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上午,遊客在日本橫濱中華街媽祖廟內的祈福「3·11東北大地震災後重建」旗幡中合影留念。據了解,橫濱中華街的商鋪、景點不但配合地震災後重建採取節約用電行動,而且部分商鋪還主動從營業收入提取一定數額為災區捐款。中新社發 侯宇 攝
中新網5月31日電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日本「3·11大地震」之後,東京都內最大的在日中國人聚集地區——池袋地區由於地震的影響而人氣大減。一度沸沸揚揚的「東京中華街」計劃推進力度也大不如往昔。無法恢復以往興旺氣息的原因主要是部分選擇回國的人地震之後沒有再回到日本。對此,日本相關方面的社會學專家推測,有可能是日本的市場已經區域飽和,發展前景不明朗。
在東京都JR鐵路池袋站周邊,聚集了大約200家面向在日中國人開辦各色飲食店,在此次大地震期間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打擊,有的飲食店甚至因此在震後兩月有餘尚未能恢復元氣。地震發生後,飲食店中大部分從業人員都紛紛回國避險,不少人最後選擇不再返回日本。
「店內的服務員和廚師地震後,一下都回國了。」池袋站北口附近的一家中華料理店的男性經營人皺著眉頭說道。他的店鋪從地震之後就暫時停業了,直到「五一」黃金周之後,服務員和廚師陸續返回日本,店鋪才重新開業。店鋪已開,客人接踵而至。
隨著從業人員大量返回,池袋地區的店鋪也陸續重新開始營業,但仍舊有一部分沒有返回日本。「在日本呆得時間比較短的人可能內心的不安感會更重一些。地震前一直處於積極籌劃之中的『東京中華街』的計劃也隨著地震的發生而失去了活力。要想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尚需要時日。」此前一直積極參與籌劃「東京中華街」計劃的相關人員表示。
位於池袋地區的某日語學校按照學期安排,一般都在每年十月入學,每年的4月、5月正是招收中國留學生的時期,由於地震的影響,選擇到日本的中國留學生人數也大為減少。到五月份結束時,僅招收了8名新生,與2010年的25名新生不可同日而語。學校負責人表示:「到日本來留學的中國學生,多數都要依靠親屬的支持,大家都是互相攀比著出國留學。很多學生的家長根本不同意孩子到日本來,互相一比,人當然就少了。」他說這番話的時候,無奈地撐著腦袋,話語間的失望更是盡顯無遺。
日本筑波大學研究生院專門從事世界各地中華街文化研究的山下清海教授針對這樣的情況指出:「從2008年『雷曼危機』發生後,日本的經濟可謂是日薄西山、江河日下。日本對於中國留學生的吸引力也大不如前,前往歐洲,或者前往非洲等地區從事商務活動的中國人人數逐漸增加,這樣的狀況是很難避免的。」
山下清海還推測:「從上世紀70年代以後,來到日本的中國人逐步在日本社會上行程了『新華僑』群體。而在池袋附近形成『東京中華街』也是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形成的。這裡是最能夠體現出當代中國對日本的看法。在池袋,中國人店鋪的競爭是相當激烈的。從目前的情況看,有可能形成過度競爭的局面。這也是部分中國人借地震的機會回國謀求發展不再返回日本的深層原因。」(米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