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經典,給自己一方安靜的天地,大家好,我是安久。
今日春分,也代表春天已經進入下半程。美麗中國,到處都是花紅柳綠,一派生機盎然。武漢的著名景點黃鶴樓也迎來了最美的春天,各類花朵爭相開放。關於「黃鶴樓」的古詩不少,但是最著名的就是李白和崔顥的這兩首。安久和大家一起細細品讀一番,看看你更喜歡哪一首?
《黃鶴樓》唐·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這首詩歷史評價是非常高的,先寫景,後抒情,還用了費禕騎著黃鶴成仙的傳說。這也是「黃鶴樓」名字的由來,這首詩氣勢磅礴,情感深刻,令人難忘。
首聯點明黃鶴樓的故事,「空餘黃鶴樓」給人一種孤寂之感。詩人慕名而來,但是見到的只是一座尋常的江樓,沒有仙人,也沒有黃鶴。不免有些失望,當然我們知道仙人的故事只是傳說,這也是為了下面思鄉情感的抒發奠定基礎。
頷聯更上一層樓,歲月的沉重更讓人感嘆。江水廣闊,白雲悠悠,轉眼間歲月匆匆。傳說中的景象還在腦海中一幕幕展現,可現實中早已過了千年。詩人見到眼前的壯闊景象,更有對人世無常、時光匆匆的感慨。不僅是「黃鶴」不復返,人生也是如此,過去了就過去了,不會再回來。這樣的空洞感,讓情緒更加深沉。
頸聯不再是詩人對傳說故事的想像,不再是虛幻的景象,轉變成了詩人眼前所見的真實景色。鬱鬱蔥蔥的樹木,茂盛的芳草,讓我們能夠感受到詩人所處的環境。那是悠遠的、空明的。
尾聯則是終於表明了詩人的情感,不知不覺太陽落山了,可是遊子的故鄉又在哪裡?江上的蒙濛霧氣更讓人憂愁。最後的這一聯,非常傳神地表達了詩人的「愁」。
崔顥的這首詩影響有多大?不說後世有多少人來到黃鶴樓遊覽。只說一個人,詩仙李白,據說李白當時遊歷也來到了黃鶴樓。見到眼前景象詩興大發,剛要揮筆,看到崔顥的題詩。想了又想,最終還是沒能寫出滿意的詩句。只留下兩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雖然李白那次沒有寫出滿意的詩句,但是李白在黃鶴樓送別孟浩然的時候,寫了一首詩,稱得上是千古經典。後世不知多少人因為這一句詩,來到了黃鶴樓,去到了揚州。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孟浩然比李白大了12歲,但是兩人卻是摯友。當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揚州時,約其在黃鶴樓見面,為孟浩然送行。離別時,李白送友人至江邊,寫下這首詩,流傳千古。不知道千年來,有多少人是因為李白的這一句「煙花三月下揚州」而選擇去揚州一覽風採。
這首詩最大的特色就是沒有離別的傷感,這也符合李白的性格。送別友人,沒有悲切不舍,更充滿一種詩意。李白說:好友在黃鶴樓與我辭別,陽春三月要去往美麗的揚州。我看著孤帆慢慢消失在碧空盡頭,只有滾滾長江依舊向東奔流到天際。
此詩雖是送別詩,卻更顯壯闊、詩意,也因為當時李白正處於年輕快意的時期,且在繁花似錦的三月,在李白看來,友人將要開始的是一段美好的行程,實在沒什麼好傷感的。這首詩雖然不是專門寫黃鶴樓,但是也讓世人更加嚮往黃鶴樓和揚州這兩個地方。不知道崔顥和李白的詩,你更喜歡哪一首?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讚、收藏。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