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紮根山村創業,帶頭建設富美鄉村丨貴陽市民田應剛...

2020-12-18 天眼新聞

 

我叫田應剛,是貴陽市的一名市民、退伍軍人,從2016年開始,我就紮根貴陽市烏當區百宜鎮,帶領當地群眾、退伍軍人一起,帶頭種植天然無公害的有機稻穀、蔬菜、黃金梨、藍莓、中藥材等產業,帶領鄉親們一起增收致富。   自2016年以來,我和王家福、曹春、李方進、徐明祥、楊國勝等10多位退役軍人一起,到貴陽市烏當區百宜鎮自主創業,通過創辦種植養殖基地,助推鄉村經濟發展,不僅帶動了40多位退役軍人就業創業,還帶領當地上百戶群眾一起做好種養業,朝著富美鄉村建設方向邁進。

王家福(左)和田應剛交流發展事宜

多年來,我們除了打理好我們的各種種養業基地外,還堅持免費送各種種子給當地群眾,教給他們栽培技術、管理技術等,還幫助他們銷售產品到貴陽等地,用實際行動扶持和帶領他們發展種養業增加經濟收入。  就在前幾天,貴陽市民政局、烏當區民政局、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百宜鎮等有關領導,對我們這群退役軍人在百宜鎮創業的事跡進行調研後,給予我們充分的肯定和讚揚,當地群眾也對我們這群退役老兵的善舉讚不絕口。   多年來,在我們這群創業老兵的帶動下,該鎮一大批退役老兵退伍不褪色,發揚軍人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優良作風,克服一切實際困難,不等不靠,積極投身到家鄉脫貧攻堅、富美鄉村建設中來,帶動當地群眾種植無化肥農藥的純天然有機肥稻穀、蔬菜、黃金梨、藍莓、中藥材等產業數百畝,如今已經產生了明顯的經濟效益。

我們這群退伍軍人參加過保家衛國的戰役,又經歷了脫貧攻堅的戰鬥歷程,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富美鄉村建設。如今,在我們團隊的帶兩下,當地退役軍人李方進不僅自主創業種養業致富了,還義務幫助村民發展鄉村經濟,挖沙填坑修建停車場發展鄉村旅遊;退役老兵曹春則依託當地資源,帶動群眾建起了養殖場等。  我在百宜鎮創辦種養業基地,帶動鄉親們一起發展增加經濟收入,瞄準貴陽城市居民對綠色安全生鮮食品的需求,從種植業到養殖業,從田間地頭到城市,探索出了一條共同創業、共同融合發展的創業之路。  我們還經常走進社區慰問孤寡老人和社區困難居民,把生鮮蔬菜、玉米、紅薯、大米、雞蛋等免費送給社區居民,受到社區幹部和社區居民的廣泛好評。我們還經常把生鮮果蔬大篷車開進城市社區,為城市居民提供最優惠的大米、蔬菜、放養雞、瓜果、雞蛋等新鮮食品,深受廣大貴陽市民的喜愛。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賈華 整理

編輯 徐然

編審 田旻佳 施昱凌

相關焦點

  • 「脫貧感黨恩 奮進新起點」美了山村富了百姓 偉利村繪就美麗鄉村...
    近日,伴著濛濛細雨,筆者走進偉利村,看到這裡青山環繞,樹木蔥蘢,一條條水泥村道路面平整乾淨,一排排明亮美觀的路燈順著道路延伸到一棟棟小洋房前,庭院整潔有序,不遠處的山腳下柿子樹上果實纍纍,一幅美麗且富饒的鄉村風景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而這些無一不是新農村建設結出的豐碩果實。
  • 生態賦能鄉村遊 美了山村富了百姓
    本溪縣小市鎮同江峪村將山水資源打造成為發展優勢——生態賦能鄉村遊 美了山村富了百姓□ 作者 遼寧日報記者 叢煥宇本溪市本溪滿族自治縣小市鎮同江峪村,曾是當地出了名的貧困村。近年來,同江峪村抓住國家出臺好政策的契機,將山水資源打造成為發展優勢,鼓勵支持村民搞鄉村旅遊,不僅讓村民擺脫了困境,還引得外嫁女紛紛返鄉創業,一起走上致富路。
  • 「我的扶貧故事」千金難換鄉鄰富丨仁懷市長崗鎮藺田村黨支部書記...
    這是在村民楊優兵家中,我們開的一場群眾會,現場充滿濃濃的「火藥味」,大家對於藺田村鄉村旅遊和農莊景區打造之後的後續工作說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我也一一記錄,希望在年前把問題處理掉。我叫楊遠幫,是土生土長的長崗鎮藺田村人。20年前,因為貧窮,我不得不走出大山,在外拼搏。經營過酒樓、木材加工等產業,當時每天有上萬元的收入。
  • 「我的扶貧故事」千金難換鄉鄰富丨仁懷市長崗鎮藺田村黨支部書記...
    這是在村民楊優兵家中,我們開的一場群眾會,現場充滿濃濃的「火藥味」,大家對於藺田村鄉村旅遊和農莊景區打造之後的後續工作說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我也一一記錄,希望在年前把問題處理掉。我叫楊遠幫,是土生土長的長崗鎮藺田村人。20年前,因為貧窮,我不得不走出大山,在外拼搏。經營過酒樓、木材加工等產業,當時每天有上萬元的收入。
  • 文旅扶貧齊魯行丨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的致富經:鄉村美 產業興 百姓富
    婚禮主持人巧舌如簧,圍觀的村民歡聲笑語,外地的遊客沉浸其中,整個山村都洋溢著熱烈、喜慶的氛圍。 婚禮過後,新郎新娘的親朋好友陸續走進相隔不遠的隱士村農家土菜館,菜館經營者馮濤忙碌地招呼著鄉裡鄉親。 「新郎是從咱們村考出去的大學生,工作後他們小兩口還是選擇了回到村裡辦婚禮。今天新郎新娘的親朋好友都到了,總共在我這訂了13桌宴席。」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扶貧,用情駐村|大方縣達溪鎮椒子山村第一...
    我叫李凱,2018年,我被派往大方縣達溪鎮椒子山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兩年多的時間裡,我用汗水換來了椒子山村843戶2893人的幸福生活。  來到椒子山村以前,椒子山村基本沒有像樣的產業,基礎設施也不完善。到椒子山村以後,我與村支兩委一起遍訪貧困戶,了解致貧原因,根據村情制定相應幫扶措施。
  • 「我的扶貧故事」擼起袖子加油幹,讓我家鄉富起來丨荔波縣小七孔鎮...
    「一個人富裕不算富,只有大家一起富起來才是真正的美好生活,我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大家帶動起來發展產業,實現共同富裕。」人總要有夢想,我覺得自己過得好還不夠,還得帶動大家一起脫貧、致富、奔小康!我叫韋興旺,今年36歲,是荔波縣小七孔鎮和平村村民,自幼便生活在和平村,像大多數村民一樣紮根田間地頭,種地和養殖小家禽均不在話下,2O16年我離開家鄉去浙江自學菌類種植知識及技術。通過我不懈的努力,在黨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實際,帶頭致富,不忘家鄉群眾,為家鄉的發展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 習水民宿「梧桐山」,鄉村旅遊「旺」田壩!
    編輯 |「楊勁」圖片|「周東亞」視頻|「鬍子哥」近年來,習水縣立足青山綠水這一資源優勢,發展全域旅遊新業態,通過在鄉村修建民宿,讓「拍照打卡式旅遊」變成深度「體驗旅遊」,發揮全縣生態優勢,推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布局,為鄉村振興按下「快捷鍵」。「又見炊煙升起,勾起我的回憶」,當聽到鄧麗君唱起這首《又見炊煙》的時候,腦海是否浮現了故鄉的小鄉村,家中昏黃的燈光,還有媽媽炒菜的背影?
  • 「我的扶貧故事」幹事情潑辣帶勁 謀發展風風火火丨貴陽市烏當區下...
    我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加強黨員幹部的管理,治理「庸、懶、散」的工作態度和「軟弱渙散」的思想,並盡最大可能調動黨員的積極性與參與度。「我們支書是一位女同志,能幹事,能吃苦,行事潑辣。」這是村支兩委同事對我的評價。王萬玉在查看蔬菜的長勢我以身作則,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深得村支兩委的信任和支持,群眾滿意度也得到提升。脫貧攻堅還得靠產業扶貧。
  • 新晉廣西四星級鄉村旅遊區的石祖·富鬥田鄉村旅遊區的奮鬥故事
    11月25日,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在官網對外公告了2019年第二批廣西四星級(含以上)鄉村旅遊區(農家樂)單位的名單。浦北縣石祖·富鬥田鄉村旅遊區獲得廣西四星級鄉村旅遊區的殊榮。 然而,每當回顧石祖·富鬥田鄉村旅遊區創建廣西四星級鄉村旅遊區的時候,我們仍然歷歷在目。通過一系列鄉村風貌提升、人居環境改善、文旅融合的基礎設施建設,石祖·富鬥田的遊客接待設施得到提升,旅遊交通、旅遊餐飲、遊覽活動、資源與環境保護等方面取得巨大實效。
  • 「我的扶貧故事」徐鈥:不遠萬裡 紮根扶貧一線
    程建平 攝看到桃子村基礎設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產業逐步興旺發達,群眾日子一天比一天過的好,我倍感欣慰,也很自豪。3年多來的脫貧攻堅駐村工作,讓我牢牢將「初心」和「使命」根植於思想、落實於行動。我叫徐鈥,江蘇常州人,2017年8月,由遵義市委組織部選派到桐梓縣羊磴鎮掛職黨委副書記,紮根到市級深度貧困村—桃子村開展扶貧工作。桃子村是貴州省北部大婁山區的深度貧困村,交通閉塞、海拔高低懸殊大,全村人口482戶178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02戶390人,貧困發生率高達21.9%。
  • 「三鄉工程」興農村——郴州市鼓勵市民下鄉建設美麗鄉村紀實
    「三鄉工程」興農村——郴州市鼓勵市民下鄉建設美麗鄉村紀實2017年12月,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匯聚全社會力量」,去建設鄉村、振興鄉村。郴州在「匯聚全社會力量」過程中,於2017年8月出臺《關於鼓勵市民下鄉建設「一線兩片」美麗鄉村的若干措施(試行)》,引導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簡稱「三鄉工程」),眾多市民、企業等掀起新一波「下鄉」之旅,他們或開辦農家樂、或建民宿等,為廣闊鄉村帶去了新觀念、新項目與新的生產經營模式。
  • 紮根鄉村、默默耕耘……今天,一起來聽聽這些肇慶基層幹部的故事吧~
    紮根鄉村、默默耕耘……今天,一起來聽聽這些肇慶基層幹部的故事吧~ 2021-01-05 2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廈門集美區產業興旺農家富 山清水秀鄉村美
    集美區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容村貌大為改觀。 以產業興旺撬動鄉村振興,集美區積極發展富民鄉村產業,立足轄區資源優打造特色農業全產業鏈,持續挖掘現代農業項目招商資源,鼓勵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新創業,推動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多渠道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 我的扶貧故事丨貴陽市開陽縣南龍鄉田坎村第一書記陳海兵:幫扶田...
    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駐村諾言,也贏得了村民的認可,大家親切地稱呼我為「兵書記」。我也獲得了貴州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貴州省脫貧攻堅群英譜英才、貴陽市十大扶貧標兵、貴陽楷模時代先鋒、入選2018年「貴州好人榜」等眾多榮譽。
  • 「我的扶貧故事」138個村民按下紅手印為我的駐村工作點讚|貴陽...
    我叫李永良,2016年4月,受組織的安排,我來到關嶺自治縣掛職幫扶。駐村兩年來,我堅持以黨建扶貧為引領,強化「黨建扶貧+N」幫扶模式,聚焦「黨建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項目扶貧」五大扶貧任務。
  • 「我的扶貧故事」咬定青山不放鬆 意氣風發向未來丨息烽縣九莊鎮團...
    1999年,我穿上了軍裝,成為了空軍某部的一名戰士。2007年,我退伍後回到家鄉,成為了一名普通的農民。部隊教會了我責任、擔當、奉獻,也教會了我吃苦耐勞、勇往直前。2013年,意氣風發、充滿幹勁的我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成為一名全職「兵支書」。近8年來,我始終踐行「為人民服務」的承諾,奔忙於扶貧第一線,為脫貧攻堅奉獻出我最大的力量。
  • 「我的扶貧故事」三年扶貧路 點滴見真情丨龍裡縣洗馬鎮貓寨村第一...
    、學做豆腐乳,很快與貓寨村的老百姓結下了深厚的感情,用半個月的時間也摸透了貓寨村的基本情況,這個龍裡縣北部距省會城市貴陽僅有30公裡的苗族小山村,2018年尚屬省級一類貧困村,全村面積共有16平方公裡,有7個自然寨,人口有1136戶314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群眾844人,佔比達26.87%;有農田3672畝,耕地5328.3畝,村民主要經濟收入以外出務工為主。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走好扶貧路,情繫於民謀振興丨赤水市石堡鄉...
    初到石堡,面對全鄉農業產品多而不優、雜而不亮的現狀,如何讓扶貧產業生根開花,夯實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礎,成為擺在我面前最重要的問題。為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打造石堡鄉扶貧產業高質量新路徑,我反覆調研、集中研討,最終確定結合石堡實際,依託「十百千萬」工程和紅星村屯田壩500畝壩區經濟建設,以點帶面、全面開花,在全鄉4村1社區大力發展大棚蔬菜、生態養殖、野生蜂蜜、中藥材4大主導特色扶貧產業,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農戶的經營模式,全鄉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不到2800元增加到2020年的10020元。
  • 「我的扶貧故事」山的這一邊,群眾笑了丨安順市紫雲自治縣火花鎮...
    我叫王騰,是紫雲自治縣融媒體中心派駐火花鎮關坪村田壩組的網格長。沒駐村前,我是一名新聞播音記者,下派駐村,我是一名扶貧幹部。作為一名90後的基層幹部,最大的榮幸的就是能深入一線參與到脫貧攻堅,親歷戰勝貧困的艱辛與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