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壁畫:傳統文化寶藏,領略敦煌壁畫獨到的藝術之美!

2020-12-19 晶哥聊古玩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中國古代藝術的寶庫,至今保留著眾多洞窟。領略敦煌壁畫獨到的藝術之美,深入了解敦煌石窟的歷史文化與藝術成就,體驗敦煌石窟藝術創作者高超的技藝與匠心,傳播與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寶藏。

1、莫高窟第45窟·菩薩像

敦煌莫高窟第45窟的大勢至菩薩,此尊頭戴寶冠,發梳高髻,上身半裸,肌膚圓潤光潔,佩飾披巾、瓔珞、臂釧、手鐲等物,俊美中蘊含著女性的嫵媚。他目光低垂,神情專注,仿佛正在側耳聆聽朝拜者的傾訴。他是慈悲和善良的化身,是理想和藝術創作的完美結晶。

2、莫高窟第57窟·美人菩薩

敦煌莫高窟第57窟的觀世音菩薩,在眾多的唐代菩薩形象中,這尊觀世音畫像是最佳精品之一,被人們讚譽為美人像,此窟也因此而被稱作"美人窟"。菩薩體態婀娜,肌膚光潔細膩,長目細眉,唇紅鼻直,文靜典雅,姣美嫵媚。瀝粉堆金的寶冠佩飾和淡朱暈染的肌膚使他顯得與眾不同,華貴富麗。

3、莫高窟第158窟

思益梵天所問經變左側之菩薩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思益梵天所問經變左側之菩薩。菩薩身居蓮花座上,負頭光及鋸齒形背光,左側菩薩兩手持如意,上方畫樓閣曲廊,旁有眾菩薩和供養菩薩環繞,各持花合掌聆聽說法。

4、莫高窟第158窟·飛天·一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飛天,飛天共三身,位於西壁裟羅樹間菩薩列像上方的南、中、北側。飛天或口吹橫笛,或捧持花盤,或手持瓔珞。衣帶附隨祥雲翻飛飄逸,給人以強烈的動感。各飛天右側更有銜花的大雁。

5、莫高窟第158窟·飛天·二

6、莫高窟第14窟·上首菩薩·一

敦煌莫高窟第14窟上首菩薩,或坐或跪,或持物或結印,腴體玉潔,衣冠儉素,修眉小嘴,鳳眼直鼻,慈善溫婉,莊靜適悅,禪意甚濃。

7、莫高窟第14窟·上首菩薩·二

8、莫高窟第158窟·臥佛像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臥佛像著通肩袈裟,右臥通壁佛床上。左手覆左股,手指疏密有致,右手直伸顏下與枕間累足而臥。臥枕分上下兩疊,是釋迦涅槃時所枕袈裟。體態修長,表情恬靜,兩眼微開似「小疲倦暫寢息時」,體現了如來常住無有變易的大成佛教涅槃觀。

9、莫高窟第14窟·阿閦佛

敦煌莫高窟第14窟中阿閦佛,目光深邃,炯炯有神,顏容清秀,體格偉岸,藝術地再現了男性的體態美以及陽剛的精神氣質。袈裟衣褶線描勻細流暢,轉折自如,貼體合度。是為敦煌石窟藝術中的傑作。

10、莫高窟第322窟·窟頂藻井

敦煌莫高窟第322窟藻井井心,是由忍冬藤蔓組成蓮花形圖案,外沿分別繪方格花紋、聯珠紋、垂角紋及帷幔。帷幔外沿又畫出十六身飛天環繞藻井飛行,四披畫千佛。井心層次豐富,有動有靜,富於變化,色彩明淨,體現出唐代藝術欣欣向榮的精神。

11、高窟第158窟·金光明經變樂舞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金光明經變樂舞。繪於金光明經變的下部中央,舞者持帶舞蹈,瀟灑飄逸,旁有伎樂演奏,下方另有人首鳥身的迦陵頻伽。

12、莫高窟第158窟

思益梵天所問經變右側之菩薩:局部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此為思益梵天所問經變右側之菩薩旁環繞的供養菩薩,或持花或合掌聆聽說法。

13、莫高窟第158窟

思益梵天所問經變右側之菩薩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思益梵天所問經變右側之菩薩,菩薩身居蓮花座上,負頭光及鋸齒形背光,右側菩薩右手持花,左手置胸前。上方畫樓閣曲廊,旁有眾菩薩和供養菩薩環繞,各持花合掌聆聽說法。

14、莫高窟第14窟·大妙相菩薩

敦煌莫高窟第14窟大妙相菩薩是彌勒佛的右脅侍上首菩薩,遊戲坐姿,高居蓮臺,腳踩蓮花。其餘供養菩薩造型秀雅,天王生氣活潑。

15、莫高窟第14窟·金剛母菩薩

敦煌莫高窟第14窟金剛母菩薩,端莊秀麗,慈目下視,神思內注。薄衣透體,體型窈窕,蜂腰玉膚。展現了女性體態之美和慈母般的內在精神氣質。背屏、蓮臺的裝飾圖極為精緻,展現了畫家不凡的筆力。

16、莫高窟第14窟·觀音菩薩

敦煌莫高窟第14窟觀音菩薩,聖觀音是破惡鬼道三障的隨緣化身。此繪作女身男相,頂戴彌陀,右手結大悲施無畏印,左手持淨瓶,全跏趺坐蓮臺,面如圓月,五官清秀,兩耳垂肩,身形腴美,背倚寶石屏,圓光別致。

17、莫高窟第14窟·十一面觀音

敦煌莫高窟第14窟十一面觀音,六臂三目(本面)右三面威怒相,左三面笑怒相,餘為寂靜相。十一面三重,為三、五、三式,各面俱著一式天冠。瓔珞珠寶嚴飾。上二手合掌下垂,中二手持念珠結印,下左手持淨瓶,右手結印,全跏趺坐姿。背倚谷紋寶石背屏,身光多紋樣三重,頭光輻射狀火焰紋。

18、莫高窟第14窟·如意輪觀音

敦煌莫高窟第14窟如意輪觀音,是密部六觀音之一,手持如意寶珠和如意輪,故名。

19、莫高窟第第156窟·窟頂藻井

敦煌莫高窟第156窟窟頂藻井,井心中央為一菩薩坐於蓮花寶座之上。

20、莫高窟第14窟·千手千眼觀音

敦煌莫高窟第14窟千手千眼觀音,面相慈悲,一面三眼,頭戴化佛髻冠,垂紺發,男相女身。內輪四十手,執持杵劍弓鉤、蓮花寶夾、螺鐸環瓶等。外五輪層層仰掌手。內外各手皆各一眼,千手千眼之意為「千臂莊嚴普護持,千眼光明遍觀照」,表救度一切眾生之無礙大用。主手結金剛界定印,兩足掌千輻輪相。

21、莫高窟第14窟·供養菩薩

敦煌莫高窟第14窟金剛母變中的供養菩薩三身,這些供養菩薩,體形苗條,面相秀氣,神情深沉含蓄。著裝輕薄,緊身透體,呈現出人體的曲線美。

22、莫高窟第14窟·金剛薩埵

敦煌莫高窟第14窟金剛薩錘菩薩,此為密教普賢,有普賢金剛手、大普賢之稱,在金胎兩界金剛部是上首,故為金剛部主。此造型為秀麗女形,豐乳蜂腰,肌膚柔潤,頭戴五智寶冠,配飾華麗,著絡腋、緊身褲、短裙,全跏趺坐,雙手持握金剛杵。此為敦煌藝術中的上乘之作。

相關焦點

  • 敦煌石窟的壁畫
    下面我們簡單地介紹一下敦煌石窟的壁畫。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屬於水粉壁畫,它用的材料有哪些呢?十年後我再去看,經過空氣的氧化,它的樣子就變成深黑深黑了,但我們現在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欣賞它的美。從整體上看,敦煌石窟藝術是東西文化交融的結果。無論是石窟形制還是壁畫和彩塑都具有中西文化交融輝映的特徵。
  • 敦煌石窟建築和壁畫中的建築(建築畫)顯示出獨特的文化價值
    >敦煌石窟壁畫中的建築資料豐富而珍貴。它還將傳統建築的「群體美」原則推上了一個高峰,在群體的格局中尋求個體的變化,從而成為中國傳統建築壁畫的經典和代表。二、敦煌石窟建築(建築畫)文化價值成因 敦煌石窟建築藝術繼承並發展了中國傳統佛寺建築和壁畫藝術的技巧,在構圖、裝飾效果、透視、形色取捨等方面都達到了空前高度,並為這一自設的空間增添了強勁的動力。其建築文化價值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原因。
  • 【莫高寶藏】佛教藝術瑰寶—敦煌莫高窟壁畫
    【莫高寶藏】佛教藝術瑰寶—敦煌莫高窟壁畫 2020-12-14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疆克孜爾石窟的壁畫藝術,是中國歷史和龜茲文化的瑰寶
    至此,我才對佛教有了最初的認識,然後知道了我國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麥積山石窟,是中國的四大石窟,並且充滿了文化藝術色彩,的確讓我內心異常憧憬。沒曾想十多年之後,我作為媒體人隨同領導採訪,第一次走進了克孜爾石窟,親眼目睹了石窟內的佛像和壁畫,並拍了一些珍貴的照片。
  • 3D、VR助力 《蓮花盛開》呈現古代石窟壁畫藝術精粹
    ,展演共計20天,致力於採用高科技數位技術手段將中國古代四大石窟的壁畫從歷史與文化的底蘊中提煉出來,將文化精神的內核完整的詮釋給觀眾,展現更為鮮活的石窟壁畫藝術的歷史脈絡和精髓。在著名的佛學文化學者、傑出的書法家趙樸初先生的關懷下,李家振先生及其團隊積累了二十年的時間,整理出各個石窟壁畫藝術的歷史文獻圖片資料,福克斯星月國際團隊做了系統的數字梳理和提煉,才使得這些逐漸風化的藝術作品今天得以使用數位技術的新形式語言呈現在我們眼前。  本次展演包括了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中部分的整合和概括。
  • 【莫高寶藏】敦煌的石窟藝術
    敦煌的壁畫,一開始就賦予了更多的漢文化因素,如闕形龕、人字形窟頂、組畫形式、筆意豪放等,但基本上仍然保持西域風格。高昌自晉以來一直是漢人政權,漢文化根深蒂固,西方傳來的裸體藝術受到儒家思想的抵制,裸體人物、菩薩的性別特徵被衝淡了,佛陀和聖眾多變成了無性天人。繪畫形式與中原漢畫有更多關係,因而真正中西藝術交流的第一站是在這裡。
  • 克孜爾石窟壁畫藝術極具文化研究價值
    佛教在線新疆訊 克孜爾石窟坐落於懸崖峭壁之上,綿延數公裡。它是我國開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約開鑿於公元3世紀,在公元8-9世紀逐漸停建,延續時間之長在世界各國也是絕無僅有的。克孜爾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它因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研究價值,而被譽為「第二個敦煌莫高窟」。但實際上,它的歷史比莫高窟更為久遠,它坐落在庫車和拜城之雀爾塔格山北麓幽靜的山谷中,渭幹河在它面前蜿蜓流過,這裡距拜城縣克孜爾鄉約7公裡,東距庫車城60公裡。
  • 中華文化瑰寶之四大石窟
    龍門石窟(河南洛陽)、麥積山石窟(甘肅天水),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藝術的歷史瑰寶。 3.文化影響 雲岡石窟繼承和發展了中國秦漢雕刻藝術的優秀傳統,不但成為今天了解和研究中國古代歷史、雕刻、建築等方面的重要形象資料,也是追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和人民友好往來的實物佐證。
  • 敦煌壁畫「活」了,美得驚心動魄!
    ——《洛陽伽藍記》 敦煌壁畫一直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大寶庫, 據統計,敦煌數個石窟群 共有歷代壁畫作品五萬多平方米, 規模之大令人驚嘆。
  • 敦煌壁畫到底有多美?(高清圖集)
    領略敦煌壁畫獨到的藝術之美,深入了解敦煌石窟的歷史文化與藝術成就,體驗敦煌石窟藝術創作者高超的技藝與匠心,傳播與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寶藏。14窟中阿閦佛,目光深邃,炯炯有神,顏容清秀,體格偉岸,藝術地再現了男性的體態美以及陽剛的精神氣質。
  • 領略敦煌石窟的藝術價值與精神內涵
    《圖說敦煌二五四窟》 領略敦煌石窟的藝術價值與精神內涵 2018年01月12日 14:20 來源:中國出版傳媒商報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中國出版傳媒商報訊敦煌莫高窟是絲綢之路上耀眼的文化藝術瑰寶
  • 敦煌莫高窟,古建築、雕塑、壁畫三者相結合的藝術宮殿
    、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莫高窟是古建築、雕塑、壁畫三者相結合的藝術宮殿,尤以豐富多彩的壁畫著稱於世。  莫高窟的雕塑久享盛名。  敦煌佛教文化博大精深,敦煌石窟佛教尊像中,菩薩的容貌姿態是最優美、最豐富、最動人的,菩薩像展示了東方女性美的魅力,她的塑像被世人稱為東方維納斯,她的畫像被世人稱為東方聖母。是世界上保存菩薩畫像最多的佛教石窟。
  • 克孜爾石窟壁畫藝術——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研究價值
    克孜爾石窟壁畫藝術——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研究價值 券頂本身壁畫克孜爾石窟坐落於懸崖峭壁之上,綿延數公裡它是我國開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約開鑿於公元3世紀,在公元8-9世紀逐漸停建,延續時間之長在世界各國也是絕無僅有的。克孜爾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它因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研究價值,而被譽為「第二個敦煌莫高窟」。
  • 「敦煌壁畫藝術精品高校公益巡展」走進上海高校
    中新網上海3月8日電 (黃艾嬌 許婧)由敦煌研究院、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同濟大學聯合主辦的「敦煌壁畫藝術精品高校公益巡展」,8日在同濟大學博物館正式開幕,即日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這也是該展在上海的第一站,僅開幕半日就吸引了近千名參觀。
  • 敦煌宋代壁畫竟因太醜而被嘲笑?我國敦煌壁畫的高峰在這裡
    是歐洲、中亞和西域各國文化和中國本土佛教文化的融合,見證了中國歷史上佛教最為繁盛的時期。莫高窟現存的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再加上王圓籙道士發現的藏經閣裡的國寶級文獻資料。文物數量之多,可以說是除了故宮以外,獨一份了!
  • 傅斯年:「張大千損壞敦煌壁畫,是不可辨駁的事實」
    這幾幅畫,可以稱得上是經典之作,但也正是這幾幅畫,讓張大千在敦煌的近3年,飽受爭議。 敦煌的莫高窟中,隱藏著許多朝代遺留下的痕跡,而其中的壁畫,更是我國藝術中的瑰寶。細細欣賞、品味莫高窟中歷朝留下的壁畫,對繪畫、審美都會有很大的啟發。
  • 比敦煌莫高窟歷史更加久遠!青浦博物館展出龜茲石窟壁畫,太驚豔了
    提起我國的石窟藝術,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敦煌莫高窟。然而,新疆龜茲卻擁有比敦煌莫高窟歷史更加久遠的石窟藝術。12月18日,由新疆龜茲研究院、青浦區博物館、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聯合舉辦的《絲路遺韻·五彩龜茲——龜茲石窟壁畫藝術展》在青浦區博物館拉開序幕。
  • 私人定製敦煌壁畫故事!騰訊開發小程序,讓更多人看到壁畫美人!
    但是,這並不是什麼好事兒,而是另一場毀滅之災。清末戰亂年代,碰上昏庸的政府,以及沒有見識的王道士,這些佛窟裡的稀釋珍寶全都被洋人騙了去。好好的敦煌佛窟,僅僅剩餘一個空殼而已。既然如此,那麼敦煌又是如何恢復原有的光景,成為現在最為大熱的文化寶庫呢?
  • 敦煌莫高窟壁畫,被堪稱為百科全書,牆壁上的博物館
    敦煌在甘肅省西北角,地接西域,是我國較早接觸佛教的地方。兩千多年前已經是中國和西方各國商業往來和文化交流的要道。敦煌莫高窟是綜合藝術。洞窟建築因功能不同而採用多種形制;洞窟內的主體是動人的彩塑;燦爛的壁畫布滿全窟,三者互相呼應,交相輝映。
  • 張大千為了臨摹敦煌壁畫,成為藝術的「破壞者」?
    壁畫的藝術風格與常見繪畫呈現大有不同,首先壁畫色彩很豐富,要求畫工們的技藝非常精湛,它有著自己的民族風格,和歷史傳承的筆跡,它的藝術繪畫規模也是超大無比,可以從建築天花板一直延伸至牆角。敦煌石窟是擁有1000多個窟,被稱為"千佛洞",從北魏一直到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