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酒都:文化薰陶的長江流域生態旅遊先行者

2020-12-13 央視網

  共舞長江經濟帶採訪團一行,探訪國酒茅臺的深厚酒文化。

  央視網消息(記者王佳勇)「風來隔壁三家醉,雨過開瓶十裡香」。提到貴州,人們會想到醬香茅臺和酒文化,而獨特的生態環境和宜人的自然氣候,成就了貴州獨一無二的醬香白酒品質,「黔人善釀」、「貴州出好酒」自古流傳。

  7月4日,「共舞長江經濟帶」採訪團走進酒香四溢的貴州仁懷市茅臺鎮,零距離感受酒文化給這座小城鎮帶來的文化內涵。

  茅臺酒鎮位於赤水河畔,地處貴州高原西北部,大婁山脈西段北側,背靠歷史文化名城遵義,是黔中經濟區、成渝經濟區的連接點。

  2017年4月,在貴州省100個示範小城鎮建設2016年度工作績效考評中,仁懷市茅臺鎮排名首位,茅臺酒和醬香酒文化。

  據茅臺鎮有關負責人介紹,2009年貴州開始提出把茅臺鎮打造成「中國國酒之心」,2012年第一屆全省小城鎮大會再次提出:把茅臺鎮建設成為「貴州第一、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文化旅遊名鎮,一場跨越歷史、穿越時空的示範鎮建設之戰持續打響。

  據介紹,茅臺鎮按照「國酒之心、神秘茅臺」的城鎮定位,圍繞「規劃引領、統籌城鄉、完善功能、打造特色」的建設思路,大力實施以新帶舊、以城帶鄉、產城互動的城鎮化發展戰略,有力地促進宜居、宜業、宜遊生態綠色茅臺建設。實現了生態保護、經濟發展、土地集約和改善民生同頻共振,產業壯大與城鎮發展良性互動,品牌提升與城鎮提質雙向循環。

  在集中展現茅臺鎮文化內化的中國酒文化城,記者感受到了酒文化的厚重。

  中國酒文化城城內共有酒源館、酒技館、酒韻館、等八個展館。城內集群雕、書畫、藏匾、雕塑、碑刻、文物、浮雕為一體,系統介紹了酒的起源、釀造技術、民族風俗、酒器的演變及茅臺酒的發展歷程、獨特工藝。

  中國酒文化城在1999年被評為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2002年被列入省傳統教育基地,2014年被認定為國家級4A景區。

  楊柳灣、躍進街是茅臺鎮的核心通道,連接了中國酒文化城和在建的茅臺醬酒文化創意園區,是遊客最為集中的區域。這條街區突出茅臺酒文化,以「印象?茅臺」為主題,並引入世界酒文化元素,讓遊客可以全面體驗茅臺鎮核心醬香酒文化。

  如今,漫步在赤水河邊,青山、河流、亭臺樓閣……全新打造的茅臺鎮像一幅水墨畫,展現在遊客面前。數據顯示,僅2016年「五一」假期,茅臺鎮就吸引了6.9萬遊客前來參觀,旅遊發展已初見成效。

  據仁懷市有關負責人介紹,當地將通過持續打造「茅臺工業旅遊創新示範區」,把工業旅遊作為仁懷市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助推仁懷市酒旅融合發展,茅臺鎮藉此也成為長江流域酒文化和旅遊建設先行者。

相關焦點

  • 打造漢江流域生態文化旅遊大品牌
    人民政協網孝感11月2日電(記者 毛麗萍)10月27日至28日,漢江流域城市政協聯繫協作會第十一次會議在湖北省孝感市舉行,與會人員圍繞「創新發展全域生態文化旅遊,合力打造漢江黃金旅遊帶」主題交流建言,呼籲保護漢江流域生態環境、促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
  • ——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綜述
    從遠古湧向未來,長江黃河奔騰萬裡、蜿蜒山川,滋養著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孕育出浩瀚璀璨的華夏文明。無論漲落榮枯、清濁盛衰,都令中華兒女魂牽夢縈。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滿懷對母親河的赤子之情,多次深入長江、黃河沿線視察調研,為母親河生態治理和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掌舵領航。  把脈母親河,司法智慧的強效注入不可或缺。
  • 代表委員聚焦長江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
    長江和黃河是我國境內的重要河流,今年兩會,有很多代表委員熱議如何加強長江和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他們建議,就相關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編制和出臺有針對性的研究報告、管制規劃和實施辦法等,強化環境汙染物的監管和防治,完善風險評價體系,推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 古代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文化曾在漢江中遊交匯
    新華網武漢7月11日電 大量的考古發現證實,至少在距今6000年至7000年前,流經我國中部的漢江中遊地區就成為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文化的交匯區。  在這裡進行考古的湖北省考古研究所李桃元研究員說,新石器時代以後這裡因水路交通的發展而成為南北文化交流的通道,各種不同的地方文化在這裡交匯融合,特別是進入春秋戰國時期後,這一地區作為中國南北政權的政治分界線,南北文化的交鋒在此顯得更加活躍。  在漢江上修建的丹江口水庫被確定為中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這一帶遠在8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了人類活動的足跡。
  • 區域發展和生態保護相得益彰!貴州省赤水河流域各地踐行「兩山...
    「沒有赤水河,就沒咱茅臺酒。」近日,記者在茅臺集團採訪時,茅臺集團黨委副書記王焱說。實際上,赤水河在茅臺、郎酒、瀘州老窖等眾多酒企的誕生和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作為國內唯一沒有被開發、被汙染、被築壩蓄水的長江支流,赤水河是我國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保護區,生態價值彌足珍貴。
  • 長江流域水資源生態環境保護實現三大歷史性轉變
    長江流域水資源生態環境保護實現三大歷史性轉變    新華社武漢2月22日電(記者楊希偉)經過60年的治理開發與保護,長江流域的水資源及生態環境保護不斷加強,優良生態得到有效維繫,實現了三大歷史性轉變。    一是長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實現了由增到減的歷史性轉變。水利部部長陳雷在長江水利委員會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上說,長江水利委員會加強了長江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力度,成功實施「長治」工程,水土流失面積實現由增到減的歷史性轉變。
  • 中國大力推進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綠色可持續發展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喬全興):中國北部的黃河和中部的長江,都是孕育中華文明的重要河流。今年9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被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之前,中國還提出了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的國家戰略。
  • 保護長江流域,十年禁漁只是第一步
    對於長江禁漁而言,今年是退出的攻堅戰,明年開始禁漁的持久戰。」上海海洋大學海洋文化與法律學院院長、長江水域生態保護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唐議接受《新民周刊》採訪時說道。 這場持久戰中,註定少不了困難。在唐議看來,在長江不同流域,各區域的漁政執法能力有明顯差異,這導致政策實施過程中執法難度變大。「非法捕魚的過程往往是流動性的。
  • 重慶兩案例入選長江流域水生態司法保護典型案例
    堅持修復性環境司法理念,立足長江流域不同環境要素的修復需求,積極探索適用增殖放流、勞務代償、替代履行等生態修複方式,將生態環境修復義務履行情況作為量刑情節,對積極主動修復生態環境的被告人依法從輕處罰或者宣告緩刑,實現懲治犯罪和修復生態相統一,促進長江水生生物資源恢復。
  • 《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及生境狀況公報》在漢發布 長江流域水質...
    長江流域水質總體為優,監測509個水質斷面中,一類水質佔3.3%,二類水質佔67%。12月16日,國家漁業科技創新聯盟暨長江水生生物保護與生態修復科技創新聯盟2020年度工作會議在漢召開。當天下午,農業農村部長江辦、生態環境部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和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在漢聯合發布2019年《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及生境狀況公報》。公報重點介紹了2019年長江流域珍稀特有水生生物、漁業資源、重要漁業物種產卵場、漁業水環境及生態修復等狀況。
  • 我國首部流域法律,將為保護長江帶來什麼
    長江保護法著眼長江流域生態系統破壞的突出問題,立足中華民族可持續發展的千年大局,明確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根本原則,明確長江流域生態管控標準,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創新了長江流域管理體制機制。
  • 守護長江上遊生態屏障
    、汙染治理、保護與發展協同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共同守護著長江上遊的生態屏障,同時也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進行了有益探索:  ◦生態補償助推流域保護協同發力  ◦河長制讓河清水淨責任到人  ◦引導全民「護河」和全民「治河」  ◦建立獎勵舉報機制
  • 重慶:梁平打造龍溪河流域生態經濟帶
    梁平打造龍溪河流域水生態文明、鄉村振興、旅遊產業三大示範帶。(梁宣供圖)1月12日,龍溪河治理提升工程在梁平區雙桂街道開工。龍溪河發源於梁平區,幹流總長238公裡,流經墊江、長壽湖後匯入長江,流域面積3248平方公裡,涉及人口約200萬人,經濟總量超過1000億元。梁平區委負責人表示,龍溪河流域治理既關係到下遊及長江生態安全,又事關梁平自身經濟社會發展。以龍溪河治理提升工程為契機,梁平區「治理」與「發展」共同發力,在龍溪河上遊打造水生態文明示範帶、鄉村振興示範帶、旅遊產業示範帶,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 長江流域水質總體為優
    長江流域水質總體為優監測509個水質斷面中一類水質佔3.3%二類水質佔67%近日,農業農村部長江辦、生態環境部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和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在漢聯合發布
  • 為什麼最早的國家出現在黃河流域,而不是長江流域
    長江 黃河 我國有兩條母親河:長江與黃河。無論是長度還是流量,長江都遠遠超過黃河,長江流域的自然條件也要好於黃河流域。
  • 2019長江文化旅遊博覽會在武漢開幕
    萬古奔騰的長江,由西向東,不舍晝夜,滋養了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蘊藏著數不勝數的大美風光。湖北是長江之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富集,區位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當前,全省上下正大力實施「一芯兩帶三區」戰略布局,加快推動文化強省、旅遊強省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呈現良好態勢。
  • 《長江保護法》促進和保障流域協同治理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長江流域省級人民政府負責落實國家長江流域協調機制的決策,按照職責分工負責長江保護相關工作。長江流域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落實本行政區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促進資源合理高效利用、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維護長江流域生態安全的責任。長江流域各級河湖長負責長江保護相關工作。  建立具體協作機制。
  • 唯一沒有被汙染的長江支流,雨天河水變「血水」,流域內盛產美酒
    與眾不同,盡展風情赤水河是長江上遊一條支流,也是長江支流裡唯一一條沒有被汙染的河流。除此之外,赤水河也十分特殊。其它的河流不是清澈見底,就是水色赤黃,可赤水河偏偏獨樹一幟。它平日裡雖是清澈見底,但每當下雨的時候,河水就會由深綠色變成赤紅色。
  • 關於紅水河流域生態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的思考
    關於紅水河流域生態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的思考    隨著廣西旅遊強區的建設及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遊區的打造,如何開發與保護好紅水河生態旅遊資源,意義十分重大。
  • 長江流域三大湖:一個面積大,一個名氣大,還有一個財氣大!
    說起長江,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它和黃河一樣,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之一,長江流域橫跨我國西部、中部和東部三大經濟區,共計19個省市自治區,是我國長江經濟帶重要的交通走廊。作為世界第三大河流,沿岸自然資源豐富,創造了璀璨的文明,有著眾多的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