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六板耳鐵釜及唐代鍘刀。
近日,樂陵市西段鄉李小安村村民在進行農田土地平整時,挖出一件六板耳鐵釜,後經山東省文物鑑定委員會鑑定為唐代鐵釜。根據鐵釜器物形制特徵,初步判斷該六板耳鐵釜為唐代時期的行軍炊器,而這種唐代六板耳鐵釜在德州市境內尚屬首次發現。
樂陵市位於德州市北部,漳衛新河(古鬲津河)南畔,古蹟眾多、歷史文化資源豐富。
據樂陵市文獻資料記載發現,出土六板耳鐵釜的李小安村農田一帶,曾經存在漢代「重合城」遺址和唐代「樂陵城」遺址。出土六板耳鐵釜的農田地勢較高,以前是一個自然淤積形成的高土崗子,後來被當地村民取土還耕,目前地表仍然散落著一些青磚和灰陶片。
專家介紹,這件六板耳鐵釜器身表面布滿鏽跡,重約30公斤,上口微斂,方唇,折沿,短頸,折肩,弧腹,圜底,成半球狀。上口徑約41釐米,通高約27釐米,腹壁厚約1.5釐米。距口沿下約6釐米處外壁上,環繞肩部對稱鑄有一匝六隻方形板耳,耳長約9釐米、寬約4釐米、厚約1釐米,耳間距約16釐米。該鐵釜造型古樸、比例勻稱、澆鑄規整,是一件整體保存較好的實用鐵質炊具。釜又稱圜底鍋,為古代日常炊具,鐵釜自秦漢以後逐漸得到廣泛使用。
據介紹,德州市處於魯西北黃河衝積平原,地勢低洼,歷史上河道縱橫、水患頻發,在這樣的自然地理環境中,鐵器本身極易鏽蝕,早期器型完整的實用鐵器存世很少。這件六板耳鐵釜埋藏地下歷經千年保存如此完好實屬難得。
此外,一同出土的另一件鐵器,殘長約60釐米,由於鏽蝕、殘損嚴重,經山東省文物鑑定委員會鑑定為唐代鍘刀。
此次唐代鐵釜及唐代鍘刀的出土,為揭示當地的歷史經濟文化狀況、研究我國古代冶鐵、鑄造工藝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目前,該六板耳鐵釜已被樂陵市圖書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