會去買房子,這是為什麼呢?北京人不願意買房子的原因歸結於這兩點,一個是落葉歸根的傳統思想,再一個就是北京的房子升值空間很大。
  • 桃園三結義中,為何高傲的關羽,暴躁的張飛都甘願拜劉備為老大
    也就是說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拜兄弟,是先共同發誓,也就是電視上經常看到的同生共死的那一類誓言,然後三人直接就拜劉備為老大,關羽為老二,張飛為老三,那麼為何高傲的關羽,暴躁的張飛都甘願拜劉備為老大呢?要知道關羽和張飛兩人在當時也算是一流人才,憑什麼甘願聽劉備的呢?
  • 為什麼外國人的頂層賣得那麼貴,而國內卻沒多少人願意買頂層?
    買房是很多人的奮鬥目標,能夠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對於人們來說是一個成熟的標誌,這代表著你已經可以獨立了,去建立自己的家庭。有了房子以後人就會慢慢的變得成熟,懂得該把錢花在哪裡,也懂得該如何去享受自己的生活了。
  • 劉備的野心到底有多大?將他4個兒子的名字連起來讀,你就明白了
    絕大多數人了解劉備都是從《三國演義》開始,而《三國演義》中的劉備仁厚到了一種不可思議的程度,如果說諸葛亮多智近乎妖,那劉備就多仁近乎聖了。這也可以理解,畢竟是作者心裡的主角,美化三分無可厚非。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劉備,和《三國演義》中區別到底有多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