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園集團及相關責任人連收6封監管函件 涉及子公司業績造假、內控...

2020-12-26 每日經濟新聞

12月23日,長園集團(600525,SH)及相關責任人收到上交所密集下發的6封監管函件,監管類型包括監管關注、通報批評,公開譴責、公開認定等。

長園集團收到的6封監管函件 圖片來源:上交所網頁截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6封監管函件,主要涉及到長園集團2016年收購的長園和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園和鷹)的業績造假,以及由此導致的內控缺陷、信披違規問題。

上交所查明,長園集團存在五個違規事實:

一是子公司存在業績造假及重大會計差錯,導致公司2016年度、2017年度財務數據披露不真實、不準確。

子公司長園和鷹通過虛假項目和合同虛增收入,通過提前確認收入等方式調節業績,且存在重複確認收入、銷售費用跨期核算等情形,導致前期財務信息披露不真實、不準確。此外,長園集團2017年對子公司湖南中鋰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鋰新材)受重要客戶的債務危機事件影響估計不足,導致2017年度少計提商譽減值準備。

因子公司業績造假、商譽減值準備計提不足,長園集團存在重大會計差錯,導致2016年、2017年年度報告財務數據披露不真實、不準確,且2017年還出現盈虧性質的重大差異。

二是公司收購長園和鷹、中鋰新材相關公告信息披露不準確,風險揭示不充分。

長園集團以約40億元大額現金收購長園和鷹、中鋰新材,並形成約29億元高額商譽,但公司從未在相關收購公告中揭示標的公司應收帳款回收、重要客戶經營及業績承諾實現、商譽減值等風險。經監管督促後,公司仍未揭示上述風險,直至2019年4月,公司才披露會計差錯更正公告,對兩標的公司淨利潤進行大幅調減,並對公司年度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

三是公司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2018年度內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

其中,內控問題包括公司在2018年6月之前並未對2016年8月收購的長園和鷹實施有效控制;長園和鷹存貨領用和盤點不規範,導致存貨帳實不符,存貨管理、成本核算的內部控制失效;公司未能對重要子公司中鋰新材商譽減值情況進行恰當評估,造成財務錯報。

四是子公司多項關聯交易未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五是收入確認政策變更未披露,且相關臨時公告披露內容不真實、不準確。

對此,上交所決定,對長園集團、時任董事長許曉文、時任董事兼總裁魯爾兵、時任財務負責人黃永維、時任董事會秘書兼常務副總裁倪昭華、時任監事史忻予以公開譴責,並公開認定史忻5年內不適合擔任上市公司董監高,許曉文、魯爾兵3年內不適合擔任董監高;對時任董事長吳啟權,時任董事徐成斌、隋淑靜,時任監事姚太平、賀勇予以通報批評。

此外,彼時長園集團收購長園和鷹的交易對方,因對長園和鷹業績造假行為負有直接、主要責任,且未按期履行業績補償義務,上交所也予以公開譴責。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業績摻假信披違規內控被「破防」,長園集團及相關當事方連吃監管函...
    吳立駿12月23日,上交所對長園集團(600525)及相關責任方、當事人下發3封監管函件,監管處置措施包括公開譴責、公開認定、通報批評、監管關注等,監管對象包括上市公司、董事長、總裁、財務總監、董秘、其他董監高管人員、收購交易對手方等,監管內容主要涉及長園集團2016年收購的長園和鷹業績造假及公司信披違規、內控缺陷和當事人未履職盡責問題。
  • 長園集團子公司業績造假 前董事長許曉文等2人"領紅牌"
    經查明,長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園集團」,600525.SH)在信息披露方面,有關責任人在職責履行方面存在以下違規事項:  (一)子公司存在業績造假及重大會計差錯,導致公司2016年度、2017年度財務數據披露不真實、不準確  (二)公司收購長園和鷹、中鋰新材相關公告信息披露不準確,風險揭示不充分  (三)公司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2018年度內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
  • 舊愛李嘉誠 新歡董明珠 長園集團子公司造假餘波未了
    2020年12月23日,上交所對長園集團及相關責任方、當事人下發3封監管函件,監管處置措施包括公開譴責、公開認定、通報批評、監管關注等;監管對象包括上市公司、董事長、總裁、財務總監、董秘、其他董監高管人員、收購交易對手方等。
  • 長園集團:子公司長園和鷹原負責人存業績造假嫌疑全年業績受累
    中證APP訊(記者 黃靈靈)12月24日晚間,長園集團(600525)發布關於子公司業績的風險提示性公告稱,公司了解到子公司長園和鷹的智能工廠項目和設備業務的真實性存在重大問題,獨立董事認為智能工廠項目結算及回款嚴重滯後,根據公司反饋及提供的資料,已有理由初步判斷長園和鷹原負責人存在業績造假的嫌疑。
  • 長園集團承認子公司長園和鷹涉嫌業績造假
    (圖片來源:全景圖片)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豔明12月24日晚間,上市公司長園集團(600525.SH)披露回復問詢函的公告時,承認子公司長園和鷹項目及業務真實性存在重大問題,公司獨立董事懷疑長園和鷹原負責人存在業績造假的嫌疑。12月25日,長園集團以5.07元/股的價格全天封死跌停板。
  • 長園集團子公司業績造假 和鷹董事長尹智勇策劃領紅牌
    (一)長園和鷹存在業績造假,2016年度、2017年度財務數據披露不真實、不準確  2016年6月,公司以現金18.8億元收購和鷹實業、王信投資等16名股東合計持有的長園和鷹80%股權。2016年7月28日,長園和鷹完成股權變更登記,成為公司控股子公司。公司2016年和2017年年度報告顯示,長園和鷹實現扣非後的淨利潤分別為15628萬元、17572萬元。
  • 三高併購引發財務造假 長園集團及各方責任人遭處罰
    來源:證券時報網原標題:三高併購引發財務造假,長園集團及各方責任人遭處罰據央視新聞6月22日報導,近期,證監會深圳監管局對上市公司長園集團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發出了《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
  • 長園集團及有關責任人存多項違規 被上交所公開譴責
    來源:紅刊財經作者:紅兵12月25日,記者自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獲悉,由於長園集團在信息披露方面,有關責任人在職責履行方面存在多項違規事項,上海證券交易所已對長園集團及有關責任人予以公開譴責,並公開認定長園集團時任監事史忻5年內不適合擔任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 上交所:給予長園集團及有關責任人紀律處分
    12月23日,上交所發布《關於對長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有關責任人予以紀律處分的決定》。上交所稱,長園集團子公司長園和鷹存在業績造假及重大會計差錯,導致公司2016年度、2017年度財務數據披露不真實、不準確;公司收購長園和鷹、中鋰新材相關公告信息披露不準確,風險揭示不充分;公司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2018年度內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子公司多項關聯交易未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收入確認政策變更未披露,且相關臨時公告披露內容不真實、不準確。
  • 長園曝子公司業績造假,董明珠52億收購未果,現面臨29億商譽風險
    董明珠曾經看好的這家公司,最近也被揭開了業績造假的面紗。12月25日,A股上市公司長園集團在公司官網披露了一份關於子公司業績的風險提示性公告,其中提及該子公司長園和鷹原負責人存在業績造假的嫌疑。26日,再次披露的公告顯示長園集團下屬子公司業績存在業績造假嫌疑,且目前面臨大額資產減值風險和較大資金壓力。消息一出,長園集團股價連續兩日一字跌停,26日收報4.56元。相較年初最高價18.58元,已經跌去近8成。而截止27日,收盤價為4.57元,比昨天略微上漲0.01。
  • 子公司財務造假「坑爹」 長園集團被股民推上索賠被告席
    原標題:子公司財務造假「坑爹」 長園集團被股民推上索賠被告席   李嘉誠A股「獨子」、大
  • 長園集團子公司實力「坑爹」 財務造假導致處罰並引來維權
    2018年長園集團(600525)子公司長園和鷹爆出業績造假,2019年5月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調查一年之後終於有了結果。 兩年累計虛增營業收入約3.6億元,虛增利潤總額3億餘元。 2016年6月7日,長園集團與上海和鷹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等16名股東籤訂《股份轉讓協議》,購買上海和鷹機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後更名為長園和鷹)80%股權。2016年7月28日,長園和鷹成為長園集團控股子公司。自2016年8月起,長園集團將長園和鷹納入合併報表範圍。
  • 財務造假水落石出 長園集團被罰並引發維權
    持續兩年之久的長園集團(600525)子公司造假事件,終於真相大白。 據統計,在長園集團69家子公司當中,有50家是收購而來。由於不斷高溢價併購,五年來長園集團商譽翻了14倍,從2014年初的3.84億元,激增至2018年9月底的54.45億元。然而高額商譽同時蘊含著市場風險。2018年,隨著多隻併購標的相繼爆雷,長園集團開始遭遇一系列企業噩夢——業績造假、商譽減值、拋售資產等等。
  • 長園集團因子公司財務造假被處罰,受損投資者可依法起訴索賠
    據股票索賠專業平臺胡鵬飛律師網消息:長園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長園集團,證券代碼:600525,以下簡稱長園集團或公司)因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於2020年10月被中國證監會深圳監管局作出行政處罰。
  • 實探長園集團「爆雷」子公司:整層樓辦公室均閒置
    來源:證券時報自爆子公司涉嫌業績造假的長園集團,股價連續兩日一字跌停。此外,長園集團主體長期信用等級和公司債券信用等級被評級機構列入信用評級觀察名單。12月25日晚間,上交所向長園集團發送監管函,要求「加快核查進度,根據明確核查結果確定業績造假、資產減值等相關事項可能導致的對以前年度財務報告追溯調整的範圍和金額,以及對2018年度財務數據的影響。」
  • 長園子公司業績造假「羅生門」續:上海峰龍詳敘「停工」始末 交易...
    12月25日晚,深陷「子公司業績造假疑雲」的長園集團(600525.SH)收到了上交所的監管函。(21世紀經濟報導)   上海峰龍稱,長園和鷹的智能工廠項目交付期一拖再拖現在工廠情況難以滿足生產需求只能選擇停工   12月25日晚,深陷「子公司業績造假疑雲」的長園集團(600525.SH)收到了上交所的監管函。
  • 兩年來股價下跌近七成 長園集團這些股民有望索賠
    子公司財務造假擬收罰單2020年6月13日,長園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2016年、2017年年度報告中披露的財務數據存在虛假記載,而收到證監會下達的《行政處罰告知書》。而這樣的財務數據問題,緣起於公司四年前收購的一家子公司。
  • 長園集團鬧哪樣?虛構海外銷售、重複確認收入,恐遭罰款+市場禁入
    其中,監管部門列出11項長園集團子公司長園和鷹業績造假的「實錘」,其通過虛構海外銷售、提前確認收入、重複確認收入、籤訂「陰陽合同」、項目核算不符合會計準則等多種方式虛增業績。子公司大量虛增業績,自然導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法。此次深圳證監局擬對長園集團給予警告,並處50萬元罰款。對涉及的董監高及造假子公司的相關人員,給出警告及3-10萬元罰款。
  • 造假門水落石出,格力集團距離全面控制長園更近一步
    曠日持久的長園和鷹造假事件,終於有了結果。6月12日晚間,長園集團發布關於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深圳監管局《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的公告。公告稱,長園於6 月 12 日收到證監會深圳監管局《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經查,長園和鷹通過虛構海外銷售、提前確認收入、重複確認收入、籤訂「陰陽合同」、項目核算不符合會計準則等多種方式虛增業績,導致長園集團 2016年、2017 年年度報告中披露的財務數據存在虛假記載。證監會擬決定對長園集團給予警告,並處以50萬元罰款;涉及此事的長園集團一眾原高管將受到行政處罰。
  • 長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9半年度報告摘要
    長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於2019年5月12日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監管一部《關於對長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年度報告的事後審核問詢函》(上證公函【2019】0645號),具體內容詳見公司於2019年5月13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披露的《長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收到上交所〈關於對長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年度報告的事後審核問詢函〉的公告》(公告編號:2019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