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在廣州西關第十甫的陶陶居是廣州百年傳統老字號,這家百年老店不但在羊城享有盛譽,據說也是廣州傳統茶樓中故事最多的一家!光是那塊寫有「陶陶居」三個醒目金漆大字的招牌,就有三種傳說之多。
點擊下方音頻,收聽《聲音廣州-百年老店陶陶居》
01
「陶陶居」十甫店結業
2018年9月2日晚上,一則「陶陶居十甫店將於9月3日凌晨零點結業」的消息傳遍了廣州朋友圈。3日早晨,一些「未收到風」的老茶客以及慕名而來的遊客走到十甫路20號陶陶居總店時才發現,這家往日熙熙攘攘的百年老號竟已閉門謝客了。
有細心的市民發現,十甫路20號陶陶居酒家、十甫路22號陶陶居餅店均拉上大閘,大閘上還貼了一張寫有「內部裝修,不便之處,敬請原諒」的裝修公告。
此次陶陶居閉門謝客是否真的在裝修,還是各位街坊擔心的倒閉呢?為此,有媒體記者特意致電上下九陶陶居總店總經理陳豔貞。對於陶陶居目前的經營情況,以及何時再次開業等問題,陳豔貞均表示暫不清楚。隨後,記者致電幸運樓飲食集團,對於陶陶居目前的情況,對方則表示不願多談。廣州市商業步行街商會副會長匡建明則表示:「陶陶居的合同到期,目前正在等待招標。具體的開業時間,我們也無法確定。」
據了解,由於合約等歷史問題,目前,陶陶居餐飲仍是由幸運樓和食尚餐飲公司各自運營,幸運樓負責陶陶居上下九老店,而陶陶居全國品牌運營和開業則歸屬於食尚餐飲,而廣州工業發展集團下屬的廣州飲食集團則是「陶陶居」商標及品牌的所有權人。幸運樓和食尚餐飲只獲授權負責陶陶居餐飲的運營,但包括月餅、餅乾等陶陶居品牌的食品加工仍是由廣州工業發展集團下屬的國資公司來生產及營銷。
廣州市工業發展集團有關負責人曾表示,經過集團和幸運樓方面多次溝通後,約定合同到期後不再續約。2018年9月11日與幸運樓合同到期後,上下九陶陶居將向社會招標。
「陶陶居」招牌的傳說
02
座落在廣州西關第十甫的陶陶居是廣州百年傳統老字號,它的創辦時間坊間有兩個不同的版本。一是清朝光緒六年(即1880年),另一個是光緒十九年(即1893年)。
這家百年老店不但在羊城享有盛譽,據說也是廣州傳統茶樓中故事最多的一家!光是那塊寫有「陶陶居」三個醒目金漆大字的招牌,就有三種傳說之多。
第一種說法是陶陶居飯店創辦於清光緒六年(1880年),老闆名黃靜波,地址在清風橋附近(也就是今天的中山五路五月花廣場附近)。後來清代維新領袖、南海大儒康有為在長興裡(即現今中山四路)開辦「萬木草堂」,培育人才,因鄰近陶陶居飯店,所以常來飲茶食飯。老闆見康先生學生不少,便請他題寫店名以作招徠,後來「戊戌政變」康有為被通緝,才刮去他的署名。
第二種說法是書法好手仿康有為字體的作品。第三種說法是茶樓業老前輩區漢波所說,區漢波在1906年時任第十甫西如茶樓正櫃,他說康有為的一位愛妾名叫陶陶,住在十一甫大街,康有為為其居室書匾「陶陶居」,後來人去樓空,但此匾仍在。到拆屋建第十甫路時,陶陶居飯店主事者陳伯綺買通工匠,拓得康有為此墨跡,作為陶陶居飯店招牌。
這三種傳說都有道理亦有破綻,多數人認為第一種說法較可信,可是在康有為被通緝時老闆只刮去署名不收招牌卻不可信。第二種說法也基本可以否定,因為經當代書法名家、康有為當年弟子鑑定是康有為的真跡,但民間藏龍臥虎,能以假亂真者並非不可能。第三種說法頗為有趣,茶樓業前輩多信此說,但學者不信,說康有為有愛妾陶陶未見書籍記載,不過陳伯拿到康有為手跡卻是有可能的。
03
九龍泉水烹茶與月餅泰鬥
陶陶居名動廣州城必有其過人之處。當年陶陶居以取用郊野白雲山九龍泉水泡茶而名傳遠近。據說陶陶居在初創時,專門僱人去白雲山九龍泉取水烹茶,運水車運抵市區後改為人力擔水。這些人在水桶上加蓋,蓋上加鎖,騎縫處貼著「九龍泉」水砂紙條,擔挑上插著陶陶居店號的小旗,招搖過市,分外吸引路人目光。
陶陶居店內備有大缸儲水,大廳的茶位每位五仙,小廳每位1.5毫。在小廳門口旁放著一個已點燃的紅泥小火爐,旁邊用竹籬擱著燒起來無雜色無味的半截欖核作炭,瓦茶煲內沸騰著九龍泉水,專人從旁侍候,相當講究。
除了水滾茶靚、點心精美、菜品上乘,陶陶居的月餅更遠近馳名,被譽為「月餅泰鬥」。
「陶陶居上月」創製於清末民初,餅餡由火腿、燒鴨、上肉、鉤蝦、欖仁、冬菇等20多種配料和蛋黃拌成,鹹甜適中,皮薄鬆軟,是民間最喜愛的月餅之一。它的每種原料都經過精心挑選,比如蛋黃,產這種蛋的鴨要放養在水排上,吃的多是魚蝦,營養豐富,其蛋黃黃裡透紅,制出的月餅特別精美。
在配製餡料和烘製月餅時,也十分講究原料數量的搭配和火候。據說,當時陶陶居聘請名廚制的這種月餅尚無人賞識,茶樓主人便用一個玻璃盒裝著一塊月餅,上書「陶陶居上月,售賣一百大洋」,掛在店堂門梁。這件事吸引了不少路人圍觀,卻無人敢買。日近晌午,有個人稱「陳秀才」的先生踱步門前,拿出一張百元銀票,取下這塊精裝月餅。掌柜問其故,老秀才慢條斯理地說: 「陶陶居乃大號,又有康聖人題匾,這個月餅裡一定有文章。」於是當眾打開包裝盒,切開月餅,眾人頓時大譁,原來月餅內藏有金銀手鐲各一對、珍珠八粒、翠玉兩塊,可謂金銀珠寶滿堂彩了。消息傳開,不少人慕名前來,「陶陶居上月」立馬成了搶手貨,從此銷路大開。
文化與建築
04
說到陶陶居飯店何時遷到第十甫,第十甫店剛開張時是磚木結構,還是建好鋼筋混凝土樓房才開業,又有兩種說法。一說是1922年遷到第十甫路開業時是磚木結構,另一說是1923年開建第十甫路時,陶陶居一面招股一面籌建混凝土樓房,三層樓房建好後才開業。
陶陶居在民國 16 年(1927 年)停業,後來由譚傑南、陳伯綺、譚簡(去世後其子譚煥章接手)三人承頂後聯手招股經營,經過改建整頓,於民國 22 年(1933 年)重新開業。 改建後,陶陶居樓面盡顯廣州飲食老字號的大家氣派,門前的雙柱直抵三樓,整座酒樓雕梁畫棟,頂層有一隻紅牆綠瓦的六角亭名「可觀亭」,正面樓簷雕刻著花草、鳥獸和人物圖案,並飾以金箔,極富嶺南風格。
飯店司理陳伯綺有藝術修養,又善於經營策劃。他四處搜集名人字畫、詩詞對聯懸於四壁,供顧客欣賞。廳房名稱頗有特色,名目雅趣,如二樓後座名為霜華小苑,地下後座稱為勾曲仙居。陶陶居茶點上乘,又別具風味,很快就成為社會名流、文人雅士聚集之所。
當時陳伯綺的文人密友常雅集於陶陶居三樓的霜華小院。每到中秋前夕,必為陶陶居飯店擬一篇月餅廣告詞,文章必用駢體文,並多引典故,文中又故意用上三幾個少人認得的古字,印成街招,廣為派發。人們每每互問文中的古字及典故,陶陶居就達到廣為宣傳的效果,也引來不少文人雅士光顧。其時,前清翰林江孔殷、前清秀才黃慈博等都是陶陶居的座上客,文化名人魯迅、巴金、陳殘雲、劉海粟等也曾到此飲過茶。另外,民國時期陶陶居是詩人雅集研討「詩鐘」之地。「詩鐘」是中國古代文人的一種限時吟詩文字遊戲,限一炷香功夫吟成一聯或多聯,香盡鳴鐘,所以叫做「詩鐘」。那時廣州不少詩詞對聯名家、大學教授,喜歡作「詩鐘」,常常來陶陶居飯店聚會品評。
攝於1957年
05
陶陶居與八和弟子
始建於清光緒六年的陶陶居,是廣州西關最老、最大的茶樓。而創建於清光緒十五年(即1889 年)的八和會館,與陶陶居誕生於相若年代,又是近鄰,一百多年來,一直有著密切的關聯。
據老藝人回憶,陶陶居一直是本地戲班生存、發展的一個重要活動場所。由於陶陶居近在咫尺,環境幽雅,茶點可口,逐漸成為藝人聚會議事之地。通常陶陶居三樓是戲班音樂,又叫八叉(音)行當聚集之處;二樓房座是老倌傾談場所;散座,又稱堂座,就是一般演員、班政、舞臺、編劇等人員閒談之處。平民百姓經常可以目睹戲班老倌、名角紅星的尊容,甚至有機會與之握手傾談,因此許多陶陶居茶客都以此為榮。據說,20世紀60年代初粵劇名小武、曾被譽為「武探花」的梁蔭棠在此飲茶時,見到一個流氓強霸茶客座位還自恃「食過幾晚夜粥」出手打人,忍不住仗義出頭,打得流氓求饒,成為坊間美談。
據介紹,陶陶居是戲行組班、籤約、藝人謀生的一個基地。八和會館歷史上曾經是粵劇行會,主理戲班的組織、籤訂合同等重要事宜,當時的陶陶居堪稱藝人賴以生存的關鍵所在。直至 20 世紀 50 年代初八和中止行會職能,情況才有改變。其時,亦有香港、東南亞專門派代表駐守省城廣州,在陶陶居內外出入,策劃、組織班務工作。一個頗有影響的人物伍泰安及其夫人李奉慈,他們專門在陶陶居訂演員去東南亞演出,或遠渡重洋到美國做戲,名為「走埠」。這裡儼然就是戲班的樞紐點、轉送站。
後來八和會館復會、復館後,有重大喜慶活動也大都安排在陶陶居舉行,延續著戲班先賢與陶陶居的世代情緣。
時移世易,上下九陶陶居的經營幾經更迭,至21世紀初,轉由幸運樓飲食集團經營。2018年9月11日與幸運樓合同到期後將向社會招標。這家百年名店未來將何去何從,廣州街坊們充滿著期許。
資料來源:《百年老店》《粵菜傳奇》《廣州文史》
圖片來源:百度、金羊網
資料整理:小魚
聲演:皓明
編輯:泳怡
播出時間
廣州新聞電臺 fm96.2 周一至周五
9點30分 11點30分
15點30分 17點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