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味挑戰!徽菜中的臭鱖魚,臭到暈厥都要扶我起來繼續吃!

2021-03-05 品城記

中國有八大菜系(川、魯、粵、蘇、浙、閩、湘、徽),由於各大菜系之間的地理區隔比較遠,存在原材料或人文因素的制約,所以我們的探店名單上一直以粵菜居多,其他菜式倒不能說沒試過,只是難以進行深入而系統的挖掘。

而在其餘七大菜系之中,我們嘗得比較少的,非「徽菜」莫屬,對於很多股東來說,一時半會甚至反應不過來徽菜吃的到底是什麼鬼…..馬上給大家補補課

【徽菜小知識】

徽菜起源於秦漢,興於唐宋,由於明清時期徽商的出現,盛於明清,在清朝中、末期達到了鼎盛。是歷史非常悠久的中華菜系。

中國菜都講求就地取材,而安徽盛產山珍野味河鮮家禽,這些食材自然就成為了徽菜的主力軍,徽州毛豆腐、紅燒臭鱖魚、火腿燉甲魚,紅燒果子狸、醃鮮鱖魚、黃山燉鴿等等都是徽幫菜的代表作。

在烹飪技法方面,徽菜擅長燒、燉、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不同菜餚使用不同的控火技術是徽幫廚師造詣深淺的重要標誌,也是徽菜能形成酥、嫩、香、鮮獨特風格的基本手段。

而今天要探的這家店位於深圳,名叫「安慶之家」,主營的就是徽幫菜,主理人據說曾經是安徽稻香樓國賓館的大廚,18歲入廚跟徽菜大師學藝,如今已經三十多個年頭。從肉到菜,幾乎所有原材料都是從安徽直接運送到深圳,以保證口味正宗。

那麼這次是否意味著不用坐飛機就能吃到正宗的徽幫菜呢?渣升馬上話你知~

吃之前稍稍做了點功課,發現徽菜中有一道「臭鱖(gui)魚」,據說是一道非常有「味道」的菜,這令人不禁聯想到之前的臭屁醋,果然雞米對氣味(尤其是異味)非常的敏感……

聽說是大酒店主廚打理,本以為會是逼格很高的一家店,想不到只是隱藏在居民樓當中的一家小店,眼睛鈍一點都難以發現。

店內的空間不大,但也算是低調優雅,簡單布置的桌椅,有一種私房菜的感覺。

對徽幫菜我們也只是一知半解,所以最保險的還是跟著老闆走,試一試三味店內的特色菜:臭鱖魚、燉雞湯、燒鴨血~

等待上菜的過程中,隱約能聞到一絲絲怪味,相信就是傳聞中的臭鱖魚。心中不免升起一股寒意……

滿滿一碗金黃色的雞湯,還處於滾燙的狀態。雞的油脂均勻分散在表面,端上的一刻立即瀰漫著雞油的芳香。而這道燉雞湯的特色在於:燉得久、不加料。

每一碗雞湯的燉製時間都必須在8小時以上,用料就是簡單的雞+清水,力求把雞內在的滋味最大程度釋放出來。

搗鼓一下裡面的雞,馬上就發現了驚喜~本來還是完完整的一隻雞,在舀起的一刻竟像仙女撒花一樣碎裂並化開,裡面白嫩的雞肉瞬間融入到了湯汁之中。

此前從來沒有嘗過燜煮8小時的雞湯,可以說與廣東的燉雞湯有質的區別。由於沒有添加其他材料,純粹是把整隻雞的精華都濃縮的一鍋湯汁之中。所以雞肉的甜味與雞油的香味都幾乎發揮到極致,尤其是溫熱狀態下入口,口感十分「上頭」,暖流幾乎遍及全身,秋冬季節飲用再合適不過了。

除了直接喝,雞湯還有一種特殊吃法:混著安徽特色的炒糯米吃,即「雞米吃法」。

雞湯的滋味與炒糯米的油香互相碰撞,大大豐富了層次感。炒米的香脆更是彌補了純雞湯口感上的缺失。倒是有幾分「土家菜」的感覺。

至於當中雞肉,由於精華部分幾乎都融入到湯汁之中,本來也沒抱有太大的期待。但口感卻沒有想像中的「乾柴」,而是十分鬆化、即咬即溶的感覺,整體質感淋軟,和著湯汁下肚,非常輕快流暢。口感方面確有可取之處。

端上的一刻就聞到一股「異味」,斑斕豔麗的色彩中隱約夾雜著些許魚肉的鮮香。

臭鱖魚的做法很有特色,原材料必須選用新鮮的長江鱖魚,用淡鹽水醃漬在室溫25℃左右的環境中,肚皮朝上擺放,再用山間青石頭或河卵石壓住,時經六七天後,魚體便發出似臭非臭氣味。然後入油鍋略煎,最後小火紅燒至湯汁濃縮而成。

魚肉經過醃製,質感十分緊緻,有一股近似於鹹魚的香味,但比鹹魚更鮮。魚肉層瓣分明,入口首先是肉的鹹鮮,然後醬汁的辣味會逐漸釋放,是一道十分開胃的菜式。

有如臭豆腐一般,所謂的臭味吃起來是絲毫感覺不到。由於醃製程度剛剛好,肉質不會出現「粉化」的狀態,而是非常鮮香爽口,加上鱖魚本身沒有什麼骨頭,幾乎是「啖啖肉」,用來「回歸初升」(下飯)可謂是一絕。

長江流域的飲食文化對鴨血都寵愛有加,而安徽做法的鴨血,醬汁感更加豐富。

燜鴨血的火候控制得剛剛好,鴨血保持足夠的緊緻,而不會一夾就散。咬開能感受到一股流動的順滑,同時也十分爽口。

口味方面醬汁十分濃香,微微地滲透出鮮辣的滋味,加上鴨血本身蘊含的清甜,整道菜既有清新的一面,也有惹味的一面,當之無愧的下飯秘寶~

而在三道菜的共同作用之下,我們的教主終於再次「回歸初升」——扒下了整整一大碗米飯,安徽菜果然很適合渣升!

一家低調而富有內涵的徽幫菜館。店鋪環境不過不失,但出品尚算精緻,與資料中呈現的徽幫菜吻合度也非常高。口味方面說得上是處處有驚喜、啖啖有滋味,基本上能定性為一家「正宗」的徽幫菜小館。能在廣東嘗到還原度如此高的徽幫菜十分不容易。

價格方面我們認為是有性價比的,燉雞湯和臭鱖魚分別都是90塊的價格。這兩道菜看上去很簡單,但中間耗費的人力物力一點也不少,能吃出來是花費了大量心機才炮製出來的菜餚,絕對物超所值。

相關焦點

  • 讓人聞風喪膽的「三臭」之一——臭鱖魚,徽菜的「靈魂菜品」,越臭越好吃!
    臭鱖魚出自徽州,是徽菜代表作之一,還上過《舌尖上的中國》,越「臭」越好吃說的就是它!《十二道鋒味節目》節目組,也曾專門來到徽州,做這道名菜。在徽菜館子裡,你若聞不到這陣陣「臭」味兒,就說明這館子不夠地道。
  • 招牌臭鱖魚蒜瓣肉聞著臭吃著香,京城徽菜名店楊記興落戶瀋陽
    臭鱖魚是徽菜代表作之一,隨著央視《舌尖上的中國》的熱播,這道菜更是名揚四海,其實此菜成名已經有百餘年的歷史。在京城提起楊記興,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家著名徽菜館以臭鱖魚名聞天下,如今楊記興也來瀋陽了,我們距離《舌尖上的中國》只差一張地鐵票。
  • 臭菜系列 之 臭鱖魚
    這樣七八天之後到達目的地了,魚鰓也還是紅色的,鱗不脫,質未變,只是表皮散發出一種似臭非臭的特殊氣味,但是洗乾淨後經過熱油稍煎,細火烹調,不但沒有臭味,反而鮮香無比,成為膾炙人口的佳餚延續下來。幾乎所有人對徽菜的印象都是由一條臭鱖魚開始的。臭鱖魚俗稱「醃鮮魚」。
  • 楊記興振興徽菜美味 臭鱖魚刺激全國味蕾
    以美食文化饗飲食家朋的「桃花鱖魚節」雖然過去了一段時間,但仍然是徽菜美食愛好者們心中不可多得的「佳餚大狂歡」,因為它是全國為數不多的一個以徽菜為主題的美食節日。「桃花鱖魚節」是徽菜名館楊記興發起的,意在發揚徽菜文化,將徽菜美味普及到全國各地。自從2002年創立之始,楊記興臭鱖魚從不知名小菜館,一路躍升為國內知名徽菜名吃,到底是什麼讓它受到全國消費者的熱捧,對招牌菜臭鱖魚的品嘗樂此不疲?這不得不從其對菜品的用心和對菜館用餐環境的打造說起。
  • 舌尖上的非遺|桃花流水鱖魚肥——安徽臭鱖魚
    賈亭沂 攝徽州人愛吃鱖魚,最有名的當是「醃鮮鱖魚」,也就是「臭鱖魚」。臭鱖魚是徽菜中最典型的代表,「臭」的滋味,讓它成為了獨有的徽州味道。由來:相傳在200多年前,徽州無江河大魚,舊時外出的徽州商人外出做生意回家,總想帶幾條鱖魚回家給妻兒老小嘗鮮。
  • 安徽臭鱖魚,臭味食物界的無冕之王
    👆點擊圖片購買!當一盤鮮美的徽菜臭鱖魚緩緩而至的時候,你會驚嘆於它的臭,品嘗之後,你會驚嘆於它的香,巨大的反差就形成了極深的心理形象。在家吃到地道正宗安徽臭鱖魚自從告別了那個如夢如幻的徽州,想吃一口鱖魚就變成了難上加難的事,被口水支配的風物君精挑完全了這一款臭鱖魚,讓每個在家的吃貨也能吃到地道正宗的安徽臭鱖魚
  • 徽州的地道美食,臭鱖魚聞著臭吃著香,火腿冬筍煲湯喝,值得品嘗
    安徽的美食,通俗來講就是徽菜,在徽菜的美食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臭鱖魚。徽州臭鱖魚安徽地道的臭桂魚,聞起來很臭,吃起來卻很香,臭鱖魚在食材上選擇很苛刻。用的是當地的桃花鱖,也就是「桃花流水鱖魚肥」裡面的鱖魚。
  • 傳承徽菜:時光真味,經典名菜「臭鱖魚」,三碗米飯都不夠吃!
    傳承徽菜:時光真味,經典名菜「臭鱖魚」,三碗米飯都不夠吃!哈嘍大家好,歡迎收看淋淋小廚娘,今天我會為對大家詳細解讀昨天介紹過的徽菜經典名菜「臭鱖魚」提起臭鱖魚相信只要是吃過他的人,都會對這道菜讚不絕口,但是沒品嘗過的恐怕都會抱著跟「臭豆腐」一樣的敬畏之心。臭鱖魚是徽州菜系裡最最出名的一道名菜,至於他的背景我們後面再聊。
  • 黯然銷魂臭鱖魚
    就這樣,這條墮落的臭鱖魚,打開了我味覺的一個全新維度,也生成了很多記憶。外地人到徽州,爬爬黃山,看看牌坊和祠堂,還得吃幾個徽州菜,才算是不虛此行。時尚的酒樓,懷古的食肆,村邊的小店,偷偷摸摸的排檔,都將「臭鱖魚」作為隆重推出的招牌菜。當它被款款端上來時,總有食客會因其臭而掩鼻或皺眉,而主人照例是要說一段故事的。
  • 尋味烏鎮別樣風味,來明徽菜館吃臭鱖魚吧 | 烏鎮 · 吃飯
    「臭」的淵源關於鱖魚「臭」的淵源,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卻獲得了意外的收穫,在木桶中的鱖魚有一股淡淡的臭味,但是肉卻更加的緊實與鮮嫩了。「臭」味工坊臭鱖魚的製作方法是比較獨特的,要把這個「臭」味做好,每個環節都要嚴格的把關。
  • 投食記 | 臭鱖魚!毛豆腐!你說我「嗜臭」?我這是在「嘗鮮」!
    這家店我去吃過很多次,老闆是安徽人,店裡的主要食材都來源於安徽老家,口味也經過了反覆的斟酌,出品相當穩定,個人以為它能稱之為蘇州市面上十分正宗的「徽州家鄉味」了。說起徽菜,相信很多人對它的理解都還只存在於口味重這個層面上。
  • 好吃| 黯然銷魂臭鱖魚
    哭著哭著抬頭看到我們,馬上擦乾眼淚盈著笑臉招呼問吃點什麼。這樣苦的愛情,也是鐵了心要過一輩子的。應該沒有受到情緒的影響,寡言少語的小夥做的那條1斤半的臭鱖魚一點也不含糊。在十多年前,花68元點一份這樣陌生的菜,有點孤注一擲,點盤最貴的菜,也是種態度。沒想到臭鱖魚原來是這般好吃,我們吃得很專注,就像人魚小姐裡馬瑪林說的:「兩個人吃,死一個都不知道!」
  • 若有一道菜是徽菜之王,那必然是臭鱖魚!
    如果有一個人是徽菜的代言人,那麼這個人必然是徽州人胡適。 胡適一生對徽菜情有獨鍾,而在徽菜譜系中,一道「胡適一品鍋」也已經成為招牌。不過胡適一品鍋並不能算徽菜第一,因為前面還有道臭鱖魚。 在徽菜館子裡,你若聞不到陣陣臭味兒,就說明這館子不夠地道。在徽州的古語中,臭鱖魚也稱「醃鮮鱖魚」,醃鮮在方言中即為臭的意思。
  • 好吃 | 黯然銷魂臭鱖魚
    露天排擋倒是開始陸續冒了出來,都是躲避城管的營生。我們選的這家排擋剛開始營業,經營排擋的小夫妻,一邊整理,一邊吵架,男的基本不吭聲,女的沒一會便嚎啕大哭。哭著哭著抬頭看到我們,馬上擦乾眼淚盈著笑臉招呼問吃點什麼。這樣苦的愛情,也是鐵了心要過一輩子的。應該沒有受到情緒的影響,寡言少語的小夥做的那條1斤半的臭鱖魚一點也不含糊。
  • 臭鱖魚:你說誰臭呢?請叫我醃鮮鱖魚
    徽菜最有名的一道就是臭鱖魚。這條魚「臭名遠揚」,讓人一聽就皺眉頭,不待嘗試就打入另冊。其實臭鱖魚的本名該叫做「醃鮮鱖魚」,有一種發酵過的、似臭非臭的氣味,絕非臭魚爛蝦的腐爛味道。 ▲ 臭鱖魚的肉呈蒜瓣狀,鮮嫩彈牙。如果口感粉綿綿的,又有異味,那可能是真的臭了。 鱖魚性格兇猛,肉食,味極鮮。徽州人烹飪醃鮮鱖魚,就是要充分發揮鱖魚味鮮肉嫩的特點。
  • 臭鱖魚和臭豆腐的故事——2004年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夏令營趣聞
    臭鱖魚和臭豆腐的故事——2004年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夏令營趣聞         本次2004年東亞研究型大學夏令營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主辦
  • 臭豆腐、臭鱖魚、臭莧菜梗,江南「臭三傑」誰最臭?
    瑞典的鯡魚罐頭、法國的藍紋奶酪、日本的納豆……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自己特殊的「逐臭」飲食,其中自然也少不了我們吃貨大國的貢獻。在中國,以紹興為中心,浙江、江蘇、安徽以及上海的臭味當家菜花樣繁多:臭莧菜、臭芋艿梗、臭冬瓜、毛豆腐、黴千張、臭百葉、臭鱖魚......從蔬菜到豆製品再到肉類,做法是「萬物皆可臭」,吃法是「食臭亦有道」,心法是紹興、寧波一帶還在堅守的「無臭不下飯」的習俗。
  • |披雲臭鱖魚,紅燒臭鱖魚塊,江南黴豆臭鱖魚......
    關於臭鱖魚的起源,有這麼一個富有親情的故事。勤儉持家的徽州人捨不得將從外邊辛苦帶回的鱖魚扔掉,於是用徽菜紅燒之法烹製,沒想到端上桌後,發現魚肉緊緻如蒜瓣,味道則是臭中帶香,異常鮮美。後來大家「將臭就臭」,臭鱖魚由此成了安徽最具鄉情鄉味的名菜。
  • 臭鱖魚,北京的湘菜館和徽菜館,總有一個讓你「以身試臭」
    我只在北京吃過臭鱖魚,從第一次就喜歡上了,自從《舌尖上的中國》播出以後,能吃到的地方似乎越來越多了。能吃到臭鱖魚的飯店基本上屬於兩個菜系,有安徽菜,還有湖南菜,很多人都知道臭鱖魚發源自安徽的傳說,卻不明白為什麼好多湘菜飯店也做,往往一邊吃一邊問:「臭鱖魚到底是徽菜,還是湘菜?」
  • 探索八大菜系中的『臭』即是『香』——大胡記徽菜
    中國的「八大菜系」,即魯菜、川菜、粵菜、蘇菜、閩菜、浙菜、湘菜、徽菜。徽菜是古徽州的地方特色,其獨特的地理人文環境賦予徽菜獨有的味道,由於明清徽商的崛起,這種地方風味逐漸進入市肆,流傳於蘇、浙、贛、閩、滬、鄂以至長江中、下遊區域,具有廣泛的影響,明清時期一度居於八大菜系之首。代表菜品:徽州毛豆腐、紅燒臭鱖魚、火腿燉甲魚,醃鮮鱖魚、黃山燉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