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掬水月在手》簡介
《掬水月在手》是由陳傳興執導的文學紀錄片。該片於2020年10月16日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上映。這部小眾的文學紀錄片,記錄了中國古典詩詞大師葉嘉瑩的傳奇人生,以北京四合院的結構模式展現她坎坷堅韌仍不渝追尋初心的一生。
《掬水月在手》票房成績雖然一般,但作為一部小眾文藝片,票房成績也差強人意。同時本片在豆瓣高達8.2分,並且在此前的上影節、北影節都好評如潮,一票難求。是今年不可多得的高分紀錄片,甚至可以說是今年最熱門的國產紀錄片之一。
但今天這篇文章,主要講講《掬水月在手》電影名的譯名——Like the Dyer's Hand。
02「掬水月在手」溯源
「掬水月在手」原文出自唐代於良史的《春山夜月》,全詩如下:
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鳴鐘處,樓臺深翠微。
譯文:春回大地,萬象更新,滿懷遊春逸興來到山中,山中有許多美好的事物,備感賞心悅目,欣慰無比,以至夜幕降臨後仍留戀不已,竟而忘返。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見月影,好像那一輪明月在自己的手裡一般;擺弄山花,馥鬱之氣溢滿衣衫。遊興正濃真是不忍離去,哪管它規程迢迢;幾番下定決心離開,卻又依戀山中一草一木。懷著矛盾的心情,在山道上漫步徐行,這時一陣幽遠的鐘聲傳來,抬頭望那鐘鳴之處,原來是隱於翠綠叢中、月色之下的山中樓臺。
「掬水月在手,弄香花滿衣」。葉嘉瑩正是捧起這一灘水,「詩詞」便在手中。而這詩詞卻又正如那水中月一般,美好而又縹緲。而「弄花香滿衣」正如葉先生長期浸潤於詩詞之中,詩詞的古韻和風骨油然而生。相比後者,「掬水月在水」卻更引人遐想,更具有一番韻味。
但也有人表示,《掬水月在手》的電影名還不若直引葉嘉瑩先生「一世多艱,寸心如水」這樣的詩句來得自然。
<p data-bjh-box="template_header" contenteditable="false" data-bjh-params="{"templateId":"3","color":"000000","index":"03","content":"Like the Dyer" s="" hand="" 溯源"}'="" data-diagnose-id="ac928d363785d0c3cb4d730528012701">03Like the Dyer's Hand 溯源Like the Dyer's Hand 意為如染匠之手(染匠的手長期與染料接觸,久而久之就染上了染料的顏色),該電影名採用了意譯的翻譯手法。
Like the Dyer's Hand源自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第111篇(標題:贖罪),原文如下:
O! for my sake do you with Fortune chide,哦,請你為我喝止罪孽女神吧,The guilty goddess of my harmful deeds,那位唆使我,肇下禍害的主犯;That did not better for my life provide她從沒有,對我的教養提供過,Than public means which public manners breeds.超越公眾的,貴族禮儀和品鑑。Thence comes it that my name receives a brand,因而我的名字,烙上了恥辱的印痕,And almost thence my nature is subdued我的天性,幾乎就這樣被玷染;To what it works in, like the dyer's hand:活像染坊操作工的手,洗不白,Pity me then and wish I were renew'd;誰來可憐我吧,讓我能重獲新生,Whilst, like a willing patient, I will drink我將像那渴求藥劑的溫順病人, Potions of eisel 'gainst my strong infection ;飲下醋汁,褪去頑疾;No bitterness that I will bitter think,再苦的藥,我也將忍聲下咽, Nor double penance, to correct correction.不惜雙重懺悔,以贖我的罪愆。 Pity me then, dear friend, and I assure ye ,幫幫我摯友!我向你保證, Even that your pity is enough to cure me.你的憐憫就已足夠,讓我復原。
電影譯名Like the Dyer's Hand 化用沙詩,意在表達葉嘉瑩如染匠之手,在人生的苦痛和詩詞的感悟間,遊弋其中,浸染其色。
但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正如原文中所表現的那樣,dyer's hand 更偏向於貶義,意指被世俗玷染,而外籍受眾看到這個譯名,聯想到沙詩中的原句,可能會誤以為電影主人公是被世俗禁錮的悲劇形象,引人誤解。
總的來說,該譯名有好處也有壞處。但個人認為,更有可能是一種失敗的炫技做法。具體到每個人的感官,見仁見智。
標籤:《掬水月在手》;Like the Dyer's Hand;葉嘉瑩