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說北京美食或者說北京菜時總會被人噴,都說北京沒有美食,哪種美食是屬於北京的呢?相比起川、魯、蘇、粵、湘、鄂、贛、閩、黔、滇這些菜系來說,北京菜的特點沒有那麼明顯。北京菜最大的特點就是融合,從元朝到清末作為中國的都城,600多年間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種的美食雲集北京,和當地飲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兼具各地特色的美食。
宮廷菜是北京菜的重要組成部分,帝王之家憑藉自身無限的權力,將全國各地的優質食材,優秀廚師籠絡到皇宮,為皇族的日常膳食,國家慶典服務。從元代到清代的600多年間,北京作為三朝都城,宮廷菜延續著歷朝歷代的宮廷禮制和排場,菜餚經過不斷改良、發展、融合又形成了自己的新特色。
宮廷菜不是任何人都能品嘗到的美食,封建王朝滅亡之後,很多宮廷御廚流入民間,對北京菜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影響。仿膳的清宮風味芸豆卷、千層糕、抓炒魚片、炸春卷、黃豆芽炒肉等就是宮廷菜流入民間的美食。老北京的烤鴨就從明朝宮廷傳入民間。北京清真美食則是從元朝開始逐漸豐富起來,各式的涮羊肉、烤羊肉串等。
北京菜除了受宮廷菜、清真菜影響之外,還有山東菜、北京本地傳統菜以及各式風味小吃組成的。在北京老字號餐廳中,山東菜館最多如同和居、砂鍋居、柳泉居、東興樓、泰豐樓、豐澤園都是主打山東菜的餐館。
其次是清真菜東來順、西來順。當年西來順除了做清真菜還有烤鴨,烤鴨算是比較正宗的北京菜了,比較有名的就是以掛爐烤鴨聞名的全聚德和以燜爐烤鴨聞名的便宜坊。
除了正餐之外,北京小吃也特別多,剛來北京那幾年朋友帶我吃了大約1個月的北京小吃,天天吃都不重樣。對於老北京小吃比較喜歡爆肚、炒肝、滷煮、老北京炸醬麵、打滷面、爛肉麵、褡褳火燒、糖耳朵、灌腸、肉末燒餅、燒麥、小窩頭、牛舌餅、饊子麻花、驢打滾、沙其瑪、豌豆黃、麵茶、老北京燒餅夾肉、豆泡湯等等,以前從沒有吃過,也說不出正宗不正宗,就吃著可口就好。
老北京吃喝很講究,第一次吃炒肝,朋友端起碗來,把碗放到嘴邊吸溜地喝起來,才知道吃炒肝是這樣的。吃法講究做法就更講究。吃過一次老北京打滷面,聽老闆講起了老北京打滷面的講究。比起老北京炸醬麵,打滷面更加講究,從宮廷傳入民間,打滷面簡化了很多,食材上也選擇了更加好獲取的材料。
早年間北京人吃打滷面那都是趕上人生節慶才能吃得,做一次打滷面先煮湯,再煮肉,口蘑、黃花菜、木耳、雞蛋,一樣也不能少。做打滷面的湯用的是榛雞,後來改用斑鳩吊湯,斑鳩不好了就用鴿子吊湯,在家裡做也有用母雞、豬肉來吊湯,但是味道就有點差了。五花肉吊湯要先把表面的漂湯油去掉,只有豬肉的湯不然打出來的滷太膩,有種糊嘴的感覺。
打滷熱而不燙,色紅湯濃,滷寬味淡,油而膩;肉香濃鬱,伴有鹹鮮的口味;食材豐富,豬肉、木耳、黃花菜、口蘑、雞蛋、腐竹、鴿子肉伴著花椒油的香氣,邊吃麵邊喝滷。
打滷面的講究在於做法和食材,而爆肚的講究就是火候。北京經營爆肚老字號特別多,四九城開門做爆肚生意的技術都差不多,有家叫金生隆的餐廳,把牛羊肚分成了13個品種。
其中僅爆牛肚就有四個品種,即牛百葉、牛肚仁、牛厚頭、牛百葉尖;爆羊肚有九個品種,即羊肚仁、羊散丹、羊肚芯、羊肚領、羊菇頭、羊肚板、羊食信、羊蘑菇、羊葫蘆。
品種不同,爆的時間不同,先吃哪種再吃哪種都有講究。吃爆肚要現爆現吃,盤盤都是熱的,爆肚的小料都是餐廳特製的,每家餐廳都有自己的秘方。
北京美食最大的特色就是融合,無論你是哪裡來的,都能找到自己喜歡吃的味道。吸取了地方美食特色,融合了本地人的飲食習慣,南來的、北往的、西去的、東進的,走進餐廳都能吃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