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質量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

2020-12-10 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馬雨晶

        錦城春暖。隨著公園、博物館等陸續開放,成都重新恢復了新冠肺炎疫情前的煙火氣。

        竹椅、矮桌、蓋碗茶……歇業幾個月的成都市人民公園鶴鳴茶社恢復營業,茶客們又坐到熟悉的位置上,乘著梧桐樹蔭,盡享綠意。不遠處傳來「叮」的一聲,這是舒耳郎來了。

        另一邊,沿著錦城綠道江家藝苑蜿蜒的休閒步道,穿過綠堤、草坪、花叢,直抵寬闊的親水平臺,湖面上有專業的皮艇訓練。天人菊、金光菊、馬利筋……片片花田交錯。在這裡,市民不僅可以賞花,還可以種花、買花,一體化消費。

        這些都是公園城市建設為成都市民帶來的福祉。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成都天府新區考察時,首次提出「公園城市」理念,強調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

        兩年多來,成都圍繞服務「人」、建好「城」、美化「境」、拓展「業」,推動理念落地,加快建設美麗宜居之城,努力將生態價值轉化為發展動能。

        2019年12月,成都公園城市建設案例被選為《中國人類發展報告特別版》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城市發展典型成功經驗。

 綠蔓錦城 張勝攝

        公園城市 並非公園+城市

        何為公園城市?是城市裡的公園,還是公園之中有城市?

        公園城市不是簡單的公園+城市,而是一種新的營城理念。

        成都市委書記範銳平說:「公園城市不是在城市中建公園,而是秉持公園城市理念營建城市新形態、探索發展新路徑,推動生態價值創造性轉化。」

        2018年5月,成都成立天府公園城市研究院,與聯合國人居署、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籤訂戰略合作協議,組織開展公園城市內涵、形態、生態價值、消費場景、園林園藝等課題研究。

        經過探索,成都形成了從「產、城、人」到「人、城、產」,從「空間建造」到「場景營造」的發展理念。

        借鑑雄安新區規劃經驗,成都科學編制《成都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規劃》,以及《東部新城空間發展戰略規劃》《天府綠道總體規劃》《錦江公園總體規劃》《成都市公園城市街道一體化設計導則》等專項規劃、導則,形成「1+N」公園城市規劃體系,精準標定城市成長坐標。

        《成都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規劃》提出,成都將塑造以綠色為底色、以山水為景觀、以綠道為脈絡、以人文為特質、以街區為基礎的人、城、境、業和諧統一的新型城市形態。

樂在北湖 冷恆銘攝

        綠道為脈 串聯城市生態空間

        從錦城湖出發,沿著錦城綠道一路向東,途經桂溪生態公園、中和溼地,可以到達江家藝苑的高迪主題藝術世界。

        湖中道、淺丘道、溼地道、林蔭道……錦城綠道通過多座跨線橋梁實現全域無縫連接,景觀與城市慢行系統互聯互通,成為成都市民休閒健身的好去處。

        錦城綠道是成都天府綠道的一部分。成都規劃設計全球最長的1.69萬公裡綠道系統——天府綠道。

        天府綠道總體規劃提出,建設「一軸兩山三環七帶」的市域主幹綠道體系,打造區域級、城區級、社區級3級綠道體系。

        按照「景觀化、景區化、可進入、可參與」的建設理念,打造具有生態保障、慢行交通、休閒旅遊、城鄉融合、文化創意、體育運動、農業景觀、應急避難等功能的城市生態廊道。

        建成後,天府綠道將覆蓋成都全域,串聯起成都境內的生態區、公園、小遊園、微綠地,將整個成都變為一座巨大的公園。

        目前,成都已建成綠道3429公裡,沿綠道串聯生態區55個、綠帶155個、公園139個、小遊園323個、微綠地380個。

        今年,成都將完成「一軸兩環」主幹綠道建設,推進3級綠道體系串聯成網。

陸港綠道 白桂斌攝

        全域增綠 綠色成為公園城市底色

        錦江河畔,總能看到一隻只白鷺,有的在水面上嬉戲,有的躲在樹梢上休息,場面好不愜意。

        白鷺成為「常居客」,離不開成都的生態本底向好。

        成都大力實施全域增綠行動,推進城市建設由單一的綠化生態廊道向以大尺度生態廊道建設優化轉變。

        2019年,完成全域增綠項目1218個,完成營造林22.44萬畝,全市森林面積增加9.52萬畝,森林覆蓋率增長0.43個百分點,全市森林面積達到858.5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9.93%。

        提升公園城市品質。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增綠增景4萬畝,完成道路綠化提升411條、公園城市示範街區建設35個、拆牆透綠點位建設200個,完成立體綠化33.5萬立方米,推進「百個公園」示範工程,啟動48個公園建設。2019年,全市新增綠地面積3735萬平方米,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36.98%、綠化覆蓋率達43.46%。

        今年,成都將大力推進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錦江公園、錦城公園等大尺度生態廊道建設,打造35個公園城市示範街區,創建公園小區50個,新建小遊園、微綠地102處,實現二環高架路主線28公裡的立體綠化全覆蓋。

棠湖春光 王進攝

        以人為本 是公園也是家園

        春日,成華區下澗槽公園城市示範街區,街道開闊整潔,工業元素的布置讓街區更具特色,小遊園裡三三兩兩的居民悠閒漫步、享受陽光。

        下澗槽公園城市示範街區位於成華區二仙橋街道辦事處下澗槽社區,總面積約72萬平方米,是成都市打造的公園城市示範街區之一。

        依託老舊院落改造項目,成華區不僅對該片區道路綠化品質進行了提升,還對原有十裡翠苑等3個小遊園、微綠地進行提升改造,打造了多處特色花境,同時發動居民一起進行屋頂、陽臺綠化。

        下澗漕社區居民袁大爺已在此生活了10餘年。他說:「小區裡和街道,都變得好漂亮,增設了健身運動設施,文化活動也多了。」

        公園城市,使城市發展從工業邏輯回歸人本邏輯、從生產導向轉向生活導向,人民生活在城市中更有幸福感和獲得感。

        成都圍繞服務「人」,致力於營造開放舒適的公園街區,增綠增景,拆牆透綠,讓市民在城市中感受自然清新。優化綠色公共服務供給,豐富居民健康綠色活動。

        強化軌道+公交+慢行「三網」融合,提升道路林蔭化率與綠視率,打造200餘條連接軌道交通站點、公交站臺與居住小區之間「回家的路」「上班的路」社區綠道,方便市民「最後一公裡」出行。

        根據《成都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規劃建設導則(試行)》,成都將結合15分鐘公共服務圈,打造綠色、美麗、共享、人文、活力、生活等6種公園社區模式。

錦江春色 龍慧君攝

        豐富業態 生態價值轉化為發展動能

        走進高新區江灘公園,沙灘排球、無邊界遊泳池、碗池滑板場……豐富多樣的運動項目讓人躍躍欲試。無人售賣店鋪、智能公廁、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遊園的同時也能享受智能服務。

        這裡本是錦江邊的城市綠地,通過場景營造,江灘公園吸引了很多年輕時尚的新業態,搖身一變成為成都最大的濱水活動場所。

        位於老城區的百花潭公園,通過拆圍增景,在南大門打造家庭園藝生活館——百花小院。

        一改公園經營服務項目傳統的經營業態,百花小院創新模式,營造花店、咖啡、書吧、簡餐等多種消費場景,擴大社區精品花卉市場。

        同時與社區籤訂共享共建協議,與社區聯合開展花道、茶道、書畫、文創等文化沙龍活動。

        以重大生態項目為載體,加速生態價值的創造性轉化,是成都公園城市建設的一大著力點。

        「公園城市的價值包括生態價值、美學價值、人文價值、經濟價值、生活價值和社會價值。推動生態價值轉化,關鍵在做好場景策劃和景觀設計的基礎上,加強產業植入。」範銳平說。

        成都構建以城市品質價值提昇平衡建設投入的建設模式和以消費場景營造平衡管護費用的發展模式,制定實施公園(綠道)業態融合指引、「老公園·新活力」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實施「綠道+」「公園+」「生態+」策略。

        在「綠道+」模式上,錦江公園打造猛追灣望平坊、東門碼頭、府河攝影公園、大川巷等項目並植入文創業態。錦城公園建成20個特色林盤院落帶動鄉村旅遊,江家藝苑等380個新經濟場景成為市民休閒遊覽、體育運動和文化體驗的新去處。

        在「公園+」模式上,打造「竹藝小院」「青羊花肆」等社區居民生活消費新場景,舉辦「天府春花節」等活動。

        在「生態+」模式上,培育森林旅遊、森林康養、森林文創、森林教育等新業態。

        今年,成都將建成100個網紅打卡點,打造100個文體旅商融合發展的新經濟新業態場景,大力發展夜間經濟、周末經濟、首店經濟等新消費業態,營造多元消費場景,讓市民有更多休閒、消費、娛樂新選擇。

蒲江縣石象湖 呂仕友攝

相關焦點

  • 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
    時隔兩年後,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對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出重大戰略部署,明確要求支持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從首提「公園城市」理念,到支持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這其中,不僅飽含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成都踐行新發展理念、建設公園城市系列實踐的充分肯定和深化探索生態文明思想城市表達的殷切期許,更是為成都城市發展指引了方向,對於成都市更好理解把握、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更好把握城市發展規律,更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理論探索分論壇 指引公園城市建設...
    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初具雛形,已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成果和實踐經驗。而在這過程中,明確的理論指引能「少走彎路」。10月24日下午,在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理論探索分論壇上,7位專家「大咖」便圍繞公園城市的發展溯源、演進脈絡、規劃建設的思路和策略等,就如何推進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公園城市示範區發表看法,分享經驗。中國社科院生態文明研究所可持續發展經濟學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廖茂林對公園城市的建設理念進行了解讀。
  • 高質量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先行區!
    要堅定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天府新區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終緊扣習近平總書記對天府新區的總體謀劃,讓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在天府新區「十四五」規劃中深度落位,進一步推動習近平總書記為天府新區量身定製的發展戰略深入實施,讓天府新區建設發展成效在「十四五」時期全面彰顯,高質量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先行區。
  • 成都市雙流區:高質量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中國航空經濟之都
    雙流區是四川省成都市中心城區,位於成都西南部,坐擁全國第四大航空樞紐——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是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級新區四川天府新區和成都臨空經濟示範區的核心承載地。新形勢下,面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機遇,雙流區提出高質量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中國航空經濟之都發展目標和定位。
  • 踐行新發展理念公園城市 成都郫都按下快進鍵
    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堅持以公園城市理念全面推動城市規劃思維、建設方式、管理體系和營城模式變革,打造承載美好生活嚮往的未來之城。踐行公園城市這一全新城市理念,郫都大地上公園城市的探索與實踐不斷前行,始終與成都發展同頻共振,郫都區著力在建設公園城市示範區的成都答卷上書寫濃墨重彩的一筆。
  • 先行先試 高品質建設 打造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的成都樣本
    「把新發展理念作為建設的指揮棒,才能真正讓公園城市實現永續發展。」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自然資源和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正滲透進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建設肌理。  當前,天府新區堅持生態優先,實施全域森林化工程,開展錦江、鹿溪河流域水環境治理,形成連片綠地溼地、河湖水體5.1萬畝,築牢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基底。
  • 成都:公園城市示範區
    如何建設現代化城市?建設什麼樣的現代化城市?這是城市繞不開的時代命題。在中國,城市如何滿足人民群眾追求幸福生活的訴求,需要更清晰的現實回應。  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是中國方案的成都答卷。  2018 年2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天府新區時,提出「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這是總書記對成都的囑託。
  • 解局「示範區」 2021成都新局(下)
    成都的那串鑰匙,就是「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成都,要以「示範區」探索為機,向未來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一份「中國方案」。城市,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與最美好的希望。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在天府新區首次提出建設公園城市的理念,指出「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
  • 2021成都新局(下)丨解局「示範區」
    公園城市,所要抵達之處正是人們對於城市「最美好的希望」,是新時代新發展理念之下,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城市理想。2020年初,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部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明確提出支持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公園城市示範區。
  • 《成都市綠色低碳發展報告(2019)》發布 著重體現公園城市建設新特點
    9月18日,記者從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獲悉,該《報告》已經成都市政府審定通過,展示了2019年成都綠色低碳發展的最新進展和成效,總結梳理了各級各部門、企事業單位推進公園城市和低碳城市建設的經驗做法和典型案例,對進一步凝聚全社會綠色低碳發展共識、堅定綠色低碳發展的信心具有重要意義。據了解,這是成都連續第三年發布城市綠色低碳發展藍皮書。
  • 三年公園城市建設實踐結出理論成果,《公園城市·成都實踐》《公園...
    論壇閉幕式上,成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謝瑞武發布《公園城市·成都實踐》《公園城市發展報(2020)》兩本研究報告。 封面新聞記者現場了解到,上述兩本研究報告系統總結了成都近三年來公園城市建設的成效,和系列典型案例。
  • ...出臺記|邁上高質量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中國航空經濟之都新徵程
    《建議》的出臺過程,是雙流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市委決策部署的堅定貫徹落實;是雙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發揚民主、匯集各方智慧的過程,為雙流高質量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中國航空經濟之都畫出「最大同心圓」。輝煌答卷站在「十三五」收官之際,《建議》也是一份歷史的「答卷」。
  • 公園城市理論探索更進一步!《公園城市·成都實踐》和《公園城市...
    10月24日,在第二屆公園城市論壇閉幕大會上,基於成都近年來對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探索和實踐,成都發布《公園城市·成都實踐》和《公園城市發展報告(2020)》。《公園城市·成都實踐》系統梳理總結了成都近三年來的公園城市建設成效和系列典型案例,並聯合清華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等研究機構,開展了公園城市「兩山」發展指數、公園城市與成都生態環境建設、公園城市與人居環境高質量發展等系列公園城市實踐研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這一成果。
  • 成都公園城市建設 讓城市自然有序生長
    翌年春天,在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築草堂卜居。而後,「花重錦官城」「窗含西嶺千秋雪」等美景盡收杜甫筆下。千餘年時光流轉,草堂依舊,公園城市的畫布跨越龍泉山向東蔓延,迎來從「兩山夾一城」到「一山連兩翼」的千年之變。從2018年開啟公園城市建設的元年,到如今「雪山下的公園城市」大美形態日益彰顯,公園城市成為「十三五」成都答卷中最亮眼一筆。
  • 成都:雪山下的公園城市
    》,用美文和圖片記敘了雪山下的公園城市——成都的實踐、探索和創新。這六種公園城市形態在成都都有不同的呈現以人為本,形態各異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正在這樣的理念引領下成都持續創新創造安放人民的幸福
  • 當好「試驗田」、走出新路子!範銳平在這個首會上闡釋公園城市示範...
    成都發展改革記錄解讀成都發展改革偉大進程■ 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是成都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最重要、最獨特的國家定位。4月24日,成都市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舉行。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範銳平主持會議並講話。他強調,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是成都面向未來的歷史機遇,是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開創性事業。
  • 東川 踐行新發展理念 奮力開啟建設新徵程
    會上回顧總結了「十三五」時期工作,審議《中共昆明市東川區委關於制定昆明市東川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草案)》,研究部署今後一個時期及2021年主要工作任務,團結動員全區廣大黨員幹部和各族群眾,聚焦高質量目標,踐行新發展理念,奮力開啟幸福美麗新東川建設新徵程。
  • 系列利好加持,成都機會無限!四川省委省政府發文支持成都建設公園...
    從「公園城市首提地」到「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成都被賦予發展的新戰略定位,承擔起新的歷史使命。剛剛閉幕的中國共產黨成都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提出建設五個「先行區」,展示出成都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領域對標先進、勇爭一流的使命擔當。12月30日,成都再迎重大政策紅利!
  • 成都再多一個「全球之最」!成都設計諮詢,為公園城市而生
    2018年2月首次提出「公園城市」理念,成都開啟「公園城市」理論和實踐的探索;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要求支持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新發展理念標定旗幟方向,提供了現代化城市建設的戰略引領;公園城市標定未來形態,凝鍊了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城市理想;示範區標定政治責任,寄予了敢為人先、開創引領的殷切期盼。
  • 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 為成都公園城市建設建言獻策
    本報訊 (蒲嬌 記者 李穎 王琳黎 曹凘源 繆夢羽) 昨日,第二屆公園城市論壇七場分論壇同時舉行。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謝瑞武,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社治委主任鄧濤,副市長劉玉泉、曹俊傑,分別出席部分分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