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年近50還是劉表的幕賓,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才願意跟著他?

2020-12-21 歷史真鑑

劉備是人中龍鳳,人若能成大事,不在多大年紀。有人成功是少年成名,有些人則是少年老成。劉備無疑是屬於大器晚成的,他是擁有自己個人魅力的一個人。以至於在他屢戰屢敗的情況下,還有一批優秀的人才追隨他,關羽、張飛、趙雲、孔明是劉備起兵的老底子,相信沒有這幾個人的話,他是不可能成功的。

劉玄德的中年時期可以說沒有勝過,勝也是小勝。在當時他還被成為喪門星,起初徐州大敗後,投奔袁紹,袁紹不久後就在官渡之戰大敗,沒過多久便離開人世,袁紹所佔天下四洲盡歸曹操。隨後他又追隨劉表,去了沒過多長時間劉表便病逝,曹操率軍南下,劉表兒子開城投降,曹操可謂有白白得了一個洲。

很多人認為劉備是一個常敗將軍,可殊不知他是一個優秀的統帥,一直苦於沒有自己的軍隊,沒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地盤,他才成為了各地諸侯都不願接受的對象。不過本人文中所指的投奔是劉備居無定所,並非是指自己效力與袁紹或劉備,只是充當一個幕僚的角色,他在私底下也在招兵買馬。

而且他在追隨劉表後,獲得了人生中的貴人——諸葛孔明。劉備三顧茅廬的事情是家喻戶曉的,劉表是給孔明養兵權力的,當時劉備進荊州的時候兵不過五百,將不過關、張、趙。謀士的話也是在進入荊州後,才獲得了徐庶。可徐庶不久後由於一些原因離開了劉備,進入了曹操的陣營。那麼為什麼劉備五十歲了他還能吸引這麼多的人才呢?接著來聽一下本人的理解。

1、劉備的人格魅力

劉備是漢室宗親,他吸引的這些人都是想要忠心報國的人。報的什麼國呢?當然是漢朝。當時曹操被很多人認為是篡漢,挾天子令諸侯。天下有才能想要報國之人,是非常多的,可是苦於報國無門。荊州劉表、益州劉璋都是漢室宗親,可是他們不是老邁昏庸,就是只顧自己貪圖享樂。

可劉備並沒有這樣,他在沒有建立蜀漢之前,的確是一心一意為漢朝的。在當時這樣的人簡直是絕跡了,而且他是有號召力的,漢室宗親就是最好的號召力,忠心於漢室就是最大的一面正義旗幟。劉備在荊州休養生息多年,在這個時期他在劉表的眼皮子底下養了一支一萬人的軍隊。

這是他在赤壁之戰中唯一能夠拿出手的籌碼,雖說劉琮將荊州送給了曹魏,可荊州還有幾個郡縣是由劉表大兒子劉琦掌控的,劉琦在當時還有幾千人。在劉琦救劉備於水生火熱之中的時候,劉備的手下就已經知道自己的主公即將有能力徵討天下了。當時天下基本大定,劉備能夠起山是十分不易的。

當時北有曹操、南有孫權,西有劉璋,漢中還有一個張魯。天下即將要被曹操吞併,漢朝也要即將滅亡,在這種危急存亡之秋,劉備與孫權聯盟,想要共同抵禦曹操,由此赤壁大戰拉開序幕,在此戰中的確是東吳付出較大,收穫比較少。可劉備在此戰後,迅速佔領荊州四郡,這在真正意義上是劉備的第一塊根據地。眼看劉備就要走向人生巔峰,此時追隨劉備的人是越來越多。

隨後不久,劉備進西川,奪成都,將劉璋趕到荊州去安詳晚年。足以看出此時的劉備就已經變了,他居然連自己同為漢室宗親人的地盤也開始奪了。並且奪取的理由還被他說得好像這件事情是劉璋的錯誤,一段時間後,他與曹操會獵於漢中,漢中之戰劉備軍大勝,奪取漢中。至此劉備集團的勢力發展到頂峰。

從上述文中可見,劉備一舉創立蜀漢政權其實僅僅用了幾年,俗話說得好:好飯不怕晚。劉備徵戰一生的過程中,可是表現出劉備三個吸引人才的地方:勝不驕、敗不餒,可以放下自己漢室宗親的面子去禮賢下士,特別會做好人。他的一生吸引了無數的人才,在蜀漢創建之前,他所吸引的人才在當時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甚至還有千裡迢迢來追隨劉備的,例如:龐統、趙雲。

總結:

劉備之所以能夠在五十多歲還能夠讓一批批人才追隨他,可見他的政治頭腦與籠絡人心的手段是非常強的,不過劉備在禮賢下士這方面,三國中的君主無人可敵,他曾為了籠絡趙子龍的心能去主動摔自己的兒子,為了孔明不惜放下自己的面子三次去草廬。這樣的人,人格魅力是非常強大,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相關焦點

  • 劉表病重,有沒有託孤於劉備?若有,劉備為何不受?
    在荊州(治所遷至襄陽)期間,劉表恩威並舉,招誘有方,開經立學,愛民養士;遠交袁紹,近結張繡,內納劉備;殺江東孫堅,常抗北魏曹操;數年治理,荊州據地數千裡,帶甲十餘萬,萬裡肅清,群民悅服。然而劉表為人多疑無決,好於坐談,囿於自保,終遺患荊州。劉表病重,曾託孤於劉備,劉備不受。
  • 劉備窮得賣草鞋,可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願意送錢給他用呢?
    大家可能聽過劉備,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奈何家道淪落,爺爺輩還當過縣令,父親還是公務員,可沒想到父親死得早,劉備只好跟著母親上街去賣草鞋,到了十五歲那天,有一個機會,同郡人盧植開私學。劉備就想去讀書,但讀書就得有學費,而且還要有生活費。那怎麼辦呢?他的叔父劉元起借錢給他,而且很大方,劉元起的兒子劉德然跟劉備一起讀書,兩人的生活費是一樣的。
  • 劉表去世一年劉琦就去世了,那麼劉琦是怎麼死的,與劉備有關係嗎
    公元208年7月,曹操南徵荊州,8月,荊州牧劉表病逝,曹操南下攻打荊州的時間與劉表去世的時間不僅非常巧合,而且離得非常近,給人的感覺就是曹操好像知道劉表要去世一樣,因為劉表政權內部的很多人與曹操是世交。
  • 劉備窮得賣草鞋,可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願意送錢給他用呢?
    大家可能聽過劉備,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奈何家道淪落,爺爺輩還當過縣令,父親還是公務員,可沒想到父親死得早,劉備只好跟著母親上街去賣草鞋,到了十五歲那天,有一個機會,同郡人盧植開私學。劉備就想去讀書,但讀書就得有學費,而且還要有生活費。那怎麼辦呢?他的叔父劉元起借錢給他,而且很大方,劉元起的兒子劉德然跟劉備一起讀書,兩人的生活費是一樣的。
  • 霍峻有幸得到劉備的信賴,劉備派他鎮守葭萌關,他拼死守護
    霍峻也是這樣想的,他最開始的時候只是劉表手底下一名小小的士兵,並不能對大局起到任何的導向作用。不過霍峻也有一顆小成就大業的心,只是劉表這個人沒有辦法讓他完成自己的理想。後來霍峻知道劉備不僅重人才,而且為人也非常的和藹,於是他便毅然決然的找到了劉備,向他表達了自己想要為他拼命的想法。
  • 他為何推薦臥龍鳳雛?劉表為何看不上他
    經歷了這一系列優秀的營銷手段,自然是有伯樂想要上門的。首先上門的當然不是劉備,而是荊州本地的土豪劉表。劉表上門的意圖讓人意外,因為他不是為了臥龍鳳雛而來,而是直奔司馬徽而來。為什麼呢?因為司馬徽也是當世奇才,可惜司馬徽認識到劉表不是什麼明主,所以就裝傻充愣,結果劉表果然被騙了。
  • 為什麼張飛願意跟著劉備,就連關羽也願意跟著他,其實非常簡單!
    就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張飛他就出了錢,幫助了劉備組織軍隊。在電視劇版的三國演義中,張飛一直是一個魯莽的形象,其實張飛也是當時的一個地方豪強,他家裡的田地甚廣,是典型的高富帥型男,張飛這個人家裡非常的有錢,同時他還有很高的武功,按道理講他完全可以自己拉起一支部隊,那他為什麼不自己幹呢?卻跟隨著劉備起兵,甘願給劉備當小弟呢。
  • 品《三國演義》,深入剖析荊州劉表家族的悲劇人生
    劉表自公元190年到200年這十年,只充當看客坐等,對外幾乎毫無建樹。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紹官渡之戰時,劉備建議劉表偷襲空虛的許都,被劉表乾脆地拒絕了!如果眼光長遠,本來應當密切觀察形勢,看看誰更有希望取得最後勝利,就派兵支援誰,多少分點勝利果實。這是和曹操、袁紹結交的絕佳良機!可是劉表決定誰也不幫,只是當旁觀者。白白地錯失了這一外交好時機。
  • 梟雄曹操為什麼收服不了劉備手下人才?六大原因讓他只能望洋興嘆
    梟雄曹操為什麼收服不了劉備手下人才?六大原因讓他只能望洋興嘆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層出現過很多次亂世,而最著名的莫過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了,其間誕生出了很多英雄豪傑,比如「一代梟雄」曹操和劉備劉皇叔,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 良禽擇木而棲,從「臥龍」擇主劉備,看諸葛亮的就業觀
    對於諸葛亮這種級別的人才,對主公的要求有著自己的標準。他沒有選擇當時如日中天的曹操,而是選中了落魄潦倒的劉備。 在諸葛亮隱居隆中,兌現自身天賦的十年中,北方的霸主已然決出。 超世之傑--曹操,戰勝四世三公的袁紹,雄踞北方。而之後曹操必將南下,要從北方霸主進階成為天下霸主,留給諸葛亮的時間不多了。
  • 劉表坐守荊州時有多強大?帳下6大謀士9大名將,甲兵十餘萬
    那時江南宗賊很多,袁術屯守魯陽,手下有南陽之眾。吳人蘇代代為長沙太守,貝羽為華容縣縣令,他們各自招攬了一批人馬在當地稱霸,這使得劉表不能順利通過他們控制的地區上任,於是他就沒有帶隨從和家人,只身前去荊州任職。由於只身前往荊州,劉表在荊州沒有立足之地,但劉表是一個很有雄心的人,他來到荊州後,通過拉攏、結交、聯姻等手段,迅速得到荊州豪族的支持。
  • 劉備的野心到底有多大?將他4個兒子的名字連起來讀,你就明白了
    絕大多數人了解劉備都是從《三國演義》開始,而《三國演義》中的劉備仁厚到了一種不可思議的程度,如果說諸葛亮多智近乎妖,那劉備就多仁近乎聖了。這也可以理解,畢竟是作者心裡的主角,美化三分無可厚非。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劉備,和《三國演義》中區別到底有多大呢?
  • 劉備雖然屢戰屢敗,為什麼還有那麼一大幫兄弟願意跟隨?
    證明劉備在當時不僅在平民百姓中擁有一定的威望,在這些有志之士人的眼中也是一代英雄豪傑,所以連曹操和袁紹都為之重視,肯定了劉備是一代英雄,有自己的政治理解和能力。劉備在當時有一定的品行和威望。然而刺客來到劉備的門戶上,劉備卻毫無察覺,反而像平常一樣接待刺客,此刻刺客見到劉備如此好客,禮到周全對待謀士一視同仁,刺客便起了惻隱之心,放棄了刺殺劉備的行動,並告訴劉備自己就是被他人招聘來刺殺他(劉備)的兇手。此時的刺客已經不想再刺殺劉備了,因為他也認同百姓們所稱頌的劉備,認為劉備就是仁義道德的表率。
  • 歷史上的劉備:1800年已過去,他還是欺騙了所有人
    因此有人說:「劉備已經欺騙了我們1800多年,往後還有人會被騙」。那麼,他是怎麼騙人們的?一、以仁義標榜自己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52歲的劉備隨便找一個藉口討伐益州牧劉璋,將其堅守於白水關的部將殺死,佔據涪城(今四川綿陽),欲直取成都。
  • 同樣是漢室後裔,為何諸葛亮選擇輔佐劉備,而不是劉表呢?
    光和七年(184年),劉表被大將軍何進闢為掾,出任北軍中候。後代王睿為荊州刺史,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為輔。李傕等入長安,劉表遣使奉貢,被任命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假節,封成武侯。在荊州期間,劉表恩威並著,招誘有方,使得萬裡肅清、群民悅服。又開經立學,愛民養士,從容自保。遠交袁紹,近結張繡,內納劉備,據地數千裡,帶甲十餘萬,稱雄荊江,先殺孫堅,後又常抗曹操。
  • 劉備是一個英明仁義的君主,做事堅持不懈,他的成功是必然的
    劉備是怎麼成功的呢 ?任何事物都是有內因、外因的,也就是「先天」、「後天」的。劉備先天優勢就是「漢室宗親」,名正、言順、事容易成,而且「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普遍存在忠君思想,因此大部分人從心底上就願意「歸順」正統。
  • 為何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不請水鏡先生?司馬徽他不香嗎
    劉備駐紮新野六七年,政績算不上突出,但是四方名仕皆言劉備仁德,是可以輔佐的明主。劉備被蔡瑁追殺躍馬過檀溪,正漫無目的的走在回新野的路上,遇得司馬徽,司馬徽推薦了伏龍、鳳雛等皆為經綸濟世之大才,劉備後來得到了徐庶,又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那麼為何不直接多拜訪幾次司馬徽,請他出山輔佐呢?
  • 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劉備諸葛亮識人都是高手!
    這些都需要有高瞻遠矚的能人幫助,但是古代有學之士真是少到可伶,這也導致人才的尤為的重要。在三國時期還出現了這麼一句流傳至今的話,得臥龍鳳雛一人便可得天下的妙語,這種深刻的理解也時時刻刻的影響著我們後代人。無論亂世還是盛世,人才總是第一寶貴的。
  • 諸葛亮16歲時的痛苦經歷,讓他明白只能跟著劉備幹
    (少年諸葛亮)諸葛玄與荊州刺史劉表有交情,劉表一直想提拔他,建安初年,豫章(今江西省)太守周術死亡,留下一個空缺,劉表立即上奏朝廷,推薦諸葛玄做豫章太守。那麼問題來了,亂世之中,嫋雄豪傑眾多,跨州連郡稱王者也不少,諸葛亮為什麼只願追隨劉備呢?16歲那年的經歷,肯定是一個原因。想想諸葛亮叔父死於什麼,就死在了一個觀念:「正統」觀念上。
  • 魏蜀吳三國,劉備從獨身一人到一方勢力,這一切離不開他的人品!
    劉備這一路從獨身一人到擁有一個軍隊再到擁有一方勢力,這個過程可能過得有點狼狽,幾易其主,但最後還是有了一番作為,得到了很多人的崇拜。劉備的家境不太好,生活艱苦。不過,劉備很幸運的是,他遇上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位貴人,劉元起。劉元起賞識劉備,就自願出資來幫助劉備上學,劉備在學堂上學的時候結識了同門的富家公子公孫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