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拼命張大鼻孔用力吸氣,但什麼都沒聞到,只好老老實實地回答說:「沒有。」
他有點失望,伸手拉開了門,突然就有一股氣味衝出來,從我的鼻孔裡一直鑽到腦門。這種氣息帶著明顯的重慶火鍋味兒,細細分辨卻會發覺與平時吃的有些區別,並不是我想像中的那種濃烈的氣息,但仍然能感覺到它的與眾不同。
這是位於重慶沙坪垻的一家專做傳統九宮格老油火鍋的餐廳。所謂「老油」,重慶人婉轉地稱之為「循環油」,其實就是重複使用的火鍋油。這種在外省人看來骯髒噁心的「老油」火鍋,卻是許多重慶人心目中最傳統最正宗的火鍋。只是如今大家講求健康衛生,因此就算重慶本地人,也有不少人不願意再吃這種老油火鍋了。所以當我要求去吃九宮格老油火鍋時,大舅子顯得很猶豫。
「你真的想去?」他狐疑地看著我,很不情願的樣子。
「那當然。你不知道你妹夫是個美食家嗎?好不容易來一次重慶你不會連這個小小的要求都不滿足我吧?」我開著玩笑,擔心他不吃老油火鍋,心裡卻打定主意一定要逼他帶路。
他舉手投降,帶我來到這家店。但我顯然多慮了,一進店裡,大舅子愉快的心情就連瞎子也能感受到。原來是怕我不習慣,所以一開始並沒有打算帶我來的。
曾經有一段時間,如果我想不出來去吃什麼,最後的選擇就是重慶麻辣火鍋。但我從來沒吃過九宮格老油火鍋,直到那天在重慶博物館裡看到了九宮格火鍋的模型及介紹,才恍然醒起實在應該去試一試。九宮格火鍋起源於100年前的重慶朝天門,小販們購來各種內臟下腳料,擔著泥炭爐具和分格的火鍋售賣給在碼頭謀生的下力人。苦力們圍著擔子,每人一個格子且燙且食,吃了多少各自結帳。這種便宜的食物,是貧苦底層百姓重要的能量補充。
後來,這個見證著重慶碼頭歷史變遷的九宮格火鍋,成為了重慶草根飲食文化的代表。
大舅子平時笑呵呵地很隨和,但坐在火鍋旁的他有如科學家般認真嚴謹,一絲不苟,完全變了個人。
「毛肚最多燙10秒種,否則就老了。」科學家開始指導我。是的,10秒種的毛肚,確是最佳口感。
「7秒鐘了,鴨腸已經好了!」他用恨鐵不成鋼的嚴厲語氣呵斥著,生怕沒煮熟的我只好趕緊手忙腳亂地將鴨腸撈起。
「算了算了,黃鱔片還是我來幫你燙吧!要不太浪費了!」為什麼他燙的就是比我燙的好吃呢?
「九宮格燙食材有講究的,中間格子火力最猛,用來快速涮食毛肚和鴨腸;如果是需要完全煮熟才能吃的肉類,放旁邊的格子裡;角上的格子火力最小,豬腦、鴨血什麼的就放那兒慢慢煮。」這真是一種科學的烹飪方法。
透過霧氣騰騰的火鍋,看著全身心投入與火鍋交流的大舅子,突然想起一句話,認真的男人是可以信賴的。以此類推,認真吃火鍋的我,也是可以信賴的。
佛山也有九宮格火鍋,很少,蜀源香是一家。火鍋底料炒得不錯,老闆痛心疾首地告訴我,火鍋底料配方,是他花了十幾萬才學來的。不過理所當然地,不會用佛山人肯定無法接受的老油。
麻油很重要,增香降溫,必不可少。像重慶很多火鍋店一樣,用的是罐裝的,一人一罐。
調料一看就知道是行家的搭配,簡簡單單的只有麻油、生蒜蓉、蔥、香菜、紅辣椒幾種,至於那些把芝麻醬都配上的火鍋店,我見到就走。像大舅子這種級別的食客,只需要麻油和生蒜蓉兩樣而已。
最重要的是,蜀源香的毛肚是沒泡過的。重慶火鍋有個別名叫毛肚火鍋,由此可見毛肚之重要性,可謂無毛肚,不火鍋。重慶人將毛肚分為精品毛肚、綠色毛肚、鮮毛肚、原味毛肚等等多個品種,而我的區分則很簡單,用添加劑泡過的和沒用添加劑泡過的。那些爽脆可口久煮不老的毛肚,往往是用添加劑泡過的,但很無奈地是很多餐廳用的是這種毛肚;沒泡過的毛肚沒有那麼爽脆,稍煮過頭就老了,甚至口感還會有點渣,但這是健康的。
九宮格火鍋,值得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