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臨榆縣誌》記載,「萬曆七年(1579年),戚繼光在長城濱海處,增築入海石城七丈視為長城的起點,地名「老龍頭」」。
老龍頭地處秦皇島市山海關區東南,距山海關火車站5.7公裡,可自駕,可共享單車,可公交(25路,301路)。
景區售票處(遊客中心)
老龍頭停車場
景區入口處,遊人休息的小亭子
老龍頭門票分淡季和旺季, 旺季為五一到十一,票價50元,其他時間為淡季,票價折半25元。
老龍頭景區的主要景點有:寧海城---龍武營---八卦陣---戚繼光將臺---顯功祠---把總署---澄海樓---御碑亭---入海石城---沙灘---徐達將臺---海神廟。
寧海城顧名思義,應該是祈願海疆安寧吧,國家安寧,小家安康,世人所願,亙古不變!
寧海城裡就是龍武營和守備署,守護並捍衛著這份安寧!
龍武營是士兵們居住生活訓練的地方
士兵們的營房
訓練場所
模擬搖擺的戰船,訓練旱地士兵適應海戰,在搖擺的戰船上射箭,想起了「康熙王朝」姚啟聖訓練水軍的情景,古人很有創意啊!
模擬的戰船散架了
士兵飯堂
兵營中還有牢房
守備署是寧海城守備署大人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有議事廳、書房、夫人房等
山海關為兵家戰略要地,至明代成為民族衝突的咽喉要塞,重兵名將鎮守,山海關建城守城的重臣名將主要有:徐達,戚繼光,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朱梅,葛守禮。
澄海樓是老龍頭景區的核心景點,也是整個景區制高點,觀海聖地,清朝開國以後,各位皇帝如康熙、雍正、乾隆等去關外祭祖路經山海關都曾登臨澄海樓,乾隆用「澄海樓」為題的詩就有51首,其他名人也為老龍頭題詩很多,為此還專門修建了御碑亭。
澄海樓的「雄襟萬裡」匾額為明朝內閣大學士間兵部尚書薊遼督師孫承宗所題,下面的「澄海樓」匾為乾隆皇帝御筆親題,專門派人從北京送來的。
從澄海樓看入海石城---老龍頭
御碑亭建於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亭內御碑刻詩為乾隆八年、十九年所題三首長詩。
澄海樓
愛新覺羅.玄燁
危樓千尺壓洪荒,聘目雲霞入渺茫。
吞吐百川歸領袖,往來萬國奉梯航。
波濤滾滾乾坤大,星宿煌煌日月光。
閬苑蓬壺何處是,豈貪漢武覓神方。
「一勺之多」碑,為明天啟五年(1625年)山石道劉永基題,六年海運同知王應豫立,清末湮滅。1987年修復老龍頭時清出,恢復原狀。
靖滷臺全稱一號敵臺,為萬裡長城之始,也是明長城唯一的海上敵臺。
靖滷臺
遠處的船和海上平臺,就是我工作生活了29年的地方,人生最美好的年華都在那裡,記得第一次來公司報到,公交車終點就在老龍頭,只能從這裡走到公司,世事滄海桑田,如同老龍頭見證了多少世事滄桑、朝代更迭,只有海上依舊這麼平靜,波瀾不驚。
在靖滷臺內向外望,正好看到海神廟
在靖滷臺內向外望,正好看到海神廟
在靖滷臺內向外望,看沙灘和海神廟
海神廟始建於明代,後被毀,此為1988年重建;
海神殿內供奉的海神,是唐玄宗所封四海龍王中的北海之神廣澤王玄冥。
塑像為徐達,點將訓練之所
西門為出口,出口處休閒的亭子等;
到此結束,希望您能看到不一樣的老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