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魔幻現實主義來到中國之後
的《〈百年孤獨〉藝術手法的分析》,以及丁文林的《拉美魔幻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三篇論文,分別從文藝思潮、藝術手法和拉美新小說的總體情況,對魔幻現實主義做了較全面的分析,對於拉美文學在中國的傳播起了重要作用。1983年由沈國正、黃錦炎、陳泉翻譯出版的《百年孤獨》更在讀書界引起了巨大反響。 讀者對魔幻現實主義的熱情,又進一步激發了西語翻譯家們更多地譯介魔幻現實主義的積極性。
-
什麼是「魔幻現實主義」?
加西亞•馬爾克斯是魔幻現實主義的主要代表之一,他把這種文體稱為「神話,魔幻以及其它非同一般的現象」。魔幻現實主義(magical/magic realism)指的是一種將魔幻因素(magic elements)自然融入現實背景的流派,多見於文學作品,不過也用於電影和視覺藝術(visual arts)領域。
-
淺析魔幻現實主義
少許的聰明人,在文學領域探尋得實現新意的另一途徑——他們巧妙地將時空揉碎打亂,將已知的存在與內心的想像重組,造就一個詭譎怪誕的世界,這便是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 哥倫比亞已故的文學大師加西亞·馬爾克斯是當代該流派的執牛耳者,其主要作品對中國改革開放後湧現的一批作家產生過深遠影響。
-
早期魔幻現實主義的藝術發端
魔幻現實主義被視為「20世紀中葉以來流行於拉丁美洲的文學流派」。實際上,魔幻現實主義並非僅流行於拉丁美洲,它的藝術疆域也不只局限於文學。和巴洛克、現代主義等世界性的文藝思潮一樣,魔幻現實主義是一個錯綜複雜的概念。早在1973年舉行的伊比利亞美洲文學研究國際研討會上,與會學者圍繞魔幻現實主義這一主要議題,展開激烈而充分的討論,卻難以達成基本共識。
-
變形計、被拐女與魔幻現實主義中國
導語:《中國好聲音》《變形計》被曝光人為編排、虛假呈現,令觀眾開始認清真人秀的真面目;被拐女成為最美女教師,則讓大眾看到了宣傳如何擦除邪惡、主觀地塑造所謂正能量。虛構不但蠶食真實,還不斷挾持真實,大量電視觀眾觀看的是一場場由虛構鑄造的煽情之樹上結出的謊言之果。這些現象本質上構成了魔幻現實主義社會的卓越文本。
-
為何八十年代以來的中國文學被魔幻現實主義而不是其他流派所強烈...
答|百度派 @孫舒瑤其中的原因應該很複雜,簡單來說,就是當時的中國社會需要反映這一題材的文學風格。我們就直接舉一些當時中國文壇仿照魔幻現實主義所寫的作品為例來深入地看一看吧。首先,必須承認魔幻現實主義在八十年代對中國文壇的積極影響。具體而言,魔幻現實主義對中國文學的重要影響主要在於刺激了「尋根文學」和「先鋒文學」的發生,新時期以來活躍至今的作家也大都循著這兩大文學思潮的軌道駛出。八九十年代,關於魔幻現實主義的討論和類型創作一時間泛濫成災,對此人們普遍產生了本能的牴觸與拒絕,但這並不意味著從此就不關注、沒實踐。
-
成龍轉型挑戰魔幻古裝劇 亞美娛樂解讀《神探蒲松齡》
每年的春節賀歲檔總是大片雲集,春節檔常客成龍大哥,今年也攜多位當紅明星為大家帶來新電影——《神探蒲松齡》,這部作品將在2月5日大年初一正式上映。早已習慣了成龍大哥動作大片造型的影迷們,將會首次領略其古裝書生的扮相。
-
未來的若干可能——魔幻現實主義的流行性考察
魔幻與魔幻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的電影,是寄托在現實主義基礎之上的魔幻電影。它打破了現實與非現實的界限,融入了大量的非邏輯、非常理、非現實的元素。而本身就是造夢機器的電影中,這種「神奇」被放大、被誇張,造就出了一種「獨特的真實」。
-
文學巴西|巴西沒有「魔幻現實主義」
中國讀者所熟悉的所謂「拉美文學爆炸」與「拉美魔幻現實主義」(註:此處這兩個詞局限於中國讀者所接受的概念,並不去辨析這兩個詞的真實所指)並沒有在巴西發生,儘管某些研究作品試圖將同時代的巴西重要作家吉馬良斯·羅薩與克拉麗絲·李斯佩克朵歸入「拉美文學爆炸」團體,或將若熱·亞馬多歸入「拉美魔幻現實主義」作家之中,但這種嘗試一般並不成功。
-
新聞微博:慎用「魔幻現實主義」
多加佐料 吳之如繪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其「魔幻現實主義」的寫作風格成為網友議論的熱點。 作為一種文學表現手法,20世紀三四十年代出現於拉美文壇的魔幻現實主義,在故事敘述中糅合了想像、神話和傳說,通過象徵、意識流和蒙太奇等手法營造神秘氛圍,旨在以神秘的氣氛和荒誕的故事情節呈現和諷喻複雜的社會現實。 其實,在微博寫作中,類似的寫法比比皆是,如:村裡有個孤兒叫Nasa,經常奔跑高呼「不好啦——外星人要來啦——」,儘管村裡連根外星人的毛都沒出現過。
-
《紅樓夢》的神話現實筆法,比魔幻現實主義早近200年,曹公大才
曹雪芹又是以自身身世為背景創作《紅樓夢》,如果寫成《金瓶梅》一樣的現實主義作品,那麼小說必然沒法流傳開來。而魔幻現實主義從文學源流上來說是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的綜合,但又超越了它們各自的局限。20世紀世界的前五十年,可以說是現代主義文學和現實主義文學交鋒的年代,因為現代主義是對現實主義的一種反叛。
-
姜文電影:敘事困境下的鏡頭魔幻現實主義策略
細節是現實主義的基石,而且細節也是影視畫面轉場的最佳技巧。由細節的真實性延伸出形象的典型性以及描寫的客觀性三大支柱。法國人的名堂真多。魔幻現實主義的本質還是現實主義,只是表現手法是魔幻的。魔幻的表現,據稱是拉丁美洲作家的發家秘技,還說是源自於歐美人士對畫家畫作的評價。
-
本土歌劇《塵埃落定》感動首演,魔幻現實主義詮釋人間大愛
文學意義上的《塵埃落定》,代表了中國魔幻現實主義創作的高峰,呈現藏域風情的神奇魅力,令人神往。在魔幻現實主義題材與歌劇藝術嫁接的過程中,藝術家對全劇的主題有了新的考慮。「類似的藝術風格在中國歌劇史上沒有可借鑑先例,我們認為,魔幻現實主義說到底也是現實主義,作品的主題也體現著人類社會終極母題——愛,以此為基礎展開,講述一段文明戰勝愚昧、先進戰勝落後的故事,藉此帶給觀眾關於愛的思考。」該劇出品人、市歌劇院院長劉光宇說。
-
走入2020魔幻現實主義
然而當這種「神奇」來到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的時候,就把我們的社會變成了一種現代神話,既有現實主義的情節和畫面,又有奇幻的意境,幻覺和現實相互混雜。在跨入2020年的時候,我們深切感受到一種看起來像幻想小說出現的情節,又如此的讓人真實的體驗。受到了這種魔幻現實主義的衝擊,我們不由的去思考,是活生生的現實就如此魔幻不真實?還是我們對人的認識不夠深刻?
-
《啊朋友還錢》影評:勾勒魔幻現實主義的中國,看一下吧!
當下中國,實在是個非常魔幻,而又無比現實的時代,各種光怪陸離的事件每天每天不斷發生在各種媒體、自媒體角落,但是身處其中的我們,卻似乎毫無察覺,依舊像那些把頭顱埋在沙漠中的鴕鳥一樣,自欺欺人。《啊朋友還錢》只是盡力在勾勒出這個魔幻現實主義的中國,當下正在發生的很小很小奇怪事件一樁,並不多麼尖銳,甚至最後也用和諧的手法處理乾淨,硬性拔高到了合家團圓、皆大歡喜的程度。只是細細思索一下,才會發現,其實這何嘗不是一種反諷。《啊朋友還錢》故事很簡單,也很複雜。
-
中國輿論中的「魔幻現實主義」
目前中國社會輿論處於一種「魔幻現實主義」的狀況。鳳凰衛視3月7日《鏘鏘三人行》,以下為文字實錄: 竇文濤:陶然老師老家是哪兒的? 陶然:我老家是湖南的。 竇文濤:湖南那個臘肉今年過年吃了沒有? 陶然:吃得很香,我是湖南寧鄉,就是劉少奇的故鄉,包括毛主席的故鄉跟我們都很近。
-
魔幻現實主義電影,這部真美
依然是阿莉切自編自導,依然是現實與魔幻相結合、反映殘酷的社會現狀。 「這是來自義大利的傳承,在我的國家,神話和現實總是並行的。義大利的歷史悠久,一切都是複雜和交融的。」 而在她的電影中,現實與魔幻切換自如,多多少少有些庫斯圖裡卡的影子。 羅爾瓦赫爾借無邪的拉扎羅,反思了當下義大利移民問題、城市化問題,「獻出一個融合魔幻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現代寓言故事」。
-
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馬爾克斯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 José de la Concordia García Márquez,1927年-2014年),哥倫比亞作家、記者和社會活動家,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
別叫我魔幻現實主義:拉丁美洲的科幻文學
科幻是一種跨越文化又回歸文化的表達,範軼倫在《科幻世界》中連載的一篇《科幻學徒筆記》中,記錄了他對於拉美科幻文學的認知變化,被大眾熟知的「魔幻現實主義」在西方與拉美學者心中的不同定位等,本文便摘自於此。
-
一文告訴你什麼是「魔幻現實主義」
它還是一部魔幻現實主義的巨製,用魔幻和現實相結合的方式來展現一個家族的歷史,使小說具有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相結合的特點。這部小說的問世,開創了魔幻現實主義這種新型文學表現方式,影響了世界各國文學家的創作。魔幻現實主義的特點魔幻現實主義是一種文學流派,起源於上世紀五十年代。主要作家以拉美地區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