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上海青幫,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呢
是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三大亨
是賭場妓院,販運毒品,綁票勒索,坐地分贓
還是軍閥政客、特務漢奸、民間幫會
上海三大亨
但是,你是否會想到張仁奎呢
據稱這張是青幫大佬張仁奎的照片,我並沒有找到確切是張仁奎的照片
上海青幫大字輩人物張仁奎之名廣為世人所知, 但對其一生行事多是人云亦云。
特別對其早年事跡鮮有準確、具體介紹。他與青幫其他人物的關係亦眾說紛紜。
流落投軍、鎮守一方
張仁奎,字錦湖,山東滕縣人。
張家出身卑微,世代務農,為一般魯南山區農民。其父張海蘭生性淳樸,終年在家勞作。
由於家境較差,張仁奎小時候為人放過牛,長大後到距家八九裡地的地主家做長工。
張不甘於為人傭工的生活,在一天夜裡從地主家出走,身邊僅帶一把鍘刀。
張徒步行至臺兒莊,因無盤費,盤旋數日,後在運河船上給人做裝卸幫手,才得以隨船南下。
《上海幫會簡史》還記載之後張仁奎曾在揚州賣過饅頭包子。
張仁奎在蘇北活動期間投軍並加入青幫。
青幫(無張仁奎)
張仁奎後來投奔了軍閥徐寶山,在徐寶山那裡他頗得器重,在從軍道路上步步高升。
徐寶山(網傳為張仁奎照片,其實是徐寶山)
徐寶山系長江中下遊著名鹽梟,身跨青紅兩幫,其勢甚雄。
張仁奎成為徐寶山軍閥幫會集團中的重要人物,徐軍名為一軍,實際只有一個師。最高將領有旅長二人,其中一個便是張仁奎。
此徐軍二十一個營中,與張有聯繫者,就有十八營,皆其同幫之人。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一聲炮響,各地紛紛響應。
11月,在揚州的徐寶山也宣布反正,張仁奎當即在鎮江配合。
不久,揚州革命黨組織「江浙聯軍」,協調民軍進攻南京,徐寶山讓張仁奎帶著兵馬出徵,張仁奎出任「前敵總指揮」,與青幫兄弟衝在最前面。
積極參加辛亥革命,是張仁奎軍政生涯的一個亮點。
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辛亥革命
1912年底,張仁奎和徐寶山之弟徐寶珍同時被授予陸軍少將銜。
袁世凱篡權之後,徐寶山被袁以巨款收買而甘為其所用。
後來因為徐寶山投奔了袁世凱,事件變得十分紛繁複雜,徐寶山最終也被國民黨炸死,張仁奎為了保全自己儘量不招惹革命黨和袁世凱任一方。
張仁奎一直呆在揚州,既跟北洋軍閥保持聯繫,又暗地裡幫助革命黨,兩方不得罪。
袁世凱去世後,北洋軍閥直、皖兩派開始明爭暗鬥,直系頭子馮國璋覺得張仁奎可收為己用,於是將他提拔為省軍區司令員,駐防南通,管轄範圍包括南通、真如、泰州、崇明、啟東及江浙沿海各地,晉授「陸軍上將」。
張仁奎自此鳥槍換炮,在江淮一帶集軍政大權於一身,他慷慨仗義,從來不忌諱自己的幫會身份,一些軍政要員、工商界人士甚至地痞流氓,無不找門路求人引見,拜他為師。
到了後來,江淮地區徒子徒孫實在太多,張仁奎也不再以「鎮守使」發號施令,乾脆以青幫「太爺」的名號處理政事——因為無論警署、官衙、商會,領頭人物無不是張的弟子。
二、青幫巨擘滬上名人
張仁奎以「青幫」前輩身份,執掌軍柄數十年,官至陸軍中將、一方鎮守使,同時代幫會中人無人能出其右。
張可謂是連接十九世紀後期蘇北青幫與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青幫的代表性人物,其勢力遍及魯南、蘇北和上海,聲名遠播大江南北,並在長時期的黑社會活動中結成了盤根錯節的幫會網絡。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幫會勢力十分猖獗,搶劫、綁票、暗殺是他們的慣常手段,鬧得社會各界人人自危。
幫會具有決定性作用
幫會成為上海工商各界無法擺脫和無法躲繞的一道坎兒,幾乎沒有一個飯店老闆、旅館經理或銀行家,不是靠參加青幫或支付保護費來換取保護的。
想留在幫會外面的人是要吃苦頭的,任何當局都沒有足夠的力量可以制止青幫的活動。
1927年秋,張仁奎移住上海海格路範園。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範園」。
上海39位「大」字輩,其中38人是從外地移入的,民國以後到30年代,幾乎上海主要幫會頭面人物,都隸屬於蘇北幫。
張仁奎雖然是遲到者,他在幫會中的地位卻遠遠超過江北幫先佔碼頭的任何人。
範園一角
那時代,加入幫會就如同多了一道護身符。
阜豐麵粉廠廠長孫伯群的兒子孫以晨遭人綁架,孫伯群急的不行,有人提醒他何不拜同住範園的青幫老頭子張仁奎為師,孫伯群立刻就去拜師。不幾天兒子被放回,錢也沒花一個。
中國國貨銀行總經理朱成章因不同意讓出自己購得的靜安寺的土地,被張嘯林派人綁架並勒索了50萬元贖金,最後還是丟了性命。
「青幫」所發揮的實際權力,遠超過世界其他地方的幫會系統的勢力。
上海商業銀行總經理兼上海銀行業公會會長陳光甫由此得出教訓,拜張仁奎為師,不但了斷了風流債,而且因此結交了若干社會名流。
實業界人士得此經驗,輾轉拜在張氏門下的不在少數。
投拜張仁奎的工商界人士還有交通銀行總經理錢新之、大業公司總經理李桐村、上海商業銀行分行經理徐爾康、中國旅行社總經理陳香濤、中央造幣廠廠長韋敬周等。
遐邇聞名的上海三大亨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都與張仁奎有關係。
黃金榮
黃金榮早年沒有正式參加過青幫組織。不過很長一段時間,青幫人物對這個冒充青幫大佬的人物無可奈何,因為黃有法租界的外國人撐腰,實力雄厚,網羅門徒甚多。
1922年下半年,黃金榮因打了盧永祥的公子盧筱嘉,被淞滬護軍使何豐林關押在護軍使衙門。最後張嘯林請親家俞葉封勸解盧永祥,杜月笙拜訪張仁奎駐滬代表吳崑山請張從中幫忙,才讓黃金榮從看守所獲釋。
1923年5月,著名的臨城劫車案發生,黃金榮承擔了營救被劫的法國主教的任務。
黃金榮向時任通海鎮守使的張仁奎求助。張仁奎給了黃金榮一張通行證。
為報答張仁奎的幫忙,黃金榮表示願意拜張仁奎為師,於是他成了青幫興武六通字輩成員。
三十年代杜月笙在上海灘的勢力如日中天,但杜月笙只是張仁奎的徒孫,對張恭敬有加。
張嘯林的師傅樊瑾成與張仁奎同屬「興武六」大字派。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上海幫會出現公開組團的熱潮。新式幫會社團消除了秘密結社形象灰暗、內部等級森嚴的局限性,為廣大社會人士尤其是社會中上層加入幫會大開了方便之門。
張仁奎的「仁社」和杜月笙的「恆社」、黃金榮的「榮社」並稱青幫三大社團。
民族大義
抗日戰爭爆發後,上海各界熱心抗日。張仁奎領導的「仁社」為抗日做了不少事情。
在上海的「仁社」會員大量捐獻軍用物資,如汽車、汽油、電訊器材、衣服、罐頭食品等運往前線。
淪陷期間張仁奎對徒弟曉以大義,勸他們不要做對國家民族不利的事情。
儘管有個別徒弟參加敵偽,如夏奇峰、林柏生各做了汪偽的外交部長、宣傳部長等,大多數徒弟沒有像張嘯林、季雲卿之流那樣搞得烏煙瘴氣。
張本人面對敵偽的威逼利誘,始終以民族大義為重,不為所動。
張仁奎作為海上聞人,還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服務鄉邦。
山東旅滬同鄉會成立於民國初年,會址設於山東會館內。
1934年5月,張仁奎被推選為山東旅滬同鄉會會長。張作為會長,十分關心同鄉會的社會事業。
1943年,河南、河北、山西、山東大旱,「山東重災區如同沙漠,水草不生,濟南、德州鬻人肉於市(吃人)」。張仁奎、崔景三等在山東會館內成立「魯省急賑委員會」,不到兩個月募到224萬多元,即將此款項寄給世界紅十字會濟南分會以救濟災民。
張仁奎還為自己的家鄉捐助銀元,修繕祠廟。
張仁奎於1944年12月24日逝於滬,享年80歲。
張仁奎去世後,國民政府於1945年4月29日在重慶隆重召開悼念會。國府政要蔣介石、宋子文、孫科等分別敬題「海岱碩望」、「耆年碩德」、「德音孔昭」等挽帳以示彰表。
1945年10月24日,國民政府發布褒揚令,贊其「早歷戎行,夙諳正誼,抗戰軍興,滯留淞滬,迭遭敵偽脅誘,節概凜然不為所屈,應予明令褒揚,用彰忠義。」
綜觀張仁奎的一生,早年參加辛亥革命,有功於國。但是鎮壓革命黨人,又是他的過錯。
參與軍閥混戰,使得百姓流離。但是又恪盡守土之責,為南通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晚年以幫會前輩身份名聞海上,結交三教九流,收徒良莠不齊,與流氓社會自有擺脫不掉的干係。但其能忠於民族大義,熱心社會公益,持身比較清正,這是應當給予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