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20多年,我感覺日本人雖精打細算,但生活比較富裕:今天儘管不景氣,看那優雅的餐廳,價格不菲卻門庭若市,銀座的高檔消費品專賣店前,常有顧客排隊,可最常見的還是,超市裡買降價食品的那些家庭主婦。
這次為拍攝我和酒井法師對談紀錄片,來到京都,我著實吃了一驚。過去光聽說京都人封建保守,不合群,隔門的鄰居不打招呼,但這次讓我看到京都人的小氣和花錢摳門兒得出人意料。
結果上網一查「對京都人的印象」,顯示最多的竟是「摳門、小氣」,而且,被京都人自稱為「京都的美德」。
晚上超市,主婦奮勇上戰場
日本超市一過晚8時,生鮮食品就開始打折。我住的賓館附近是京都最大的一家連鎖超市佳士客。我第一次晚上逛超市已近9時,貨架上不少生鮮食品都貼有「降價20%」的標籤。
很多主婦在櫃檯附近徘徊,卻不去選取食品。站在我身邊的一位先生向妻子大力推薦打折的牛肉,只聽那位30歲左右、身材嬌小的太太沉穩地說:「急什麼,馬上就要成半價了!」
我有點納悶,這時,工作人員拿著一摞寫有「半額」的膠條走過來,一邊核對食品的包裝日期一邊有選擇地在一些標有「降價20%」的食品盒上貼「半額」標籤。
好幾位主婦緊隨工作人員身後,動作麻利地將早已物色好的「獵物」放進自己的推車。此景讓我想起一位東京的主婦向我傳授的採購經驗:如果買了降價商品,最好再搭幾樣原價食品,以免結帳時遭人恥笑。可在京都,情況就不同了,許多推著一車「半額」食品的人臉上並無一點不好意思的表情。
試吃臺前,流連忘返大品嘗
京都人對試吃食品的熱情也令我驚訝不已。無論是香噴噴的火腿、剛剛切好的蛋糕,還是切成蓮子大小的豆腐奶酪,都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許多品嘗者。
店員不用招呼,只要把試吃的東西擺出來,呼啦一下子,立即圍上來不少人。試吃的東西很快被掃蕩一空,推銷員也樂得去一旁休息去了。
前天,佳士客超市洗了一大盤美國大櫻桃請顧客試吃。我從水果貨架前走過時,看見一名40多歲、穿著體面的男子和兩個打扮時髦的小夥子正圍在那裡津津有味地品嘗著。
我以為他們嘗嘗味道好,就會慷慨地掏腰包。沒想到5分鐘後,我再次經過那裡,那位體面的先生還在大吃櫻桃,這次他有了好位置——對著垃圾桶吃,可以及時把果核處理掉。我看到盤子裡的櫻桃已經所剩無幾了。
這時,一旁的櫃檯又開始隆重推出紐西蘭金獼猴桃,我也湊過去,想嘗嘗這種沒見過的水果啥味道。櫃檯後面的工作人員將每個獼猴桃切成4塊擺在盤子裡,而站在我前面的一位太太,不停地用左手將獼猴桃遞給站在人群外圍的老公和兩個孩子,右手也不忘為自己搶上一份。其餘的顧客也很踴躍,而我最終愛面子,沒能去伸手拿盤子裡的獼猴桃。
生意人出身,精打細算做文章
京都人生活仔細,不會錯過任何便宜的東西,也不浪費任何他們認為有價值的東西,每一分錢都要花得擲地有聲,花小錢辦大事是他們的特點。
一位高齡的京都老太太教廚藝時,鄭重地教導說:「蘿蔔皮不應該扔,曬乾以後和肉一起煮,很有嚼頭……過去,扔掉生活垃圾的主婦是要被人恥笑的。所謂節儉與摳門兒,只是一張紙的兩面。肚皮比麵皮更重要。」
京都人買了便宜的東西,還要站在收銀臺外,仔仔細細地核對購物單上的每一筆金額。常有人問收銀員:「這個不是打折的嗎?」「我不覺得自己買了很多東西,怎麼要這麼多錢?」收銀員自然是一句話一鞠躬地仔細解釋,如有必要,還得將價籤取來核對一番。
經過我的觀察,我發現京都人以前大多做生意,前店後家,所以養成了精打細算的習慣。據說京都現在還有近千年的老店鋪,看來他們這種節儉的作風已經成了代代相傳的美德。
最後還是酒井活佛告訴我:「京都人活著就要這種看似小氣摳門,但積累下來的確是萬貫家產,從牙縫裡摳出來的財富,你才知道珍惜。一日一生的智慧就是今天能省則省,浪費東西就是浪費生命,知道勞動辛苦的人才懂得節省,才能一生持平。」(來源:日本新華僑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