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大省扶植副中心,到底難在哪裡?

2021-01-12 手機鳳凰網

中西部哪些省份

需要在省會之外扶植副中心

近年來,不少中西部省份,依靠「強省會」策略,做大省會,全面吸引本省人口回流,成果顯著,代表城市如武漢、鄭州、長沙、西安等。但與此同時,各種資源高度集中於省會,進一步導致區域間不平衡的觀點也不斷被提及。

日前,《求是》雜誌刊發重要文章《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文章指出,「中西部有條件的省區,要有意識地培育多個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獨大』的弊端。」

這一新提法意味著中西部省份持續多年的強省會策略,是告一段落,還是會邁向新的階段?中西部省會如果培育區域副中心城市?難點又在哪裡?

「強省會」策略

近年來,武漢、長沙、鄭州、西安等中西部強省會脫穎而出。然而,有關強省會的爭論卻一直在持續。對於上述明星省會城市的發展,全靠「吸血」省內其它地區的論調,一再被提及。

中國人民大學區域經濟學教授張可雲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強省會「吸血」理論本身站不住腳。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適當集中資源,對於一個地區的整體發展,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以南昌和合肥,這兩個中部省會近20年的發展歷程看,強省會作用明顯。

2001年,南昌GDP是485.6億,合肥是363.4億,南昌比合肥多出整整三分之一。

2000年,南昌在全省的首位度在22%左右,合肥在安徽的首位度為10%。20年後,南昌的這一比重沒有太大的改變,但合肥的首位度則一躍升高到25%。到2019年,合肥GDP達9400億,南昌僅為5596億元,兩者拉開了差距。

從人口角度,強省會意義同樣重要。在人口老齡化、勞動人口下降的大背景下,各個城市展開「搶人大戰」。

鄂湘皖贛四省,長期以來都是勞動力輸出省份。湖南、湖北和安徽的人口淨外流到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時達到峰值,之後都出現了向下的拐點。但江西卻是持續上升。

換言之,當湖南、湖北、安徽都已經出現外來務工人員的回流時,江西卻沒有回流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省會缺乏吸引力,對人口回流同樣具有重要影響,因為以鄂湘皖贛四省回流人口數據看,超過一半人口均回流入本省省會,其中不乏大量高校畢業生。

作為中西部省份,強省會策略既然效果明顯,那麼在省會之外培育多個中心城市的必要性又是什麼呢?

張可雲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一個區域的發展,單靠省會城市帶動很多時候動能有限,特別是部分省會城市地理位置不在全省中心的時候,這時候副中心城市的作用就凸顯出來。

但他強調,目前不是每一個省份都急需培育副中心,省會GDP過萬億或接近萬億的單中心省份,比如四川、湖南、湖北等,就需要發展副中心。但是像西北地區不少省份以及江西、廣西、貴州等省會城市還亟待加強「強省會」戰略。

事實上,對於一個省份是該走「雙中心」之路還是「強省會」之路,學界也多有討論。

國務院研究室信息研究司司長劉應傑近期就撰文指出,在省會城市首位度的比較研究中,可以發現的規律性的經驗是,一個經濟發展比較好的省份,一般省會城市首位度比較高,經濟帶動和輻射力比較強。

社會學家鄭也夫在他的社會學專題50講中專門談到大城市的由來。他指出,在很多國家都存在「一市獨大」的局面,比如英國的倫敦、丹麥的哥本哈根、奧地利的維也納、墨西哥的墨西哥城等,都對本地區的發展都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並不是說「一市獨大」就都是弊端。到底哪種模式更適合一個地區的發展,需要實踐的檢驗。

事實上,目前不少省份的「強省會」策略還在加強。2019年12月,江西發布關於調整南昌市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撤銷南昌市灣裡區,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南昌市新建區,同時設立南昌市紅谷灘區。這被當地媒體解讀為「舉全省之力實施強省會戰略」。

2019年初,濟南確定合併萊蕪。合併之後,濟南GDP首度躋身全國20強,在省內地位也逐漸上升。

事實上,濟南、福州、貴陽、南寧等城市,也已經將「強省會」作為十四五時期的戰略規劃目標。

一市獨大

在大多數中西部省份,「一市獨大」仍是普遍現象,與沿海省份的雙中心或多中心格局截然不同。

比如,湖北2019年GDP突破4萬億,其中武漢為1.62萬億,是第二名襄陽的3.4倍。最近,《湖北日報》也發表評論指出,湖北缺乏多極多中心,特別是缺乏五千億至一萬億經濟規模和能級的城市支撐。

2019年,湖南省會長沙的GDP為1.15萬億,是省內第二名嶽陽市的3倍。2019年陝西省的GDP2.58萬億元,其中西安9321億元,佔全省的比重超過三分之一;而第二名榆林,GDP不到西安一半。

同樣位於中部省份的河南,省會鄭州GDP已經破萬億,但省內其他城市卻相距甚遠。比如常住人口超過一千萬,且多於鄭州的地級市南陽,2019年GDP僅為3814億元,仍停留在3000億級別。

而沿海省份格局則截然不同,省內副中心與省會城市交相輝映。比如,廣東有深圳、廣州;江蘇有蘇州、南京;山東有青島、濟南;浙江有杭州、寧波;福建有廈門、福州。

事實上,目前在省內成為「雙子星」的城市,不論從地理位置還是歷史沿革,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這些城市,往往集中於港口城市。比如浙江,省會杭州是內陸城市,寧波是港口城市;江蘇省會南京是內陸城市,蘇州則是江蘇最靠近上海港的城市;大連、青島、唐山等在省內經濟略強於省會的「雙子星」城市,也全部是港口城市;而福建的福州、廈門和廣東的廣州、深圳,則是雙港口的格局。

港口的存在意味著,在發展工業和對外貿易時,這些城市獲得了最低的運輸成本與溝通海外的便捷通道。沿海非省會城市的崛起,普遍是在近代進入海洋文明和工業文明之後才大規模產生的,而且與交通運輸關係密切。

除此之外,擁有「雙子星」城市的沿海省份,在行政級別上也略勝一籌。

目前,我國15個副省級城市分別為:廣州、武漢、哈爾濱、瀋陽、成都、南京、西安、長春、濟南、杭州、大連、青島、深圳、廈門、寧波。上述城市除省會城市外,剩下的深圳、大連、青島、寧波、廈門均屬計劃單列市,也都是其所在沿海省份的「雙子星」城市。

反觀內陸省份,連鄭州、長沙等萬億GDP省會城市在行政級別上仍只是地級市,何況其所在省份的其他城市?

競爭初現

那麼,對於中西部內陸省份,培育非省會副中心城市,是否真的難覓優勢,其發展的歷史機遇又在何方?

此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中有兩處亮點:一是,提出全面放開大城市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 300 萬以下的城市可以「零門檻落戶」;二是,提出要優化行政區劃設置,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格局,拓寬城市間流動空間。

這可以說,在政策層面給了非省會副中心城市發展支持。但是,政策賦能之外,關鍵還需依賴城市自身。

張可雲認為,形成自身的特色產業,與省會城市形成差異化發展,是目前想要成為區域副中心的城市需要直面的問題。「利用自身稟賦,在省會已經高度集中各項資源的前提下發展,需要未來『副中心』重點思考。」他表示。

今年12月,湖北審議通過《中共湖北省委關於制定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的區域發展布局。

早在2010年,湖北提出「一主兩副」策略,明確襄陽、宜昌的副中心地位。不論是襄陽還是宜昌,在探索自身發展上具有一定特點。

2019年襄陽市地區生產總值為4812.8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84732元。

襄陽的優勢主要體現重工業方面。早期,在國家汽車產業政策的支持下,襄陽培育出了以汽車製造為代表的支柱產業。1984年,當二汽襄陽基地建成投產後,襄陽汽車產業發展水平迅速提升。2010年,襄陽規模以上汽車工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大關。在汽車產業鏈方面,襄陽與省會城市武漢形成了配合。

另外,在扶植副中心層面,儘管不少中西部省份缺乏海港,但目前長江的貨運量已經相當全國鐵路的7成,是值得開發的重點。對於許多長江沿岸的城市而言,長江意味著可以通過水運獲得巨大的成本優勢。

比如,宜昌正是利用了三峽翻壩運輸帶來的機遇,發揮其作為交通集散節點城市的區位優勢,發展物流產業。如今,翻壩經濟已成為宜昌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孕育出以旅遊、交通運輸為代表的第三產業,成為其發展獨特的優勢。

另外,目前在陝西省內GDP排名第二,有潛力發展成為「雙子星」的城市榆林,自身資源稟賦優越,能源礦產資源富集,不但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還有中國陸上探明的最大整裝氣田——陝甘寧氣田。因此,榆林與省會西安的發展路徑完全差異化。

張可雲認為,「未來省內區域副中心的競爭會較激烈,如何在激烈競爭中長效促進各城市的發展,更需要大區域方面的協同。」

相關焦點

  • 四川副中心城市雛形已現!宜賓將成為四川第一個副中心城市!
    自2018年四川提出「一幹多支、五區協同」的發展戰略以來四川地級市的發展得到了明顯「提速」;在穩健提升全省經濟發展大局下,四川再次提出了建設經濟副中心的構想,一時間有條件的城市都紛紛開足馬力為創建省域經濟副中心做足了準備。
  • 中西部GDP10強城市8城為省會,副中心城市多在區域30強之列
    要推動城市組團式發展,形成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網絡型城市群結構。中西部有條件的省區,要有意識地培育多個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獨大」的弊端。我國現有1881個縣市,農民到縣城買房子、向縣城集聚的現象很普遍,要選擇一批條件好的縣城重點發展,加強政策引導,使之成為擴大內需的重要支撐點。
  • 中部六省副中心城市,你更看好哪個?
    中國中部地區,東接沿海,西接內陸,按自北向南、自西向東排序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六個相鄰省份,十來個副中心城市。就目前來看,副中心城市中,GDP最高的是洛陽,超過了5000億,是中部第六大城市。其次就是湖北的襄陽和宜昌,4000多億的規模。
  • 培育多個中心城市,中西部七省哪些地方可以勝出
    文章指出,中西部有條件的省份,要有意識地培育多個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獨大」的弊端。一些省會城市「一市獨大」對於省會城市在區域中的地位,我國一般習慣用城市經濟首位度這一指標來衡量,就是省會城市GDP佔全省GDP的比例。
  • 「一城獨大」不再有 中西部發展非省會城市會有哪些機會
    武漢是湖北省省會,不僅是中國的地理中心,也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及綜合交通樞紐,還是中部地區唯一的副省級城市。2016年10月,中共中央發布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將武漢列為超大城市。國家發改委明確要求,武漢要加快建成以全國經濟中心、高水平科技創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四大功能為支撐的國家中心城市。
  • 「副中心」突圍,江西北強南弱格局能否改寫
    日前,《求是》雜誌刊發的高層重磅文章《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指出,中西部有條件的省區,要有意識地培育多個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獨大」的弊端。實際上,對於培育「副中心」,江西起步很早。早在2003年,為改變武漢「一城獨大」的局面,湖北就確立「一主兩副」發展戰略,襄陽、宜昌被列為「省域副中心城市」。另一個中部大省河南,在2012年國家批覆的《中原經濟區規劃(2012-2020年)》中,也明確洛陽在中原經濟區及河南發展格局中的「副中心城市」地位。
  • 中西部要發展非省會城市 哪些城市的機會來了?
    武漢「一城獨大」?  武漢是湖北省省會,不僅是中國的地理中心,也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及綜合交通樞紐,還是中部地區唯一的副省級城市。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發布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將武漢列為超大城市。
  • 中西部要發展非省會城市,哪些城市的機會來了?
    國家發改委明確要求,武漢要加快建成以全國經濟中心、高水平科技創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四大功能為支撐的國家中心城市。為什麼說武漢在湖北一城獨大?未來五年,湖北要旗幟鮮明地支持武漢做大做強,充分發揮武漢作為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的龍頭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10大省會城市首位度超30%事實上,「一城獨大」並非武漢獨有。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四川、黑龍江、吉林、陝西、寧夏等中西部省份和東北地區都存在省會城市「一城獨大」的現象。
  • 中西部18城房價過萬!武漢每平近兩萬領跑榜單 房價到底會不會一直漲?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西部18城房價過萬!武漢每平近兩萬領跑榜單 房價到底會不會一直漲? 近年來,隨著產業的轉移,中西部地區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中西部地區的中心城市產業,也發展迅速。那麼,在中西部地區,哪些城市的房價比較高呢?
  • 湖南省內強弱斷層,兩個「副中心」帶得動嗎?
    很快,就有多個中西部省份積極響應,釋放出區域格局調整的重要信號,最近一個是湖南——12月2日,湖南著眼「十四五」提出:構建「一核兩副三帶四區」區域經濟格局,建設嶽陽、衡陽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這被認為是湖南關於「省域副中心」的首次官方定調。其中,長株潭的核心地位無可爭議,而「兩副」為什麼是嶽陽、衡陽?
  • 31省份勞動年齡人口佔比:中西部人口大省普遍較低
    來源:第一財經31省份勞動年齡人口佔比: 中西部人口大省普遍較低作者: 林小昭[ 儘管人口外流較多,但近年來隨著沿海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尤其是中西部中心城市的崛起,當地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目前外流的人口也在逐漸減少,回流到中西部的越來越多。
  • 湖北全域發展,湖南確立副中心,河南依託鄭州洛陽
    未來,不能一味做大做強省會城市,應大力發展都市圈、城市群的發展思路,做到全省均衡全面的發展。從大方向來看,中部地區要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的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優勢資源,助推中部地區的產業供應鏈進一步強化。湖北方面提出,一直以來,湖北全省的優勢資源都集中發展了省會武漢。如今武漢確實發展起來了,但周邊兄弟城市還需提升。
  • 兩大國家中心城市,鄭州和西安,能否建設中西部大城市群?
    這三大城市群,代表了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涵蓋了我國幾大一線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等。此外,還包括了天津、杭州、蘇州、東莞等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但是這三大城市群基本上都在我國沿海地區,在我國龐大的中西部地區,還沒有出現形成規模的城市群。當然,隨著我國經濟全面發展,中西部地區的很多城市發展迅速,例如昆明、鄭州、長沙等等。
  • 中西部30強城市:省會獨大,中部優勢明顯,有你的家鄉嗎?
    十強城市,重慶為直轄市,佔據榜首,八個為省會城市,只有洛陽一枝獨秀,是普通的地級市,可以說省會獨大成為了中西部城市的主調。 這十個城市按照GDP大致可以分為三檔,重慶、成都、武漢為第一檔,他們都位列全國前十,體量大,實力強;長沙、鄭州、合肥、西安為第二檔,屬於二線城市中的中堅力量,區域中心城市,都具有自己的比較優勢;昆明、南昌、洛陽為第三檔,居於三線城市的頭部,正處於快速發展之中。
  • 中西部地區GDP10強,西部僅4個城,中部一省2城市榜上有名
    而這四大經濟分區的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目前都處於快速發展中,在經濟和城市結構中存在著很多相似之處,所以大家常常把它們放在一起進行比較;而今天,我們就來看看18年中西部地區GDP10強到底是哪些?有哪些省會城市會落選呢?中西部地區GDP第一城——重慶。
  • 中西部十強:成都武漢爭第二,長沙鄭州爭第四,西安合肥爭第六
    來源:智谷趨勢當然,也有不少人認為,中西部與東部的差距同樣很大。那麼,在頂級城市的比拼上,到底是中西部差距大,還是南北差距大?未來,中西部還有哪些城市有望升級?恰好,日前第一財經統計梳理了中西部GDP十強城市名單,為大家提供了一個全面的觀察視角。
  • 經濟大省山東為啥給人感覺有點窮?
    產業和方言山東產業出名的有農業和工業,長期和河南爭農業第一大省的寶座,被稱為"中國的菜籃子"。山東農業發達,農業人口眾多,也因此城鎮化比率還不如中西部一些省份(所有省份裡排12位,位居黑龍江湖北吉林山西等之後),再加上挖掘機,各種化肥農藥廣告,土裡土氣的電視臺和山東話,淳樸憨厚的大衣哥草帽姐……導致很多人一想到山東就有點"土"。山東方言真的有點土,從膠東到魯西南,一股濃濃的鄉土氣息。平均主義盛行山東省是中國數一數二的均衡大省,平均主義大省。
  • 省婦聯副主席梁紅武帶隊到我市開展實施「破難行動」專題調研
    8月25日,省婦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梁紅武一行4人到佛山市就深化婦聯組織建設改革、「破難行動」先行點工作推進情況等進行調研。佛山市婦聯主席曾穎、副主席索琴等領導陪同調研。中心婦聯堅持黨建引領做好服務,積極搭建平臺,服務中心內300多名婦女從業者的所需所求,通過業務培訓、資源共享、項目孵化等方式扶持帶動婦女群眾創業創新、增收致富,通過案例分享、現場展示等手段為其他基地及婦女群眾提供經驗交流,積極提高婦女素質,加強隊伍能力建設,做好「四新」領域婦女群眾的娘家人。
  • 成都、武漢、重慶,誰能夠成為中西部地區的老大呢?
    眾所周知,我國城市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中國城市發展不協調的問題也比較突出,東部沿海比較發達,中西部地區甚至被貼上了貧窮落後的標籤。但是,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中西部地區的城市建設也有了很大進步,重慶,成都,武漢,龍頭的第一陣容在國內城市的火花中實力出眾、西安、長沙、鄭州為代表的第二梯隊,也有力地成為中西部地區的飛躍的跡象已經首次該,察覺到露端倪那麼,成都、武漢、重慶,誰能成為中西部地區的老大呢?如果你把這三個城市放在一起。
  • 成都、武漢、重慶,誰能夠成為,中西部地區的老大呢?
    但是,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中西部地區的城市建設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以重慶、成都、武漢為首的第一排在國內城市競爭中發揮了實力,以西安、長沙、鄭州為代表的第二排也在崛起,中西部地區的飛躍性也得到了提升已經開始看到徵兆了,順便問一下,在成都、武漢、重慶有人能成為中西部的老闆嗎?可以以這三個城市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