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美股的走勢,感覺像是全球經濟並沒有那麼糟糕
圖中美股的反彈力度,不可謂不猛,不可謂不快。
一邊是美國的疫情失控,一邊則是市場對即將到來的美國復工復產充滿希望。
也因此,近期不少人問我:
二次探底到底還會有嗎?
01
美股暴漲,經濟真的要復甦了?
市場有一個特點,就是可以一目了然看到價格的變化。
然而,這並不是什麼好事情,因為人們常常容易把市場上的價格變化當作是實際經濟的晴雨表。
當股市漲的時候,許多人就覺得經濟好了;當股市崩的時候,又覺得經濟完全不行了。
可長期身處市場的人都知道,市場就是一個精神病。
大家拿著自己的錢,去市場裡投票未來。
有的人投票看多,有的人投票看空。
因此,短期市場從來就不可能是正確的,更多是大家對未來的一種情緒投射而已。
就像4月份的美國非農數據,2000萬多人沒有了工作,美股竟然還能夠漲。
這是為何?
無非是,美國人統計其它數據告訴他們,4月底已經復工的州,新增病例並不比還沒有復工的州的新增病例更差。
這燃起了大家對5月復工的希望,更燃起了大家對復工後經濟可能逐步回歸正規的期盼。
可問題是,希望是希望,期盼是期盼,並不是事實啊?!
截至目前,美聯儲還在瘋狂放水救市,美國的財政部還在拼命救濟大家。
如果經濟真的好起來了,何苦去做這些未來要付出慘重代價的事情?
而且,美國的CPI已經接近2%的目標,與日本、歐洲的低通脹完全不同。
如果放任貨幣狂潮,這後面物價就真的失控了。
要知道,大多數美國人可是10多年、甚至是20多年都沒有漲過多少薪水了,家裡也沒有多少存款。
物價爆拉,是真的要出大事的。
因此,即便我們不去談什麼經濟數據、不去談經濟學的理論,即使只看常識性的美國政府的救市行動,基本上也可以知道——
全球經濟即將復甦,是一場笑話
搞不好,後面就是很多國家,一會兒封鎖經濟,一會兒重啟經濟。
因為疫情的衝擊不會是一波就結束了,而會是好幾輪衝擊,直至人類有科學手段去戰勝它。
事實上,眼下美聯儲也是這種態度和聲音。
他們也對經濟前景非常悲觀,也認為醫療手段的突破性成果,才是走出當下陰霾的關鍵。
換句話說,拖的時間越久,經濟受傷越重,後面就真的是危機四伏了。
畢竟,越來越多的企業倒閉、越來越多的居民家庭破產、越來越高的債務衝擊全球各地,越到後面,救市的難度也就越來越高了。
02
為什麼巴菲特還不抄底?
基於此,眼下的美股反彈,不僅不能成為希望的信號,反而是一個危險的盲目樂觀。
我們可以稱之為「熊市中的反彈」。
類似的情況,我們可以查看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破裂後的2001年美股,以及2008年次貸危機,都有發生過。
大致反彈的力度都在20~35%的區間,讓人產生了巨大的錯覺——
問題好像沒有那麼嚴重?
當然,事後其實都是一場災難。
而「糟老頭」,巴菲特,精的很,到目前也不去抄底。
這和他在2008年強勢抄底美股,完全不同。
那麼,為什麼這一次他還是沒有行動?這不是白白錯失了30%~35%的收益了嗎?
我們上面提到的直白的邏輯,他當然是非常清楚。
然而,這並不是全部的原因。
在很多年以前,他曾經對媒體介紹過,他是如何評估美股整體估值是否偏高了。
即,美股總市值 / 美國GDP,這個就是後來大家叫做巴菲特指數的東西。
由於GDP就是收入,這個公式就可以翻譯成這麼一句話:
美股的總市值相當於全體美國人民多少年的收入
所以,一般,也就是100%左右,算是合情合理的。
大家來看看下面這張圖:
現在的巴菲特指數,不僅比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破裂的估值更高,比次貸危機更加嚇人,甚至比1月份的29000點的估值還要高。
巴菲特為什麼今年的股東大會上強調「沒有合適的東西可以買」?
其實,就是源於這張圖啊~
實體經濟越來越差,美股的估值反而越來越高,這後面沒有二次探底,請問怎麼可能?
即使我們用市盈率這個傳統的指標去查看眼下美股的估值,如下圖,眼下的美股估值也已經與29000點時差不多了。
反常即妖~
不是不報,只是時間未到而已。
03
最困難的時候還遠沒有到來
全球貿易的情況,始終是全球經濟冷暖的領先指標,這裡面波羅的海指數是權威指標了。大家看看下圖:
中國開啟了復工復產,部分歐美國家也在謀求復工。
但是,該指標顯示,所謂的實體經濟復甦反彈,僅僅是曇花一現。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我們國家很多次經濟救市政策,都定義為「紓困」,而不是刺激。
紓困,就是救死扶傷;刺激,就是搞活經濟。
前者相當於考試努力及格,後者更像是想辦法衝擊80分。
可以說,完全是兩碼事~
4月份的中國PMI再次拐點向下,其實就是告訴我們,眼下中國經濟正在遭受第二波的衝擊。
這第二波的衝擊,無非包括兩個維度:
1
全球疫情衝擊下,中國進出口產業的慘澹;
2
復工復產、以及消費,對經濟的積極影響非常有限。
中國作為全球防疫背景下的領先指標,況且如此,那歐美主要經濟體,更不用說了。
疫情就像一場巨大的森林大火,使得很多珍稀動物瀕臨絕境。即使你把火勢控制下來,可這並不等於珍稀動物就恢復到此前的規模了。
眼下的全球經濟,也是一個道理。
說白了,大家都是拖時間,能不讓經濟爆倉就不要爆倉。
可央媽的子彈畢竟有限的,而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卻還看不到結束的節點。
有限的子彈,去對抗一望無際的疫情慘狀,這才是當下最最難的地方了。
試想,這個疫情如果不能在今年年底得到徹底控制,全球經濟又會如何呢???
04
結語:做最壞的打算,迎最好的結果
長期關注我的老鐵都知道,我喜歡說真話。
然而,真相有時確實會讓人第一反應有點焦慮。
但,這絕非販賣焦慮,而僅僅是成年人應該有的生活態度——
直面當下現實,謀求人生華麗升階。
就今年的特殊性來看,美股的反彈,必然只是曇花一現,我們還是應該做最壞的打算。
可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需要自暴自棄。
事實上,真正勇敢的人,反而應該充分利用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去實現優質資產的布局。
危機,直觀的看,就是各類資產暴漲暴跌。
暴漲暴跌本身,就給了我們巨大的套利空間。
而各國政府瘋狂的紓困式救市,則更加讓我們有了巨大的確定性投資機會。
畢竟,市場是充滿不確定,可人是理性的,人的一舉一動是我們可以提前預測的。
這就是今年最重要的投資交易邏輯,也是確定性最高的。
市場好不好,與我們是否能夠賺到錢,並沒有關係。
市場一潭死水了,那才是跟我們賺錢有著緊密的關聯。
只要市場有波動,我們就可以收穫巨大的利潤。
為什麼我們【森學院】分享的重要資訊,可以使得不少學員收穫頗豐,原因就是如此。
這就像巴菲特,一輩子經歷過多次股災、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垮塌、美蘇爭霸、911、次貸危機等各種亂七八糟的危機。
可為什麼他可以長期富有?
因為,他只去努力把握確定性最高的投資機會,而不是被任何一時的危機所影響。
若後面二次探底實際發生了,那或將是我們未來10年財富升階的真正起點。
當優質資產瘋狂打折的時候,還有什麼比這個還要動人心魄呢?!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A視野。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