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徵互動理論在新聞傳播學中的應用

2020-12-20 人民網傳媒

摘 要:象徵性互動理論是傳播學中頗具影響力的一個理論,然而關象徵互動理論的基本內涵學界似乎還沒有定論。本文從象徵互動理論的緣起、發展和現狀等幾個方面對該理論進行研究梳理、分析論證,以期對進一步認識和發展象徵互動理論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象徵性互動;理論;理論綜述

象徵互動理論(symbolic interaction)又稱為符號互動理論,是指人與人之間通過傳遞具有象徵性符號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過程。這一理論源起於英國注重社會心理學研究的理論傳統,由美國學者布魯默首創。

一、理論來源

在《論符號互動論的方法論》一文的開頭,布魯默羅列了數十位「芝加哥學派」的學者,在觀察和研究人類群體生活的方法上將這些學者的觀點統一了起來。

但是,布魯默自己也承認,他最直接的靈感來源於米德的實用主義哲學和庫利的人類學方法,還有帕克進入社區進行的直接研究。

(一)理論的先驅和直接貢獻者

齊美爾把這種符號互動理論觀點的許多原則應用在了社會學的分析當中,他認為社會是「無數次要的綜合物」的組成,在早期對象徵互動論的發展產生過影響。帕克接受了齊美爾的觀點,同樣也認為社會是一種相互作用的體系,並傳給他的學生和同事。自此,帕克的學生們開始使用自然主義的動態的方式考察正在發生的生活情景。

庫利認為「不存在個人和社會的分離,把二者分離是毫無意義的,而二者結合就是一切。」他研究的重大突破在於——指出「自我」是一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個體自己連同他人被這個個體看作是社會環境中的「客體」;「自我」這個概念是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產生的。據此,庫利提出「鏡中我」、「初級群體」等概念。之後布魯默提出的「『自我相互作用』(象徵互動論的核心)也是庫利的『想像』的另一個術語。」另外一位著名的社會學家託馬斯提出「情景定義」這一概念,強調的是「主體」和「客體」的結合才能理解人的行為。

上述幾位學者都是象徵互動理論公認的先驅,但使這一理論形成體系的是米德和布魯默。雖然布魯默被認為是「象徵互動論」的精神領袖,但他將這一點歸功於他的老師米德。

(二)米德的社會心理學

米德的社會心理學是關於社會現實的變動的觀念,而非靜止的觀念,他著重研究的是個人是如何變為「社會」這個組織中的一員。貫穿於米德符號互動理論的立場是「社會行為主義」,這一立場不僅是一種有關心理研究的方法和路徑,它還是一種觀念體系。

米德強調:「個體是一定社會群體的成員,他的行為只有根據整個群體的行為才能得到解釋」,他還提出了包括衝動、知覺、操縱和成就四個階段的人類行為的「活動的模式」。

要解決意識產生與人的行為之間的關係以及「自我」產生機制的問題,米德選取了「姿勢(gesture)」這一概念進行論述,成功地從本質上區別了動物和人。他認為「有意識的相互作用就是象徵互動,它是一種手勢(姿勢)的交換,這種交換是同語言的存在相聯繫的,並且對於對方具有同一含義。」只有根據意義交換,人才能做出反應行為。這種行為能力的獲取只有通過長時間的相互作用,在這一相互作用的過程當中,人們會既注意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形象,又重視他人對自己的行為所作的反應,這種「主我」和「客我」的不斷「對話」就是「自我」的發展,同時,「人們不僅要理解他人,也要有能力理解自身,人不僅與他人『互動』,也要參與自身的『符號互動』」。

與結構功能理論相對立,米德的社會心理學重視主體自我而非社會群體,該理論極大地影響著美國的社會科學發展。在米德之後出現了一個有趣的事實——共用一個名字的「象徵互動主義」在後來的發展中不僅形成了兩派,而且都公開宣稱自己的理論得益於米德的社會行為主義的真傳。

二、兩種象徵互動主義

(一)布魯默的象徵互動理論

在1969年出版的《符號互動主義》一書中,布魯默給「符號互動論」(象徵互動論)這一術語作了系統的解釋,把它上升為一種社會理論。以布魯默為代表的象徵互動理論,沒有將社會看作是既成的結構整體,而是一種符號互動。這在結構功能理論佔統治地位的時代繼續捍衛了米德的傳統。

該理論依賴的前提是:在「社會互動」的過程中產生了意義,而人是根據這些「意義」從事行動,但是意義又是由人來「解釋」的。在布魯默看來,「客觀對象除了向人們提供『意義』之外沒有別的東西」這種意義只能來自人際互動。他在解釋「象徵互動」的含義和性質時認為,人類是有意識和反映能力的行動者,在一定社會環節中個人根據對他人行動的解釋採取相應行動,這個解釋溝通的過程被布魯默稱之為「自我標識」。因此,「象徵互動論基本上是一種社會心理學的觀點。它主要關注具有『自我意識』的個人,關注人的內在思想、感情與他(或她)的社會行為之間的相互作用。」

通過分析米德的觀點,布魯默使自己的觀點得到發揮,但同時他也意識到有關方法論的問題被米德在符號互動研究中忽視了。在此基礎上,布魯默更多地把符號互動論「當作經驗性社會科學的一種視角、當作為了提供關於人類群體生活和人類行為的可以證實的知識而設計的一種研究方法來研究論述」。他認為,公式化的理論、完美的模型、自然科學程序或是更精確的計量技術都無法走向經驗世界,布魯默提出,應該通過「探索」和「審視」的方式對這種經驗世界進行直接的自然主義考察。「探索」具有隨意性,目的是向人們提供社會生活領域中正在發生的事件的清晰畫面。「審視」代表著一種分析,分析工作重要的方法是比較、提問。

但是在此之後,同樣研究「象徵互動理論」的「依阿華派」,與布魯默在理論上有所區別,但在研究問題的方法論上衝突更加明顯。

(二)「阿依華」符號互動主義

以庫恩為代表的「阿依華」派主張重視符號互動論與其他科學原理的聯繫和標準調查技術。「從嚴格意義上說,庫恩的符號互動主義不是一種社會理論,而是一種對米德的社會行為主義如何研究的方法論。」

庫恩關於「自我理論」的解釋受米德思想的影響,但他沒有全盤接受。在實證主義思想的影響下,他認為研究的結果要用於實踐,這就要求研究數據及程序要客觀合理。社會學家所研究的對象在理論上可被稱為「符號性的互動」,為了保證研究數據的客觀,「阿依華」派捨棄了米德思想裡的主觀的、不可預測的因素。對庫恩來說,重要的問題是怎樣才能科學地操作導致人的行動的意義,以及在研究「意義」時如何具有一個標準化的測量程序。因而阿依華學派對符號互動主義的最大貢獻在於能被有效運用。

在理論上,布魯默認為人類行為不可預測,因為個體具有創造性;而庫恩則認為個體的行為是社會規則內化的結果,是可以預測的。兩種互動主義孰是孰非難以定論。因為「對什麼是社會科學什麼是『社會科學研究』的回答不同,必然要表現出對方法論要求上的分歧。」布魯默強調變動,採取觀察的方式;庫恩強調決定性,採取工具測量的方法,二者各具優勢。因此在實踐中根據研究對象的具體特點在研究中結合二者的優勢是研究者們應當考慮的問題,因為對社會科學研究來說,解決具體的研究問題才能使研究達到「實用」的目的。

三、「象徵互動理論」對新聞傳播學的意義

「象徵互動論」把「互動」本身作為分析單位,是最早提出如何運用文化進行學習的社會科學理論之一。但是直到20世紀70、80年代大眾傳播學者才開始重視「符號互動論」。作為傳播研究視角,最具代表性的是1978年福爾斯和丹尼斯寫的《傳播與社會行為:一種符號互動的視角》,在這本書中「傳播被界定為由參與者間不同程度地共享意義和價值而導致的符號行為。」同時,該書將「符號互動」與傳播相結合,認為傳播是一個複雜的互動,人們對環境的理解和感知依賴於傳播。這種定義打破了傳播形式的分裂,要求關注媒介在構建受眾現實生活中的呈現,關注對話與共享。

除此之外,「象徵互動論」還有一些方法論的啟示。要研究互動就要關注同一時空內,互動雙方做出的反應,這就要求打破線性效果模式。當然,觀察不失為恰當的方法,這也使「象徵互動理論」成為質化研究的傳統之一。但在布魯默的傳播研究中並沒有量化與質化的絕對區分,布魯默一再強調使用某種研究方法的重點是要考慮研究方法與研究對象的適應性。(作者系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1] 沃爾夫,馬樂綠.布魯默的「象徵互動論」[J].國外社會科學文摘,1985(7).

[2] 黃曉京.符號互動理論——庫利、米德、布魯默[J].國外社會科學,1984(12).

[3] 謝立中.西方社會學名著[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4] 米德.精神·同一性·社會[M].重慶大學出版社,1994.

[5] 瓦爾納,孫匯琪.象徵互動論簡介[J].現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1985(7).

[6]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7] 蘇國勳,劉曉楓.社會理論的諸理論[M].上海三聯出版社,2005.

[8] 沃野.評兩種符號互動主義的方法論[J].學術研究,2000(2).

[9] (美)喬納森·H.特納著.邱澤奇,張茂元等譯.社會學理論的結構[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

相關焦點

  • 新聞傳播學了解一下!
    本專業旨在培養具備深厚的新聞傳播學知識基礎和理論功底。比如新聞學理論、傳播學理論、大眾媒介理論、新聞史學理論、新聞傳播方法理論、報刊傳播理論、廣播電視傳播理論等。特別是令人矚目的大眾傳播領域,形成了以傳播理論為基礎,以電子信息技術為傳播平臺,平面媒體、廣播電視媒體、網絡媒體相互促進的專業學科群,學科體系橫跨從傳播者—信息—媒介—受眾—效果等整個傳播領域,構成了從理論傳播學到應用傳播學的寬口徑、厚基礎、適應面廣的新興學科專業。3.
  • 傳播學八大經典理論在輿情實戰中的應用
    歷經100多年的發展,傳播學的很多經典理論仍然熠熠生輝。輿情顯示的是公眾在信息傳播中形成的一致性意見,傳播理論不僅影響輿情的發生和發展,還在很大程度上揭示輿情生成發展的內在機制。法制網輿情監測中心選取八個傳播學經典理論,結合實例分析其在輿情工作中的實戰應用,供輿情處置部門參考。
  • 傳播學到底學什麼?這些理論都是花架子無用嗎?
    而大眾對於新聞學的熟悉程度往往又會高於傳播學,畢竟我們每天都要看新聞,不至於對於新聞和其相關的從業者產生陌生感。而如果面對著傳播學這樣一個名詞,很多人或許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學傳播學以後能從事什麼工作?學傳播學的沒幾個會新聞實務的?傳播學的那些理論是不是中看不中用?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 新聞傳播學的「綜合魅力」——綜合大學新聞傳播學專業集錦
    一方面是因為在開設新聞學、傳播學碩士點的高校中,綜合性大學數量上佔有優勢,全國共有 70所學校、機構擁有新聞學碩士點,其中綜合性大學就佔了一半。另一方面,綜合性大學的新聞傳播學研究水平高。在10個設置有新聞學博士點的單位中,除去南京政治學院是軍事院校,中國社會科學院屬於社科院系統,其餘8所普通高校有4所是綜合性大學,而10個傳播學博士點授權單位中,有7所院校是綜合性大學。
  • 「行之記者」考研修煉手冊丨《理論新聞傳播學導論》怎麼看?
    《理論新聞傳播學導論》在2012-2020年連續9年專碩真題中皆有考查,分值在10-60分區間。這本書闡釋了新聞傳播學的基本規律和理論,帶領讀者初步窺探新聞傳播學的奧秘,涉及到這本書的真題普遍不難,需要注意的是新聞理論在新媒體環境下的變化和發展。
  • 基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傳播學教學模式探析
    基於對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研究,文章分析了傳播學課程教學中運用的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案例教學+小論文模式、學生上課+教師評價模式與「演示+講授+BB平臺+微信」的立體互動式教學模式,並提出實施了傳播學課程教學模式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傳播學;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進行教學工作設計的基本思路框架。
  • 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及就業解讀
    專業介紹1.新聞學新聞學是研究新聞事業和新聞工作規律的科學,研究內容是新聞新聞理論、新聞史和新聞業務。主幹課程:新聞學概論、中國新聞事業史、外國新聞事業、新聞採訪與寫作、戲文編輯與評論、新聞攝影等。主幹課程:傳播學概論、傳播研究方法、市場營銷學、網絡傳播、視覺傳播、移動通訊技術與發展、網絡新聞傳播原理與應用等。
  • 2020年新聞傳播學專業大學排名及錄取分數線介紹
    新聞傳播學類是一級學科,除了大家最為熟知的新聞學以外,還包含了很多其它的專業類別,新聞傳播學類下設新聞學、廣告學、廣播電視學、傳播學、網絡與新媒體、編輯出版學、國際新聞、數字出版等專業。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新聞傳播學。
  • 考研乾貨分享:熱門專業介紹之——新聞傳播學
    廣告學與傳媒經濟學的學科基礎是傳播學理論、社會心理學、經濟學和管理學。學習內容包括理論方面的馬克思主義的新聞理論、新聞史,實踐方面的新聞採訪、寫作、編輯、評論、攝影等。新聞學有理論新聞學、中外新聞史、應用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新聞攝影、編輯出版等專業分支。傳播學除了報紙外,還涉及電視廣播、電影甚至多媒體等幾乎所有媒體的所有內容,此外廣告、公關、民意測驗等也在其包容之下。
  • 陳力丹教授:新聞傳播學需要研究什麼?
    在分享中,陳老師主要涉及到了三個問題:(1)「新聞傳播學需要學習什麼?」(2)「新聞傳播學需要研究什麼?」(3)「學術寫作應該注意什麼?」。本期推送中,我們節選了陳老師對於「新聞傳播學需要研究什麼?」這一部分的分享要點實錄。其中,陳老師總結了若干論文選題中需要避免的陷阱,以及他近年來關注的研究話題,希望可以帶給你一些啟發。
  • 值得一看:中南民族大學新聞傳播學碩士考點分布匯總表
    新聞學關注的是在我國語境下對理論的理解和記憶,比如堅持黨性原則對於新聞的極端重要性,來改革開放的新聞改革發生了什麼變化;傳播學的研究應該串聯或從不同的維度和視角區分理論,比如人際傳播和大眾傳播各自的特點和功能,而傳播功能在社交媒體時代發生了哪些變化,傳播效果的研究涉及哪些理論。
  • 「專碩」新聞學與傳播學區別
    新聞學專業下設四個方向:理論新聞學方向、應用新聞學方向(新聞實物)、媒介經營與管理、法治新聞與傳媒法方向。(1)理論新聞學方向:主要研究新聞傳播活動的本質特徵、新聞傳播活動涉及的各種關係、新聞傳播活動的社會功能與特點及其基本規律、基本原則等;歷史的新聞學,主要研究新聞傳播活動產生和發展的歷史,新聞事業演進與發展的規律與特點,中外著名的報刊、報人的研究,新聞傳播思想演進嬗變的歷史及其規律等;(2)應用新聞學方向:主要研究新聞傳播業務活動的基本原理
  • 這是今年新聞傳播學最重要、最全面的學界熱點合輯!
    這個時間截點正適合各位童鞋了解新聞傳播學熱點。今天學姐將集合彭蘭、劉海龍、喻國明、陳立丹等老師等論文,幫助大家快速抓住學界核心熱點,為各位童鞋提供一份槓槓的新聞傳播學熱點複習指南。對於新聞傳播業來說,5G意味著新聞傳播過程的重新構建。5G加持的沉浸技術將使「場景」成為未來傳播中最為重要的價值變現範疇,其中家庭、交通車載、個人媒體是5G時代三個最重要的應用場景。未來內容的智能分發不再局限於某一平臺,而有可能以個人管家的方式通過個人化的場景適配實現。
  • 張生祥:翻譯傳播學:理論建構與學科空間
    借用傳播學的基本信息傳播模式,對翻譯過程中各個信息傳遞階段進行逐一論述,指出翻譯學科的研究可以從控制研究、文本分析、媒介研究、受眾研究、效果研究等幾個方面入手。翻譯傳播學是翻譯學學科向更為精細化、系統化的方向發展的結果,對翻譯學的理論建構和學科空間提供新的研究範式。
  • 新聞傳播學到底學什麼?一文幫你解決志願填報困惑
    然而,對於剛剛結束三年緊張學習的高中畢業生來說,「新聞傳播學」確實是一個陌生的名詞,學新聞到底要學什麼?具體有哪些專業?可以報哪些學校?目前還存在比較大的信息差。本期送上一份新傳專業填報指南,整體梳理了中國高校新聞傳播學類下設的幾大專業,供正在填報志願同時又對新聞傳播感興趣的同學參考。
  • 考研專家談新聞學和傳播學的區別
    學習的內容包括理論方面的馬克思主義的新聞理論、新聞史,實踐方面的新聞採訪、寫作、編輯、評論、攝影等。傳播學除了報紙外,還涉及電視廣播,電影甚至多媒體等幾乎所有媒體的所有內容,此外廣告,公關,民意測驗等也在其包容之下。傳播學學習的內容既有專業課程方面的人類學、語言學、符號學、信息學、社會學、心理學,也有廣告、新聞、影視、營銷、對外交流等內容。
  • 2016年各校新聞傳播學考研真題集合(研友回憶版)
    說明理由   2、根據今年熱點事件,闡述突發性事件的新聞報導過程   3、網絡社會中,新聞報導如何處理真實性與個人隱私的關係   4、以某新媒體為例。根據其特點策劃一個廣告文案   ▶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專碩334   1、名詞解釋:廣告策劃、媒介素養、輿情   2、簡答:新聞價值的構成要素;廣播電視中播音和主持的區別;試理解「如果你拍的不夠好,只能說你靠的不夠近」   3、闡述題:標題黨的特點和危害;新聞報導「短、實、新」的意義   4、主觀題(材料題)分析寫作的特點
  • 傳播學專業:生活有再多的苟且,也要傳播遠方
    《傳播學教程》第二版(作者: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郭慶光教授)中系統的論述了傳播學的定義:「一般認為,傳播學是研究社會信息的傳遞與社會信息系統的運行規律的學科。它的研究內容涵蓋了人類一切傳播活動和現象規律。」
  • 最專業︱傳播學專業現狀分析
    傳播學與新聞學的區別 傳播學和新聞學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在2012年教育部頒布的本科專業目錄中,傳播學和新聞學都歸為文學中的新聞傳播大類。 在研究範圍上,新聞學是傳播學研究的一部分。傳播學專業關注包括新聞傳播在內的更廣闊和深遠的信息傳播領域。
  • 新世紀以來中國的新聞傳播學在研究什麼|特別策劃
    這一時期,傳播學研究也是新聞傳播學者關注的重點。從圖表中可以看出,關於傳播學研究,主要集中於國際傳播、人際傳播等領域,同時「議程設置」、「批判學派」等詞語出現頻次相對較高,表明學界對經典傳播理論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