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莊13800元的板面是怎樣火的?
貌似在2001年的時候,「安徽牛肉板面」在石家莊的大街小巷逐漸火爆起來,而且是毫無徵兆的,幾乎是一夜之間就火爆了。尤其是各個廠礦門口,各個小巷,只要能擺攤的地方,幾乎全部都有,一時間讓「炒餅」「罩火燒」銷量大降。尤其是中午的時候,一瓶啤酒,一碗板面加雞蛋,幾乎成為工人階級的午餐標配。
後來,「啪啪啪」甩板面的聲音,也延伸到後半夜了,不管是冬天夏天,哪怕是天氣不好,也要支個棚子,給下夜班或者瀟灑完畢的人們補充能量。尤其是寒風凜冽的冬天,多放辣椒,吃個熱火朝天,滿頭大汗。那個時候,才知道,「安徽人吃板面」,也在那個時候,知道了「太和」不是石家莊的「太和電子城」,後來,出差在各個城市,也認識了不少安徽人,他們沒有安徽板面,安徽朋友也表示,沒吃過安徽板面,是我認識的「假安徽人」還是我吃的是「假安徽板面」?
最開心的是周末,睡到快中午的時候,和同事們一起,燙碗菜---一般都是小油菜加辣椒;一碗雞蛋,從隔壁商店買瓶大曲和花生米,喝足了再弄一小碗板面,很爽的一頓小酒,人均5元,聊的嗨,吃的歡。那時候,就算是不想吃麵條,也要弄幾個辣椒吃饅頭的。
後來,賣板面的多了,大家自覺的形成了一個規矩,一條小街上,就一家,大點的街上,一個街頭,一個街尾,後來和老闆們聊天的時候才知道,大部分的都是「傳幫帶」出來的,同村的夥伴,自己的兄弟小舅子,一個帶一個,大家早晨一起出門,晚上一起回家。那時候開始查佔道經營及城市市容的時候,他們也是互相「協同作業」的,街頭的寧可自己的攤子被收走,也要跑著去結尾通風報信。那時候的板面培訓班辦的也是風生水起,大點的攤位,都掛著牌子:板面培訓,當時的價格好像是500-800之間,學習加實習,一周時間就能熟練。
客源大,管的嚴,大概在14年的時候,大街上的板麵店,才多起來,大都是夫妻檔或者兄弟倆,露天街邊店只有半夜和二環外面才有。想想,貌似是板面引領了一個潮流:碗上套塑膠袋,不刷碗,吃完一扔,下一個接著用。那時,板面的「料」也不僅限於雞蛋了,後來有了丸子,豆腐皮,火腿腸,雞腿,甚至海帶,金針菇等,根據客戶的需要,加一個一般1塊錢,很實惠了,他們也開始自營啤酒,飲料了。
在天價板面以前,最出名的是「五七路」板面,一個「吊兒郎當」的老闆,在五七路大學城附近,沒有固定位置,沒有固定時間,一切完全靠心情經營的一個麵攤。料很全,在那個牛肉板面沒牛肉的時代,他們家還有有兩塊肉的,那時候微博盛行,一幫學生們靠微博,成就了「五七路」板面,造就了開豪車排隊吃板面的風景,也造就就大街小巷「五七路板面分店」的風景。
天價板面的哪家店,本人也去過,不能說多好吃,就是乾淨,衛生,和連鎖飲食似的,很正規,看到標價,食客們大概都和我一樣,笑笑,拍個照,發個圈,回頭和朋友同事們在合適的機會不經意的講講,僅此而已,傳播的多了,就出名了。和五七路板面一樣,是口口相傳的火爆了,只不過,套路不同罷了。
尤其在自媒體盛行的今天,不蹭熱點不火,沒熱點也要創造熱點,在自媒體人同心同德的努力下,天價板面不火也難。火的不是賣過多少,也不是裡面放了什麼,,而是,敢標價,不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